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4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源热泵冬季供暖测试及传热模型 被引量:45
1
作者 魏唐棣 胡鸣明 +1 位作者 丁勇 刘宪英 《暖通空调》 E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概述了国外地源热泵的发展情况,报告了在所建设的15 k W 浅埋竖管换热器地源热泵试验装置上做的冬季供暖效果测试,建立了地下浅埋套管式换热器的传热模型。
关键词 地源热泵 空调 换热器 冬季供暖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地源热泵地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刘宪英 王勇 +1 位作者 胡鸣明 魏唐棣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1999年第5期21-26,共6页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意义及前景, 参照国外地下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采用线源理论及热阻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传热模型,提出了采用计算法确定大地初始温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在建设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 介绍了地源热泵的发展意义及前景, 参照国外地下埋管换热器岩土温度场的求解方法,采用线源理论及热阻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传热模型,提出了采用计算法确定大地初始温度并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在建设的垂直埋管换热器试验装置上进行了单管、三管串联运行试验,为开发地源热泵技术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下埋管 换热器 传热模型 空调设备
下载PDF
地源热泵竖直埋管的有限长线热源模型 被引量:54
3
作者 曾和义 刁乃仁 方肇洪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70,共5页
对地热换热器竖直埋管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虚拟热源和格林函数法给出了半无限大介质中有限长线热源产生的非稳态温度场的解析解表达式。与稳态温度场的解进行比较 ,讨论了温度场达到名义上的“稳态”所需的时间 ,同时... 对地热换热器竖直埋管的非稳态传热模型进行了分析讨论。采用虚拟热源和格林函数法给出了半无限大介质中有限长线热源产生的非稳态温度场的解析解表达式。与稳态温度场的解进行比较 ,讨论了温度场达到名义上的“稳态”所需的时间 ,同时对于达到稳态时的温度场也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现行教科书中关于该问题的错误 ,提出了稳态时两个地热换热器孔壁代表性温度的定义 ,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 ,进而给出了可供工程应用的简化计算公式。基于以上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地热换热器 导热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基于线热源模型的地下岩土热物性测试方法 被引量:70
4
作者 于明志 彭晓峰 +1 位作者 方肇洪 李晓东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竖直埋管与周围岩土的传热分析模型。该方法回避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从而可以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在现场钻孔,埋设U型埋管,通过... 提出了一种用于竖直埋管与周围岩土的传热分析模型。该方法回避了其它模型对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物性等参数的要求,从而可以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在现场钻孔,埋设U型埋管,通过测量施加的加热功率、埋管中循环水流量、埋管出入口水温随时间变化,利用该模型并结合最优化估计方法,确定了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工地地下岩土的热物性参数,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模型 测量 岩土 热物性参数
下载PDF
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夏季供冷试验研究 被引量:24
5
作者 刘宪英 丁勇 胡鸣明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共4页
介绍了根据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冬季测试结果 ,在夏季试验中对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测试了夏季定水量 ( 63天 )的运行效果和变水量运行时各性能指标的变化。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的地下竖埋套管管群换热器传... 介绍了根据浅埋竖管换热器地热源热泵冬季测试结果 ,在夏季试验中对试验装置及实验方法的改进 ,测试了夏季定水量 ( 63天 )的运行效果和变水量运行时各性能指标的变化。采用系统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建立的地下竖埋套管管群换热器传热模型和过渡季大地温度场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竖管换热器 地热源热泵 夏季供冷 传热模型
下载PDF
应用三层热防护服热传递改进模型的皮肤烧伤度预测 被引量:63
6
作者 卢琳珍 徐定华 徐映红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118,125,共9页
针对人体持续暴露在闪火环境中烧伤时间及热防护服参数对防护性能的影响情况,利用建模与模拟的方法预测达到各级烧伤的最长安全工作时间。首先,对包含外壳、防水层和隔热层的3层防火材料、皮肤及三者间的空气层组成的系统,给出了系统各... 针对人体持续暴露在闪火环境中烧伤时间及热防护服参数对防护性能的影响情况,利用建模与模拟的方法预测达到各级烧伤的最长安全工作时间。首先,对包含外壳、防水层和隔热层的3层防火材料、皮肤及三者间的空气层组成的系统,给出了系统各层热传递微分方程以及初边值条件,改进了已有的高温条件下多层热防护服的热传递模型。接着,使用该模型计算出各固定接触面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值,该计算结果与同等条件下已有模型一致,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最后,采用改进的模型预测达到一级、二级和三级烧伤所需的临界时间,分析了空气层和织物厚度对防护服防护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闪火条件下,消防人员即使身穿热防护服也仅有十几秒的安全时间,且空气层和织物的厚度大小对防服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服 热传递模型 热防护性能 数值模拟 皮肤烧伤预测
下载PDF
涡扇发动机部件级起动模型 被引量:35
7
作者 周文祥 黄金泉 窦建平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8-253,共6页
基于慢车以上部件级模型,通过外推部件特性,建立了双转子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可执行地面状态下发动机从近似为零的初始状态加速至慢车的起动过程仿真。模型考虑了起动过程中油气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燃烧室、高低压涡轮的热惯性及起动过... 基于慢车以上部件级模型,通过外推部件特性,建立了双转子涡扇发动机起动模型,可执行地面状态下发动机从近似为零的初始状态加速至慢车的起动过程仿真。模型考虑了起动过程中油气比对燃烧效率的影响,燃烧室、高低压涡轮的热惯性及起动过程中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采用容积动力学方法避免了迭代运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实时性,动态误差小于5%,满足了某型发动机起动过程半物理仿真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 航天推进系统 部件级模型 起动模型 容积动力学 热传递模型
