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被引量:59
1
作者 简茂球 罗会邦 乔云亭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64,共10页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并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高原东部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则长江流域地区的...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大气热源,并对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作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如果高原东部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则长江流域地区的夏季降水显著偏多(偏少),而华南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偏少(偏多)。菲律宾南部附近的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上空夏季大气热源显著偏强(偏弱)时,同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偏涝(偏旱),而华南地区、江苏北部-山东南部则偏旱(偏涝)。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异常和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异常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是有差别的,中国的夏季降水受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影响的显著范围要比受西太平洋暖池区大气热源影响的显著范围要大。无论是高原热源异常还是西太平洋暖池热源异常,东亚地区的大气环流都存在类似EAP型的遥相关波列。大气热源的异常是通过直接影响垂直运动场的异常,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夏季降水的异常。夏季高原热源或西太平洋暖池热源偏强(偏弱)时,西太平洋副高的脊线比常年位置偏南(偏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部 西太平洋暖池区 大气热源 中国夏季降水
下载PDF
陕西农作物生育期热量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被引量:45
2
作者 屈振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5-79,共5页
收集了50 a(1955~2005)陕西96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分两个时段(1955-1990和1991-2005)对全省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冬小麦、水稻、夏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不同种植适宜区的热量资源的积温两个时段的变化... 收集了50 a(1955~2005)陕西96个气象台站的气温资料,分两个时段(1955-1990和1991-2005)对全省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冬小麦、水稻、夏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生育期间不同种植适宜区的热量资源的积温两个时段的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我省主要作物生育期热量资源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不同作物在不同的种植区其生育期热量资源变化存在差异,特别是在山区和植被较好的地区变化更为复杂,并引起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育期 热量资源 变化
原文传递
江西温泉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李学礼 杨忠耀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21-228,共8页
本文对江西温泉形成分布的地质构造条件、热源条件及蓄水构造作了全面分析,得出了本区温泉是由现代大气降水沿断裂构造深循环,并在减压区(泄水区)适当的地质地形条件下,上涌出露地表形成温泉的结论。为寻找地下热水提供了地质构造依据。
关键词 温泉 地质构造 水源 热源 蓄水构造
下载PDF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热源相互作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高明 曾晓雁 +3 位作者 严军 胡乾午 王福德 邓业平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5-468,共4页
为了研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热源相互作用,提升对复合焊接复杂物理过程的认识程度,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采用CO2轴快流激光器和钨极氩弧焊机在3mm厚316L不锈钢板上进行了复合焊接试验研究。定义无量纲参数——复合焊接熔化效率增量δ来... 为了研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的热源相互作用,提升对复合焊接复杂物理过程的认识程度,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采用CO2轴快流激光器和钨极氩弧焊机在3mm厚316L不锈钢板上进行了复合焊接试验研究。定义无量纲参数——复合焊接熔化效率增量δ来表征热源相互作用的变化。结合焊缝成形、等离子体形貌,通过δ半定量分析了激光、电弧热源间距和能量配比对热源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参数组合下,δ高达83.6%。其中,电弧对工件的预热作用能够提高激光能量的利用率,增强热源相互作用,但是激光-电弧等离子体相互作用才是提高热源相互作用程度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焊接 复合焊接 热源 相互作用 等离子体
下载PDF
青藏高原热源异常对1999年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孙颖 丁一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7-828,共12页
以1999年青藏高原的热源异常为出发点,讨论了其对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并从陆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该年热源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1999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建立的时间明显偏晚,春夏季热源强度异常偏弱。这使得向高原的低层流入气... 以1999年青藏高原的热源异常为出发点,讨论了其对东亚夏季风异常活动的影响,并从陆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了该年热源异常的原因。结果表明,1999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建立的时间明显偏晚,春夏季热源强度异常偏弱。这使得向高原的低层流入气流明显偏弱,垂直上升运动减弱,向高原的辐合减少,季风经圈环流变弱,高原南侧、东南侧的西南夏季风减弱,引起了夏季风的爆发偏晚及在中国东部北进的偏弱。而进一步对热源异常成因的分析表明,陆面因子的异常变化所引起的感热加热偏弱是热源偏弱的主要因子。高原积雪的减幅在春夏季变小,地表温度的增加变慢,地表温度偏低,引起了感热加热在春夏季的偏弱,进而导致了热源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源 感热通量 东亚夏季风 1999年 陆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减少机床热变形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王金生 郑雪梅 汪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8-90,共3页
