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醇对离体豚鼠心房肌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胡浩 臧伟进 +3 位作者 于晓江 张凤杰 孙强 张春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 观察乙醇 (ethanol)对豚鼠离体心房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豚鼠左右离体心房测定ethanol对其自动节律、收缩力、功能不应期、静息后增强效应和正阶梯现象的影响。结果 ethanol(12 5 ,2 5 0 ,5 0 0 ,1... 目的 观察乙醇 (ethanol)对豚鼠离体心房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豚鼠左右离体心房测定ethanol对其自动节律、收缩力、功能不应期、静息后增强效应和正阶梯现象的影响。结果 ethanol(12 5 ,2 5 0 ,5 0 0 ,10 0 0 ,2 0 0 0mmol·L-1)明显降低豚鼠离体右心房肌的收缩力 ,同时减慢心率 ;ethanol(12 5 ,2 5 0 ,5 0 0 ,10 0 0 ,2 0 0 0mmol·L-1)抑制豚鼠离体左心房肌的收缩力 ,明显抑制左心房静息后增强效应 ;高浓度ethanol(10 0mmol·L-1、2 0 0mmol·L-1)延长左心房的功能不应期 ,并且抑制左心房正阶梯现象。结论 ethanol具有降低心房自律性、抑制心房肌收缩力、抑制左心房静息后增强效应、延长左心房功能不应期和抑制左心房正阶梯现象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心房肌 收缩力 静息后增强效应 豚鼠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马玉娟 李秀川 +1 位作者 郑海燕 白茹 《安徽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10-113,214,共5页
目的评估体位改变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需置入PICC导管的70例病人,在X线透视下置管,置管过程中观察当病人由置管体位即平卧手臂... 目的评估体位改变对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位置的影响。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安徽省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需置入PICC导管的70例病人,在X线透视下置管,置管过程中观察当病人由置管体位即平卧手臂外展90°(体位1)转变成平卧手臂内收于躯体侧(体位2)、由体位1转变成体位3(病人直立手臂内收于躯体侧)时导管尖端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并探讨性别、置管静脉、置管手臂等自变量对尖端移动总幅度的影响。结果体位1到体位2转变时导管尖端平均向右心房方向移动(1. 59±0. 58) cm,体位1到体位3转变时导管尖端平均向右心房方向移动(3. 02±0. 87) cm。性别、置管静脉、置管手臂、对导管移动幅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位改变是导管尖端位移的重要影响因素。PICC最初尖端位置的确定、置管后X线定位报告、带管病人的健康教育都应将此因素考虑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体位 心房 放射摄影术 因果律
下载PDF
肥胖和高血压与左心房增大关联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曦 林金秀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肥胖对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按是否患高血压或肥胖将383例受试者分为非高血压非肥胖组(Ns组,n=95)、单纯高血压组(HT组,n=97)、单纯肥胖组(OB组,n=98)及高血压合并肥胖组(HT+OB组,n=93),比较4组临床资... 目的探讨高血压、肥胖对左心房大小的影响。方法按是否患高血压或肥胖将383例受试者分为非高血压非肥胖组(Ns组,n=95)、单纯高血压组(HT组,n=97)、单纯肥胖组(OB组,n=98)及高血压合并肥胖组(HT+OB组,n=93),比较4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左心房大小。结果(1)4组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由高到低分别是:HT+OB组(28.07±6.63)ml/m〉OB组(24.61±4.89)ml/m〉HT组(22.73±5.16)ml/m〉NS组(19.18±4.82)ml/m(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率、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4组之间LAVI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体质指数(BMI)与LAVI相关性明显大于收缩压、舒张压(r值分别为0.505、0.240、0.209,P〈0.001),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与LAVI之间仍有显著相关性(p=0.411,P〈0.001),而收缩压、舒张压与之无显著相关;BMI每增加1个单位,左心房内径增加0.052cm,左心房容积增加1.053ml,LAVI增加0.710ml/m。结论肥胖较高血压引起左心房增大更加明显,肥胖和高血压对左心房增大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肥胖症 心房
原文传递
左心房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念强 蔡敏一 顾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左心房内径、LVEF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未合并心房颤动(AF)或心房扑动(AFL)的老年CHF患者149例,依据有无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本研究探讨左心房内径、LVEF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未合并心房颤动(AF)或心房扑动(AFL)的老年CHF患者149例,依据有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为脑卒中组62例和对照组87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组尿酸、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明显升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是无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24,95%CI:1.120~1.338,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预测无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0.697~0.848,P=0.000);约登指数发现,左心房内径预测无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最佳临界值为35.5 mm,敏感性为0.823,特异性为0.621。