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溴丙烷吸入对大鼠肝和血液毒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宏玲 宋向荣 +2 位作者 蒋柳权 赵娜 王海兰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67-373,共7页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染毒1-溴丙烷(1-BP)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特点。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4组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1 250、2 500、5 000 mg/m3的1-BP连续动式吸入染毒,每天染... 目的探讨大鼠吸入染毒1-溴丙烷(1-BP)对肝脏和血液系统的毒性效应特点。方法无特定病原体级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4组分别给予质量浓度为0、1 250、2 500、5 000 mg/m3的1-BP连续动式吸入染毒,每天染毒8 h,每周5 d,共4周。染毒期间称取大鼠体质量,染毒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大鼠,每组随机取9只大鼠分离脏器检测脏器系数,检测血清生化和血常规;每组另3只大鼠进行脏器和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并采用Tunel法进行肝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染毒处理和染毒时间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大鼠第1、3、4周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体质量低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第1周体质量分别低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0.01),第2~4周体质量均低于其余3组(P〈0.01),染毒期间该组大鼠体质量无增加。对照组和低、中和高剂量组4组大鼠肝脏器系数分别为(3.015±0.160)%、(3.396±0.395)%、(3.860±0.663)%和(4.360±0.174)%;肝脏器系数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4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分别为(41.73±2.83)、(49.09±2.51)、(58.71±2.21)和(72.45±9.28)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力分别为(166.64±9.94)、(193.55±9.51)、(219.70±4.01)和(259.27±18.49)U/L;ALT和AST活力均和染毒剂量呈剂量-效应关系(P〈0.05)。4组大鼠红细胞(RBC)计数分别为(7.18±0.82)×10^12/L、(7.25±0.17)×10^12/L、(7.19±0.18)×10^12/L和(6.63±0.36)×10^12/L,血红蛋白(Hb)分别为(139.67±3.00)、(137.44±3.75)、(137.89±3.59)和(126.78±6.14)g/L;高剂量组RBC计数和Hb均低于其余3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3个剂量组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水肿,以高剂量组的细胞水肿程度最严重,同时,高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溴丙烷 肝毒性 血液毒性 细胞水肿 凋亡 剂量-效应关系
原文传递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江华 张丹丹 +1 位作者 高琴 白矾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082-1084,1090,共4页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方式,设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血液毒性... 目的研究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血液毒性以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宫颈癌中晚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放化疗方式,设同步放化疗为观察组,序贯放化疗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血液毒性相关指标及放化疗后2、4周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及放化疗后2、4周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放疗前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放疗后2、4周血液中血红蛋白、白细胞、粒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疗前SCC-AG、CEA、CA50、CA724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放疗后2、4周观察组SCC-AG、CEA、CA50、CA724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步放化疗较序贯放化疗能够较大程度提高对宫颈癌中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宫颈癌 血液毒性 肿瘤标志物
下载PDF
参慈胶囊对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免疫功能及血液学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于礼建 徐立群 +4 位作者 邬晓东 梁昆 吴迪 邹莹 薛兴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655-3660,共6页
目的观察参慈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液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GP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参慈胶囊治疗。比... 目的观察参慈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液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的GP化疗方案,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参慈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绝对值、CD4^+细胞绝对值、CD8^+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以及化疗后血液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化疗前CD3^+细胞绝对值、CD4^+细胞绝对值、CD8^+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患者CD3^+细胞绝对值、CD4^+细胞绝对值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对照组较治疗组下降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血液毒性比较,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慈胶囊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减轻血液学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慈胶囊 GP方案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130例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会军 闫磊 +1 位作者 李政伟 蒋自强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30-1834,共5页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联合西药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26例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原HAART疗法+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评价中医辨证联合西药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致血液毒性反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26例艾滋病HAART致血液毒性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9例和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原HAART疗法+西药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分型加用加味八珍汤(气血两虚证)和肾气丸合人参养荣汤(脾肾阳虚证),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16周。