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0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0年回顾(附4260例报告) 被引量:133
1
作者 左焕琮 陈国强 +4 位作者 袁越 韩宏彦 王世杰 王岩 王晓松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最佳操作技巧,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间作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260例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为早期手术组(A组)和近期手术组(B组)。A组1532例,B组2728例。结...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最佳操作技巧,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间作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260例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为早期手术组(A组)和近期手术组(B组)。A组1532例,B组2728例。结果术中所见面神经REZ压迫原因:A组:动脉压迫1452例,肿瘤压迫11例,未发现压迫67例;B组:动脉压迫2673例,肿瘤压迫24例,未发现压迫21例。A组治愈率80.41%,总有效率92.89%,复发率4.50%;B组治愈率90.21%,总有效率97.00%,复发率1.86%。主要永久并发症发生率:A组,听力丧失或严重减退5.68%,共济失调0.33%,面瘫0.26%;B组,听力丧失或严重减退2.79%,共济失调0.07%。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责任血管的判定以及垫片的放置位置是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复发的关键。手术例数的增多和操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附1200例报告) 被引量:65
2
作者 袁越 王岩 +3 位作者 张思迅 张黎 李锐 郭京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4期204-206,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0 0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经绒球小结叶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 ,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 ,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 目的 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0 0例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痉挛临床资料。手术采用经绒球小结叶入路显露面神经脑干段 ,明确责任血管后将其推移 ,在血管与脑干之间放置Teflon棉固定。术中采用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结果 全部病例术中均发现有明确的压迫血管 ,责任血管中小脑前下动脉占 4 2 .6 % ,椎动脉为主要责任血管时均伴有多个血管共同压迫面神经根部。全部病例经 2~ 10年随访 ,平均 4 .2年 ,抽搐完全消失 88.7% ,减轻 5 .6 % ,总有效率为 94 .3% ;手术无效 2 .6 % ,复发 3.2 %。听力障碍 2 .8%。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术中面神经根部的显露、责任血管的识别、减压棉片的放置等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关键 ;术中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避免颅神经和细小穿支血管损伤 ,能有效防止听力障碍等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外科 微血管减压
下载PDF
1002例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47
3
作者 赵卫国 濮春华 +4 位作者 蔡瑜 李宁 沈建康 卞留贯 孙青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 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 目的总结显微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经验,分析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各类颅神经疾病1 002例(三叉神经痛243例,面肌痉挛757例,舌咽神经痛2例)。术前核磁共振检查了解病因及相应颅神经周围是否存在责任血管及其来源与走向,根据Jannetta等所述方法,于全麻下侧卧位进行手术。结果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有效率为94.2%,面肌痉挛患者为92.3%,2例舌咽神经痛术后症状均消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9.7%,严重并发症4例,死亡率为0.3%,没有致残病例。平均随访39个月,复发率为5.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疗效确切,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微血管减压术是高风险手术,必须重视术后病情突变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面肌痉挛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疗效 并发症
下载PDF
面肌痉挛的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 被引量:28
4
作者 赵卫国 沈建康 +4 位作者 濮春华 王健 占世坤 孙青芳 胡锦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8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方法和术中不同压迫血管的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2 1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全麻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全部病例术前行MRI检查以排除占位性病变 ;其中 145例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方法和术中不同压迫血管的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2 15例保守治疗无效的面肌痉挛患者全麻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全部病例术前行MRI检查以排除占位性病变 ;其中 145例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MRTA)检查。结果 常规MRI不能显示压迫血管 ,而MRTA检查面神经微血管压迫的阳性率达 82 .8% ,为手术病例的选择和术中责任血管的把握提供了可靠依据。本组病例手术优良率 91.2 % ,平均 2年以上随访复发率 3.5 % ,无死亡与致残。轻微手术并发症 7.9% ,主要有一过性耳闷 ,听力下降 ,一过性脑脊液鼻漏 ,伤口迁延愈合等。结论 术前MRTA检查可取代普通MRI作为面肌痉挛术前病因诊断的最佳手段 ;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以及术中正确识别责任血管并予充分减压是确保显微血管减压术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磁共振断层血管造影术 显微血管减压术