结论左心房内径增大是未合并AF/AFL的老年CHF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输出量 心力衰竭 卒中 尿酸 心房 心室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下腔静脉造影指导犬房间隔穿刺术 被引量:9
5
作者 董建增 曹林生 +6 位作者 马长生 聂绍平 刘兴鹏 张崟 王京 刘小青 龙得勇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介绍下腔静脉造影指示下犬房间隔穿刺术方法。方法 对9只健康杂种犬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指示下的房间隔穿刺术。全麻下经皮穿刺右侧股静脉,X线投照角度RAO 30°,经Mullins鞘管注射76 %的泛影葡胺2 0mL行下腔静脉造影,分别显... 目的 介绍下腔静脉造影指示下犬房间隔穿刺术方法。方法 对9只健康杂种犬进行了下腔静脉造影指示下的房间隔穿刺术。全麻下经皮穿刺右侧股静脉,X线投照角度RAO 30°,经Mullins鞘管注射76 %的泛影葡胺2 0mL行下腔静脉造影,分别显示下腔静脉及其开口、右心房影、左心房影和主动脉根部影,将Brockenbrough穿刺针远端弯度的近端塑形增加1个弯度,使穿刺针方向指示器指向3点左右、针尖顶至房间隔进行穿刺。结果 ( 1 )下腔静脉造影显示与房间隔穿刺有关的解剖特征为下腔静脉开口位置高,全部在房间隔中上部,使房间隔穿刺点位置也高,加上左心房腔小,穿刺针易穿至左心房顶部;( 2 )下腔静脉造影指导下房间隔穿刺术成功率为1 0 0 % ( 9/ 9) ,心脏压塞1例,经X线和造影剂指示心包穿刺引流术控制。结论 下腔静脉造影指导下的经皮犬房间隔穿刺术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腔静脉造影 房间隔穿刺术 心包穿刺引流术 右侧股静脉 主动脉根部 穿刺点位置 左心房顶部 穿刺针 经皮穿刺 投照角度 泛影葡胺 开口位置 解剖特征 造影显示 心脏压塞 杂种犬 右心房 指示器 心房腔 造影剂 X线 弯度
下载PDF
缬沙坦与U0126对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张卫泽 王智刚 +4 位作者 陈永清 马凌 李涛 鲍宏刚 李沛鸿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9-1134,共6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U0126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eterenol,ISO)... 目的探讨缬沙坦与U0126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心房纤维化和缝隙连接蛋白40(connexin 40,Cx40)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isopreterenol,ISO)+二甲基亚砜(DMSO)组(B组)、ISO+U0126组(C组,U0126溶于DMSO中)、ISO+缬沙坦+DMSO组(D组)。给药28d后处死大鼠取心肌组织,放射免疫法测AngⅡ含量;HE和Masson染色法观察纤维化程度即胶原容积分数(CVF);免疫组化法测定磷酸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1/2(P—MEK1/2)、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l/2)以及Cx40的表达。结果B、C、D组中AngⅡ含量较A组明显升高[分别为(368.243±6.283)ng/L、(357.175±5.944)ng/L、(359.908-4-2.496)ng/L比(250.380±4.261)ng/L,P〈0.01];A组CVF(9.025±0.456)%,显示无心房纤维化;C组和D组较B组心房纤维化程度明显减弱[CVF分别为(10.260±0.525)%、(10.238±0.524)%比(78.710±1.587)%,P〈0.01],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中P—MEKl/2(0.311±0.007比0.203±0.009,P〈0.01)和P—ERKl/2含量明显增加(0.259±0.003比0.173±0.006,P〈0.01),而C组和D组中含量较B组明显减少(P—MEKl/2分别为0.212±0.004、0.213±0.005比0.311±0.007,P〈0.01;P—ERKl/2分别为0.178±0.004、0.175±0.007比0.259±0.003,P〈0.01),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Cx40含量明显减少(0.199±0.007比0.241±0.004,P〈0.01)且分布紊乱,C组和D组中含量较B组减少程度明显减轻(分别为0.239±0.037、0.235±0.006比0.199±0.007.P〈0.01)且部分呈线性分布于闰盘,C组和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沙坦 心房 纤维化 连接蛋白类
原文传递
左心房增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源性栓塞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病灶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8
7
