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9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33
1
作者 何越 孙艳萍 +1 位作者 李宁 沈继龙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1-1003,共3页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PICC组31例,VAP组31例,两组分别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3个月、6个月及12个... 目的比较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AP)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血液恶性肿瘤患者62例,其中PICC组31例,VAP组31例,两组分别统计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和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VAP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87.1%,PICC组为93.5%(P>0.05);VAP组留置时间1年以上的患者为30例,PICC组为2例(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VAP组为6.4%,PICC组为29.0%(P<0.05)。结论 VAP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理想通路,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导管插入术 外周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原文传递
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多中心、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121
2
作者 闫晨华 徐婷 +17 位作者 郑晓云 孙洁 段显林 谷景立 赵川莉 朱骏 吴玉红 吴德沛 胡建达 黄河 江明 李娟 侯明 王椿 邵宗鸿 刘霆 胡豫 黄晓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了解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3月20日来自全国11家血液病中心发生粒缺伴发热的连续血液病患者发热情况及危险性因素。结果1 139... 目的了解中国血液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的发生率、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0月20日至2015年3月20日来自全国11家血液病中心发生粒缺伴发热的连续血液病患者发热情况及危险性因素。结果1 139例患者共发生784例次粒缺伴发热,粒缺持续21 d时发热的累积发生率为81.9%。多因素分析显示中心静脉置管(P〈0.001,HR= 3.407,95% CI 2.276-4.496 )、胃肠道黏膜炎(P〈0.001,HR=10.548, 95% CI 3.245-28.576)、既往90 d内暴露于广谱抗生素(P〈0.001,HR=3.582,95% CI 2.387-5.770)和粒缺持续时间〉7 d (P〈0.001,HR= 4.194,95% CI 2.572-5.618)是粒缺伴发热的危险因素。无任何危险因素、具备1项、2项、3-4项危险因素患者发热的累计发生率依次增加(35.4%、69.2%、86.1%及95.6%,P〈0.001)。784例次粒缺伴发热中,不明原因发热253例次(32.3%),临床证实的感染429例次(54.7%),微生物学证实的感染102例次(13.0%)。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肺(388例次,49.5%)、上呼吸道(159例次,16.0%)、肛周组织(77例次,9.8%)、血流(60例次,7.7%)。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44.54%),其次为革兰阳性菌(37.99%)和真菌(17.47%)。发热与未发热患者相比,两组之间总体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对4.8%,P=0.099)。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P=0.047 ,HR=5.000 ,95% CI 0.853-28.013 )、血流动力学不稳(P=0.001,HR=13.185, 95% CI 2.983-54.915)、既往耐药菌的定植或感染(P=0.005 ,HR=28.734, 95% CI 2.921-313.744)、血流感染(P=0.038 ,HR=9.715, 95% CI 1.110-81.969)和肺部感染(P=0.031, HR=25.905, 95% CI 1.381-507.006)是与总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液病
原文传递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extragastric diseases: A review 被引量:107
3
作者 Antonietta Gerarda Gravina Rocco Maurizio Zagari +3 位作者 Cristiana De Musis Lorenzo Romano Carmelina Loguercio Marco Roma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29期3204-3221,共18页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is very common and affects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It causes gastric diseases, but some authors have reported an associa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with oth...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is very common and affects approximately half of the world population. It causes gastric diseases, but some authors have reported an associa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 with other systemic manifestations beginning in 1994. The list of potential effects of H. pylori outside the stomach includes a number of extragastric manifestations and we focused on neurological, dermatological, hematologic, ocular, cardiovascular, metabolic, allergic, and hepatobiliary disease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se important reported manifestations that are not related to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Extragastric disease NEUROLOGICAL diseases Dermatological diseases hematologic diseases Ocular diseases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Metabolic diseases ALLERGIC diseases HEPATOBILIARY diseases
下载PDF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7
4
作者 盛楚华 邱树彬 邱小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6期1332-1334,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血小板输注在防治血液病患者出血中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68例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给予机采血小板输注,输注后24h进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根据血小板回收率(PPR)和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判定输注效果并讨论其影响因素。结果(1)急性白血病(AL)、再生障碍性贫血(A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和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8·9%(153/172)、83·1%(59/71)、51·3%(19/37)和68·8%(11/16),4种类型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AL、AA、ITP无并发症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同病种有并发症患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3)无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随输注次数的增加而下降(P<0·05),而有并发症组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与输注次数关系不大(P>0·05)。结论输注血小板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而引起的出血的最有效措施,输注次数、发热、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因素影响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血小板单采法 疗效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在血液病实体瘤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36
