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流密度比对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换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贾斗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07-310,共4页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处于充分发展流动情况下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通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的不同,对环形通道内、外壁与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较小时...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处于充分发展流动情况下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通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的不同,对环形通道内、外壁与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较小时,内壁的换热强于外壁,随着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的增大,外壁的换热得到增强.但是,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外壁的对流换热特性将超过内壁的对流换热特性.此外,环缝间隙的减小将导致环形通道的换热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通道 换热特性 热流密度比 数值计算
下载PDF
环形窄缝通道湍流流动换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苏光辉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9-344,共6页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 对双面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流动换热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理论预测模型。基于该模型,对窄缝宽度分别为1.0、1.5、2.0 mm的环形通道单相湍流流动换热系数进行了理论计算,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理论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内外加热热流密度比对环形窄缝通道内的湍流流动换热过程有显著影响,在双面加热情况下,窄缝对流动换热过程强化与否,取决于内外管加热热流密度比及流动状态,即Re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通道 热流密度比 单相湍流流动 换热特性
下载PDF
双侧加热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的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曾和义 秋穗正 贾斗南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57-60,64,共5页
对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在双面处于不同的加热热流密度情况下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通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值的不同,对环形通道内、外壁与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内、外壁面加热热流密度... 对环形窄缝通道内单相水在双面处于不同的加热热流密度情况下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环形通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值的不同,对环形通道内、外壁与单相水的对流换热特性有着显著的影响。内、外壁面加热热流密度比值较小时,内壁的换热强于外壁的换热,随着内壁加热热流密度的增大,外壁的换热得到增强。但是,当内、外壁加热热流密度比值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外壁的对流换热特性将超过内壁的对流换热特性,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一致。此外,环缝间隙的减小将导致环形通道的换热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窄缝通道 充分发展流动 换热特性 热流密度比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合成气预混层流火焰速度的热流量法测量
4
作者 梁晓晔 翁武斌 +4 位作者 王智化 朱燕群 周志军 周俊虎 岑可法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70-1374,共5页
本文基于热流量法搭建了层流火焰速度测量平台,通过测量甲烷的绝热层流火焰速度对平台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运用热流量法对15%H_2-15%CO-70%N_2和12%H_2-19%CO-13.2%CO_2-5.8%CH_4-50%N_2两种组分合成气的绝热层流火焰速度进行了精... 本文基于热流量法搭建了层流火焰速度测量平台,通过测量甲烷的绝热层流火焰速度对平台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运用热流量法对15%H_2-15%CO-70%N_2和12%H_2-19%CO-13.2%CO_2-5.8%CH_4-50%N_2两种组分合成气的绝热层流火焰速度进行了精确测量,并通过Chemkin 4.1软件采用GRI-Mech 3.0,USC MechⅡ和Davis H_2/CO三种机理对试验工况进行了计算。实验数据与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尤其与GRI-Mech 3.0机理的计算结果较好地吻合。本文还对实验误差进行了误差分析,对两种合成气的平均测量误差分别达到1.107 cm/s和0.88 c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量法 合成气 绝热层流火焰速度 误差分析 当量比
原文传递
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长期通量观测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汪宏宇 周广胜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年第4期18-24,共7页