作者 支立君 毕国荣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2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增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心源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病灶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发病48 h内确诊为心源性卒中的NVAF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卒中严重程度,... 目的探讨左心房增大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 NVAF)患者心源性卒中严重程度和病灶分布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发病48 h内确诊为心源性卒中的NVAF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卒中严重程度,≥10分定义为中重度卒中,〈10分定义为轻度卒中。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房内径,将患者分为正常以及轻、中、重度左心房增大组。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灶分布分为多发性梗死组和单发性梗死组。结果共纳入137例患者,包括轻度卒中86例(62.8%),中重度卒中51例(37.2%);多发性梗死69例(50.4%),单发性梗死68例(49.6%);左心房增大103例(75.2%),其中轻度增大35例(25.5%),中度增大40例(29.2%),重度增大28例(20.4%)。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优势比(odd ratio, OR)15.662,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821~134.677;P=0.012]、中度(OR 26.435,95% CI 3.201~218.319;P=0.002)和重度(OR 75.763,95% CI 8.536~672.441;P〈0.001)左心房增大患者发生中重度卒中的风险均显著增高,而不同程度左心房增大者间病灶分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7.050,P=0.07)。结论左心房增大与NVAF患者心源性卒中的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但与病灶分布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颅内栓塞 心房颤动 心脏扩大 心房 超声心动描记术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MicroRNA-155/FOXO3a在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冶敦清 祁国荣 +1 位作者 路霖 王黎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microRNA-155/叉头框蛋白O 3a(miR-155s/FOXO3a)在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行心... 目的探讨microRNA-155/叉头框蛋白O 3a(miR-155s/FOXO3a)在心脏手术后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4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行心脏手术治疗的患者92例。根据患者病史、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于心脏手术中采集患者右心房组织,采用qRTPCR检测心房组织中miR-155、FOXO3a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房组织中FOXO3a和p-FOXO3a蛋白相对表达量;采用Masson染色法及计算机成像分析系统计算心房组织胶原容积分数,评价心房组织纤维化程度;采用Pearson法分析心房组织miR-155、p-FOXO3a蛋白水平与心房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组左心房内径、右心房内径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房颤组胶原容积分数较窦性心律组高(P<0.05)。窦性心律组miR-155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房颤组(P<0.05),FOXO3a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房颤组(P<0.05)。房颤组p-FOXO3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房颤组患者心房组织miR-155水平与p-FOXO3a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85,P<0.05),与胶原容积分数呈正相关(r=0.490,P<0.05),心房组织p-FOXO3a蛋白水平与胶原容积分数呈负相关(r=-0.471,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miR-155高表达,p-FOXO3a蛋白低表达,均与心房纤维化有关,共同影响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MIR-155 叉头框蛋白O 3a 心房 组织 纤维化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 被引量:7
9
作者 陆林祥 方军 +3 位作者 张飞龙 陈建华 陈学海 陈良龙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法林抗凝45d,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随访3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及血栓事件。结果成功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作心悸、气促,左心耳封堵器未见血栓及残余分流,双联抗血小板期间出现牙龈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未再出血。结论对符合适应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消融术 心房 心房颤动 出血 血栓栓塞 手术后期间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短期干预对大鼠心房肌细胞钙超载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韩璐 董泉彬 +5 位作者 韦怡春 郑安财 李菊香 洪葵 吴延庆 程晓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3-151,共9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乳鼠心房肌细胞(NRIC)钙超载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分离出生1~3 d的SD大鼠NRIC。NRIC接种后第3天分成以下几组:(1)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Hcy不同浓度组:NRIC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100、2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乳鼠心房肌细胞(NRIC)钙超载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分离出生1~3 d的SD大鼠NRIC。