第0、4、8、12、16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体征,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7%,对照组为65.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体征积分逐次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12,P=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58,P=0.174)。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能够减轻HAART血液毒副作用,使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 血液毒性 虚劳
原文传递
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和常规静态调强放疗的照射剂量分布和血液毒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裴忠玲 李丹明 +1 位作者 孙新臣 穆庆霞 《江苏医药》 CAS 2015年第9期1042-1044,共3页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常规静态调强放疗(IMRT)的照射剂量分布及其血液毒性。方法宫颈癌术后患者19例,10例行VMAT(A组),9例行IMRT(B组);比较两组盆腔骨髓(PBM)及其亚区接受5、10、20、30、40Gy后受照体积和血液毒...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和常规静态调强放疗(IMRT)的照射剂量分布及其血液毒性。方法宫颈癌术后患者19例,10例行VMAT(A组),9例行IMRT(B组);比较两组盆腔骨髓(PBM)及其亚区接受5、10、20、30、40Gy后受照体积和血液毒性变化。结果采用30、40Gy照射,A组PBM及亚区的受照体积小于B组(P<0.05)。两组患者3级血液毒性发生率相仿(P>0.05),且均未发生4级血液毒性反应。结论两种放疗方法的血液毒性相仿;但与IMRT相比,VMAT可降低PBM及其亚区高剂量区的受照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 常规静态调强放疗 血液毒性
原文传递
参附注射液对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郭中宁 杨宇飞 吴煜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888-1890,共3页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方案(N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9例行NP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自身交叉方法,分入AB组和BA组,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AB组首先接受NP化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继而接受...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长春瑞宾联合顺铂方案(N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引起血液学毒性反应的影响。方法:39例行NP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自身交叉方法,分入AB组和BA组,均接受2个周期化疗。AB组首先接受NP化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继而接受单纯NP化疗;BA组首先接受单纯NP化疗,继而接受NP化疗+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参附注射液可改善N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造成的白细胞减少。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于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和女性患者缓解白细胞减少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附注射液 非小细胞肺癌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扶正升白汤治疗乳腺癌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董万斌 席江伟 +1 位作者 刘斌 苏心镜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6年第14期2827-2829,共3页
目的探讨扶正升白汤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术后化疗期间,观察组予服用扶正升白汤,对照组口服鲨肝醇,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水平变... 目的探讨扶正升白汤在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乳腺癌术后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在术后化疗期间,观察组予服用扶正升白汤,对照组口服鲨肝醇,观察两组患者血液学水平变化及胃肠道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及血红蛋白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胃肠道反应方面(恶心与呕吐程度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升白汤能明显减轻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血液学毒性及胃肠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升白汤 乳腺癌 化疗 血液学毒性 胃肠道反应
原文传递
血速升颗粒对肺癌化疗患者血液及相关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田艳花 胡宁 +2 位作者 李力 王晶蓝 洪蕊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3期490-493,498,共5页
目的 探讨血速升颗粒对肺癌化疗患者血液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 目的 探讨血速升颗粒对肺癌化疗患者血液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化疗治疗的肺癌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速升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和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期间联合使用血速升颗粒可有效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改善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血液学毒性 血速升颗粒 肺癌
下载PDF