下载PDF
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和性能分析 被引量:23
8
作者 康艳兵 张寅平 +1 位作者 朱颖秋 江亿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0-25,共6页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用来求解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相变界面随时间和轴向位置的变化规律。模型中考虑了相变材料导热热阻和有效传热面积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适用于流体入口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情... 建立了一种简便的相变蓄热同心套管传热模型,用来求解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流体温度和相变界面随时间和轴向位置的变化规律。模型中考虑了相变材料导热热阻和有效传热面积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适用于流体入口温度和流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计算值与有关文献值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藉此模型对文献[7]中相变贮能换热器的储、放热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蓄能换热器 相变蓄热 同心套管 传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的直流GIL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及其对沿面电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周宏扬 马国明 +4 位作者 刘姝嫔 李成榕 赵书静 屠幼萍 秦司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51-1259,共9页
表面电荷积聚是制约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绝缘子闪络电压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实际测量困难,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开展仿真计算获得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然而... 表面电荷积聚是制约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绝缘子闪络电压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实际测量困难,国内外学者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开展仿真计算获得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特性。然而现有研究均未考虑GIL中复杂的热传递过程,所建立的电荷积聚模型难以反映实际工程中直流GIL绝缘子电荷积聚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该文建立了直流GIL内部热交换方程,掌握了实际工况下GIL内部温度分布规律,考虑绝缘气体电流密度与电场强度间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温度对绝缘材料电学特性的影响,建立了绝缘子电荷积聚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不同运行电流下直流GIL绝缘子电荷积聚情况及电场畸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处于小电流运行状态时,直流GIL绝缘子上表面最大切向电场为4.26k V/mm;处于大电流运行状态时,最大切向电场强度为5.01k V/mm,增大了17.6%。对于绝缘子下表面,随着运行电流增大,最大切向电场强度由4.55k V/mm增至5.36k V/mm,增长了17.8%。因此,在进行绝缘优化设计时,需重点考虑直流GIL导杆在最大允许温升下的沿面电场分布,该研究成果可为直流GIL绝缘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 表面电荷积聚 热传递模型 高温 沿面场强
下载PDF
送粉激光熔覆时激光与粉末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永强 宋永伦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0-284,共5页
通过建立粉末在激光照射下的热传导模型,用有限差分法计算了不同合金、不同粒度的粉末在不同激光功率密度作用下的温度变化,通过实验验证得出各种粉末在不同激光功率下的临界熔化时间和相应的临界激光扫描速度。
关键词 激光熔覆 合金粉末 热传导
原文传递
用于现场测量深层岩土导热系数的简化方法 被引量:25
11
作者 于明志 彭晓峰 方肇洪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2-514,518,共4页
为便于工程上实现应用现场测量确定实际介质的物性,采用一种简化的传热分析方法确定深层岩土导热系数。该方法不需要测量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特性等参数,可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 为便于工程上实现应用现场测量确定实际介质的物性,采用一种简化的传热分析方法确定深层岩土导热系数。该方法不需要测量钻孔中埋管的具体位置、上升管和下降管之间的距离以及埋管和回填材料的特性等参数,可消除上述参数测量带来的误差。通过现场测量地下埋管回路的加热热流、回路循环水流量以及回路出入口水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利用简化分析和最优化估计方法,确定了某工地地下岩土的导热系数,检验证实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模型 测量 岩土 导热系数
下载PDF
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CFD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12
作者 宋小飞 温治 司俊龙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9-333,共5页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 为了给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CFD数值软件对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系统中的流动和传热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源热泵U型管地下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随支管间距的增大而增加,随回填土材料热导率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支管间距和回填土材料热导率对换热器效率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当钻孔深度超过80m时,两支管的温升比急剧增加,支管间的热损失加剧,建议在实际操作中钻孔深度不要太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换热器 CFD数值模拟 传热模型
下载PDF
连铸二次冷却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青 王良周 +2 位作者 曹立国 张立强 梁玫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9,29,共5页
从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二次冷却配水与控制、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二次冷却喷嘴冷态及热态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连铸二次冷却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相关研究对优化二次冷却控制和提高铸坯质量的参考作用。对运用经典方法研究特殊钢连铸的二... 从连铸坯凝固传热数学模型、二次冷却配水与控制、钢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二次冷却喷嘴冷态及热态特性等方面综述了连铸二次冷却研究的进展,分析了相关研究对优化二次冷却控制和提高铸坯质量的参考作用。对运用经典方法研究特殊钢连铸的二次冷却控制技术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铸 二次冷却 高温力学性能 传热模型 喷嘴特性