NRIC接种后第3天分成以下几组:(1)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2)Hcy不同浓度组:NRIC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50、100、200、500 μmol/L的Hcy培养48 h;(3)抗氧化剂(NAC)组:NRIC中加入10 μmol/L NAC培养24 h;(4)Hcy+NAC组:NRIC中加入终浓度为500 μmol/L的Hcy培养48 h,然后加入10 μmol/L NAC培养24 h;(5)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δ)抑制剂(KN-93)组:NRIC加入3 μmol/L的KN-93孵育5 h;(6)特异性钠电流抑制剂(ELE):NRIC中加入1 μmol/L的ELE孵育5 h;(7)Hcy+KN-93组:NRIC加入终浓度为500 μmol/L的Hcy培养48 h,然后加入3 μmol/L的KN-93孵育5 h;(8)Hcy+ELE组:NRIC中加入终浓度为500 μmol/L的Hcy培养48 h,后加入1 μmol/L的ELE孵育5 h;(9)Hcy+KN-93+ELE组:NRIC中加入终浓度为500 μmol/L的Hcy培养48 h,然后加入3 μmol/L的KN-93和1 μmol/L的ELE孵育5 h。慢病毒感染NRIC的分组及其干预:将NRIC以2×106个细胞/ml的密度接种于6孔板,培养48 h至细胞融合度达70%~80%。将包装的慢病毒载体原液加入完全培养基中,分别组成CaMKⅡδ-siRNA组和Nav1.5-siRNA组。阴性感染组仅加入含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阴性慢病毒载体原液。3组MOI值均为10,感染24 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后24 h各组细胞GFP荧光百分比,判断慢病毒感染效率,定期传代并进行Puro筛选,培养扩增稳转细胞,在构建成功的慢病毒干扰组的基础上加入Hcy处理,并分为Hcy+CaMKⅡδ-siRNA组、Hcy+Nav1.5-siRNA组和Hcy+阴性感染组3组。采用Fluo-4/AM荧光探针检测NRIC内Ca2+浓度([Ca2+]i)。采用以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作为探针,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RIC内活性氧(ROS),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丙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肌细胞 高半胱氨酸 钙超载
原文传递
导管消融治疗慢性心房颤动两种消融策略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施海峰 刘旭 +5 位作者 王新华 顾佳宁 孙育民 周立 胡伟 方唯一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33-138,共6页
目的比较单纯性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A)和CPVA结合左房内碎裂电位消融(CFEA)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对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药物无效的慢性房颤患者134例(男性7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56.8... 目的比较单纯性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A)和CPVA结合左房内碎裂电位消融(CFEA)对慢性心房颤动(房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7月,对发作频繁、症状严重、药物无效的慢性房颤患者134例(男性77例,女性57例),平均年龄56.8±12.3(38~76)岁,行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的房颤导管消融。随机分为两组:CPVA组68例患者行CPVA术,CPVA+CFEA组66例患者在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完成后,对左房碎裂电位进行消融。房颤消融术后随访ECG和Holter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VA+CFEA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增加(185min比147min,P<0.01),但X线透视时间并无明显增加;术后随访6个月时,CPVA组有41例(60%)患者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个月未再发作症状性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而CPVA+CFEA组有51例(77%)达此标准(P<0.05);CPVA组术中出现1例无症状性左上肺静脉狭窄和1例心脏压塞,CPVA+CFEA组有1例气胸,和1例股动脉静脉瘘,无其他重要并发症。结论对于慢性房颤,单纯CPVA的疗效并不理想,合并其他消融策略(如碎裂电位消融)可提高治疗成功率,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肺静脉 心房
下载PDF
家兔左心房后壁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和L-型钙电流的特征及哇巴因对其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腾 黄从新 +3 位作者 江洪 唐其柱 杨波 李庚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4期3138-3142,共5页
