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解温度对污泥热解半焦产率与特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邵敬爱 陈汉平 +3 位作者 晏蓉 王贤华 杨海平 张世红 《可再生能源》 CAS 2008年第5期31-34,共4页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3种不同来源的污泥进行热解,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污泥热解半焦产率、热值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污泥热解半焦的产率逐渐降低;随着半焦中挥发分的减少和灰分含量的增加,半焦的热值降低;半... 利用固定床反应器对3种不同来源的污泥进行热解,研究了热解终温对污泥热解半焦产率、热值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终温的提高,污泥热解半焦的产率逐渐降低;随着半焦中挥发分的减少和灰分含量的增加,半焦的热值降低;半焦的比表面积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种污泥在热解终温分别为900,800,700℃时获得的半焦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88,44.26,23.75 m2/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半焦 热解 热值 比表面积
下载PDF
600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减温水量大原因分析及措施 被引量:8
2
作者 宋大勇 文岩 +4 位作者 吴炬 金岩 薛永峰 张野 梁川 《锅炉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6,共5页
对600 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喷水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入口汽温高、运行氧量高、入口烟温高以及受热面面积布置偏多是再热器事故喷水量大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将再热器烟气挡板关小到20%~40%、将不同负荷下运行氧量降低0.6~1.... 对600 MW超临界锅炉再热器事故喷水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入口汽温高、运行氧量高、入口烟温高以及受热面面积布置偏多是再热器事故喷水量大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将再热器烟气挡板关小到20%~40%、将不同负荷下运行氧量降低0.6~1.1个百分点、合理调整吹灰程序人为增加再热系统沾污程度等方式,有效减少了减温水量30~40 t/h.建议电厂通过减少再热系统受热面、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等改造,在保证排烟温度不升高的情况下进一步减少再热系统事故喷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再热汽温 减温水 受热面 烟气挡板 氧量 吹灰
下载PDF
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和氧化反应性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于彦旭 孔娇 +1 位作者 王美君 常丽萍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5-1035,共11页
以锡盟褐煤(L)、西山烟煤(B)和玉米秸秆(C)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及氧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两段式加压固定床反应器,在终温900℃,升温速率5℃/min和200℃/min以及压力0.1-2.0 MPa的热解条件下分别得到了慢速热解焦(SC... 以锡盟褐煤(L)、西山烟煤(B)和玉米秸秆(C)为原料考察了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结构及氧化反应性的影响。利用两段式加压固定床反应器,在终温900℃,升温速率5℃/min和200℃/min以及压力0.1-2.0 MPa的热解条件下分别得到了慢速热解焦(SC)和快速热解焦(FC),对焦进行了比表面积、表面形貌和芳香度表征,并且采用等温热重法对焦的氧化反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影响挥发分的停留时间和释放速率,进而影响焦的产率和性质。三种原料的热解行为不同,热解压力和升温速率对焦的产率及焦结构和反应性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三种原料快速热解焦产率都低于慢速热解焦产率,且焦产率都随着压力的升高而略微上升。L-FC和B-FC的比表面积分别大于L-SC和B-SC的比表面积。C-FC的比表面积却小于C-SC的比表面积。FC的表面要比SC的表面更为粗糙。B-FC的芳香度小于B-SC的芳香度,但是在加压热解条件下L-SC和C-SC的芳香度反而分别比L-FC和C-FC的低。高压慢速热解的焦氧化反应性较差。玉米秸秆焦的氧化反应性与矿物质的催化密切相关。热解过程中升温速率和压力会影响玉米秸秆焦中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这也是玉米秸秆焦的氧化反应性明显高于煤焦的氧化反应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温速率 热解压力 比表面积 表面形貌 芳香度 氧化反应性
下载PDF
微波加热再生废弃的净化石油化工废水活性炭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声洲 夏洪应 +4 位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吴坚 郑照强 周朝金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09-1213,共5页
为了对石油化工废水净化处理后的废弃活性炭实现循环利用,提出了在无保护气体和活化气体条件下进行微波加热的方法。主要评估了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对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再生温度为600℃,再生时间为15 min时... 为了对石油化工废水净化处理后的废弃活性炭实现循环利用,提出了在无保护气体和活化气体条件下进行微波加热的方法。主要评估了再生温度和再生时间对再生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再生温度为600℃,再生时间为15 min时,活性炭的碘吸附能力达到最大值971 mg/g,得率为82.36%。再生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 028m2/g,总孔体积为1.23 m L/g,平均孔径为4.89 nm。通过废弃活性炭和再生活性炭进行了SEM对比分析,再生活性炭表面杂质减少,孔隙数量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加热 碘吸附能力 比表面积
原文传递
甘肃黄土丘陵地区农户取暖用能需求的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牛叔文 李怡欣 +1 位作者 丁永霞 秦静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1-301,共11页
甘肃黄土丘陵地区冬季温度多处于0℃以下,农户取暖水平低。论文通过实地观测记录获取数据,建立趋势面模型,核算采暖期累计温差和实际用能消耗,提出以16℃的室内温度为小康取暖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比较实际用能和应用节能技术下用能... 甘肃黄土丘陵地区冬季温度多处于0℃以下,农户取暖水平低。论文通过实地观测记录获取数据,建立趋势面模型,核算采暖期累计温差和实际用能消耗,提出以16℃的室内温度为小康取暖标准。参考国家相关标准,比较实际用能和应用节能技术下用能的热效率。结果表明,陇东长官村和陇中河畔村农户采暖期累计温差分别为23 002 h.℃和36 390 h.℃,实际取暖能耗分别为926 kgce/a和1 199 kgce/a。农户取暖用能数量虽不少,但目前只解决了小康水平下39.6%和46.6%的取暖需求。取暖用能的综合热效率只有17%左右。如果应用节能技术,能耗会大幅降低,提高综合热效率的潜力巨大。因此,通过住房的节能改造和用能设施的改善来提高房屋的保暖性、降低单位面积的热损耗是今后解决取暖用能问题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暖用能 热舒适性 趋势面模型 小康标准 热效率 黄土丘陵地区
原文传递