原文传递
3D-FIESTA及MRVE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5
作者 龚良庚 刘元元 +1 位作者 肖新兰 连珞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评价高分辨3D-FIESTA成像及MRVE后处理技术显示桥小脑角的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及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三叉神经痛及22例面肌痉挛患者。利用高分辨3D-FIESTA原始图像... 目的评价高分辨3D-FIESTA成像及MRVE后处理技术显示桥小脑角的脑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能力及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三叉神经痛及22例面肌痉挛患者。利用高分辨3D-FIESTA原始图像作MRVE重建,从不同的视角观察神经与血管的空间关系,判断有无血管压迫神经。其中6例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①高分辨3D-FIESTA图像上,脑脊液呈高信号,神经与血管呈中等信号,对比良好;②MRVE重建可以直观地显示神经与血管的三维立体的图像,再现局部解剖结构;③面肌痉挛症状侧的血管压迫阳性率为77.3%(17/22)。三叉神经痛的症状侧血管压迫阳性率为70.6%(12/17);④6例经外科手术证实有血管受压,术后随访有5例痊愈,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高分辨3D-FIESTA成像结合MRVE后处理重建能三维立体地显示桥小脑角脑神经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对明确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对神经外科医师设计和优化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一种重要的影像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仿真内镜 三叉神经痛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术
下载PDF
面肌痉挛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中诱发肌电图监测的意义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世杰 陈国强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开颅前将刺激电极刺入患侧眼轮匝肌用以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电极刺入患侧口轮匝肌用以记... 目的探讨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对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的指导意义。方法 4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下行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开颅前将刺激电极刺入患侧眼轮匝肌用以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电极刺入患侧口轮匝肌用以记录诱发肌电图,分别在硬脑膜切开前、排放脑脊液、剥离压迫血管、垫入Telfon棉后、硬脑膜缝合完毕后行电刺激及记录诱发肌电图。结果 39例于术前记录到潜伏期约10毫秒的异常诱发肌电图波形,手术后38例异常诱发反应消失。术后随访5年2个月至6年4个月,平均5年8个月,手术治愈率94.7%,好转率2.6%, 复发率2.6%。结论术中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监测可客观地指导和判断责任血管和减压效果,对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 术中监测 面肌异常诱发肌电图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袁越 张黎 +5 位作者 李锐 张思迅 于炎冰 陈国强 赵奎明 郭京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 对 1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 1年以上 ,痉挛又复出现的患者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均因第一次手术时减压棉片放置位置不当和 /或大小不适 ,致责任血管复位...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症状复发的原因。方法 对 19例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 1年以上 ,痉挛又复出现的患者行二次手术。术中发现所有病例均因第一次手术时减压棉片放置位置不当和 /或大小不适 ,致责任血管复位而重新压迫面神经根部。二次手术中将责任血管游离后推移离开面神经根部 ,用Teflon棉进行固定。结果 二次手术后 18例症状消失 ,1例减轻。第二次术后所有病例经 1.2~ 7年随访 ,平均3.8年 ,除 1例仍有轻度痉挛外 ,余症状均消失。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 ,准确判断责任血管并实施有效的减压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症状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治疗 面肌痉挛 复发 原因 二次手术
下载PDF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任杰 袁越 +4 位作者 张黎 张思迅 李锐 贾靖 于炎冰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 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法,对12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术中监测,通过对39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的病例探查而神经蛛网膜下腔段全长... 目的 探讨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法,对120例面肌痉挛患者进行术中监测,通过对39例单纯面神经根出脑干区减压后LSR未消失的病例探查而神经蛛网膜下腔段全长(面神经远端),发现19例面神经远端存在血管压迫,进行充分减压,记录监测结果并观察手术疗效.结果 手术结束时15例LSR消失,4例LSR未消失.术后面肌痉挛症状完全消失13例,减轻但未完全消失6例.随访8-14个月,平均12.7个月,所有患者面肌痉挛症状均完全消失,无复发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中度面瘫2例,均于随访期间恢复正常;听力丧失1例,未恢复;听力下降3例,随访期间1例恢复正常,2例较前好转;颅内感染1例,住院期间完全控制.结论 面神经远端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的疗效有明确影响,根据监测结果对其进行减压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并减少盲目处理面听神经相关血管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监测 手术中 显微血管减压术 远端压迫