目的探讨家兔左心房后壁(LAPW)和左心耳底部组织(LAA)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及L-型钙电流(ICa-L)的特征以及哇巴因对其影响,提供LAPW和哇巴因在引起家兔左心房电不均一性和离子通道重构的电生理基础。方法使用离体心脏... 目的探讨家兔左心房后壁(LAPW)和左心耳底部组织(LAA)心肌细胞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及L-型钙电流(ICa-L)的特征以及哇巴因对其影响,提供LAPW和哇巴因在引起家兔左心房电不均一性和离子通道重构的电生理基础。方法使用离体心脏灌流系统灌注心脏,酶解法分离家兔LAPW和LAA心肌细胞。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两个部位心肌细胞Ito和ICa-L,观察哇巴因作用前后Ito和ICa-L.的变化,及其拟合后电流-电压(I—V)曲线改变。结果(1)根据记录1。电压钳制方案,当电位为+50mV时,在正常对照组,LAPW心肌细胞Ito与LAA心房肌细胞It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哇巴因作用后,IAPW心肌细胞Ito的电流密度为(10.97±0.58)pA/pF(P〈0.01),LAA心房肌细胞Ito的电流密度为(9.39±0.83)pA/pF(与正常对照组和LAPW心肌细胞Ito相比,P〈0.05)。LAPW心肌细胞I。。的I-V曲线在原来最底部移到最上部。所有I—V曲线方向没有发生改变。(2)在记录ICa-L钳制方式下,正常对照组的LAPW心肌细胞ICa-L的最大电流密度明显小于LAA心房肌细胞ICa-L的最大电流密度(P〈0.05)。但经哇巴因作用后,LAPW心肌细胞ICa-L最大电流密度为(-11.13±0.99)pA/pF,IJAA心房肌细胞ICa.L为(-8.86±0.51)pA/pF(P〈0.01)。在正常对照组,LAPW心肌细胞ICa-L的I—V曲线位于最底部,经哇巴因作用后,LAPW心肌细胞ICa-L的I—V曲线上移到其他I.V曲线的最上部。每组ICa-L的I—V曲线整个形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峰值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结论LAPW心肌细胞存在离子流特异性差异,哇巴因加重LAPW心肌细胞Ito和ICa-L大小异质性和重新分配,这可能成为心房颤动易发性的启动因素和维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 哇巴因 瞬时外向钾电流 L-型钙电流
原文传递
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 被引量:6
13
作者 段峰 王茂强 +2 位作者 宋鹏 刘凤永 王志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95-998,共4页
目的评价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癌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癌栓患者,诊断均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单发癌灶3例,2~3个癌灶4例,3个以上癌灶2例,癌灶最大径3.5~8.6cm,... 目的评价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下腔静脉(IVC)癌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9例原发性肝癌合并IVC癌栓患者,诊断均经穿刺病理证实为肝细胞肝癌,单发癌灶3例,2~3个癌灶4例,3个以上癌灶2例,癌灶最大径3.5~8.6cm,平均(5.6±1.7)cm,行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化疗栓塞采用化疗药物-碘化油混合乳剂,进行化疗栓塞的血管包括:肝动脉分支、右侧膈下动脉、胃左动脉等。随访通过上腹部、肺部CT及实验室检查,随访时间7—38个月。结果9例患者共行17次介入治疗,所有治疗均获成功,无明显并发症。随访期内死亡3例,生存期最长的1例已达38个月。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IVC癌栓的患者实施经导管化疗栓塞治疗安全可行,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腔静脉 心房 肿瘤转移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原文传递
谷氨酰胺诱导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可抑制大鼠心房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重构 被引量:5
14
作者 鲍宏刚 张卫泽 +3 位作者 马凌 李涛 王菲 陈永清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6,共7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诱导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对大鼠心房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g,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诱导热休克蛋白70高表达对大鼠心房肌纤维化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g,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ISO)5mg·kg-1·d-1组(模型组)、ISO5mg·kg-1·d-1+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0.75mg·kg-1·d-1组(干预组)和ISO5mg·kg-1·d-1+槲皮素(quercetin,QUE)100mg·kg-1·d-1+Ala·Gln0.75mg·kg-1·d-1+DMSO组(QUE组),每组8只大鼠。每组每天1次给予相应试剂,7d后处死大鼠。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心房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心房纤维化情况;Masson染色法计算心房肌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并半定量测定大鼠心房肌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70,Hsp70)、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1/2/3(p-JNK1/2/3)、c—Jun及Cx43的含量。结果DMSO组大鼠心房肌组织中AngII含量[(71.47±11.49)pg/L]与对照组[(68.51±10.76)p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模型组[(211.25±49.49)pg/L]、干预组[(185.32±54.85)ng/L]和QUE组[(189.90±42.12)pg/L]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HE、Masson染色结果示对照组和DMSO组大鼠心房肌纤维化不明显[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分别为(6.842±1.674)%和(7.1084-1.343)%],模型组和QUE组则有明显的纤维化[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分别为(29.485±9.966)%和(25.06±8.581)%],而干预组纤维化程度[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为(7.861±1.867)%]较模型组和QUE组心房肌纤维化程度弱(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比较P均〈0.01)。对照组、DMSO组、模型组和QUE组心肌组织Hsp70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 纤维化 谷氨酰胺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连接蛋白43
