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1篇文章
< 1 2 6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mark on p- harmonic heat flows 被引量:5
1
作者 LIU Xiangao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7年第6期441-444,共4页
IN this note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global weak solutions of p-harmonic heat flows, in particular 1【p【2 (for p≥2 see ref. [1]) and extend the strong convergence theorem of Evans to p-heat equations. In parti... IN this note we prove the existence of the global weak solutions of p-harmonic heat flows, in particular 1【p【2 (for p≥2 see ref. [1]) and extend the strong convergence theorem of Evans to p-heat equations. In particular p】1 (see Lemma 2), and it is in itself a signific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MONIC MAP heat flows existence.
原文传递
江西宁都县北部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资源成因机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峰 王贵玲 +4 位作者 张薇 岳晨 甘浩男 肖则佑 欧小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83-1890,共8页
江西省宁都县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对研究区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基于钻孔测温与热导率测试数据,分析校正得... 江西省宁都县北部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但地热地质研究程度较低,制约着区域地热资源的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依托中国地质调查工作,对研究区大地热流特征及地热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基于钻孔测温与热导率测试数据,分析校正得到区域内大地热流平均值为93.6 mW/m^2,远高于中国陆区平均值62.5 mW/m^2,区域热背景值较高。通过放射性测试可知本区大面积出露的花岗岩与混合岩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为6.47μW/m^3,属高放射性岩体,岩石的放射性衰变产热应是本区大地热流值较高的重要原因,幔源供热的基础上附加壳源产热,提供了稳定的热源。在此基础上,穿越本区的2条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则为地下热水深循环提供了传热与导水通道。因此推测,研究区地热资源成因机制为“高热流与高产热花岗岩体生热+多级次断裂控热导水”的成因模式,该模式代表性较强,可为赣南地区地热找矿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南地区 大地热流 高产热花岗岩 地热成因模式
下载PDF
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的模拟及实例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张文 孙占学 李文娟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41-346,共6页
Thermodel for Windows是一个在结构上由盆地尺度上的古温标热历史正、反演和岩石圈尺度上的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两部分构成。通过对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其主要组件的功能和数据的输入方法等的了解,分析了本系统... Thermodel for Windows是一个在结构上由盆地尺度上的古温标热历史正、反演和岩石圈尺度上的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两部分构成。通过对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模拟方法的研究及其主要组件的功能和数据的输入方法等的了解,分析了本系统的优缺点。通过对沁水盆地Tl003号孔的实例研究,介绍了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0)反演非稳态热状态条件下盆地的热流史和地层的剥蚀量,进而重建盆地内地层热历史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对盆地地热史软件的进一步开发和盆地地热演化史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el for WINDOWS系统 模拟 热流史
下载PDF
江西赣县大地热流特征与热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闫晓雪 甘浩男 +4 位作者 刘峰 廖煜钟 原若溪 魏帅超 张薇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7-116,共10页
江西省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属于我国东南高热流区,但赣县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制约了区域地热背景的综合认知和进一步研究评价。本次研究基于钻孔测温及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数据,通过分析校正得到赣县地区平均大地热流值为75.9 m... 江西省赣县区位于江西省南部、属于我国东南高热流区,但赣县区内大地热流研究尚属空白,制约了区域地热背景的综合认知和进一步研究评价。本次研究基于钻孔测温及岩心样品热导率测试数据,通过分析校正得到赣县地区平均大地热流值为75.9 mW/m^(2),高于我国大陆地区平均热流值,反映了区域具有较高的热背景。通过放射性测试,得到研究区花岗岩体放射性生热率平均为5.68μW/m^(3),属于高放射性岩体,大面积分布的高产热花岗岩,可为区域地热背景提供稳定的附加热源,此外贯穿本区的深大断裂及其次生断裂给热水提供了深循环通道加热,因此推测研究区地热资源的热源机制为“地下水深循环加热+高产热花岗岩体生热”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县 大地热流值 高产热花岗岩体 热源机制
下载PDF
弱P-调和映射流的紧性性质
5
作者 周春琴 《数学学报(中文版)》 SCIE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分别考虑了映入球面及紧致的齐性Riemannian空间的弱P-调和映射流;通过球面及齐性Riemannian空间的对称性质,证明了弱P-调和映射流的紧性性质.