原文传递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迟发性面瘫 被引量:26
9
作者 李放 张黎 +4 位作者 于炎冰 徐晓利 许骏 任鸿翔 刘江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随访我院同一个术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MVD治疗的41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者,研究面瘫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415例...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后迟发性面瘫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方法随访我院同一个术者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MVD治疗的415例面肌痉挛患者中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者,研究面瘫的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 415例患者中20例术后出现迟发性面瘫,发病率4.8%。面瘫发生时间为术后5-14 d(平均10.7 d),持续时间为14-150 d(平均49.7 d);不论是否经过治疗,所有出现迟发性面瘫的患者均能够临床治愈。结论 MVD术后迟发性面瘫并不少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具有临床自愈性,预后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迟发性面瘫 病因学
下载PDF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4
10
作者 韦永祥 梁维邦 +1 位作者 徐立 倪红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95-297,共3页
目的探讨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49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术中无电生理监测),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归为... 目的探讨术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面肌旁路传导反应(LSR)在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03年1月~2005年7月收治的49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术中无电生理监测),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的56例归为B组(术中行BAEP及LSR电生理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的有效率及听力下降、眩晕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5.9%(47例),发生面瘫6例(12.2%),眩晕4例(8.2%),听力下降伴耳鸣4例(8.2%);术后12个月,除1例仍有听力下降伴耳鸣外。眩晕、听力下降、面瘫均改善,手术有效率为89.8%(44例)。B组术后即刻手术有效率为94.6%(53例),发生面瘫1例(1.8%)。无眩晕、听力下降及耳鸣发生;术后12个月,面瘫改善,手术有效率为91.1%(51例)。两组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面瘫、眩晕、听力障碍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过程中.联合应用BAEP、LSR等神经电生理技术跟踪手术进程,能较好控制听力损伤并发症的发生,及判断面神经减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面肌旁路传导反应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 被引量:25
11
作者 林晓宁 张峰林 +6 位作者 田新华 李泉清 魏峰 黄延林 杨芳裕 孙瑾 黄志纯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6-999,共4页
目的 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完全神经内镜下完成MVD的患者32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11例,面肌痉挛... 目的 观察完全神经内镜下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纳入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完全神经内镜下完成MVD的患者32例,其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11例,面肌痉挛(HFS)21例.回顾性分析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结果 术中32例均在内镜下发现责任血管,其中单纯动脉压迫者28例,单纯静脉压迫者1例,动静脉同时压迫者3例.11例TN患者,术后10例疼痛消失,1例疼痛减轻;2例出现面部麻木感.21例HFS患者,依据Shorr分级,20例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其中19例由术前的Ⅱ、Ⅲ级恢复为0级,1例由Ⅲ级恢复为Ⅰ级;1例部分缓解,Shorr分级由术前的Ⅳ级恢复至Ⅱ级.术后岩静脉均保留,无一例出现严重脑出血、脑损伤、严重颅内感染等并发症.1例出现听力下降,1例出现轻度面瘫.随访6 ~24个月,平均(10.0±2.3)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症状均无复发或加重.结论 完全神经内镜下MVD治疗TN和HFS,术中细微血管结构显示清晰,可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对脑组织牵拉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内镜 神经外科手术 三叉神经痛 面部单侧痉挛
原文传递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致术后听力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建莉 郭京 +1 位作者 刘如恩 金国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3期141-142,共2页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听力障碍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面肌痉挛MVD后发生听力障碍的患者75例,采用电测听对听力进行检测。结果术后7d内听力下降组电测听示:B级20例,C级21例,D级10例,E级15例,F级9例。半年后...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听力障碍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面肌痉挛MVD后发生听力障碍的患者75例,采用电测听对听力进行检测。结果术后7d内听力下降组电测听示:B级20例,C级21例,D级10例,E级15例,F级9例。半年后听力正常组2例发生迟发性听力障碍,电测听为C级;听力下降组电测听复查示:A级13例,B级11例,C级19例,D级8例,E级15例,F级9例。结论引起MVD术后听力障碍因素复杂,多不可恢复,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术 面肌痉挛 听力障碍