机床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产生热变形,影响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位移,造成加工误差,从而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所以,减少机床热变形对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对机床工艺系统的主要热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减少机床热变形的方法及... 机床在各种热源的作用下,产生热变形,影响工件与刀具之间的相对位移,造成加工误差,从而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所以,减少机床热变形对提高机床加工精度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对机床工艺系统的主要热源进行了分析,并对减少机床热变形的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变形 机床 热源
下载PDF
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on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Yangtze-River Basin 被引量:16
7
作者 简茂球 乔云亭 +1 位作者 袁卓建 罗会邦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49-155,共7页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over China is analyzed using the EOF procedure with a new parameter (namely,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based on 1951-2000 summer rainfall data from 160 stations in China. Compared with mode variance friction, the mode station variance percentage not only reveals more localiz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bility of the summer rainfall, but also helps to distinguish the regions with a high degree of dominant EOF modes representing the analyzed observational variable.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diagnostic studies with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ily data from 1966 to 2000 show that in summer,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belt-area from the upper-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northeastward to the Huaihe River basin is linked to strong (weak) heat sources over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hile the abundant (scarce) rainfall in the area to the south of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s closely linked to the weak (strong) heat sources over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t sources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summer rainfall Yangtze River basin
下载PDF
梧桐庄矿热泵系统可用热源分析及利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京胜 张党育 +2 位作者 岳丰田 刘存玉 高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0-124,共5页
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计算,分析了梧桐庄矿工业广场可利用的热源及特点,并对可用热源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梧桐庄矿可用热源主要有矿井排水、奥灰水、矿井排风、洗浴排水、空气压缩机冷却水,其中矿井排风可利用热量最大、最稳定... 通过现场调研及理论计算,分析了梧桐庄矿工业广场可利用的热源及特点,并对可用热源的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梧桐庄矿可用热源主要有矿井排水、奥灰水、矿井排风、洗浴排水、空气压缩机冷却水,其中矿井排风可利用热量最大、最稳定;其次为奥灰水、矿井排水,但两者供热量均不稳定;洗浴排水和空气压缩机冷却水供热量较稳定,但热量较小。根据该矿热负荷较大的特点,提出了多种热源联合为热泵系统提供低品位热量的方案,以满足了工业广场供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源 热泵系统 低品位热能 热能利用 矿井排风
下载PDF
机床热变形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强 刘素明 +1 位作者 张令 徐辉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0-161,共2页
通过对机床的热变形产生和热源探讨与研究,用理论分析和实验2种方法进而分析机床热变形对于加工精度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控制与防止热变形的具体措施,对于机床热变形取得了良好的防范效果。
关键词 热变形 机床 热源
下载PDF
深井热害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崔益源 李坤 +2 位作者 梅国栋 卢尧 李垚萱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1年第2期128-134,共7页
深部矿井热害一直是影响地下矿山生产的重要问题。简要综述围岩放热、空气压缩热、机械放热、爆破放热等4类基本深井热源,并着重阐述了充填材料水化放热这一新型深井热源,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矿井热害评价方法和深井降温技术。鉴于当前... 深部矿井热害一直是影响地下矿山生产的重要问题。简要综述围岩放热、空气压缩热、机械放热、爆破放热等4类基本深井热源,并着重阐述了充填材料水化放热这一新型深井热源,介绍了国内外常见的矿井热害评价方法和深井降温技术。鉴于当前数值模拟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深井热运动规律探索及治理的发展新方向:关注热环境时空变化规律,寻求整体和局部热害控制相结合的高效降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矿井 热害 热源 评价方法 降温技术
下载PDF
矿井降温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
11
作者 柳静献 李国栋 +1 位作者 常德强 李元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8-27,共10页