5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48-950,共3页
为提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水平,促进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血液病、实体瘤领域的合理用药,2010年4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rhIL-11在血液病、实体瘤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研讨会。孙燕院士担任会议主席,马军、石远凯教... 为提高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水平,促进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在血液病、实体瘤领域的合理用药,2010年4月17日在北京举行了rhIL-11在血液病、实体瘤血小板减少症合理应用的专家共识研讨会。孙燕院士担任会议主席,马军、石远凯教授联袂担任共同主持人,马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1 血液肿瘤 实体瘤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Appl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inese Arsenic Drugs in Treating Malignant Hematopathy in China 被引量:28
6
作者 胡晓梅 刘锋 麻柔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4期368-377,共10页
Chinese arsenic drugs have been applied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several centuries. Beginning from 1970s, arsenic containing drugs have been general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including ... Chinese arsenic drugs have been applied in Chinese medicine for several centuries. Beginning from 1970s, arsenic containing drugs have been general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including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and multiple myeloma. No matter what ingredients of arsenic drugs were applied, either arsenic trioxide, arsenic disulfide, or arsenic containing Chinese herbal compositions including Qinghuang Powder (青黄散) and Realgar-lndigo naturalis formula (复方黄黛片), they all provided the distinct approach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lignant hematologic diseases, and good clinical efficacy was obtained with mild adverse reactions. Moreover, the mechanisms of action have been continuallv eluc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drug ARSENIC hematologic diseases clinical efficacy mechanism adverse reaction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7
作者 林湘珠 马劼 +2 位作者 彭志刚 邓东红 刘振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3679-3681,共3页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1339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分析。结果 1339例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2....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6月1339例血液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相关临床分析。结果 1339例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4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2.4%;感染部位主要以呼吸道为主占58.1%,其次是口腔、血液、消化道等;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5.9%;患者原发病类型为急性白血病、合并糖尿病及住院时间长是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易并发医院感染,应根据其疾病特点加强监护,针对危险因素进行监测,使医院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医院感染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曹文彬 苏东 +4 位作者 陈玉梅 郑以州 张凤奎 冯四洲 韩明哲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66-56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次(108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发热...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并发革兰阳性(G+)菌血流感染临床特点及耐药情况,为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次(108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发热,37例次(31.89%)患者伴有寒战,90例次(77.59%)患者具有局部明确感染灶,包括口腔、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病原菌分布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2.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50.42%、链球菌占24.80%、肠球菌占9.4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占2.56%。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严重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比例为68.92%。并且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仅发现1例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1株肠球菌对利耐唑胺耐药。结论G+菌耐药情况严重,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仍保持较高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抗药性 细菌 血液病
原文传递
血液病住院患者血流感染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国扬 杨鹏凤 +5 位作者 王秀菊 李益清 肖洁 刘红云 常建星 马丽萍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 【目的】分析血液病住院患者发生血流感染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评估病情、合理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发生血流感染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242例次血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患者,分离出26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99株(37.2%),革兰阴性菌164株(61.7%),真菌3株(1.1%)。血流感染患者死亡42例(17.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病活动状态(P=0.007,OR=5.622,95%CI 1.586~19.924)、出现感染性休克(P=0.007,OR=4.978,95%CI 1.560~15.884)、合并心功能不全(P=0.001,OR=11.878,95%CI 2.760~51.120)、白蛋白水平<35 g/L(P=0.036,OR=3.468,95%CI 1.087~11.066)、多种病菌感染(P=0.010,OR=6.024,95%CI 1.540~23.563)以及感染病菌为肠球菌属(P=0.002,OR=15.266,95%CI 2.817~82.728)或溶血性葡萄球菌(P=0.001,OR=19.308,95%CI 3.392~109.888)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不恰当的初始经验性抗菌治疗及具备任何一个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总体病死率明显升高。【结论】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多,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死亡率高。及时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心功能和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流感染 抗菌治疗 死亡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价值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谢莉萍 刘霆 +1 位作者 孟文彤 周静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992-995,共4页
