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洛酮对心肺复苏后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林珮仪 江慧琳 +6 位作者 张弋 许松青 田朝伟 陈晓辉 刘炳烦 李燕屏 李昭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816-818,共3页
目的 观察纳洛酮 (naloxone ,NLX)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min后复苏 ,18只犬随机分为 3组 :CPR组、NLX组、正常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 目的 观察纳洛酮 (naloxone ,NLX)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及一氧化氮 (NO)的影响。方法 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 ,3min后复苏 ,18只犬随机分为 3组 :CPR组、NLX组、正常对照组 ,每组 6只。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 6h的CO和PAWP。 6h后取心肌组织 ,匀浆检测超氧化物岐化酶 (SOD)、丙二醛 (MDA)和一氧化氮 (NO)。结果 CPR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 4、 6h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NLX组在复苏后 2、 4、 6h高于CPR组 ,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CO、CI、SV和LVS .WI在心跳骤停前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复苏成功后 0~ 6hNLX组和CPR组的各指标均低于正常组 ,而NLX组的CO、CI、SV和LVSWI在复苏后 1~ 6h高于CPR组。复苏后 6hCPR组和NLX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 ,而MDA和NO高于正常对照组 ,NLX组心肌组织MDA和NO含量较CPR组降低 ,而SOD活力较CPR组升高。结论 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心功能不全、氧自由基和NO产生增加和内源性抗氧化机制的削弱 ,NLX能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X CPR 复苏后 正常 对照组 氧自由基 心肌组织 SOD活性 SOD活力 MDA
原文传递
FloTrac/Vigileo监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吴洁 王天龙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2期4124-4126,共3页
Flo Trac/Vigileo系统是一项微创且易建立的新技术,其可提供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多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指导液体管理治疗。Flo Trac/Vigileo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其获得的数据会受到置管通路和系统版本的影... Flo Trac/Vigileo系统是一项微创且易建立的新技术,其可提供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多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指导液体管理治疗。Flo Trac/Vigileo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其获得的数据会受到置管通路和系统版本的影响。此外,多种可变因素也会影响Flo Trac/Vigileo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据此,虽然Flo Trac/Vigileo系统有其优点,但目前仍不能替代有创监测,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容量状态 每搏量变异度 液体管理
下载PDF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对犬心肺复苏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彭翔 梁子敬 +3 位作者 韩洁韵 曾量波 王舒茵 范彦琦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159-2162,共4页
目的通过对犬心肺复苏后应用δ阿片受体激动剂,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了解δ阿片受体激动剂在心肺复苏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把18只犬随机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CPR组,DADLE组。采用电击诱发室颤模型,3min后复苏,对DADLE组应用δ阿片受体激动... 目的通过对犬心肺复苏后应用δ阿片受体激动剂,观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了解δ阿片受体激动剂在心肺复苏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把18只犬随机平均分成3组:对照组,CPR组,DADLE组。采用电击诱发室颤模型,3min后复苏,对DADLE组应用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检测各时段心率(HR)、动脉收缩压(SAP)、动脉舒张压(DAP)、平均动脉压力(MAP)、心输出量(CO)、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结果DADLE组在室颤后15min内可见HR、SAP、DAP、MAP、CO有显著性下降(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实验结束时HR、SAP、DAP、MAP、PAW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CO、SV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降低(P<0.05),与CPR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δ阿片受体激动剂可以显著改善CPR后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受能力,改善复苏后的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阿片受体激动剂 DADLE 心肺复苏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犬心搏骤停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与TNF-α、IL-6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林珮仪 江慧琳 +6 位作者 李燕屏 张弋 许松青 田朝伟 陈晓辉 刘炳烦 李昭骥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6期470-473,共4页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P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CPR组通过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min后复苏。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6h的心输出量(CO)和肺毛细... 目的观察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CP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CPR组通过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min后复苏。采用Swan 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复苏后6h的心输出量(C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同时抽血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放免法),6h后取心肌组织进行TNFαmRNA、IL6mRNA表达的测定。结果两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跳骤停前差异无显著性,CPR组的MAP在复苏成功即时高于正常对照组,随后开始下降,在复苏后4、6h低于正常对照组。CO、CI、SV和LVSWI在复苏成功后随时间延长而下降,6h降至最低,复苏后各观察点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电击前。TNFα、IL6浓度在复苏后2h开始出现明显的升高,并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与本组电击前及同时间的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与反映心功能的指标CO、CI、SV和LVSWI之间呈负相关。心肌细胞因子mRNA表达在CPR组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电击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着心功能不全,心肺复苏后升高的TNFα和IL6水平与复苏后心功能不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复苏后 相关性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心搏骤停 SWAN-GANZ 正常对照组 mRNA表达 肺毛细血管楔压 6(IL-6) 血流动力学指标 细胞因子 复苏成功 心跳骤停 白细胞介素 TNF-a CPR 心输出量 导管监测 抽血检测