下载PDF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后出现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任鸿翔 于炎冰 +3 位作者 张黎 袁越 徐晓利 杨文强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VD治疗的415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出现延迟治愈106例(25.5%),症状持续7 d~8个月后完全消失。延迟治愈...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后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MVD治疗的415例HFS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延迟治愈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出现延迟治愈106例(25.5%),症状持续7 d~8个月后完全消失。延迟治愈的发生与病人性别、年龄、术中血管压迫情况无关(均P>0.05);与病史长短、术前症状严重程度、动脉硬化及异常面肌反应(AMR)有关(均P<0.05)。术前病史长短对延迟治愈持续时间影响最大,且二者呈一定正相关性(r=0.77,P<0.01)。结论延迟治愈为MVD治疗HFS术后较为常见的现象,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术后病人应持续随访1年以上再进行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延迟治愈
下载PDF
45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4
14
作者 祝鸣兰 周珍波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9-700,共2页
报告了45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常规与电测听、肌电图等特殊检查;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症状改善的征象,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低颅压反应、脑脊液鼻漏、... 报告了45例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各项常规与电测听、肌电图等特殊检查;术后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评估面肌痉挛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以及有无症状改善的征象,密切观察是否发生低颅压反应、脑脊液鼻漏、切口感染和颅内感染、面瘫、听力障碍等并发症。本组术后出现低颅压反应38例,脑脊液鼻漏2例,切口感染1例,一过性不完全面瘫1例,经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本组治疗效果优良者29例(64.4%),部分缓解12例(26.7%),症状改善不明显4例(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单侧痉李 显微血管减压术 神经外科手术 护理
原文传递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郝杨 于炎冰 +4 位作者 王琦 赵有让 张保建 敖日格勒 张黎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7-891,共5页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椎动脉(VA)的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783例HFS患者,其中125例(16.0%)责...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椎动脉(VA)的面肌痉挛(HFS)的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783例HFS患者,其中125例(16.0%)责任血管中包括VA(VA组),658例(84.0%)责任血管中不包括VA(非VA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疗效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VA组中,责任血管为VA合并其他动脉者120例(96.0%),其中VA单独或共同作为主要责任血管者11例,VA为次要责任血管者109例;VA为惟一责任血管者5例(4.0%)。与非VA组相比,VA组多发于男性,HFS多位于左侧(均P〈0.05)。术后平均随访51个月(46—60个月)。VA组的手术复发率,延迟治愈率,中位延迟治愈时间,以及患侧听力严重受损、患侧即刻面瘫、患侧迟发性面瘫、后组脑神经损伤、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非VA组(均P〈0.05),VA组与非VA组在年龄、HFS病程、手术总有效率以及无效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HFSMVD术中发现,VA作为惟一责任血管者少见;VA与其他动脉共同压迫时多为次要责任血管。MVD治疗责任血管包括VA的HFS疗效确切,但与责任血管不包括VA者相比,前者更易出现延迟治愈,且延迟治愈时间较长,也更易于复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责任血管不包括VA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术 椎动脉 治疗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英 宋丰军 +1 位作者 李灵浙 张超男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急性期A组加用浅刺法治疗,B组加用耳针治疗,C组只予西药基础治疗。各组急性期后... 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各组均予基础西药治疗,急性期A组加用浅刺法治疗,B组加用耳针治疗,C组只予西药基础治疗。各组急性期后均采用针刺,加用电针,针后患侧面部闪罐,总疗程均为4周。观察各组临床疗效,比较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评分(FDIP)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后,各组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A组、B组治疗后改良Portmann评分、FDIP评分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临床有效率A组86.7%,B组83.3%,均高于C组的56.7%(P<0.05);A组临床有效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浅刺法、耳针疗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急性期单用西药者效果更优;急性期介入浅刺法或耳针疗法均能提高临床有效率,且不增加继发面肌痉挛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急性期 浅刺法 耳穴贴压 面肌痉挛