目的侵袭性曲霉菌病(IA)在血液病患者发病逐年增多,且伴随很高的病死率。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作为早期诊断和评价IA疗效的价值。方法8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T〉38.5℃),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血液... 目的侵袭性曲霉菌病(IA)在血液病患者发病逐年增多,且伴随很高的病死率。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检测作为早期诊断和评价IA疗效的价值。方法81例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T〉38.5℃),经广谱抗生素治疗无效的血液病患者被纳入研究。每周采集患者血液标本2次,共测定标本302份。GM检测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GM实验阳性定义为连续2次不同时点检测,A值〉1.5。对GM实验阳性的患者给予两性霉素B或伊曲康唑抢先抗曲霉治疗。结果81例患者中27例GM实验阳性(33.0%),其中11例临床确诊IA,GM实验在该11例中检出7例阳性(敏感性63.6%),14患者临床排除IA,GM实验在该14例中检出12例阴性(特异性85.7%),同时GM实验显示可早于真菌培养结果3~30d预测曲霉感染。27例GM实验阳性患者中,19例完成针对曲霉的抢先治疗,12例有效,7例无效死亡,病死率为36.8%。治疗有效组GM值下降到正常,治疗无效组GM值反而上升(P〈0.0005)。结论研究提示:血清GM抗原检测用于早期诊断IA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高危血液病患者以GM实验阳性为起点抢先抗曲霉治疗可降低IA病死率,监测GM值的动态变化具有评价疗效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霉病 血液病 半乳甘露聚糖 抢先治疗
原文传递
腹腔镜脾切除术63例 被引量:17
11
作者 原春辉 裴琛 +2 位作者 贾易木 熊京伟 修典荣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以来所有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3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分为6组,比较它们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以来所有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3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分为6组,比较它们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术后引流管拔出天数、术后4d内引流量、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结果6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9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3.75;中转开腹3例,2003年后开展的53例在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手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好于2003年前开展的10例。2003年前手术适应证限于与脾脏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2003年后适应证范围明显扩大,以治疗脾脏肿瘤为主。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变化趋势,经历10例手术后进入并一直保持在手术平台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腹腔镜脾切除不仅适用于脾脏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也适用于脾脏肿瘤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肿瘤 血液病 腹腔镜检查 脾切除术
原文传递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周文杰 金民 王峰 《血栓与止血学》 2017年第5期795-797,800,共4页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63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予以血小板输注治疗,比较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不同类型... 目的研究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并对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63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患者均予以血小板输注治疗,比较患者血小板输注前后血小板计数变化以及不同类型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析影响血小板输注的相关因素并进行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较输注前显著较高(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分别为87.13%、83.02%较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51.28%、67.86%显著较高(P<0.05);反复输血次数≥3次、发生感染、脾肿大、活动性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率分别为68%、36%、70%、12%较血小板输注有效率30.41%、19.88%、36.26%、4.68%显著较高(P<0.05)。结论反复输注血小板、感染、脾肿大、活动性出血是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血小板输注 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国产两性霉素B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1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贾麟 黄梅 +5 位作者 刘文励 张义成 孙汉英 张东华 邓金牛 周剑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19-622,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 目的观察静脉用国产两性霉素B对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21例血液病患者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剂量为5~50mg/d,用药时间5~101d,中位数为19d,并对用药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进行监测。结果静脉使用两性霉素B临床总有效率为67.3%,真菌清除率为66.7%。不良反应包括寒战、高热、低钾血症、肝。肾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静脉炎和皮疹。结论只要合理应用,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积极防治,两性霉素B仍是较为安全有效的一线抗真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侵袭性真菌感染 血液病
原文传递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秀丽 吴德沛 +7 位作者 孙爱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何广胜 傅铮铮 韩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89-159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感染 革兰阳性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 利奈唑胺 疗效
原文传递
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屈伟侠 舒玉琳 +2 位作者 牛婷婷 谢娜 闫立秋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6年第2期382-384,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6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常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的恐惧视觉模拟评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血液病患者输血恐惧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16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输血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常常规护理结合心理护理。比较2组的恐惧视觉模拟评分法(FAVS)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有5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恐惧,显著低于对照组(64例)(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各项指标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1.3%)(P<0.0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的输血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其恐惧心理,并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输血 恐惧 心理护理 护理质量