煤焦改性对烟气中不同形态汞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满长勇 郭欣 +1 位作者 刘亭 黄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708-2713,共6页
为探究煤焦吸附剂对烟气中单质汞和氯化汞的吸附特性,选取小龙潭褐煤和大同烟煤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热解制焦,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2020自动吸附仪测定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低阶煤小龙潭褐煤拥有更大的比表面... 为探究煤焦吸附剂对烟气中单质汞和氯化汞的吸附特性,选取小龙潭褐煤和大同烟煤在管式炉氮气氛围下热解制焦,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ASAP2020自动吸附仪测定煤焦比表面积和孔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低阶煤小龙潭褐煤拥有更大的比表面;制焦过程中的升温速率以及停留时间也会影响煤焦的比表面积。煤焦比表面积主要受挥发分的析出和颗粒的受热变形影响。在实验室固定床台架分别对煤焦的单质汞和氯化汞的吸附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吸附实验表明,煤焦吸附Hg^0和Hg Cl_2性能与煤焦的比表面积成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孔容积的增加也能够促进煤焦的吸附性能。经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改性后的煤焦对单质汞和氯化汞吸附能力都有所提高,盐酸改性引入的表面官能团促进了改性煤焦对Hg^0的氧化和化学吸附;根据相似相容原理,氢氧化钠溶液改性引入的—OH改善了煤焦对氯化汞的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 单质汞 氯化汞 改性 吸附
下载PDF
增压富氧锅炉高温对流受热面换热规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正阳 赵航 +3 位作者 杨朋飞 孟欣欣 殷立宝 廖永进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8-435,460,共9页
以某台30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常规空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生成的烟气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OM),对3种燃烧气氛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处的烟气流速、对数平均温差... 以某台300 MW燃煤锅炉为研究对象,运用Aspen Plus软件确定煤粉在常规空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生成的烟气物性,采用Fluent软件,结合离散坐标辐射模型(DOM),对3种燃烧气氛下高温再热器和高温过热器处的烟气流速、对数平均温差、传热系数、管壁温度分布和管圈内蒸汽焓增等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燃烧气氛由常规空气变为常压富氧再到增压富氧的过程中,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均增大;与常规空气燃烧气氛相比,常压富氧和增压富氧燃烧气氛下换热器的管圈间热偏差较小;换热器的弯管处可能存在超温现象;随着烟气流速的增大,实现相同换热量,换热器所需换热面积逐渐减小,且变化幅度也减小,为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将部分省煤器移入炉膛上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压富氧锅炉 受热面 烟气流速 热偏差 换热面积
下载PDF
炉膛出口烟温与锅炉成本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祥玉 陈保东 南卓 《节能技术》 CAS 2007年第5期473-474,共2页
建立锅炉受热面积与炉膛出口温度的数学关联模型,并通过解的最优化处理得到锅炉最少受热面积下的最佳炉膛出口温度。
关键词 炉膛出口烟温 受热面积 锅炉
下载PDF
加压快速热解液相炭化焦的物理性质及CO_2气化活性
9
作者 吴诗勇 吴幼青 +2 位作者 顾菁 张晓 高晋生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8-372,共5页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 以一种液相炭化焦(石油焦)为原料,在快速升温和热解压力为常压至3 MPa下制备了热解焦,主要考察了热解停留时间和热解压力对其失重、BET表面积和CO2气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压快速热解条件下,随热解停留时间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呈下降趋势,气化活性略微减小;随热解压力增加,液相炭化焦的失重率增加,BET表面积先增加后下降,气化活性略微变化,甚至基本不变;常压条件下液相炭化焦的气化活性明显高于加压条件下的气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炭化焦 快速升温 加压热解 BET表面积 气化活性
下载PDF
锅炉受热面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的简化
10
作者 肖志前 林友新 《广东电力》 2006年第2期18-21,46,共5页
锅炉壁温计算是锅炉设计及事故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锅炉受热面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則是壁温计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原面积系数计算公式过于繁琐,为此,引入了函数E(t),并对E(t)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描述,从而简化了锅炉受热面... 锅炉壁温计算是锅炉设计及事故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锅炉受热面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則是壁温计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但原面积系数计算公式过于繁琐,为此,引入了函数E(t),并对E(t)的物理意义进行了描述,从而简化了锅炉受热面壁温计算中的面积系数计算公式,便于编程计算。经实际算例验证,与原辐射吸热量面积系数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相对误差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受热面 辐射吸热量 面积系数 公式简化
下载PDF
微波加热碳酸钾法制备烟杆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3 位作者 夏洪应 李玮 曲雯雯 朱学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6-138,共3页
以烟杆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碳酸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83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517.5mg/g,得率为16.65%... 以烟杆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碳酸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所得活性炭产品的碘吸附值为1834mg/g,亚甲基兰吸附值为517.5mg/g,得率为16.65%。产品的吸附性能超过了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LY/T 1617-2004)标准的要求,同常规加热相比,活化时间缩短了78.26%。同时测定了该活性炭的氮吸附等温线,通过非定域化密度函数理论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2557m2/g,总孔体积为1.6470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碳酸钾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孔结构
下载PDF