原文传递
纳络酮对心肺复苏后犬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江慧琳 孙明 +5 位作者 胡成平 周宏研 陈晓辉 许松青 张弋 李燕屏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39-42,共4页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8只犬随机分为3组,CPR组,NLX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后6 h的C0和PAWP。6 h后... 目的:观察纳络酮(naloxone)对犬心跳骤停复苏后血流动力学和心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体外电击诱发犬室颤。3 min后复苏,18只犬随机分为3组,CPR组,NLX组,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采用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复苏前和后6 h的C0和PAWP。6 h后取心肌组织,匀浆测SOD和MDA的活性。结果:CPR组的平均动脉压在复苏后4、6 h低于正常对照组,而NLX组在复苏后2、4、6 h高于CPR组,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CO、CI、SV和LVSWI在心跳骤停前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复苏成功后0~6 h NLX组和CPR组的各指标均低于正常组,而NLX组的CO、CI、SV和LVSWI在复苏后1~6 h高于CPR组。复苏后6 h CPR组和NLX组心肌组织SOD活性则低于正常对照组,而MDA高于正常对照组,NLX组心肌组织MDA含量较CPR组降低,而SOD活力较CPR组升高。结论:诱发室颤犬复苏成功后存在心功能不全、氧自由基的产生和内源性抗氧化机制的削弱、NLX能予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血流动力学 纳络酮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及梗死面积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赵玉伟 李法琦 +3 位作者 邱炯 周平 李万玉 黄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295-229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24h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室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EPO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大鼠AMI模型,EPO组同时给予rhEPO5000U/kg腹腔内注射...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24h血流动力学和左心室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MI组和EPO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大鼠AMI模型,EPO组同时给予rhEPO5000U/kg腹腔内注射;24h后记录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计算左心室梗死区与左心室质量比值。结果 AMI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明显下降;EPO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明显改善(P<0.05,P<0.01),尤其反映心肌舒张功能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1);EPO明显降低左心室梗死区与左心室质量比值(P<0.05)。结论 EPO急性干预缩小大鼠AMI后的梗死面积并明显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参数,尤其对舒张功能改善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状况 梗死面积 大鼠
下载PDF
扶正消瘀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血脂APN及血流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璟 史述菊 +2 位作者 秦丹丹 高婷 曹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2396-2399,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消瘀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血脂APN及血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ID号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扶正消瘀汤对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血脂APN及血流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ID号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扶正消瘀汤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脂脂联素(APN)、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流量以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脂AP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APN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小于对照组(8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全血低、高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血低、高切黏度以及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踝肱指数和足背动脉血流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取扶正消瘀汤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水平,同时提高血脂APN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消瘀汤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 血脂APN 血流状况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偏头痛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PKC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亮 《罕少疾病杂志》 2019年第1期4-5,20,共3页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偏头痛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蛋白激酶C(PKC)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BP组(研究组,n=39)和氟桂利嗪组(对照组,n=39)。于治疗前(T1)及治疗1个月后(T2)时检测左(L)右(R)两侧大脑... 目的观察加巴喷丁(GBP)对偏头痛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及蛋白激酶C(PKC)水平的影响研究。方法将78例偏头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BP组(研究组,n=39)和氟桂利嗪组(对照组,n=39)。于治疗前(T1)及治疗1个月后(T2)时检测左(L)右(R)两侧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及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检测2组患者血浆PKC水平,评估头痛程度[简化McGill疼痛问卷-2(SF-MPQ-2)]。结果 T2时,2组上述血管LACA、RACA、LMCA、RMCA、LPCA、RPCA的Vm、血浆PKC水平和SF-MPQ-2评分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巴喷丁对改善偏头痛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抑制中枢敏感化有一定帮助,可有效缓解疼痛,于患者病情转归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巴喷丁 偏头痛 血流动力学状态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梗死面积的影响
9