关键词 弱P-调和映射流 黎曼空间 紧性性质 对称性质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汇编(第三版) 被引量:311
6
作者 胡圣标 何丽娟 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1-626,共16页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部热作用过程最直接的地表显示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信息 .我国大陆地区已定期进行了 6次热流汇编 ,其中第一、二次汇编的热流数据已正式公布 (第一、二版 ) ,此后 4次汇编仅发表了统计结果 .... 大地热流是地球内部热作用过程最直接的地表显示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信息 .我国大陆地区已定期进行了 6次热流汇编 ,其中第一、二次汇编的热流数据已正式公布 (第一、二版 ) ,此后 4次汇编仅发表了统计结果 .而未再公布汇编数据 .本文基于第六次热流数据汇编 ,将自第二版以来新增的 45 0个热流数据汇编成中国大陆地区大地热流数据第三版 .新版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 ,中国大陆地区实测热流值变化于2 3— 3 1 9mW/m2 ,平均 6 3± 2 4 .2mW/m2 ;剔除与地表热异常相关的数据后 ,热流值变化范围为 3 0— 1 40mW/m2 ,平均 6 1± 1 5 .5mW/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测点 数据汇编 中国大陆地区 地球内部热作用 大地热流
下载PDF
我国陆区干热岩资源潜力估算 被引量:126
7
作者 蔺文静 刘志明 +2 位作者 马峰 刘春雷 王贵玲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7-811,共5页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在过去40年里,干热岩的利用技术日趋成熟,显现出了巨大的利用价值。我国陆区面积广阔且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在对我国陆区大地热流、不同深度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以... 干热岩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地热资源,在过去40年里,干热岩的利用技术日趋成熟,显现出了巨大的利用价值。我国陆区面积广阔且地处三大板块交界处,具有良好的干热岩赋存背景。本文在对我国陆区大地热流、不同深度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以及放射性元素集中层的厚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根据浅部测温资料向地壳深部外推的方法,对我国陆区不同深度温度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利用体积法对我国陆区3.0~10.0km深处的干热岩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我国大陆3.0~10.0km深处干热岩资源总计为2.5×1025J,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按2%的可开采资源量计算,相当于我国目前能源消耗总量的5200倍,其中,位于深度3.5~7.5km之间,温度介于150℃到250℃的干热岩储量巨大,约为6.3×106EJ,按2%的可开采储量计算,也将获得126000EJ的热能,相当于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320倍,开发利用前景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大地热流 潜力评估
下载PDF
渤海盆地热历史及构造-热演化特征 被引量:89
8
作者 胡圣标 张容燕 +1 位作者 罗毓晖 蔡东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48-755,共8页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测量和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盆地热史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达63.6mW/m2,而早第三纪砂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25—50Ma)盆地古热流... 渤海盆地大地热流测量和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及镜质体反射率数据进行的盆地热史恢复结果表明:盆地现今热流值为50—75mW/m2,背景热流值达63.6mW/m2,而早第三纪砂河街组和东营组沉积时(25—50Ma)盆地古热流值为70—90mW/m2.盆地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盆地(含辽东湾地区和渤海地区)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25一扣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25—0Ma),其中早期的裂谷阶段包含了两个裂谷亚旋回.渤海盆地内的后期热沉降叠加了12Ma以来由高密度地幔及岩石圈冷却诱发的快速均衡沉降.渤海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值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等支持了渤海盆地板内裂谷盆地的大地构造属性并为渤海盆地构造一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盆地 热流 构造沉降 构造-热演化 地热历史
下载PDF
云南大地热流及地热地质问题 被引量:72
9
作者 汪缉安 徐青 张文仁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7-377,共11页
