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3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化工技术 被引量:150
1
作者 陈光文 袁权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7-439,共13页
微化工技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顺应可持续发展与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时空特征尺度在数百微米和数百毫秒以内的微型设备和并行分布系统中的过程特征和规律 .微化工系统通常包括了微热系统、微反应系统、... 微化工技术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顺应可持续发展与高技术发展的需要而兴起的一门新的学科 ,它着重研究时空特征尺度在数百微米和数百毫秒以内的微型设备和并行分布系统中的过程特征和规律 .微化工系统通常包括了微热系统、微反应系统、微分离系统和微分析系统 .微型设备的面积体积比很大 ,表面作用增强 ,传递作用比在常规尺度的设备中提高了 2~ 3个数量级 .本文就微化工技术的发展历史、基本特征、研究内容以及发展方向做一简单的介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化 微通道 微反应器 微换热器 过程强化
下载PDF
Progress in study on constructa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被引量:52
2
作者 CHEN LinGen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3期802-820,共19页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al theory,which has been a new discipline branch to research sorts of structures in nature and engineering,are reviewed.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al theory is that various shap...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al theory,which has been a new discipline branch to research sorts of structures in nature and engineering,are reviewed.The core of the constructal theory is that various shap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matters in nature are generated from the tendency to obtain optimal performance.Constructal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are summarized,from disciplines such as heat,mechanism,fluid flow,electricity,magnetism and chemistry,to life and non-life systems in n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tructal theory generalized thermodynamic optimization 'volume-point' model heat transfe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fluid flow transport engineering
原文传递
煤快速热解制油技术问题的化学反应工程根源:逆向传热与传质 被引量:43
3
作者 刘振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共5页
从化学反应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挥发物逸出方向与传热方向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挥发物反应(二次反应)的不同作用,指出提高热源温度加快热解速度的方法反而会促进挥发物二次反应,导致焦油损失与结焦增加,进而... 从化学反应工程的角度分析了煤热解过程中挥发物逸出方向与传热方向相反的现象,阐述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挥发物反应(二次反应)的不同作用,指出提高热源温度加快热解速度的方法反而会促进挥发物二次反应,导致焦油损失与结焦增加,进而提出抑制挥发物二次反应的关键是降低挥发物在反应器中的温升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挥发物 焦油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掘进巷道风流热环境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9
4
作者 高建良 魏平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用三维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压入式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与巷道围岩的热交换过程以及巷道壁面水分和风流之间的热湿交换.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是相似的,阐明了从工作面壁面散发显热和潜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湿度系数... 用三维k-ε紊流模型模拟了压入式局部通风掘进工作面风流与巷道围岩的热交换过程以及巷道壁面水分和风流之间的热湿交换.得出掘进工作面风流温度和湿度的分布是相似的,阐明了从工作面壁面散发显热和潜热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湿度系数的关系,即湿度系数越大,潜热热流密度越大,显热热流密度越小,总热流密度随湿度系数的增大而增加.分析了掘进巷道周围岩石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规律,壁面换热系数分布不均匀对壁面附近岩石温度分布有很大影响,随着向围岩内部的深入,围岩温度趋于均匀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风流 热传递 质量传递 显热 潜热
下载PDF
电弧超声焊接技术 被引量:32
5
作者 吴敏生 何龙标 +1 位作者 李路明 郝红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4,53,共6页
通过碳钢、低温钢和钛合金的电弧超声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电弧超声的传质和传热作用在焊接过程中细化了焊缝组织的晶粒,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冲击韧度和疲劳性能。同时小孔法和磁记忆检测法的测量结果表明,电弧超声焊接改善了焊缝区的应力分布... 通过碳钢、低温钢和钛合金的电弧超声焊接试验结果表明,电弧超声的传质和传热作用在焊接过程中细化了焊缝组织的晶粒,提高了焊接接头的冲击韧度和疲劳性能。同时小孔法和磁记忆检测法的测量结果表明,电弧超声焊接改善了焊缝区的应力分布,显示了电弧超声这种通用的外加超声场焊接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超声 晶粒细化 焊接接头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建模仿真与控制 被引量:32
6
作者 皇甫宜耿 石麒 李玉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82-687,共6页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改善PEMFC的设计。结合燃料电池的电场与温度场,建立了包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与温度模型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出PEMFC... 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有助于改善PEMFC的设计。结合燃料电池的电场与温度场,建立了包含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电化学模型与温度模型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软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出PEMFC系统的动态特性,并研究了工作温度、反应气体工作压力以及质子交换膜面积变化对电池输出性能的影响。与此同时结合所建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设计了一款采用PID控制的Boost升压电路,将燃料电池输出不稳定的电压转变成可供给负载稳定使用的24V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BOOST 斩波电路 闭环控制
下载PDF
空气经过淋水纸质填料时的热湿交换过程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庆民 陈沛霖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48-653,共6页