微波加热制备烟杆基高比面积活性炭的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利波 彭金辉 +4 位作者 夏洪应 李宁 李玮 曲雯雯 朱学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6-79,共4页
以农林废弃物——烟杆的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即当微波功率为700 W,加热时间为30min,碱炭比为4∶1,所制备... 以农林废弃物——烟杆的炭化料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氢氧化钾活化法制备了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和碱炭比对活性炭的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即当微波功率为700 W,加热时间为30min,碱炭比为4∶1,所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为2 239.1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为652.5 mg/g,得率为25.48%,产品的吸附性能超过了双电层电容器专用活性炭(LY/T 1617-2004)标准的要求,同常规加热相比,加热时间缩短了87.5%。同时测定了优化工艺条件下制备活性炭的氮气吸附等温线,通过BET法计算了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并通过非定域化密度函数理论表征了活性炭的孔结构。该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微、中孔发达,比表面积可达3 406 m2/g,总孔体积为2.157m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氢氧化钾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孔结构
原文传递
Decomposition of the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by microwave-assisted method 被引量:8
13
作者 黄宇坤 张廷安 +2 位作者 刘江 豆志河 田俊行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5期529-535,共7页
A novel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by utilizing the microwave radiation.Mineralogical information o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icrowave heating improved the... A novel process was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by utilizing the microwave radiation.Mineralogical information on the mechanisms by which microwave heating improved the leaching behavior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and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ogy,decomposition process,and leaching process were provided in this study.The influences of the temperature,time of microwave heating and contents of NaO H(mass ratio of NaO H to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on the decomposition of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mperature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decomposition process.The recovery of REEs by hydrochloric acid leaching reached 93.28% under the microwave heating conditions:140 oC,30 min and 35.35% NaO H.Th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SEM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les of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 were non-hole,while the particles presented a porous structure after heating the concentrate by microwave radiation.For the microwave treated sample after water leaching,the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11.04 m^2/g,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6.94 m^2/g)for the mixed rare earth concentrate.This resul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phase changes of bastnaesite and monazite,and a number of cracks induced by thermal stress.The increase of BET specific surface area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of the recovery of REEs by promoting interaction within the system of acid l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rare earth microwave heating leaching behavior specific surface area microstructure
原文传递
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制备高比表面活性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艾艳玲 李铁虎 冀勇斌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27-531,共5页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2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表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KOH/MCMB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微波加热制得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KOH/MCMB较小时,... 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KOH为活化剂,采用微波加热与传统加热2种方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出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研究表明: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随着KOH/MCMB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微波加热制得的活性炭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KOH/MCMB较小时,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活化时间的延长达到最大值后不再发生变化,在KOH/MCMB较大时,比表面积和孔容随活化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采用微波加热可大大缩短活化时间,通过FTIR分析,微波加热比传统加热所制得的活性炭具有较低浓度的含氧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微波加热 比表面 中间相炭微球(MCMB)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