原文传递
夹竹桃麻素对兔心房电重构时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德贤 任凯 +3 位作者 官媛 张晔 王玉堂 单兆亮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9-921,共3页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对兔心房电重构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房快速起搏(RAP)组和APO+RAP组,每组6只。术前3 d,APO+RAP组给予APO...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对兔心房电重构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心房快速起搏(RAP)组和APO+RAP组,每组6只。术前3 d,APO+RAP组给予APO 30 mg/(kg·d)灌胃,对照组和RAP组术前生理盐水等体积灌胃。对照组术中未给予RAP,RAP组和APO+RAP组术中以最快能维持心房1:1起搏频率(500~600/min)给予快速刺激3 h。在完成电生理检查后,立即取出心脏并分离左、右心房和肺静脉,分别检测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钙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AP组左、右心房、肺静脉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LDH活性和钙含量明显升高(P<0.05),APO+RAP组左、右心房、肺静脉SOD活性、LDH活性和钙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AP组比较,APO+RAP组左、右心房、肺静脉SOD活性明显升高,左、右心房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肺静脉钙含量明显高于左、右心房(P<0.05)。结论心房颤动能够引起氧化应激损伤,APO能部分预防氧化应激损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科 NADP 氧化性应激 心房 超氧化物歧化酶 乳酸脱氢酶类
下载PDF
慢性心房颤动降低Junctophilin-2在心房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妙龄 欧贤红 +3 位作者 李涛 毛亮 杨艳 曾晓荣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3046-3048,共3页
目的明确在慢性心房颤动(AF)中Junctophilin-2(JPH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获取21例窦性心律(SR)患者和30例慢性AF患者右心房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房肌组织JPH2蛋白的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 目的明确在慢性心房颤动(AF)中Junctophilin-2(JPH2)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手术中获取21例窦性心律(SR)患者和30例慢性AF患者右心房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心房肌组织JPH2蛋白的分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房肌JPH2mRNA水平;Western blot测定人心房肌JPH2蛋白水平。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发现SR组与AF组心房肌组织上均存在JPH2蛋白表达,SR组着色更明显;AF组心房肌JPH2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SR组(P<0.01)。结论慢性AF患者心房肌JPH2的表达下调可能与心房肌细胞内钙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房 Junctophilin-2
下载PDF
左心房容积指数及左心房内径指数对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叶茜 杨昕宇 +1 位作者 朱楠 何大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4期7998-800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及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于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其中HEPEF患者35例,非HEPEF患者35例,分别比较2...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及左心房内径指数(LADI)对射血分数保存心力衰竭(HFPEF)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于达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心力衰竭患者70例,其中HEPEF患者35例,非HEPEF患者35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AVI、LADI、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早期二尖瓣减速时间(DT)、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值(E/E')等超声心动图指标,对敏感指标行Pearson相关分析及ROC曲线分析。结果以36ml/m2为临界点,LAVI与HFPEF具有良好相关性,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为84%。以2.5cm/m2为临界点,LADI与HFPEF具有相关性,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65%,准确性为66%。结论 LAVI有望成为诊断HEPEF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 心容量 心搏量