本文报道了云南20多个大地热流测试数据。据热流分布特点并参考前人有关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岩石热物性与放射性生热率测试数据,对各区地壳深度范围的温度、热流配分组成作了粗略分析,划分出各有特征的若干地质-热流区。云南普... 本文报道了云南20多个大地热流测试数据。据热流分布特点并参考前人有关资料,结合地球物理测深资料、岩石热物性与放射性生热率测试数据,对各区地壳深度范围的温度、热流配分组成作了粗略分析,划分出各有特征的若干地质-热流区。云南普遍地热偏高(滇东南小范围除外)的主要原因是新构造运动强烈;怒江以西近代岩浆活动亦强烈,具有典型的板块交汇带的基本地热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流 大地热流 地质 地壳 热结构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异常高压形成的地温场背景 被引量:71
10
作者 卢庆治 胡圣标 +1 位作者 郭彤楼 李忠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10-1116,共7页
利用四川东北地区现有的钻井测温数据及测定的岩石样品热导率数据,计算了12口钻井的大地热流值.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8~25℃km,平均21℃km,大地热流值介于41~57mWm2之间,平均为49mWm2.在此基础上,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 利用四川东北地区现有的钻井测温数据及测定的岩石样品热导率数据,计算了12口钻井的大地热流值.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现今地温梯度为18~25℃km,平均21℃km,大地热流值介于41~57mWm2之间,平均为49mWm2.在此基础上,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对研究区热史进行了恢复,认为研究区在255Ma左右古热流达到最高值(62~70mWm2),此后热流持续降低直到现今;研究区中-新生界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最大,可达约2100m;异常高压是在低热流的地温场背景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北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热史恢复 剥蚀厚度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热流及地温场特征 被引量:62
11
作者 王社教 胡圣标 汪集暘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771-779,共9页
利用准噶尔盆地 1 96口井的温度资料及 90块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 ,计算了 35个大地热流数据 ,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等值线图 .研究结果表明 ,准噶尔盆地现今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 ,盆地的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 2 1 2℃ /km ... 利用准噶尔盆地 1 96口井的温度资料及 90块岩石样品热导率的测定 ,计算了 35个大地热流数据 ,编制了盆地不同深度现今地温等值线图 .研究结果表明 ,准噶尔盆地现今为低地温、低大地热流的冷盆 ,盆地的现今地温梯度平均为 2 1 2℃ /km ,大地热流密度平均为42 3mW/m2 .热流的分布表现为隆起高、坳陷低的特征 .影响地温场的主要因素包括盆地的深部结构、盆地演化、盆地基底构造形态、地下水活动和沉积层的放射性生热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地温场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现今地热特征 被引量:68
12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7 位作者 赵贤正 许威 徐秋晨 金凤鸣 韩春元 马学峰 董雄英 梁小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03-1016,共14页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我国最典型的潜山油气藏富集区.本文借助117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45块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系统研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热结构等地热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冀中坳陷0~3000m统一深...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是我国最典型的潜山油气藏富集区.本文借助117口钻井地层测温资料和45块实测岩石热导率数据系统研究了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热岩石圈厚度、岩石圈热结构等地热特征参数.研究表明,冀中坳陷0~3000m统一深度现今地温梯度为20.8~41.0℃·km^-1,平均值为31.6℃·km^-1,比未校正值减小1~3℃·km^-1;现今大地热流介于48.7~79.7mW·m^-2,平均值为59.2mW·m^-2.平面上,冀中坳陷现今地温梯度和热流由西向东(从盆地边缘向内部)逐渐增大,并且凸起区地温梯度和热流相对较高,而凹陷区则偏低,与基底地形起伏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冀中坳陷腹部高热流凸起区广泛分布地热田.冀中坳陷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为98~109km,其岩石圈热结构为一典型的"冷壳热幔"型.本研究不仅对冀中坳陷油气勘探与地热能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深部岩石圈研究(华北克拉通破坏科学问题)提供了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地温梯度 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 被引量:58