研究了用波纹纸质填料淋水处理空气来实现空调中常见的绝热加湿和冷却去湿两种处理过程的有关性能.对绝热加湿过程的有关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及分析,并对冷却去湿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空气调节 纸质填料 热交换 质交换 淋水温度
下载PDF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尹铭 陈嘉宾 +2 位作者 陈沛 马学虎 李凇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2-608,共7页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 强化传热 传质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多孔介质分形模型的难点与探索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东晖 杨浩 施明恒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2-697,共6页
对分形理论的一些关键而又复杂的概念 ,如谱维数、Hurst数、稳定分布进行了讨论 ,谱维数是联系分形介质中静态结构参数和动程的桥梁 ,而Hurst数的大小划分各种类型的分形布朗运动 ,这也同时决定了分形介质中扩散过程的快慢 ;物质在分形... 对分形理论的一些关键而又复杂的概念 ,如谱维数、Hurst数、稳定分布进行了讨论 ,谱维数是联系分形介质中静态结构参数和动程的桥梁 ,而Hurst数的大小划分各种类型的分形布朗运动 ,这也同时决定了分形介质中扩散过程的快慢 ;物质在分形结构中的扩散密度分布函数属于稳定分布 .并对应用于分形介质扩散动力学各种方法的实质进行了分析 ,分数微分扩散方程可以得到扩散密度分布函数 ,但目前仍然是一种近似解 ;随机模拟方法比较直观 ,但决定过程的扩散密度分布函数目前只能采用预估的方法 ;而传统的差分方法比较实用 ,却难以给出对分形介质网格之间的扩散系数 .因此 .将分形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多孔介质仍然有很多难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分形模型 分形维数 随机行走 分形布朗运动 密度分布函数 物质迁移过程 扩散动力学
下载PDF
结晶分离技术新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海德 李琳 郭祀远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6,共4页
概述了结晶分离理论和模拟优化的发展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 结晶耦合、氧化还原 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合理设计结晶器及结晶工艺是实现结晶分离工业化的可靠保证 ,对降膜结晶装置... 概述了结晶分离理论和模拟优化的发展 ,综述了冷却剂直接接触冷却结晶、反应结晶、蒸馏 结晶耦合、氧化还原 结晶液膜、萃取结晶、磁处理结晶等结晶分离方法。合理设计结晶器及结晶工艺是实现结晶分离工业化的可靠保证 ,对降膜结晶装置、Bremband结晶工艺和板式结晶器进行评价。指出今后需深入进行新型结晶分离装置与工艺、工艺的工业化、结晶过程传热传质机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分离 结晶器 工艺 传热 传质 技术进展
下载PDF
膜蒸馏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9
11
作者 马润宇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00-104,110,共6页
论述了膜蒸馏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 ,阐述了膜蒸馏技术的原理。
关键词 膜蒸馏 机理 热传递 质量传递 定量分析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LICOM to the numerical study of the water exchange betwee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adjacent oceans 被引量:24
12
作者 CAI Shuqun LIU Hailong +1 位作者 LI Wei LONG Xiaomi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0-19,共10页
On the basis of 900-year integration of a glob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LICOM driven by ECMWF reanalysis wind data with uniform 0.5°-grids,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the annual and monthly mean water exchange o... On the basis of 900-year integration of a global ocean circulation model-LICOM driven by ECMWF reanalysis wind data with uniform 0.5°-grids, a quantitative estimate of the annual and monthly mean water exchang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with its adjacent oceans through 5 straits is obtained. Among them, the annual transport is the largest in the Luzon Strait, then in the Taiwan Strait, and then in the Sunda Shelf, in the Balabac Strait and in the Mindoro Strait in turn, the largest monthly transport variation appears in the Luzon Strait and Sunda shelf. It is shown that the mass transport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is affected by monsoon, while the transport through the Luzon Strait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bifurcation position of the North Equatorial Current off the east Philippines shore; the transports in the Luzon Strait and Sunda Shelf are out of phase in direction but well correlated in magnitude. The annual and monthly mean heat and salinity exchange of the SCS through the straits are also calculated and shown to be in phase with the mass transport. The Kuroshio water carries about 0.43 PW heat transport and 151.33 kt/s salinity transport into the SCS, while most of them is carried out of the SCS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and Sunda Shelf annually. The further model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900-year integration for another 44 a from 1958 to 2001 driven by real wind data (ERA40 data) shows that the monthly mean mass transport via these straits varies annually with a large variation range, 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in the current field and sea surface height in the SCS. The mean mass transport through the Taiwan Strait, Luzon Strait, Mindoro Strait, Balabac Strait and Sunda Shelf is 2.012×10^6, -4.063×10^6, -0.124×10^6, -0.083×10^6 and 2.258×10^6 m^3/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s transport heat transport salinity transport numerical model South China Sea
下载PDF
人-服装-环境系统热湿舒适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孙玉钗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61-66,共6页
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试图从3个方面概要阐述对热舒适性的理论研究、热舒适性相关因素、热湿传递方式以及描述热湿传递的基础理论公式。
关键词 人-服装-环境系统 热湿舒适性相关因素 热湿传递方式 织物结构 纤维特性 服装系统 静止空气层
下载PDF
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综合数值模拟——Ⅰ.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9