同步放化疗与序贯放化疗对NSCLC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与血液学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孟铎 张坤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526-529,共4页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CCRT)与序贯放化疗(S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与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2)。观察组接受CCRT治疗;对照组接受S... 目的:分析同步放化疗(CCRT)与序贯放化疗(SCR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疗效、肺功能与血液学毒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0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2)。观察组接受CCRT治疗;对照组接受SC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的肺功能、血液学毒性、不良反应、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与总生存期(O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指标均增加,观察组FEV1、FVC、FEV1/FVC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0~Ⅲ度、血红蛋白减少0~Ⅱ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肺炎(RP)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OS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CCRT可优化NSCLC患者治疗效果,改善肺功能,一定程度降低血液学毒性,同时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同步放化疗 序贯放化疗 临床疗效 肺功能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复方守宫散对TP方案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液学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徐国品 夏黎明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患者血液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予以复方守宫散联... 目的观察复方守宫散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化疗患者血液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以TP(紫杉醇^+顺铂)方案化疗,治疗组予以复方守宫散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血液毒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两组患者WBC、HGB减少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TP方案治疗后对照组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CD3^+、CD4^+T细胞绝对值均显著下降(P<0.05),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CD3^+、CD4^+、CD8^+T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的差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存质量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守宫散可以改善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减轻化疗的血液学毒性及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守宫散 非小细胞肺癌 血液学毒性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基于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探讨雷公藤多苷片的长期毒性研究
11
作者 叶田香 石明珠 +3 位作者 杨卫东 魏砚明 李会芳 程生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多系统的毒性反应。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首次免疫后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多系统的毒性反应。方法将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实验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首次免疫后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0.3%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实验组给予72 mg·kg^(-1)·d^(-1)雷公藤多苷溶液,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6周。于第42天取材,各组分别检测血常规,计算脏器指数;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大鼠肝、肾功能及性激素等水平;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肾、卵巢、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睾丸指数分别为(0.81±0.05)%、(0.97±0.06)%和(0.81±0.12)%,雌二醇含量分别为(63.90±16.19)、(55.42±7.23)和(40.04±5.97)pg·mL^(-1),睾酮含量分别为(1290.96±257.94)、(1198.43±190.77)和(912.62±61.72)pg·mL^(-1)。模型组的上述指标与实验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HE病理结果表明,雷公藤多苷片能引起CIA模型大鼠的卵巢、睾丸组织病理学异常改变。结论雷公藤多苷片8倍临床等效剂量连续用药6周可以引起CIA大鼠生殖系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 肝肾毒性 血液系统毒性 生殖毒性
原文传递
盆腔活性骨髓与宫颈癌放疗血液学毒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静雯 任洪荣 +3 位作者 周冲 周云 王涛 殷海涛 《中国辐射卫生》 2020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评估围绝经期、绝经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血液学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性术后患者,年龄≥45岁,定义整个照射区骨骼外轮廓体积为TBM,分为TBM1(髋部)和TBM2... 目的评估围绝经期、绝经期宫颈癌术后患者放射治疗中发生血液学毒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根治性术后患者,年龄≥45岁,定义整个照射区骨骼外轮廓体积为TBM,分为TBM1(髋部)和TBM2(腰骶尾部),利用CT与MR的T1加权图像融合技术定义活性骨髓,各部位分别对应的活性骨髓用ABM、ABM1、ABM2表示。在原始TPS计划上增加患者的照射区范围内的骨、活性骨髓为危及器官,在TPS计划上提取各变量的体积、V5~V45、CV5~CV45(绝对体积),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变量对患者放疗过程中发生≥3级血液学毒性事件的预测价值,利用约登指数获取其临界值。结果ABM2占比、TBM、ABM、TBM1、ABM1的高剂量照射区V30、V40、V45与髋部活性骨髓绝对体积CV40能够很好地预测≥3级血液学毒性事件的发生(P<0.05)。结论盆腔活性骨髓的高剂量照射体积与宫颈癌放射治疗过程中≥3级急性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有密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宫颈癌术后 活性骨髓 血液学毒性
原文传递
PARP抑制剂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维持治疗的血液学毒性概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冯征(综述) 吴小华(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99-304,共6页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 (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ors,PARPi]作为一类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获益,并被国内外多项临床指南、规范推荐用于铂敏感复发... 卵巢癌是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重大疾病之一。近年来,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oly (ADP-ribose)polymerase inhibitors,PARPi]作为一类新型的靶向治疗药物为卵巢癌患者带来获益,并被国内外多项临床指南、规范推荐用于铂敏感复发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治疗及术后的维持治疗。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安全性问题,尤其是血液学毒性值得关注。