下载PDF
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参数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王德敬 胡松涛 +3 位作者 高志友 方亮 邵珠坤 刁乃仁 《区域供热》 2018年第3期1-7,共7页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领域以及季节性储热领域的创新性尝试。通过计算模拟深入分析了影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各种因素,得到了一些指导性的结论:对钻孔深度、地温梯度、岩土热物性等关键要素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是地源热泵领域以及季节性储热领域的创新性尝试。通过计算模拟深入分析了影响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性能的各种因素,得到了一些指导性的结论:对钻孔深度、地温梯度、岩土热物性等关键要素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换热量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计算,给出的定量图表可供工程技术人员直接查阅;计算证明了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中流体的流动方向(内进外出或外进内出)对换热器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季节性蓄热过程中应根据工况相应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增加内管壁面的热阻是改进换热器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源热泵 中深层地埋管换热器 套管式地埋管 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垂直埋管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与计算 被引量:16
15
作者 柳晓雷 王德林 方肇洪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01年第2期1-3,共3页
讨论垂直埋管地源热泵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 ,给出了一维圆柱面模型的解析解。将该解析解与目前常用的线源模型解做了比较 ,指明了线源模型的适用条件 ;与常热流半无限大平壁解的比较 ,得到了小傅里叶数时该解析解的近似公式。
关键词 地源 热泵 地热换热器 传热模型 垂直埋管
下载PDF
埋地原油管道停输期间温降及原油凝固传热模型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25
16
作者 卢涛 姜培学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8-303,共6页
假设原油凝固区域为一固相和液相组成的动态多孔介质区域,建立了土壤、管道能量方程与原油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相互耦合的传热模型,并对埋地原油管道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能够合理解释停输期间温度场、凝固界面和... 假设原油凝固区域为一固相和液相组成的动态多孔介质区域,建立了土壤、管道能量方程与原油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相互耦合的传热模型,并对埋地原油管道停输温降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能够合理解释停输期间温度场、凝固界面和自然对流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管道 停输 温降 凝固 传热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凌继红 张于峰 +2 位作者 董颖 张新刚 王荣光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45-148,共4页
本文分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传热特点和铺设方式,建立了传热模型,并编制了计算软件。利用软件,以旋转型埋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热工性能,确立了地板单位面积散热量、地板表面平均温度与各影响参数... 本文分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传热特点和铺设方式,建立了传热模型,并编制了计算软件。利用软件,以旋转型埋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热工性能,确立了地板单位面积散热量、地板表面平均温度与各影响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板辐射供暖系统 传热模型 热工性能
下载PDF
地热源热泵冬夏暖冷联供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宪英 张素云 +1 位作者 胡鸣明 丁勇 《水利电力施工机械》 2000年第1期14-22,共9页
介绍了自行建设的 1 0kW地热源热泵系统的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 ,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 ,冬季供暖及夏季供冷的效果测试 ,夏季变水量运行的试验结果。采用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 ,并辅以管群修正系数 ,建立了浅埋竖管地热源热泵系统传热模... 介绍了自行建设的 1 0kW地热源热泵系统的试验装置及测试仪表 ,测试数据的处理方法 ,冬季供暖及夏季供冷的效果测试 ,夏季变水量运行的试验结果。采用能量平衡结合热传导方程 ,并辅以管群修正系数 ,建立了浅埋竖管地热源热泵系统传热模型 ,按径向和管长方向建立了二维传热方程用于计算过渡季大地温度场的恢复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源热泵 冬季供暖 夏季供冷 绿色空调技术
下载PDF
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余延顺 马最良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31,共6页
在总结埋管传热理论的基础上 ,系统地介绍了国外关于土壤耦合热泵系统地下埋管换热器传热模型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地下埋管 热泵系统 传热模型 基础 换热器 传热理论
下载PDF
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的光热作用及其传热模型 被引量:21
20
作者 谢树森 杨洪钦 李步洪 《光电子.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46-750,共5页
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 ,对激光与组织光热相互作用形成的热源项进行拓宽理解 ,并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组织光热性质的关联。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获得的若干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 本文基于激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的机理 ,对激光与组织光热相互作用形成的热源项进行拓宽理解 ,并分析了激光照射下组织光热性质的关联。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激光与皮肤层状组织相互作用传热模型。数值模拟获得的若干结果与相关文献的报道一致 ,方法为精确预测激光诱发的组织热响应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生物组织 光热作用 皮肤状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