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偏差和流量偏差对1000MW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壁温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葛学利 张忠孝 +2 位作者 范浩杰 商显耀 董建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348-2357,共10页
通过耦合水冷壁的烟气侧和工质侧的换热模型,获得超超临界条件下水冷壁管内工质和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设置火焰中心和工质流量的偏差变量,研究其对600℃和700℃等级锅炉水冷壁管壁温度安全的影响。通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600℃等级的超... 通过耦合水冷壁的烟气侧和工质侧的换热模型,获得超超临界条件下水冷壁管内工质和管壁的温度分布情况。设置火焰中心和工质流量的偏差变量,研究其对600℃和700℃等级锅炉水冷壁管壁温度安全的影响。通过模型的计算结果与600℃等级的超超临界机组测试值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计算结果表明:耦合模型计算温度和实测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对于600℃等级锅炉的水冷壁,流量对壁面温度最高值的影响明显高于火焰中心偏移的作用;700℃等级超超临界锅炉水冷壁管壁和工质的温度分布规律和600℃等级锅炉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管壁的峰值温度约为619℃,远远超过600℃等级超超临界锅炉管材的允许温度;推荐管材的许用温度为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模型 水冷壁壁温 火焰偏移 流量偏差 超超临界锅炉
下载PDF
竖直U型埋管地下换热器的传热模型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友明 王宇航 +2 位作者 莫志娇 郭兴国 周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11-1217,共7页
以钻孔壁为界,将所研究的传热区域划分为土壤部分和钻孔内两部分。对于钻孔外土壤部分的传热过程,采用线热源理论建立非稳态模型进行分析讨论;在钻孔内,对一维模型和二维模型进行了对比,从而得出增强地下换热器换热的措施。
关键词 热泵 地下换热器 传热分析 传热模型 模型对比
下载PDF
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毛炳文 余跃进 《建筑节能》 CAS 2011年第9期27-31,56,共6页
分析了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及适用条件,讨论了影响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性能的因素,包括土壤热物性、回填材料、地下水流动、土壤冻结、埋管之间的热干扰以及管内循环流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地埋管换热器 传热模型 回填材料 土壤冻结 地下水流动
下载PDF
建筑一体化光伏相变系统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朱丽 王珍珍 +3 位作者 张吉强 陈孟栋 李庆祥 孙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83-189,共7页
选取相变温度为42℃的相变石蜡RT-42作为相变材料,通过合理简化建立PV-PCM系统数值传热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Fluent对天津地区水平放置方式的PV-PCM系统运行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PV-PCM系统中封装材料的导热系数... 选取相变温度为42℃的相变石蜡RT-42作为相变材料,通过合理简化建立PV-PCM系统数值传热模型,运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软件Fluent对天津地区水平放置方式的PV-PCM系统运行特性进行模拟分析与优化。结果表明:PV-PCM系统中封装材料的导热系数越大越有利于光伏降温,夏季工况下PV-PCM系统的降温和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效果明显优于过渡季和冬季工况。从提高发电量的角度考虑,PV-PCM系统应选择相变温度尽量低的材料作为相变材料。夏季水平放置条件下,以最大产电特性为依据相变石蜡的适宜厚度为60 mm,此时PV-PCM系统与PV系统的最大温差能达到21.9℃,峰值温度延迟2 h,光电转换效率最大提升百分比为1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建筑一体化 相变材料 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武汉与重庆典型地质结构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勇 谢烨 李文欣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25,共9页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以武汉和重庆地区的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两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重庆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结果... 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器的换热性能受到不同地质结构的影响。以武汉和重庆地区的典型地质构成为边界条件,建立了三维地埋管的单孔双U管换热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获得了两种地质条件下的地埋管换热性能,以重庆地区的地源热泵热响应测试结果以及工程运行数据出发,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吻合度较好,可以应用于工程分析。以模型为条件,进行地质结构对换热性能的影响度分析,预测了两地地埋管地源热泵的换热性能并计算得到换热器的平均换热系数分别为武汉地区K1=1.65(W/m·K),重庆地区K2=1.51(W/m·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埋管 地质结构 换热模型 换热性能
下载PDF
飞行弹丸头部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鹏飞 张合 张祥金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38,共6页
针对弹丸滞留受热身管影响其外弹道初始温度的问题,分别建立了弹丸内弹道和外弹道瞬态受热模型。结合身管传热方程与两相流内弹道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热平衡方程和弹道微分方程组,得出飞行弹丸头部温度场分布。该方法考虑了发... 针对弹丸滞留受热身管影响其外弹道初始温度的问题,分别建立了弹丸内弹道和外弹道瞬态受热模型。结合身管传热方程与两相流内弹道模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热平衡方程和弹道微分方程组,得出飞行弹丸头部温度场分布。该方法考虑了发射前弹丸滞留受热身管的可能性,使其外弹道初始温度的设定更合理,温度场计算结果更精确,符合实际战场环境,为弹丸红外辐射特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丸 受热身管 受热模型 温度场 龙格-库塔法
下载PDF
地下水渗流对土壤耦合热泵换热器传热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建林 邹祖绪 龚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46-248,共3页
针对国内外关于土壤耦合热泵的传热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未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的问题,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其传热模型的影响,这为土壤耦合热泵... 针对国内外关于土壤耦合热泵的传热模型及其计算方法,未考虑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的问题,应用地下水渗流理论和传热学理论,建立了考虑热传导和地下水渗流共同作用的热渗耦合传热模型,分析了地下水渗流对其传热模型的影响,这为土壤耦合热泵换热器的传热计算和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传热模型 地下水渗流 土壤耦合热泵 热渗耦合作用
