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宝安
熊辉霞
+6 位作者
丁家华
苏恩本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3-317,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列血样,用STR-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方法计算供体细胞嵌合率。结果显示:移植后1月,28例患者中1例移植失败,22例形成完全供者造血嵌合体(CC),5例形成混合造血嵌合体(MC);移植后7天时供者细胞即占优势(74.71%),较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的平均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CC组的aGVHD发生率高于MC组(P<0.05),两组cGVH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MC患者发生早期移植排斥;CC组和MC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在CC状态下复发。3例MC患者经早期临床干预治疗获得CC和完全缓解。结论:造血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移植物排斥、复发和GVHD,以及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STR-PCR
造血嵌合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的研究
2
作者
熊辉霞
冀林华
苏恩本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的多态性,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方法用无关个体的单个核细胞混合标本在体外模拟混合嵌合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嵌合体。结果本方法的敏感性为1...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的多态性,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方法用无关个体的单个核细胞混合标本在体外模拟混合嵌合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嵌合体。结果本方法的敏感性为1.25%~5%,不同位点敏感性不同;混合模拟标本扩增产物分析计算所得嵌合率与扩增前供体细胞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r=0.97~0.98,P<0.001),不同位点间相关性有所差异,以各位点的平均值进行线性分析更趋于直线相关(r=0.998)。结论STR-PCR结合凝胶电泳成像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准确、可靠、经济的嵌合体半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嵌合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艾辉胜
余长林
+7 位作者
王丹红
郭梅
乔建辉
时葆赋
孙万军
张石
孙琪云
姚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CT)在治疗血液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ASCT治疗 33例HLA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 2 0例 ,女 13例 ,中位年龄 36岁 (18~ 5 9岁 )。33例中急性白血病第 1次完全缓解期 (CR1 ) 11例 ,CR2~...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CT)在治疗血液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ASCT治疗 33例HLA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 2 0例 ,女 13例 ,中位年龄 36岁 (18~ 5 9岁 )。33例中急性白血病第 1次完全缓解期 (CR1 ) 11例 ,CR2~ 34例 ,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 3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4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7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纤维化各 1例。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 (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 ,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宾。SAA和MDS患者采用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果 33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平均移植后第 10 .5天 (移植后第 8~ 2 1天 )中性粒细胞计数 >0 .5× 10 9 L ,第 15天 (移植后第 10~ 30天 )血小板计数 >30× 10 9 L。 33例中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 4例 (其中 13例于移植后 1~ 6个月由供受者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 ) ,稳定混合嵌合体 4例 ,移植排斥 5例。 33例中发生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各 7例 (2 1.2 % )。随诊 2~ 36个月 2 5例 (75 8% )仍存活。结论 NASCT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较好 ,为治愈血液病提供了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血液病
临床观察
急性白血病
原文传递
题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陈宝安
熊辉霞
丁家华
苏恩本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机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
出处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13-317,共5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BK1999126)
东南大学中大医院重大课题资助项目(编号:2003YJ02)
文摘
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NAPBSCT)后造血嵌合体的临床意义。采用FBC(氟达拉宾+白消安+环磷酰胺)±阿糖胞苷(Ara-C)预处理方案,对28例血液病患者进行NAPBSCT,采集供者和受者术前外周血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序列血样,用STR-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方法计算供体细胞嵌合率。结果显示:移植后1月,28例患者中1例移植失败,22例形成完全供者造血嵌合体(CC),5例形成混合造血嵌合体(MC);移植后7天时供者细胞即占优势(74.71%),较中性粒细胞(ANC)和血小板(Plt)的平均恢复时间均明显提前;CC组的aGVHD发生率高于MC组(P<0.05),两组cGVHD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MC患者发生早期移植排斥;CC组和MC组复发率无显著差异(P>0.05),1例在CC状态下复发。3例MC患者经早期临床干预治疗获得CC和完全缓解。结论:造血嵌合体的动态定量检测对判断早期植入,预测移植物排斥、复发和GVHD,以及指导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STR-PCR
造血嵌合体
Keywords
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non-myeloablative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CTR-PCR
hematopoietic
chimerism
分类号
R457.7 [医药卫生—治疗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的研究
2
作者
熊辉霞
冀林华
苏恩本
机构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
出处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34-239,共6页
文摘
目的利用微卫星DNA的多态性,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方法用无关个体的单个核细胞混合标本在体外模拟混合嵌合体,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和凝胶成像分析技术半定量检测嵌合体。结果本方法的敏感性为1.25%~5%,不同位点敏感性不同;混合模拟标本扩增产物分析计算所得嵌合率与扩增前供体细胞比例呈显著直线相关(r=0.97~0.98,P<0.001),不同位点间相关性有所差异,以各位点的平均值进行线性分析更趋于直线相关(r=0.998)。结论STR-PCR结合凝胶电泳成像分析技术是一种敏感、准确、可靠、经济的嵌合体半定量检测方法。
关键词
造血嵌合体
短串联重复序列
造血干细胞移植
Keywords
hematopoietic
chimerism
Short
tandem
repeat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分类号
Q81 [生物学—生物工程]
R733.7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
13
3
作者
艾辉胜
余长林
王丹红
郭梅
乔建辉
时葆赋
孙万军
张石
孙琪云
姚波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解放军第二○一医院血液科
出处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89,共4页
基金
国家 8 63主题专项课题资助项目 ( 2 0 0 2AA2 160 81)
文摘
目的 探讨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NASCT)在治疗血液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NASCT治疗 33例HLA相合的血液病患者。男 2 0例 ,女 13例 ,中位年龄 36岁 (18~ 5 9岁 )。33例中急性白血病第 1次完全缓解期 (CR1 ) 11例 ,CR2~ 34例 ,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未缓解期 3例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 4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 7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 2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纤维化各 1例。非清髓预处理方案 :白血病患者采用环磷酰胺 (CTX)、阿糖胞苷及CD3单克隆抗体 ,6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达拉宾。SAA和MDS患者采用CTX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结果 33例均顺利渡过造血抑制期。平均移植后第 10 .5天 (移植后第 8~ 2 1天 )中性粒细胞计数 >0 .5× 10 9 L ,第 15天 (移植后第 10~ 30天 )血小板计数 >30× 10 9 L。 33例中供者细胞完全植入2 4例 (其中 13例于移植后 1~ 6个月由供受者嵌合性植入转为完全植入 ) ,稳定混合嵌合体 4例 ,移植排斥 5例。 33例中发生急性和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各 7例 (2 1.2 % )。随诊 2~ 36个月 2 5例 (75 8% )仍存活。结论 NASCT简便安全 ,并发症少 ,疗效较好 ,为治愈血液病提供了新手段。
关键词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治疗
血液病
临床观察
急性白血病
Keywords
Nonmyeloablative
pretreatment
Allogeneic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chimerism
分类号
R457.7 [医药卫生—治疗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分析
陈宝安
熊辉霞
丁家华
苏恩本
赵刚
王骏
高冲
孙耘玉
程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体的研究
熊辉霞
冀林华
苏恩本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非清髓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临床观察
艾辉胜
余长林
王丹红
郭梅
乔建辉
时葆赋
孙万军
张石
孙琪云
姚波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