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 针对2004年5月26日-2005年10月15日盘锦湿地芦苇生态系统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芦苇湿地具有较强的碳汇作用;2005年芦苇湿地固定二氧化碳为13.32t,伽膏,日平均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分别为2464kJ/秆和3880kJ/m^2。2004年和2005年6~9月的日累积值波文比平均值均为0.15。芦苇湿地碳通量、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日动态呈单峰单谷型变化,极值出现在中午前后,夜间线形平直。芦苇生长季白天通量绝对值远较夜间大,白天碳吸收,夜间碳排放。CO2浓度年平均日变化曲线亦为单谷单峰型,夜间浓度较高且逐渐升高,直到日出前达到峰值;日出后急剧下降,傍晚又开始逐渐增加。芦苇湿地感热通量昼正夜负,潜热通量与林地不同,全天为正。各通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吣通量日变化不明显,趋近于零;感热通量总体向上输送,春季数值较大,生长季数值较小;潜热通量冬季最小,接近0,春季开始显著增加,生长季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涡动相关 碳通量 感热通量 潜热通量 波文比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袁铁 郄秀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3-127,共5页
利用 1995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卫星观测的闪电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地表降水率、云功函数和热通量 ,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的峰值出现在 7月份 ,并在... 利用 1995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间卫星观测的闪电资料与NCEP再分析资料中的地表降水率、云功函数和热通量 ,分析了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与相关气象要素季节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 :青藏高原中部闪电活动的峰值出现在 7月份 ,并在春季表现出明显的闪电活动 ;相关气象要素中 ,最能够准确描述闪电活动的季节变化及其春季异常特征的仅有地表总热通量 ;降水 (或云功函数 )与鲍恩比 (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之比 )的乘积能够较好地反映闪电活动的季节分布特征与春季的“异常”。结果表明 ,感热通量或鲍恩比可能在对流有效位能向对流上升动能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鲍恩比可作为修正闪电产生效率的一个重要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关气象要素 青藏高原中部 闪电活动 季节变化 相关分析 NCEP再分析资料 2002年12月 对流有效位能 感热通量 1995年 鲍恩比 卫星观测 异常特征 分布特征 潜热通量 转化过程 产生效率 功函数 降水率 7月份 春季 地表 上升
下载PDF
6种地表热通量资料在伊朗-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刘超 刘屹岷 刘伯奇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8-404,共7页
基于JRA25、ERA40、ERA-Interim、NCEP1、NCEP2和20CR,对比了不同资料中气候平均(1979—2008年)伊朗—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和波文比的季节演变,以及夏季高原感热的年际变率和线性趋势。6套资料均表明,由春到夏亚洲大地形区域地表热状况的... 基于JRA25、ERA40、ERA-Interim、NCEP1、NCEP2和20CR,对比了不同资料中气候平均(1979—2008年)伊朗—青藏高原感热通量和波文比的季节演变,以及夏季高原感热的年际变率和线性趋势。6套资料均表明,由春到夏亚洲大地形区域地表热状况的季节演变存在明显差异,青藏高原东南部低空气旋生成,一方面增多了局地降水,减弱了地表西风,造成潜热加强,感热减弱,波文比减小;另一方面加强了伊朗高原的东北风,抑制了当地降水,令感热加强,波文比增加,构成了青藏—伊朗高原感热通量季节演变的纬向非对称分布。虽然近30 a来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夏季感热线性增加(减小)的趋势一致,但不同资料所反映的伊朗—青藏高原夏季感热通量的年际变化差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热通量 波文比 伊朗—青藏高原
下载PDF
Estimating Heat Fluxes by Merging Profile Formulae and the Energy Budget with a Variational Technique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述文 邱崇践 张卫东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27-636,共10页
A variational technique (VT) is applied to estimate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wind speed, and humidity, respectively, at three heights (1 m, 4 m, and 10 m), and ... A variational technique (VT) is applied to estimate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based on observations of air temperature, wind speed, and humidity, respectively, at three heights (1 m, 4 m, and 10 m), and the surface energy and radiation budgets by the surface energy and radiation system (SERBS). The method fully uses all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measurements of air temperature, wind, and humidity profiles,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and the similarity profile formulae as well. Data collected at Feixi experiment station installed by the China Heavy Rain Experiment and Study (HeRES) Program are used to test the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can overcome