矿井高温热害是矿井深部安全开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效且经济的矿井降温技术对于深部高温矿井安全且高效开采尤为重要。分析了矿井热源的种类及热害对人的影响,并对目前矿井降温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研究了用于热害... 矿井高温热害是矿井深部安全开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效且经济的矿井降温技术对于深部高温矿井安全且高效开采尤为重要。分析了矿井热源的种类及热害对人的影响,并对目前矿井降温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研究了用于热害较轻或浅部矿井的非人工制冷技术,着重阐述了用于热害较重和深部矿井的多种人工降温制冷技术;对比分析了液态气体相变制冷技术、直膨式热泵降温技术、动力性热管降温技术、个体防护服和涡流管结合矿井微气候调节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矿山现场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各类降温技术存在的共性问题,讨论了未来地热控制及余热回收利用的技术发展趋势,为选择合适的深井降温技术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目前矿井降温技术虽然飞速发展但存在能耗较大、制冷系统设备复杂且难以维护,只重视降温而忽略矿井湿度过高,未能充分利用矿井地热能源价值,非煤矿山专用降温系统研究较少等不足。针对矿井降温系统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开发节能且高效的新型降温技术,着力开发制冷设备,坚持降温除湿并重的原则,充分利用矿井地热能源以及设计非煤矿山专用的矿井降温技术等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矿井热害 热源 降温技术 地热控制 余热回收
下载PDF
2017年华西极端秋雨的季风环流异常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10
12
作者 鲍媛媛 李勇 康志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0-569,共10页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 OLR、海温距平等资料,分析华西秋雨极端偏强年2017年季风环流的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并探讨季风环流异常机制。结果表明:(1)2017年,南亚高压偏强偏北偏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偏西,东南亚西南季风...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 OLR、海温距平等资料,分析华西秋雨极端偏强年2017年季风环流的异常特征及其影响,并探讨季风环流异常机制。结果表明:(1)2017年,南亚高压偏强偏北偏东,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北偏西,东南亚西南季风和南海东南季风均偏强,与干空气共同作用形成极端偏强秋雨。(2)赤道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海温正负距平对比鲜明,从而形成偏强Walker环流,使得赤道西太平洋和南海台风活跃,并形成强热源;热源中心上升气流与10°S以南热带下沉气流形成强大次级环流圈;多种因素共同加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及东南季风,并引导赤道西太平洋和南海水汽进入华西地区。(3)青藏高原冷空气势力弱,感热强,其东部到华西地区对流凝结潜热强,因而热源明显偏强,大气中高层温度显著偏高,有利于南亚高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偏强,是该年华西极端秋雨的另一重要因素。(4)本个例赤道太平洋海温异常变化发生在盛夏后期,超前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由弱变强一个月左右,海温过程性变化对于短期气候预测和延伸期预报具有特别重要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季风环流 热源 海温距平
下载PDF
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群 郭品文 +2 位作者 周宏伟 张福颖 张志刚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利用1948—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水平和垂直气候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量源汇的整层积分为正值,即高原... 利用1948—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春季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水平和垂直气候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热量源汇的整层积分为正值,即高原上空大气为热源,但在高原上空大气高层存在局部为冷源的分布。与周边地区相比较,高原对其上空大气的加热作用在三月份最为显著。春季3、4、5月青藏高原区域大气的加热存在一个自西向东逐渐扩展的过程。春季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为大气热源年变化较大的区域,且高原东部和西部大气热源表现出反位相分布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热源 气候特征 EOF
下载PDF
水热媒技术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雄 李传凯 +1 位作者 郑军如 何新土 《中外能源》 CAS 2007年第5期111-114,共4页
介绍了水热媒技术及其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上的应用原理和方式,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散回收烟气余热并分散利用水热媒技术应用实例与集中回收烟气余热并分散利用水热媒技术应用实例)说明了水热媒技术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中具有高效可... 介绍了水热媒技术及其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上的应用原理和方式,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散回收烟气余热并分散利用水热媒技术应用实例与集中回收烟气余热并分散利用水热媒技术应用实例)说明了水热媒技术在分散式余热回收系统中具有高效可靠、调节性好、能有效防止低温露点腐蚀、设备使用寿命长、节能效果明显、使用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媒 分散式余热回收 热源 冷源
下载PDF
亚澳季风区大气视热源的季节演变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简茂球 罗会邦 乔云亭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对1950-2000年平均的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演变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亚澳季风区热带低纬的大气热源区随季节由冬到夏而自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在盛夏达到最北,强度也最强,并在春末与北半球中纬度的热源区汇合,到秋季开始南... 对1950-2000年平均的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演变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亚澳季风区热带低纬的大气热源区随季节由冬到夏而自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在盛夏达到最北,强度也最强,并在春末与北半球中纬度的热源区汇合,到秋季开始南撤;东亚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夏型间转换的过度季节都较短,冬夏型间转换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季型维持时间明显比夏季型要长;亚澳季风区内大气热源的年较差以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年较差最显著,澳大利亚北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澳季风区 大气热源 季节演变
下载PDF