从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出发,对比目前已上市的3种PARPi的特征及其血液学毒性差异,以期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敏感复发 卵巢癌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MRI指导的骨髓保护调强放疗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梦君 杨昕 丁叔波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指导的骨髓保护调强放疗(BMS-IMRT)对减轻血液学毒性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接受宫颈癌手术并行术后放化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MRI与定位CT融合勾... 目的探讨在宫颈癌术后同步放化疗中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指导的骨髓保护调强放疗(BMS-IMRT)对减轻血液学毒性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该院接受宫颈癌手术并行术后放化疗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MRI与定位CT融合勾画造血活性骨髓并进行剂量限定的调强放疗(IMRT)。所有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IMRT组(66例)和BMS-IMRT组(36例),比较两组剂量学参数、急性血液毒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MS-IMRT组适形性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分别为0.07±0.00、0.87±0.06,与IMRT组CI(0.07±0.01)和HI(0.89±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IMRT组骨髓V_(5)、V_(10)和V_(20)较IMRT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V_(30)、V_(40),以及直肠、膀胱V_(30)、V_(40)和V_(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IMRT组2级以上血液学毒性总体发生率低于IM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MRT组2级以上急性血液学毒性发生相关骨髓限量的临界值,发现造血活性骨髓的V_(5)、V_(10)、V_(20)与2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有关,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2.01%、83.92%和72.71%,其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4、0.698和0.746。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S-IMRT可降低2级以上急性血液毒性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射治疗 宫颈癌 造血活性骨髓 磁共振成像 同步放化疗 血液毒性
下载PDF
顺铂联合紫烷素或紫杉醇脂质体治疗乳腺癌的血液学毒性及不良反应对比
15
作者 唐一君 王文龙 孙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对比乳腺癌患者使用顺铂化疗联合紫烷素或紫杉醇脂质体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31)。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紫烷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 目的:对比乳腺癌患者使用顺铂化疗联合紫烷素或紫杉醇脂质体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6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患者分为两组(n=31)。对照组采用顺铂联合紫烷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顺铂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治疗21 d后观察对比两组的疗效,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atelet,PLT)、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水平,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细胞减少血液毒性分级中0级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皮疹、肝损伤、肌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顺铂用药基础上联合紫杉醇脂质体治疗的血液学毒性更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紫杉醇 顺铂 血液学毒性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放疗在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16
作者 雷文彬 刘麾 +11 位作者 张燕 卢英豪 黄懿 陈莹 高睿 柴笑 詹云 熊杰 王凌云 刘蕾 王季石 赵鹏 《重庆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547-55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7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根据接受的治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23)与未放疗...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4年4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47例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根据接受的治疗将患者分为放疗组(n=23)与未放疗组(n=24);根据移植前是否有髓外浸润及移植后是否出现孤立髓外复发进行亚组分析,分为移植前放疗组与移植前未放疗组、移植后放疗组与移植后未放疗组;根据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患者治疗方法分为鞘内注射组(n=12)与鞘内注射联合放疗组(n=13)。比较放疗、化疗等方法治疗后患者的局部缓解情况、生存时间及毒副反应。结果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患者中放疗组总生存时间(OS)优于未放疗组(中位OS:706 d vs.151 d,P=0.015);亚组分析显示移植前放疗组OS优于移植前未放疗组(中位OS:592 d vs.386 d,P=0.035);CNSL鞘内注射联合放疗组OS优于鞘内注射组(中位OS:547 d vs.388 d,P=0.045)。放疗组无事件生存时间(EFS)优于未放疗组(中位EFS:175 d vs.50 d,P=0.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放疗和未放疗对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患者的OS有明显影响,移植前未放疗组相比移植前放疗组死亡风险增加了2.231倍(HR=3.231,95%CI:1.021~10.227,P=0.046)。相比未放疗组,放疗组局部缓解率更高,且具有更低的血液学毒性反应、感染和出血风险。结论放射治疗可迅速缓解急性白血病合并髓外浸润的局部症状,延长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时间,且血液学毒性反应、感染和出血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髓外浸润 放射治疗 血液学毒性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震东 曾庆曙 倪静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使用伊马替尼等TKI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36例初治的CML慢性期患者,按照欧洲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将骨髓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骨髓纤维化(-/+)组65例,骨髓纤... 目的:观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合并骨髓纤维化患者使用伊马替尼等TKI药物作为一线治疗的疗效和相关不良反应。方法:收集136例初治的CML慢性期患者,按照欧洲骨髓纤维化分级标准,将骨髓纤维化程度分为3组:骨髓纤维化(-/+)组65例,骨髓纤维化(++)组40例,骨髓纤维化(+++)组31例。观察3组患者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在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方面,骨髓纤维化(-/+)组获得率明显高于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纤维化(+++)组,分别为84.62%、65.00%、54.84%。根据NCI/NIH毒性标准分级,在血液学毒性方面,3组患者多为Ⅰ~Ⅱ级不良反应,大多具有自限性,Ⅲ~Ⅳ级不良反应少见。骨髓纤维化(-/+)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纤维化(+++)组,分别为32.31%、47.50%、74.19%。结论:无明显骨髓纤维化的CML患者能更多的达到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且血液学毒性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血液学毒性