作者 涂志业 陈莉莉 +2 位作者 孙瑜 曹文静 郭小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98-9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左室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治疗组。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u—EPO)对心肌梗死大鼠血流动力学和左室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对照组、大剂量治疗组和小剂量治疗组。各组分别于术后24h和2周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左室梗死面积。结果术后24h: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LVSP、LVEDP和±dp/dtmax显著恶化;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dp/dtmax有显著改善。术后2周:与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对照组LVSP、LVEDP和±dp/dtmax显著恶化;与心肌梗死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治疗组±dp/dtmax有显著改善,梗死面积显著缩小;与大剂量治疗组相比,小剂量治疗组±dp/dtmax有显著改善。结论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大剂量rHu—EPO,并术后减量维持治疗1周可明显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小剂量维持治疗的改善心功能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心肌梗死 血流动力学 梗死面积 大鼠
下载PDF
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容量状况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张俊霞 徐金升 +2 位作者 周薇 崔立文 白亚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04-706,713,共4页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容量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42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00名。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量200名健康...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容量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42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00名。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量200名健康志愿者及42例MHD患者的胸液含量(TFC),观察患者容量负荷状况。结果正常男性TFC高于正常女性(29.91±2.05对25.61±1.95,P<0.05)。正常参考值范围(均数±1个标准差)为男性27.86~31.96 kOhm-1,女性23.66~27.56 kOhm-1。病例组中TFC偏高亚组(男性>31.96 kO-hm-1,女性>27.56 kOhm-1)、TFC正常亚组(男性在27.86~31.96 kOhm-1之间,女性在23.66~27.56 kOhm-1之间),TFC偏低亚组(男性<27.86 kOhm-1,女性<23.66 kOhm-1)分别占28.57%、47.62%、23.81%。应用MaltronBioScan 916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MHD患者总体水占体重百分比(TBW%)。TFC偏高亚组TBW%高于正常人群(P<0.05),TFC正常亚组TBW%在正常范围内(P>0.05),TFC偏低亚组TBW%低于正常人群(P<0.05)。TFC变化量(△TFC=TFC透析后-TFC透析前)与超滤量(ultrafiltration,UF)呈负相关(r=-0.699,P<0.01),回归方程为UF=1.545-0.223×△TFC。结论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评估MHD患者的容量状态方法与全身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临床判断干体重达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准确、客观地评估干体重,对干体重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 胸液含量 血液透析 容量状况 生物电阻抗
原文传递
感染性休克AKI患者外周血miR-21、miR-29a、Klotho表达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11
作者 蒋强 周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第16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外周血miR-21,miR-29a,Klotho表达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AKI患者,依据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外周血miR-21,miR-29a,Klotho表达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2月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感染性休克AKI患者,依据是否死亡分为存活组(58例)与死亡组(22例),依据急性肾损伤(AKI)分期分为AKI 1期组(38例)、2期组(25例)与3期组(17例).比较存活组、死亡组一般资料、miR-21、miR-29a、Klotho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II)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水平,比较不同AKI分组miR-21、miR-29a、Klotho水平、APACHEII评分及肾脏血流动力学水平.结果存活组男性比例、年龄、K+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高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miR-21、miR-29a、APACHEII评分、段间动脉搏动指数(PI)、段间动脉阻力指数(RI)及叶间动脉RI低于死亡组(P<0.05),存活组Klotho高于死亡组(P<0.05);AKI分期1期组miR-21、miR-29a、APACHEII评分、段间动脉RI、叶间动脉RI低于2期组和3期组(P<0.05),AKI分期2期组miR-21、miR-29a、APACHEII评分、段间动脉RI、叶间动脉RI低于3期组(P<0.05),AKI分期1期组Klotho高于2期组、3期组(P<0.05),2期组高于3期组(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结果:男性、年龄、K^(+)、miR-21、miR-29a、APACHEII评分、段间动脉RI是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Klotho是AK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AKI患者外周血miR-21、miR-29a、Klotho表达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发生显著变化,miR-21、miR-29a、Klotho、段间动脉RI是AKI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急性肾损伤 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
原文传递
QT间期变化的内在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康甲顺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目的 探讨QT间期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方法 选择体表心电图相邻RR呈突然跳跃式变化的特殊病例 (RR与RR比值 >1∶2 ) ,包括短阵房速 2 8例 ,阵发室上速经食管程探刺激 2 2例 ,对比观察QT间期在特殊情况下所显现的规律和特征。结果... 目的 探讨QT间期发生变化的内在机理。方法 选择体表心电图相邻RR呈突然跳跃式变化的特殊病例 (RR与RR比值 >1∶2 ) ,包括短阵房速 2 8例 ,阵发室上速经食管程探刺激 2 2例 ,对比观察QT间期在特殊情况下所显现的规律和特征。结果 QT间期的长短直接取决于其前紧邻RR的长短 ,其次又受到RR间期稳定性的影响。当QT间期发生上述典型改变的同时 ,伴随着相应的T波幅度变化。结论 心电变化不是一个孤立自主的过程 ,心脏收缩后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相应血液动力状态是左右QT间期及T波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间期 内在机理 心电图 T波 血液动力状态 心脏收缩
下载PDF