14
作者 蓝兴英 高金森 +1 位作者 徐春明 张红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0-85,共6页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 分析了裂解炉反应管内原料的流动、传热、传质和裂解反应以及炉膛内燃料燃烧、烟气流动和传热等复杂过程。以流体力学的基本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了流体的湍流流动,结合王宗祥等建立的轻烃裂解制乙烯动力学模型、扩散火焰燃烧模型和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建立了乙烯裂解炉内传递及反应过程的综合数学模型。并且给出了模型求解时的边界条件和相应的数值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裂解炉 反应过程 数值模拟 数学模型 湍流 燃料燃烧 热裂解反应 辐射传热
下载PDF
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22
15
作者 刘子利 王渠东 丁文江 《铸造》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3-218,共6页
从充型特性以及传热和传质两个方面回顾了消失模铸造充型过程的研究进展。指出了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和以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消失模铸造 充型过程 传热 传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埋地换热器理论模型与周围土壤温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新国 赵军 周倩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2-496,共5页
提出内热源型埋地换热器理论模型,建立换热器周围土壤热湿传递物理数学模型。内热源模型综合考虑热湿迁移、土壤物性等各方面因素,将埋设于土壤中的换热器处理为等效内热源。采用专业多孔介质计算软件Autough2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着重... 提出内热源型埋地换热器理论模型,建立换热器周围土壤热湿传递物理数学模型。内热源模型综合考虑热湿迁移、土壤物性等各方面因素,将埋设于土壤中的换热器处理为等效内热源。采用专业多孔介质计算软件Autough2对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着重模拟计算不同土壤物性、不同换热器运行方式对单根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影响的模拟计算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热源 埋地换热器 土壤物性 热湿传递
下载PDF
来流速度分布对蒸发式冷凝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7
作者 蒋翔 朱冬生 +1 位作者 唐广栋 汪南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5-60,共6页
在适当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可实现湍流动能-扩散率模型、强化壁面处理方法和速度-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探索了来流速度分布及其对传热传质与流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实验偏差不超过15%;当来流速度在1.5~4... 在适当简化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可实现湍流动能-扩散率模型、强化壁面处理方法和速度-压力耦合的SIMPLE算法,探索了来流速度分布及其对传热传质与流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与实验偏差不超过15%;当来流速度在1.5~4.5m/s范围内时。排热量变化率为19.3%,压降变化率为9.4%;当来流进入角在-45°~45°时,排热量变化率为15.5%,压降变化率为18.0%;合适的气流入口流速为2.4~3.3m/s.适宜方向为-15°-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式冷凝器 来流速度分布 传热 传质 流阻
下载PDF
结晶垢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中良 施明恒 戴锅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1-407,共7页
通过对结晶垢结垢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分析,证明了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会对结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据此提出了考虑垢层表面温度变化的描述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对恒壁温和恒热流条件下的结垢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 通过对结晶垢结垢过程传热传质机理的分析,证明了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会对结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据此提出了考虑垢层表面温度变化的描述结垢过程的传热传质模型.对恒壁温和恒热流条件下的结垢过程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对恒壁温情况必须考虑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这一变化是导致结垢过程渐近特性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对恒热流情况,垢层表面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很小,可以忽略它所带来的对结垢过程的影响.与实验数据比较表明,模型预测是正确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晶 理论模型 传热 传质 结垢
下载PDF
湿工况下平翅片传热传质实验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21
19
作者 任能 谷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26-1631,共6页
研究了湿工况下2排错列平翅片管换热器,迎面风速在0.77~3.06m.s范围内的传热特性:潜热换热量先是随迎面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迎面风速增加到一定值后,潜热换热量受迎面风速的影响很小;与干工况相比,湿工况下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所增... 研究了湿工况下2排错列平翅片管换热器,迎面风速在0.77~3.06m.s范围内的传热特性:潜热换热量先是随迎面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迎面风速增加到一定值后,潜热换热量受迎面风速的影响很小;与干工况相比,湿工况下空气侧的对流换热系数有所增加。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为降低数值求解的难度,引入了“壁面反应”来模拟水蒸气在冷壁面的相变传热、传质过程,建立了湿工况平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三维传热、传质的简化模型。得到了湿空气的温度分布及水蒸气组分分布,并用场协同理论就迎面风速对传热、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将数值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工况 平翅片 传热 传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气扫式膜蒸馏传质传热过程 被引量:21
20
作者 陈华艳 李欢 吕晓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4-309,共6页
对气扫式膜蒸馏(SGMD)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过程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吹扫气流速、组件长度、进料流速和进料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 对气扫式膜蒸馏(SGMD)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机理进行了研究,建立了该过程的热量和质量传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吹扫气流速、组件长度、进料流速和进料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通过实验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非常接近。随吹扫气流速的增大,通量先增加然后趋近于平衡。组件长度越短通量越高。进料流速对通量的影响很小,随膜丝内Reynolds数的增加,通量稍有增加,随进料温度的升高,通量呈指数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扫式膜蒸馏 膜通量 传热 传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