the well-known unstablility problem that occurs when the Bowen method becomes singula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rofile method, it reduces both the sensitivities of latent heat fluxes to observational errors in humidity and those of sensible heat fluxes to observational errors in temperature, while the estimated heat fluxes approximately satisfy the surface energy budget. Therefore, the variational technique is more reliable and stable than the two conventional methods in estimating surface sensible and latent heat flu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flux Bowen ratio profile method variational technique
下载PDF
淮河流域农田CO_2和热通量日、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9
作者 伍琼 田红 +1 位作者 严平 童应祥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1-216,共6页
利用淮河流域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全年每天48个时次的湍流通量涡度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CO2和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 利用淮河流域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全年每天48个时次的湍流通量涡度观测资料,分析近地层CO2和热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幅度随季节变化明显,表现在春、夏两季CO2、净辐射和潜热通量日变化幅度大,冬、秋季变化幅度较小;分季节研究发现CO2通量在夏季和春季(水稻及小麦生长期)较大,而在下垫面无作物以及被积雪覆盖时只有-0.051~-0.047g/(m2·h),整个观测期CO2通量日平均值约为-0.59g/(m2·h),农田为CO2的汇;净辐射和潜热通量在5月份最大,1月份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CO2通量 热通量 波文比
下载PDF
混合模拟方法分析三维封闭腔内辐射换热 被引量:5
10
作者 邢华伟 郑蕾 +1 位作者 郑楚光 郑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6-749,共4页
1引言工程上对炉内三维辐射换热的计算已越来越重视,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是Hottel的区域法[1,2]和MonteCarlo方法[3],但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得不到广泛应用,原因如下:对区域法,由于计算区域间直接辐射... 1引言工程上对炉内三维辐射换热的计算已越来越重视,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是Hottel的区域法[1,2]和MonteCarlo方法[3],但两者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得不到广泛应用,原因如下:对区域法,由于计算区域间直接辐射交换面积时需求解多重积分,在计算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特性 辐射热流 散射率 三维 混合模拟
下载PDF
额济纳绿洲地表辐射和热量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艳武 冯起 +2 位作者 黄静 苏永红 司建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6,共7页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 通过利用2003年9月5日~9月29日黑河下游额济纳地区的微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额济纳绿洲在晴天、阴天和降水天气条件下的地表辐射、热量平衡和土壤温度等微气象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近地层微气象特征变化有很大差别,晴天时地表微气象特征日变化规律明显,阴天和降水天时变化规律不明显。观测期间平均气象特征与晴天较接近,平均总辐射、净辐射和感热通量与晴天比值基本大于0.8。晴天的日变化特征基本上代表了绿洲区的气候特征,阴天和降水天时的变化表示了在晴天基础上的扰动大小。晴天时地面热量交换以感热通量为主,日间绿洲内平均Bowen比为1.5左右;阴天地面热量交换以潜热通量为主,平均Bowen比在0.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地表辐射 地表热量平衡 Bowen比
下载PDF
三种典型低热值气体燃料的层流火焰速度测量 被引量:7
12
作者 翁武斌 王智化 +3 位作者 梁晓晔 黄镇宇 周俊虎 岑可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80,13,共7页
实验采用热流量炉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对3种典型低热值气体(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煤气化合成气、高炉煤气)以及甲烷和合成氨驰放气的层流火焰速度进行了测量。所测气体的当量比从0.62变化到2.09。另外,通过Chemkin对实验气体的层流火焰速度... 实验采用热流量炉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对3种典型低热值气体(生物质气化合成气、煤气化合成气、高炉煤气)以及甲烷和合成氨驰放气的层流火焰速度进行了测量。所测气体的当量比从0.62变化到2.09。另外,通过Chemkin对实验气体的层流火焰速度进行了模拟计算。对比实验值和计算值,发现两者非常接近。比较不同种类气体的实验结果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由于所测低热值气体具有较低的低位发热量,其层流火焰速度普遍较低,在当量比1处,大约为20 cm/s;H2对层流火焰速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几种低热值气体中H2含量越高,其层流火焰速度越大;另外,低热值气体中的CO直接影响层流火焰速度的峰值当量比,使其偏离1,位于比较富燃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热值 层流火焰速度 热流量法 当量比 绝热火焰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沙丘生态系统水热通量特征及影响驱动因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思敏 郝丽娜 +5 位作者 童新 贾天宇 张亦然 马扩 伦硕 刘廷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41-1052,共12页