下载PDF
流体流量对竖直地埋管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新卓 《山东国土资源》 2017年第10期62-68,共7页
《浅层低温能评价规范》对浅层低温能的定义为:地表深度不超过200 m,温度不超过25℃。《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也未对利用的钻孔深度做具体要求。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与计算,常用100~120 m。其影响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地层可钻性,如钻孔越深... 《浅层低温能评价规范》对浅层低温能的定义为:地表深度不超过200 m,温度不超过25℃。《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也未对利用的钻孔深度做具体要求。根据实际工程经验与计算,常用100~120 m。其影响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地层可钻性,如钻孔越深,可钻性差,相对成本提高;管道直径也影响水流阻力,深度较大则驱动水流功耗增大;管道间距的大小对热短路、回填材料热物性参数等产生较大的影响。该文将根据传热基本原理,进行各种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建立数值传热模型,求解一定条件下的换热能力,分析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工程设计参考,有助于浅层低温能工程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孔深度 数值传热模型 流体流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数值模拟中的双流体模型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祥东 周丽敏 +1 位作者 汪荣顺 杨燕华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广泛见于各种低温换热设备中.采用双流体模型分析液氮过冷流动沸腾,需要为模型提供适当的封闭方程,用于描述汽液两相间质量、动量以及能量的传输过程,封闭方程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双流体模型的准确性.将液氮流动沸腾通... 液氮过冷流动沸腾广泛见于各种低温换热设备中.采用双流体模型分析液氮过冷流动沸腾,需要为模型提供适当的封闭方程,用于描述汽液两相间质量、动量以及能量的传输过程,封闭方程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双流体模型的准确性.将液氮流动沸腾通道划分为近壁区和主流区,分别介绍液氮核态沸腾壁面上的传热传质机理模型,以及两相流程内汽液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相间传输模型,建立液氮流动沸腾过程适用的双流体模型,并分析了对模型预测能力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氮 双流体模型 壁面传热传质模型 相间传榆模型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固定床传热参数中的等价关系
10
作者 赵庆国 马重芳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8-120,共3页
本文根据二维拟均相模型与二维非均相模型的等价条件建立了两种模型的传热参数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适用于不存在床高效应的床层。根据本文的结果,只要用径向温度分布法测得床层的温度数据并反向拟合出二维拟均相模型中的传热参数,就可... 本文根据二维拟均相模型与二维非均相模型的等价条件建立了两种模型的传热参数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适用于不存在床高效应的床层。根据本文的结果,只要用径向温度分布法测得床层的温度数据并反向拟合出二维拟均相模型中的传热参数,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二维非均相模型中的传热参数,如此则为二维非均相模型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床 传热参数 等价关系 参数估值 二维非均相模型
下载PDF
影响竖直地埋管深度的因素分析
11
作者 赵新卓 王春红 +2 位作者 郭文建 吴晓华 史启朋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1期66-71,共6页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尚未对地埋管换热孔深度做出具体要求,通过建立三维数值传热模型,计算了不同深度时的传热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埋管换热器深度的影响,认为换热管内的流体流量为影响换热孔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温梯度、回填... 《地源热泵工程技术规范》尚未对地埋管换热孔深度做出具体要求,通过建立三维数值传热模型,计算了不同深度时的传热情况,分析各种因素对地埋管换热器深度的影响,认为换热管内的流体流量为影响换热孔深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温梯度、回填材料热物性和管道间距也对不同深度换热孔的换热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将换热孔深度加大时应相应提高管内流体流量,并合理加大换热管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孔深度 数值传热模型 流体流量 换热孔参数
下载PDF
U型地埋管与当量直径地埋管传热模型对比与分析
12
作者 黎家麟 许磊 《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8年第4期24-28,共5页
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的U型地埋管与当量直径地埋管传热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考虑同一动态负荷的前提下,这两种模型地下土壤温度场的温度分布、地埋管的全年逐时出水温度大致相同。
关键词 地源热泵 U型地埋管 当量直径地埋管 传热模型对比分析
下载PDF
厚板坯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冯亮花 刘坤 《鞍钢技术》 CAS 2007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鞍钢厚板坯连铸机为目标机型,按照传热学理论建立连铸二冷凝固传热数学模型。应用此模型对X65管线钢和船板钢的连铸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模拟结果同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关键词 厚板坯连铸 二冷区 凝固传热模型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14
作者 刘宪英 王勇 +1 位作者 胡鸣明 魏唐棣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5期21-26,共6页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意义及前景, 参照国外地下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采用线源理论及热阻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传热模型,提出了采用计算法确定大地初始温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在建设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意义及前景, 参照国外地下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采用线源理论及热阻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传热模型,提出了采用计算法确定大地初始温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在建设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单管、三管串联运行试验,为开发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埋管 换热器 传热模型 空调设备
下载PDF
地源热泵竖直埋管的有限长线热源模型 被引量:55
15