对比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与热稀释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病情监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相婷婷 于杰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对比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与热稀释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病情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12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监测方法分为无创组与热稀释组,每组各56例。无创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热稀释组应用热稀释法... 目的对比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与热稀释法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病情监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12例急性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监测方法分为无创组与热稀释组,每组各56例。无创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热稀释组应用热稀释法。对比两组血药浓度、心功能指标、血气状态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无创组呼吸机使用天数、胆碱酯酶(ChE)活力恢复用时、监测时间、住院时间短于热稀释组,阿托品用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热稀释组(t/χ^(2)=7.295、8.324、4.100、7.421、5.549、11.373,P<0.05);无创组治疗第60、120、240 min时血药浓度均低于热稀释组(t=6.34、8.30、10.31,P<0.05);治疗后无创组患者的左心室做功指数(LCWI)、左心室做功(LCW)、每搏输出量(SV)和心输出量(CO)均高于热稀释组(t=6.66、7.45、5.45、5.46,P<0.05);治疗后无创组PaO_(2)高于热稀释组,PaCO_(2)和pH值低于热稀释组(t=4.84、5.54、4.85、6.63,P<0.05);无创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热稀释组(χ^(2)=4.91,P<0.05)。结论与热稀释法对比,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在急性农药中毒患者治疗中能更及时获得血流动力学数据,有助于实时调整治疗方案,促进病情转归,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 热稀释法 急性农药中毒 心功能 血流动力学 血气状态
原文传递
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培念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8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4例... 目的 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精神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6月—2021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48例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椎管内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方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6 h时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术后24 h时精神状态[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麻醉恢复质量[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比较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用药30 min后、用药60 min后、术毕时,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时,两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一时间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观察组MMSE、QoR-4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椎管内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术后精神状态恢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椎管内麻醉 老年下肢骨折 血流动力学 术后
下载PDF
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肌电图信号和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
15
作者 赵晖 潘国兴 +3 位作者 张海红 王华萍 李爱华 张露 《河南中医》 2023年第9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肌电图信号和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对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肌电图信号和Nogo-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另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吞咽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轴索过度生长抑制因子(neurite growth inhibitor,Nogo)-A、泛酸羧基末端水解酶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 L1,UCH-L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白蛋白(albumin,ALB)、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血流速度、吞咽时颏下肌群吞咽时限、最大振幅表面肌电图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分、吞咽功能障碍筛查量表(eating assessment tool-10,EAT-10)评分、X线吞咽造影检查(videofluoroscopy swallowing,VF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A、MCA血流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UCH-L1、Nogo-A、NS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RF、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颏下肌群吞咽时限低于对照组,颏下肌群最大振幅sEMG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EAT10评分低于对照组,VFSS、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有效率为83.72%,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针灸可改善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脑血流动力学、营养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吞咽功能障碍 脑心通胶囊 针灸 脑血流动力学 神经损伤 营养状态
下载PDF
PEEP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祝经韬 杜盼盼 刘成产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8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8月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PEEP方式机械通气治疗。于治疗1周后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心率(HR)、收缩压(SBP)、多巴胺]和血气状况[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吸氧浓度(FiO2)及pH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R、SBP水平高于对照组,多巴胺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PaO2/FiO2水平及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EP方式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源性休克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状况改善,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通气方式机械通气 急性左心衰竭 心源性休克 血流动力学 血气状况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