以科尔沁沙地的典型沙丘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相关系统(EC)持续监测沙丘生态系统2013~2022年的表面能量通量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OLS)和表面能量平衡比率(EBR)两个指标评估能量平衡闭合度,对沙丘生态系统生长季(4~10月)能... 以科尔沁沙地的典型沙丘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涡动相关系统(EC)持续监测沙丘生态系统2013~2022年的表面能量通量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法(OLS)和表面能量平衡比率(EBR)两个指标评估能量平衡闭合度,对沙丘生态系统生长季(4~10月)能量通量的日变化、季节变化以及年际变化进行分析,并计算波文比(β)和能量平衡比,探讨了影响潜热通量(LE)、感热通量(H)和土壤热通量(G)变化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多年平均年净辐射(R_(g))为1592.77MJ/m^(2),其中H、LE和G分别为614.60,636.22和117.76MJ/m^(2),科尔沁沙地沙丘生态系统年能量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潜热通量,占总能量的40%.β日动态曲线呈单峰变化,波动相对较平缓.各年年均表面能量平衡比率(EBR)介于0.75~0.90之间,多年年均EBR为0.87,说明能量平衡闭合度的残差为13%.研究表明饱和水汽压差(VPD)是影响能量通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空气温度(T_a)和土壤温度(T_s),均与能量通量呈显著正相关;而植被对能量通量的影响表现在LE与叶面积指数(LAI)呈正相关,而H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涡动相关系统 水热通量 波文比 能量平衡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青藏高原高寒金露梅灌丛湍流热通量交换与分配特征及其环境影响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法伟 韩赟 +3 位作者 李红琴 李英年 曹广民 周华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6-85,共10页
青藏高原重要植被类型之一高寒灌丛的湍流热通量交换是局地微气候特征和植被物候事件的主要调控因素,但其时间格局与分配特征及环境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 青藏高原重要植被类型之一高寒灌丛的湍流热通量交换是局地微气候特征和植被物候事件的主要调控因素,但其时间格局与分配特征及环境影响机制尚不明确。以青藏高原东北隅的高寒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为研究对象,基于涡度相关系统连续观测的湍流热通量,研究该生态系统显热通量和潜热通量交换与分配的特征及潜在环境调控过程。结果表明(1)全年逐时显热通量和逐时潜热通量的平均日变化均表现出单峰型特征,最大值出现在13:30左右。在非生长季(11月−翌年4月)、生长初期(5月)和生长季末期(10月),热量交换以显热通量为主,而在生长季中期(6−9月)则以潜热通量居多;(2)显热通量呈现出双峰型季节特征,最大峰和次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中旬和10月上旬。潜热通量为单峰型季节变化,最大值在7月下旬;(3)湍流热通量的逐时、逐日变异均主要受控于太阳短波辐射;(4)波文比呈现出U型季节变化,而解耦系数、蒸散比例表现为钟型季节变化,热量分配指标在非生长季和生长季分别受控于土壤表层温度和增强植被指数。高寒金露梅灌丛的热量交换主要受控于太阳辐射,热量分配则受下垫面温度和植被覆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通量 显热通量 涡度相关系统 波文比 解耦系数
下载PDF
新型压缩机排热涡流管-ORC系统热力性能分析
15
作者 杨新乐 王向前 +4 位作者 卜淑娟 李惟慷 苏畅 戴文智 王新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94,共9页
为了高效回收压缩机排气余热余压,利用涡流管的特性,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耦合,提出一种新型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系统(VT-ORC)。以343.15~373.15 K,0.30~0.65 MPa的排气为热源,对VT-ORC系统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 为了高效回收压缩机排气余热余压,利用涡流管的特性,与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 ORC)耦合,提出一种新型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系统(VT-ORC)。以343.15~373.15 K,0.30~0.65 MPa的排气为热源,对VT-ORC系统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T-ORC系统相较于传统ORC模型,系统热效率相近,但系统净输出功得到较大提升。对选用工质进行模拟,得到不同蒸发压力下工质R236fa最高系统热效率16.66%;而在许用蒸发压力范围内,采用工质R1234yf能得到最高净输出功590.23 kW;通过改变涡流管阀门开度,调节涡流管出口冷、热流比,分析得到热流比较小时,系统净输出功较大,系统[火用]损失随热流比的增加而减少;而随着压缩机排气压力的提升,涡流管出口热流温度提升,系统的吸热量增加,但同时蒸发器换热温差提升,系统[火用]损失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回收 有机朗肯循环 涡流管 热流比 工质筛选
原文传递
不同蒸散量时间尺度提升法用于节水灌溉稻田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亚威 刘笑吟 +2 位作者 徐哲威 彭翌豪 徐俊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90-99,共10页