13
作者 王钧 汪缉安 +1 位作者 沈继英 邱楠生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9-404,共6页
根据17个稳态顺序测温数据和7个井温测井及静温数据计算的地温梯度,及220余块岩石热导率的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17个实测热流值和7个估算值,它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多在40~50mW/m2,其中以盆地中部为最高,... 根据17个稳态顺序测温数据和7个井温测井及静温数据计算的地温梯度,及220余块岩石热导率的实测数据,分别计算了17个实测热流值和7个估算值,它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大地热流值多在40~50mW/m2,其中以盆地中部为最高,可达65~72.3mW/m2;北部多在40~45mW/m2;西部边缘及西南部热流值偏低,分别为35~40mW/m2和30~35mW/m2。盆地的平均热流值为44.05mW/m2.盆地的热流分布特征与盆地的性质和其自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热导率 热流 塔里木盆地 地热流
下载PDF
华北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58
14
作者 臧绍先 刘永刚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66,共11页
利用两种 1°× 1°平均大地热流资料 ,由观测资料和居里面反演得到的 4种地壳岩石生热率模型 ,计算了华北地区 (1 0 5°E— 1 2 4°E ,3 0°N— 41°N)岩石圈的热结构 .定量的比较了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 利用两种 1°× 1°平均大地热流资料 ,由观测资料和居里面反演得到的 4种地壳岩石生热率模型 ,计算了华北地区 (1 0 5°E— 1 2 4°E ,3 0°N— 41°N)岩石圈的热结构 .定量的比较了各种模型的计算结果 ,选定了最佳模型 .莫霍面的温度大约在 45 0— 75 0℃之间变化 ,岩石圈底部深度在 6 0— 1 80km变化 ,并发现大的构造断裂与热岩石圈底部的隆起相对应 ,MS>6 .5的地震大都发生在热岩石圈底部隆起区附近和莫霍面温度的高值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岩石圈热结构 大地热流密度 生热率 居里面 构造断裂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特征与岩石圈热结构 被引量:51
15
作者 饶松 胡圣标 +3 位作者 朱传庆 唐晓音 李卫卫 汪集旸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60-2770,共11页
沉积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2000年以来新增的102口钻孔的系统测井温度和400余口钻孔... 沉积盆地现今大地热流和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岩石圈构造-热演化过程的综合反映和盆地热史恢复的约束条件,对盆地动力学研究和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作者系统分析了准噶尔盆地2000年以来新增的102口钻孔的系统测井温度和400余口钻孔的试油温度资料,采用光学扫描法测试了15口钻孔共187块代表性岩石热导率,首次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岩石热导率柱,新增了11个高质量的(A类)大地热流数据,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岩石圈热结构.研究表明,准噶尔盆地现今地温梯度介于11.6~27.6℃/km,平均21.3±3.7℃/km,大地热流介于23.4~56.1mW/m2,平均42.5±7.4mW/m2,表现为低地温梯度、低大地热流的"冷"盆特征.准噶尔盆地大地热流与地温梯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控于基底的构造形态,东部隆起最高,陆梁隆起次之,乌伦古坳陷、中央坳陷和西部隆起较低,北天山山前坳陷最低.准噶尔盆地地壳热流介于18.8~26.0mW/m2,地幔热流介于16.5~23.7mW/m2,壳幔热流比值介于0.79~1.58,属于典型的"冷壳冷幔"型热结构.准噶尔盆地地幔热流值与莫霍面起伏一致,隆起区地幔热流高,坳陷区地幔热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温梯度 热导率 大地热流 岩石圈热结构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50
16
作者 汪集暘 邱楠生 +1 位作者 胡圣标 何丽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 油田地热是地热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而沉积盆地的热历史则是油田地热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油田地热主要研究含油气盆地的今、古地温状况,盆地热历史及其与油气形成的关系。地热与石油是共存于沉积盆地的两种资源。近年来,油田地热的研究还拓展到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等方面。文中对近年来我国含油气盆地的地热特征、深部热结构和热-流变结构、盆地热历史重建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我国油气区地热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对中国油田地热研究的进展和发展趋势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热流 热历史 热-流变结构 地热资源 地热田 热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被引量:42