原文传递
案例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杨便红 南虹 +1 位作者 刘超 耿传营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7年第10期1437-1439,共3页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5级学生50名分为试验组,2014级学生50名分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法,试验组...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4、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100名为研究对象.将2015级学生50名分为试验组,2014级学生50名分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课堂教学法,试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教学法.授课结果 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出科理论考试和护理计划书写考核,并采用学习积极主动性量表(ALS)进行测评.结果试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和护理计划书写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病临床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结合角色扮演,循环授课,形成规范化手册,可以快速、有效地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角色扮演 案例教学法
原文传递
层流病房病人的心理障碍调查及心理干预 被引量:14
17
作者 骆秋芳 高芳 高磊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2年第10期723-725,共3页
目的探讨层流病房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障碍.方法随机选择60例层流病房病人为层流组,另选60例普通血液病房病人为普通组,比较两组心理障碍发生率,分析层流组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在存在心理... 目的探讨层流病房病人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障碍.方法随机选择60例层流病房病人为层流组,另选60例普通血液病房病人为普通组,比较两组心理障碍发生率,分析层流组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在存在心理障碍的50例层流组病人中抽取4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0例.干预组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解释,比较两组心理障碍改善情况.结果层流组心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组(χ2=30.86,P<0.01);影响其心理的因素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治疗的信心强弱、对环境的适应程度;实施干预后第16天,干预组心理障碍改善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层流病房病人心理障碍发生率较高,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层流病房 心理疗法 数据收集
下载PDF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葳 薛峰 +9 位作者 刘晓帆 姜尔烈 杨栋林 刘凯奇 肖志坚 张凤奎 冯四洲 韩明哲 张磊 杨仁池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10-414,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FⅦa治疗31例血液病患者共38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rF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AHA)/血友病伴抑制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非APL白血病患... 目的研究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治疗血液病患者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rFⅦa治疗31例血液病患者共38次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rFⅦa治疗获得性血友病A(AHA)/血友病伴抑制物、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急性非APL白血病患者出血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0%(9/10)、71.4%(5/7)、60.0%(3/5),高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30.8%);rFⅦa治疗评分为2分出血的有效率(100.0%)高于3分(66.7%)及4分(51.6%)出血;5例次颅内出血中2例次(25.0%)有效;9例次血尿中6例次(66.7%)有效;12例次消化道出血中5例次(41.7%)有效。3例次关节及肌肉出血的疗效均为极好,5例次出血部位为皮肤、鼻黏膜、咽部及齿龈,疗效均为极好;移植后患者在出血评分为4分时,高剂量以及多次使用rFⅦa并不一定能取得好的疗效。AHA/血友病伴抑制物及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的出血,在评分为4分时,使用低剂量rFⅦa能取得好的疗效,但最低用药剂量(22.5 μg/kg)的疗效差。结论rFⅦa的止血疗效受疾病类型、出血部位以及严重程度等多个因素的影响。rFⅦa对AHA/血友病伴抑制物以及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出血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对移植后患者的出血疗效欠佳。出血早期使用rFⅦa对于疗效至关重要。在止血治疗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出血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 止血治疗
原文传递
Wnt5a基因在血液病及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招权 司维柯 +2 位作者 潘静 袁媛 邹全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27-930,共4页
本研究观察Wnt5a在部分血液病及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Wnt5a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打下基础。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以RT-PCR检测31例病例标本及3种白血病细胞株中Wnt5a的表达。结果表明:... 本研究观察Wnt5a在部分血液病及白血病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Wnt5a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打下基础。用人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和骨髓单个核细胞,以RT-PCR检测31例病例标本及3种白血病细胞株中Wnt5a的表达。结果表明:5例AML中4例均为阴性或弱阳性,仅1例完全缓解的病例表达呈强阳性。K562、HL-60细胞的Wnt5a表达也为阴性,Jurkat细胞的Wnt5a表达阳性。6例CML的Wnt5a表达均为阴性。4例ALL中3例为表达阳性或弱阳性,1例表达为阴性;2例CLL为阴性表达;2例MM中Wnt5a表达1例为弱阳性,1例为阴性;3例淋巴瘤中有1例为弱阳性,2例为阴性;2例AA、2例IDA、3例ITP、1例ET及PVWnt5a表达均为阳性或弱阳性。结论:在31例血液病标本及髓系白血病细胞株中,除ALL外,有明显的Wnt5a表达缺失或降低,而非恶性血液病例中Wnt5a表达普遍呈阳性,提示Wnt5a的表达下调可能与髓系白血病的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5A 血液病 白血病细胞株 基因表达
下载PDF
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3
20
作者 左向华 陈建魁 +8 位作者 于农 金欣 尹秀云 宋世平 黄媛 杜宇 朱晓华 曾利军 王淼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20-221,223,共3页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以50 pg/mL为阳性界值,BG检测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 目的评价1,3-β-D葡聚糖(BG)检测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价值。方法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 set动态真菌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中BG的含量。结果以50 pg/mL为阳性界值,BG检测的敏感性为72.5%,特异性91.4%,阳性预测值90.6%,阴性预测值74.4%。以20 pg/mL为阳性界值,敏感性为87.5%,特异性88.6%,阳性预测值89.7%,阴性预测值86.1%。连续监测时BG可早于真菌培养方法1~10 d预测真菌感染。在BG阳性患者中,对20例患者进行抗真菌治疗,19例有效,1例无效死亡。抗真菌治疗前BG水平呈缓慢上升趋势,保持在较高水平,抗真菌治疗有效患者的BG含量呈下降趋势,无效死亡患者呈上升趋势。结论血浆BG浓度对血液病和恶性肿瘤患者IFI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聚糖内-1 3-β-D葡萄苷酶 真菌 感染 血液病 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