蒸散量(ET)时间尺度提升方法能充分利用遥感数据与地面观测的优势,获得精确的区域日尺度估算值,对指导农业用水管理特别是农田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节水灌溉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和2016年稻季涡度相关系统实测数据,在能量强... 蒸散量(ET)时间尺度提升方法能充分利用遥感数据与地面观测的优势,获得精确的区域日尺度估算值,对指导农业用水管理特别是农田灌溉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以节水灌溉稻田为研究对象,基于2015和2016年稻季涡度相关系统实测数据,在能量强制闭合的条件下,选择4种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蒸散量尺度提升方法,分析了蒸发比、作物系数、冠层阻力、辐照度比4个尺度转换因子在节水灌溉条件下的变化特征,对比了4种方法提升估算日尺度ET与涡度相关系统实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节水灌溉条件下蒸发比、作物系数、冠层阻力3个尺度转换因子的生育期平均日变化和其他下垫面相比有一定特殊性,辐照度比的变化仅取决于研究区域所处纬度位置。作物系数法与冠层阻力法以10:00-11:00小时值估算日蒸散量结果的准确性较好,决定系数和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0.92和0.97以上,正弦关系法的模拟效果稍差,但该方法估算效果稳定,可作为一种粗略的尺度提升方法。各时段蒸发比法估算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但相关性较好,用考虑饱和水汽压差的线性关系修正后,10:00-11:00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均最好,决定系数和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6。研究结果明确了适宜长江中下游节水灌溉稻田ET时间尺度提升各估算方法的较优时段,并表明修正后的蒸发比法提升估算日尺度ET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蒸散量 热通量 时间尺度 蒸发比 作物系数 冠层阻力
下载PDF
升降热流条件下的脉动热管性能
17
作者 余俊声 朱晔 +4 位作者 李乾坤 徐士轩 张昕阳 汪城 屈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78-1186,共9页
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脉动热管由于其结构柔韧性,在微小空间和复杂形状中的热管理和设备散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脉动热管的热性能对于设备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而操作条件和运行模式对热管性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本文针对脉动... 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脉动热管由于其结构柔韧性,在微小空间和复杂形状中的热管理和设备散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脉动热管的热性能对于设备效率和安全性有重要的影响,而操作条件和运行模式对热管性能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本文针对脉动热管在升降热流条件下的性能进行实验测试,采用水为工质,30%~40%充液率,结果表明,热管在低热流、弱冷却条件下易于遭受启动失败和热失控的风险;在升降热流条件下,脉动热管的热阻在启动前后的变化趋势存在反向规律。由于热管在启动前后的工质状态不同,热流升降对于工质状态变化的影响受限于热惰性和迟滞现象,继而导致热阻变化规律的差异。热管负荷相同,若热管未启动,上升段热阻低于下降段;当热管启动运行时,下降段热阻低于上升段;热管负荷越远离启动临界值,升降热流条件下的热阻差异越小。相较于低充液率,热管在高充液率时的热阻反向规律更显著;热管在自然冷却时的热阻反向规律更显著于强制冷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热管 升降热流 热阻 迟滞圈 充液率
下载PDF
膜下滴灌棉田潜热和感热通量分配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塔依尔 吕新 +1 位作者 马兰花 丁连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膜下滴灌棉田获得的辐射热量比常规灌溉棉田稍高,以潜热通量的方式消耗的热量花蕾期约占净辐射的61.0%、吐絮期为42.3%,沙漠下垫面条件下产生的干而热的空气块在天气系统运动作用下,经过棉田使潜热通量增加,但膜下滴灌棉田比常规灌溉棉... 膜下滴灌棉田获得的辐射热量比常规灌溉棉田稍高,以潜热通量的方式消耗的热量花蕾期约占净辐射的61.0%、吐絮期为42.3%,沙漠下垫面条件下产生的干而热的空气块在天气系统运动作用下,经过棉田使潜热通量增加,但膜下滴灌棉田比常规灌溉棉田花蕾期低7%左右,且后期差距加大,使得膜下滴灌棉田的感热通量、波恩比比常规灌溉棉田分别高4.8%~6.4%、0.1~0.2,其小气候条件优于常规棉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热通量 感热通量 膜下滴灌 波恩比
下载PDF
热流密度及充灌率对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运行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伟龙 魏新利 +4 位作者 孟祥睿 杨凌晓 李展 赵玲华 叶松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020-2024,共5页
本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对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充灌率对蒸发器上盖板温度及系统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在0.2~1 W/cm^2热流密度范围内均可稳定运行,蒸发器整体温度随着热流密... 本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流密度对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充灌率对蒸发器上盖板温度及系统热阻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板式蒸发器环路热管系统在0.2~1 W/cm^2热流密度范围内均可稳定运行,蒸发器整体温度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热阻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实验条件下,充灌率为55%时,系统蒸发器上盖板温度及热阻达到最低值,此时系统的传热能力达到最强,系统的最优充灌率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蒸发器 热流密度 充灌率 热阻
原文传递
模拟液化烃储罐火灾爆炸事故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发年 孔祥波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3期108-110,共3页
模拟液化烃储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采用TNT当量法和热辐射通量法分别对满罐液化烃造成的蒸气云爆炸冲击波伤害区域和热辐射伤害区域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着重分析了不同充装系数下对其结果的影响。
关键词 液化烃爆炸 TNT当量法 热辐射通量法 伤害区域 充装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