17
作者 席胜利 郑聪斌 李振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96-206,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斜坡相沉积是海相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区。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入手 ,结合岩石、古生态特征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元素赋存与迁移规律、沉积水体的变化及氧化 -还原条件的分析 ,系统探讨了该区奥陶系元素地球化学与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斜坡相沉积是海相烃源岩的有利发育区。本文从元素地球化学入手 ,结合岩石、古生态特征 ,通过不同地区、不同层位元素赋存与迁移规律、沉积水体的变化及氧化 -还原条件的分析 ,系统探讨了该区奥陶系元素地球化学与沉积环境、烃源岩分布及海底热流体活动的关系。认为水体深度、还原性、生物量及海底热流体的存在是海相生烃岩发育的重要条件。西缘北段桌子山组及南段三道沟组等台地相沉积及其以下地层 ,其沉积水体浅、开阔 ,还原性差 ,使有机质难以保存 ,不利于生烃岩的发育 ;而北段克里摩里组、乌拉力克组及南段的平凉组第一段等斜坡相沉积 ,其水体深而闭塞 ,还原性强 ,并且存在海底热流体活动 ,可形成有机质丰度较高的海相生烃岩。从而为评价该区奥陶系天然气成藏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烃源岩 热流体
下载PDF
南海盆地地热特征 被引量:49
18
作者 何丽娟 熊亮萍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8年第2期87-90,共4页
对南海众多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为平均热流值高达78.3mW/m^2的高热流区,但热流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中央海盆区最高、北南和西缘接近总体平均值,而东缘最低,形成南海区域性高热流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的多期拉张构造运动... 对南海众多热流数据的统计结果表明,南海为平均热流值高达78.3mW/m^2的高热流区,但热流分布是不均匀的,其中,中央海盆区最高、北南和西缘接近总体平均值,而东缘最低,形成南海区域性高热流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代的多期拉张构造运动,尤其是中新世以来的构造运动,而拉张程度的非均匀性是控制南海大地热流分布趋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盆地 地热特征 热流 拉张
全文增补中
中国陆域居里等温面深度特征 被引量:47
19
作者 熊盛青 杨海 +1 位作者 丁燕云 李占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604-3617,共14页
基于最新编制的1/100万全国航陆域磁异常图数据,采用功率谱法对中国陆域的居里点深度进行了估算,获得了8004个居里点深度,完成了中国陆域居里面深度图的编制,首次完整的展现了中国陆域的居里面起伏特征.研究表明,居里面在稳定地块表现... 基于最新编制的1/100万全国航陆域磁异常图数据,采用功率谱法对中国陆域的居里点深度进行了估算,获得了8004个居里点深度,完成了中国陆域居里面深度图的编制,首次完整的展现了中国陆域的居里面起伏特征.研究表明,居里面在稳定地块表现为坳陷,埋深为28~45km,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坳陷区,扬子盆地区,华北盆地区,松辽盆地,二连盆地,巴彦浩特—武威—潮水盆地,珠江口—琼东南盆地等.华北盆地区的居里面深度与塔里木陆块和扬子陆块有较大的差异,相对偏浅,这可能与华北陆块遭受了复杂的后期改造,导致软流圈上隆和岩石圈减薄有关.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是青藏高原北部发育的呈NWW向展布的巨型居里面坳陷带,其原因是该地区发育大面积的三叠系沉积地层和较少的岩浆活动,这些稳定的地块都具有莫霍面隆起和居里面坳陷的特征.在活动频繁的造山带居里面以隆起为特征,埋深为18~26km,如东北部山岭区、西北部山岭区、秦岭—大别山地区、西昆仑—西藏—三江—康滇地区、东南沿海地区等.这反映了构造运动及岩浆活动所引起的地壳地温梯度的差异.根据我国816个大地热流数据,对比研究居里面深度与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关系,结果显示居里面深度与热流值并非线性关系,居里面深度大于30km时,热流值较低,均小于100mW·m^(-2);在居里面深度小于30km的地区,热流值变化范围较大.并且,随着热流值的升高,热流值有向中国东部沿海、藏南—三江地区、秦岭—大别地区、辽东等集中的趋势,这些地区都呈现出居里面隆起的特征,是地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里等温面 大地构造 大地热流 功率谱法 地热 中国陆域
下载PDF
中国大陆地区沉积盆地热状况剖面 被引量:38
20
作者 邱楠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47-451,共5页
根据我国沉积盆地大量实测的地温、大地热流资料和岩石热物理性质数据,分析、总结了由东至西我国主要沉积盆地的现今地温、大地热流、深部地热及岩石圈热结构的分布状况及其差异,为我国的地热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供了可靠的基础资料。
关键词 热流 深部热状况 岩石圈 热结构 沉积盆地 地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