南亚高压位置与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热源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群 周文君 +1 位作者 张福颖 平海波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6-720,共5页
利用1948—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亚洲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候变化特征及南亚高压的位置与两个地区热源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地区上空大气在12候由冷源转变... 利用1948—2011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倒算法计算了亚洲地区大气热量源汇的值,分析了中南半岛和青藏高原地区大气热源的候变化特征及南亚高压的位置与两个地区热源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南半岛地区上空大气在12候由冷源转变为热源。当中南半岛地区大气热源与东西相邻地区热力梯度减小,且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地区的大气都为热源时,南亚高压中心西移到中南半岛上空。当青藏高原大气热源进入一年中的极大值区时,南亚高压中心盘踞在高原上空,当高原上空大气转变为冷源时南亚高压中心退出高原。中南半岛地区的大气热源对南亚高压的西移有触发作用,而南亚高压中心在青藏高原上空的建立与退出,和高原大气热源的强度和大气环流的突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高压 中南半岛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下载PDF
近几十年青藏高原热源影响西南地区夏季降水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莲 封彩云 +1 位作者 李小兰 崔洋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15年第4期91-95,共5页
本文对近几十年关于青藏高原热源、西南地区降水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热源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时间阶段性。不同来源和时间长度的资料,对热源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夏季热源的... 本文对近几十年关于青藏高原热源、西南地区降水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影响研究进行了回顾。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热源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季节性和时间阶段性。不同来源和时间长度的资料,对热源计算结果有一定影响,但对于夏季热源的结论都比较一致。2)西南川渝地区的降水,在川西高原、云南中部以北高海拔地区年总降水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在四川盆地、贵州东部丘陵地区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降水的减少和增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区域性和季节性变化明显。3)青藏高原热源与西南地区降水之间有明显的关联。但对于不同热源区对于西南地区降水的影响研究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源 西南夏季降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粮食烘干热源的对比分析与探讨
18
作者 张倩倩 裘俊凯 段蒙蒙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52-54,共3页
本文阐述了粮食烘干常用热源的种类及加热原理,并从经济成本、性能效果、环保特性、安全简便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关键词 粮食烘干 热源 原理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05年初夏亚洲季风异常及对华南强降雨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鲍媛媛 金荣花 +1 位作者 琚建华 康志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6-285,共10页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57-2006年基本观测站点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所提供的2005年5-7月逐日OLR资料、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其相应的多年平均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05年初夏华南持续强降雨雨情、亚洲季风异常特征及其对华南持续...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1957-2006年基本观测站点逐日降水量资料,NCEP/NCAR所提供的2005年5-7月逐日OLR资料、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其相应的多年平均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讨论了2005年初夏华南持续强降雨雨情、亚洲季风异常特征及其对华南持续强降雨的影向。结果表明:2005年南海季风和5月第6候爆发,较正常偏晚2候左右,导致华南前汛期比常年同期明显推迟;之后,南亚西南季风倾向于向东传播,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东偏弱,越赤道气流偏弱,使西南季风偏北风分量偏小,而东亚槽偏深,诸多因素使得西南季风在华南一带长时间维持,造成华南持续强降雨。同时还分析了澳大利亚冷高压、青藏高原南部到孟加拉湾一带热源的异常特征及其对亚洲季风和华南降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持续强降雨 季风 澳大利亚冷高压 热源
下载PDF
金属材料电弧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贾传宝 宋亚东 +3 位作者 王卫 王莹刚 韦卓 孙震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3-646,共14页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将电弧作为热源,具备熔敷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在制备大型零件时具有更大的优势。基于3种典型电弧热源的电弧增材制造方法包括熔化极电弧(GMA)增材制造、非熔化极电弧(GTA)增材制造与等离子弧(PA)... 电弧增材制造(WAAM)技术将电弧作为热源,具备熔敷效率高、设备简单、成本较低的特点,在制备大型零件时具有更大的优势。基于3种典型电弧热源的电弧增材制造方法包括熔化极电弧(GMA)增材制造、非熔化极电弧(GTA)增材制造与等离子弧(PA)增材制造。GMA增材制造技术拥有熔敷效率高、易于实现等特点,特别是基于冷金属过渡(CMT)的增材制造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缺点在于熔滴过渡对熔池的显著冲击易影响成形精度和质量。GTA增材制造技术具有最为稳定的电弧燃烧过程,具有无飞溅、成形精度与质量高等显著优势,特别适合于铝合金、镍基合金、钛合金等材料的增材制造。PA增材制造与GMA增材制造与GTA增材制造相比,存在能量密度高、集束性好等优点。但是PA合理参数区间较窄、参数匹配复杂、热输入大等缺点也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由于增材制造过程使得后堆积层存在反复加热与冷却,增材制造成形件组织存在上中下区域的差异以及熔敷方向及垂直于熔敷方向性能的各向异性。增材制造金属材料的热循环过程对于晶粒尺寸、熔覆层性能以及成形精度非常关键,分别可以通过改变成形件冷却条件、改变熔池凝固条件对组织性能进行改善。新型电弧热源的不断涌现,为显著提高电弧增材制造成形精度与组织性能提供了更多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WAAM) 热源 组织性能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