原文传递
盆腔肿瘤放化疗诱导急性血液学毒性机制及预测工具研究进展
18
作者 郝洋 秦思源 郎宁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2099-2104,共6页
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是盆腔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和直肠癌等疾病。然而,尽管CRT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盆腔骨髓造成损伤,导致急性血液学毒性(hematological toxicity,HT)的发生。准确识别CRT诱发HT高... 放化疗(chemoradiotherapy,CRT)是盆腔肿瘤治疗的重要方式,主要适用于宫颈癌和直肠癌等疾病。然而,尽管CRT在产生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能对盆腔骨髓造成损伤,导致急性血液学毒性(hematological toxicity,HT)的发生。准确识别CRT诱发HT高风险人群对于优化治疗方案和改善预后非常重要。该文总结了急性HT的发生机制,并且从临床危险因素、放化疗相关因素、影像学预测手段以及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对急性HT的预测工具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化疗 盆腔肿瘤 血液学毒性 发病机制 预测工具
下载PDF
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9
作者 江艾婷 林佳慧 +3 位作者 张信华 蔡世荣 唐可京 夏延哲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目的描述真实世界中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发生血液学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56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各级血液... 目的描述真实世界中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的血液学毒性的发生情况,并探索发生血液学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12月56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详细病例资料,统计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后各级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并分析性别、年龄、肿瘤原发部位、疾病治疗阶段、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对各类血液学毒性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预测发生严重血液学毒性的效能。结果最常见的血液学毒性是贫血,发生率为56.4%,其次是白细胞减少(47.0%),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发生率相似(31.4%和30.9%),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较低(3.5%)。3级及以上的各项血液学毒性发生率均在5%以下。单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OR=1.697,95%CI 1.187~2.428,P=0.004)的危险因素。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是发生白细胞减少(OR=2.333,95%CI 1.658~3.283,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OR=1.450,95%CI 1.021~2.058,P=0.038)、≥60岁(OR=1.868,95%CI 1.308~2.666,P=0.001)、血浆谷浓度四分位区间上升是发生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谷浓度每上升1个四分位区间,发生贫血的风险变为原来的1.278倍(95%CI 1.095~1.492,P=0.002)。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伊马替尼血浆谷浓度预测严重贫血的最佳截断值为1428μg/L,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00,0.725,0.225、0.622(P=0.029)。结论伊马替尼在治疗胃肠间质瘤中的安全性较好,血液学毒性通常是轻微的,多为1~2级,少数3级及以上。对使用伊马替尼进行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应定期检测血常规,做好包括治疗药物监测在内的药学监护,及时发现和处理伊马替尼引起的血液学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马替尼 胃肠间质瘤 血液学毒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BRCA1/2胚系突变状态对卵巢癌初始铂类化疗患者血液毒性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露 王琪 +3 位作者 景卫 宾亚棣 周雪 李奇灵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1-315,共5页
目的:探讨BRCA1/2胚系突变(germline BRCA1/2 mutation,gBRCA1/2m)状态对卵巢癌初始铂类化疗患者血液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病例检索系统,统计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原... 目的:探讨BRCA1/2胚系突变(germline BRCA1/2 mutation,gBRCA1/2m)状态对卵巢癌初始铂类化疗患者血液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病例检索系统,统计2019年01月至2021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符合入排标准的原发性卵巢癌、腹膜癌和/或输卵管癌患者,对纳入研究患者的疾病分期、病理类型、化疗方案、化疗后血液系统指标等临床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计纳入87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包括30例BRCA1/2胚系突变携带者(gBRCA1/2m组)和57例BRCA1/2野生型患者(BRCA1/2野生型组),两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3岁及54岁,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组织病理、手术、疾病分期、辅助治疗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BRCA1/2m组中90.00%患者在化疗期间出现过血液系统毒副作用,略高于BRCA1/2野生型组的87.72%(P=1.000)。两组在血液毒性类型及骨髓抑制分级(P=0.845)中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gBRCA1/2m组发生Ⅲ级以上骨髓抑制患者占23.33%,略高于BRCA1/2野生型组的19.30%,但无统计学差异(P=0.659)。两组患者在化疗前后血红蛋白(P=0.577)、血小板(P=0.064)、白细胞(P=0.211)及中性粒细胞计数(P=0.257)的变化方面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BRCA1/2胚系突变的卵巢癌患者与BRCA1/2野生型患者相比,初始化疗所产生的血液学毒性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癌 BRCA1/2突变 血液学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