下载PDF
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英 胡细枚 +5 位作者 袁裕钧 宋婷 徐昕 刘喆 张冬平 冯娟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观察国产及进口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215例HFS患者及39例接受BTX-A治疗HFS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面部受累部位、病情程度、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特点... 目的观察国产及进口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偏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215例HFS患者及39例接受BTX-A治疗HFS患者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面部受累部位、病情程度、发病年龄及病程等特点;比较注射保妥适32例次和衡力20例次的肉毒素用量、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总结重复注射及药物互换时的疗效,总结注射部位与常规注射部位的变化。结果 215例HFS中,女性154例,占71.63%;面部受累左侧略占优势;平均发病年龄45岁,平均病程24个月;病情程度中及重度169例。在接受BTX-A治疗的39例中,女性、受累左侧面部和病情程度重居多,重复治疗7例,共注射52例次。保妥适组和衡力组间肉毒素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治疗效果亦无显著差异(P=1.000),治疗平均有效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9),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849)。重复注射及药物互换时无疗效减退。根据痉挛肌肉受累部位不同,注射部位在常规部位上增加了耳后镫骨肌和颈部颈阔肌。结论局部注射国产和进口BTX-A治疗HFS同样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安全性高,可重复使用。并且重复注射时,进口和国产BTX-A可以互换,注射部位增加了镫骨肌和颈阔肌,能更好改善痉挛肌肉群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侧面肌痉挛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青年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18
作者 姜成荣 倪红斌 +2 位作者 戴宇翔 徐武 梁维邦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青年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患者9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1.7%)发病年龄≤22岁... 目的 探讨青年面肌痉挛(HFS)患者的临床特征、发病原因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HFS患者982例,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1.7%)发病年龄≤22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 17例患者均为单侧HFS;其中男4例,女13例;发病年龄14 ~ 22岁,平均为(19.4±2.3)岁;病程l~11年,平均为(5.5±3.0)年.术前MRI显示,17例责任血管平均外径为(1.66 ±0.81)mm,后颅窝平均夹角为(29.92±4.78)..术中均可见责任动脉压迫面神经根出脑干区,14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局部解剖变异、责任动脉异常.16例获得临床治愈,其中14例术后即刻治愈,延迟治愈2例(术后1、3个月),随访至今(1 ~3年)未复发;术后10 d复发1例;迟发性面瘫(术后第14天)及声音嘶哑各1例,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在HFS患者中,青年患者所占的比率较低.局部解剖变异,责任动脉异常导致动脉压迫面神经根部是其主要的发病原因.显微血管减压术对其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青少年 疾病特征 面肌痉挛
原文传递
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冬雪 牛朝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46-749,共4页
面肌痉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本文就面肌痉挛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三维影像技术评估、... 面肌痉挛是常见的颅神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视觉功能及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也无特别有效的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的方法。本文就面肌痉挛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三维影像技术评估、电生理评估、神经内镜的应用及显微血管减压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神经内镜 显微血管减压术 技术评估
原文传递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监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朱宏伟 李勇杰 +2 位作者 李继平 马凯 张宇清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2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术中AMR监测的研究,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 目的探讨异常肌反应(AMR)监测在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减压效果以及判断预后方面的作用。方法24例面肌痉挛患者接受了术中AMR监测的研究,麻醉诱导后不使用肌松剂。采取刺激面神经颧支,记录同侧颏肌电反应的方法,分析AMR监测结果与术后疗效的关系。结果术中所有患者均记录到特征性的AMR波形。面神经根减压后AMR消失20例,AMR未消失4例。AMR消失的20例患者术后1周17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0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术中AMR未消失的4例患者术后1周1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随访结果2例患者面肌痉挛消失。经统计学分析AMR消失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MR未消失组。结论术中AMR监测有助于鉴别责任血管,评估即刻减压效果,有助于判断手术的预后,能够显著提高面肌痉挛患者手术的长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痉挛 显微血管减压 异常肌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