作者 曾和义 刁乃仁 方肇洪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对地热换热器竖直埋管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虚拟热源和格林函数法给出了半无限大介质中有限长线热源产生的非稳态温度场的解析解表达式。与稳态温度场的解进行比较 ,讨论了温度场达到名义上的“稳态”所需的时间 ,同时... 对地热换热器竖直埋管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虚拟热源和格林函数法给出了半无限大介质中有限长线热源产生的非稳态温度场的解析解表达式。与稳态温度场的解进行比较 ,讨论了温度场达到名义上的“稳态”所需的时间 ,同时对于达到稳态时的温度场也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现行教科书中关于该问题的错误 ,提出了稳态时两个地热换热器孔壁代表性温度的定义 ,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进而给出了可供工程应用的简化计算公式。基于以上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热换热器 导热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基于线热源模型的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 被引量:70
16
作者 于明志 彭晓峰 +1 位作者 方肇洪 李晓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竖直埋管与周围岩土的传热分析模型。该方法回避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从而可以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在现场钻孔,埋设U型埋管,通过... 提出了一种用于竖直埋管与周围岩土的传热分析模型。该方法回避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从而可以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在现场钻孔,埋设U型埋管,通过测量施加的加热功率、埋管中循环水流量、埋管出入口水温随时间变化,利用该模型并结合最优化估计方法,确定了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地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模型 测量 岩土 热物性参数
下载PDF
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夏季供冷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刘宪英 丁勇 胡鸣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介绍了根据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冬季测试结果 ,在夏季试验中对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测试了夏季定水量 ( 63天 )的运行效果和变水量运行时各性能指标的变化。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的地下竖埋套管管群换热器传... 介绍了根据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冬季测试结果 ,在夏季试验中对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测试了夏季定水量 ( 63天 )的运行效果和变水量运行时各性能指标的变化。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的地下竖埋套管管群换热器传热模型和过渡季大地温度场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竖管换热器 地热源热泵 夏季供冷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应用三层热防护服热传递改进模型的皮肤烧伤度预测 被引量:63
18
作者 卢琳珍 徐定华 徐映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8,125,共9页
针对人体持续暴露在闪火环境中烧伤时间及热防护服参数对防护性能的影响情况,利用建模与模拟的方法预测达到各级烧伤的最长安全工作时间。首先,对包含外壳、防水层和隔热层的3层防火材料、皮肤及三者间的空气层组成的系统,给出了系统各... 针对人体持续暴露在闪火环境中烧伤时间及热防护服参数对防护性能的影响情况,利用建模与模拟的方法预测达到各级烧伤的最长安全工作时间。首先,对包含外壳、防水层和隔热层的3层防火材料、皮肤及三者间的空气层组成的系统,给出了系统各层热传递微分方程以及初边值条件,改进了已有的高温条件下多层热防护服的热传递模型。接着,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各固定接触面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值,该计算结果与同等条件下已有模型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采用改进的模型预测达到一级、二级和三级烧伤所需的临界时间,分析了空气层和织物厚度对防护服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闪火条件下,消防人员即使身穿热防护服也仅有十几秒的安全时间,且空气层和织物的厚度大小对防服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服 热传递模型 热防护性能 数值模拟 皮肤烧伤预测
下载PDF
涡扇发动机部件级起动模型 被引量:35
19
作者 周文祥 黄金泉 窦建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基于慢车以上部件级模型,通过外推部件特性,建立了双转子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可执行地面状态下发动机从近似为零的初始状态加速至慢车的起动过程仿真。模型考虑了起动过程中油气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燃烧室、高低压涡轮的热惯性及起动过... 基于慢车以上部件级模型,通过外推部件特性,建立了双转子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可执行地面状态下发动机从近似为零的初始状态加速至慢车的起动过程仿真。模型考虑了起动过程中油气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燃烧室、高低压涡轮的热惯性及起动过程中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采用容积动力学方法避免了迭代运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实时性,动态误差小于5%,满足了某型发动机起动过程半物理仿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部件级模型 起动模型 容积动力学 热传递模型
下载PDF
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23
20
作者 康艳兵 张寅平 +1 位作者 朱颖秋 江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5,共6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用来求解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相变界面随时间和轴向位置的变化规律。模型中考虑了相变材料导热热阻和有效传热面积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适用于流体入口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情...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用来求解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相变界面随时间和轴向位置的变化规律。模型中考虑了相变材料导热热阻和有效传热面积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适用于流体入口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计算值与有关文献值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藉此模型对文献[7]中相变贮能换热器的储、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能换热器 相变蓄热 同心套管 传热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