原文传递
左心房应变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
18
作者 刘卫涛 王冬晓 汤雪璐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左心房应变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摄氧量(VO2max)将患者分为2组,VO_(2max)≥16 ml/(kg·min)为高耐力组... 目的探讨左心房应变特征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1月至2023年1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12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最大摄氧量(VO2max)将患者分为2组,VO_(2max)≥16 ml/(kg·min)为高耐力组(125例),VO2max<16 ml/(kg·min)为低耐力组(87例)。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e′)比值、E、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每搏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左心房最大容积指数、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左心房存储应变(LASr)、左心房管道应变(LAScd)、左心房收缩应变(LAS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Sr(OR=0.987,95%CI:1.003~1.029)、LAScd(OR=1.177,95%CI:0.688~0.955)、LASct(OR=1.341,95%CI:0.507~0.884)、NT-proBNP(OR=1.002,95%CI:0.995~1.000)、E/e′(OR=1.086,95%CI:1.000~1.183)、LVEDVI(OR=1.127,95%CI:0.805~0.936)、LVEF(OR=0.909,95%CI:0.824~1.000)是影响CHF患者运动耐力的相关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条图显示,LASr、LAScd、LASct与CHF患者运动耐力呈显著非线性关系(χ^(2)分别为9.830、16.820、9.080,P<0.05)。结论左心房应变特征相关指标与CHF患者运动耐力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 身体耐力 数据相关性 前瞻性研究 左心房应变 运动耐力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左心房和左心耳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丹 闫福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7期536-540,共5页
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原因,心房颤动与左心房异常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左心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争议。现主要针对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围绕左心房及左心耳的大小、形态、功能与... 作为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原因,心房颤动与左心房异常密切相关。然而,目前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左心耳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仍然存在着争议。现主要针对伴有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围绕左心房及左心耳的大小、形态、功能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分类、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识别和预防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以及评估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心房颤动 心房 心耳 危险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经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与导管通畅率
20
作者 秦闫威 袁宇翔 +4 位作者 王勇 李艳 李均彪 陈节 许伟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8-271,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后,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4例接受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肿瘤患者,将接受经右IJV入路者(R组,n=1903)分为导管尖端位...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IJV)入路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后,导管尖端处于不同位置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04例接受经IJV入路植入TIVAP的肿瘤患者,将接受经右IJV入路者(R组,n=1903)分为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上部[即上腔静脉(SVC)与右心房交界(CAJ)下方0.5~1.0 cm亚组(R1亚组,n=376)]与位于SVC下1/3至CAJ间亚组(R2亚组,n=1527),将接受经左IJV入路者(L组,n=201)相应分为L1亚组(n=64)及L2亚组(n=137);记录2组内各亚组患者基本资料、植入TIVAP 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并进行亚组间比较。结果2组内亚组间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诊断及肿瘤分期,以及气胸/血气胸、局部皮肤损伤、TIVAP感染、导管相关性血栓、药物外渗、导管移位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1(94.15%)与R2亚组(93.78%)(χ2=0.069,P=0.793)、L1(98.44%)与L2亚组(89.78%)1年内导管通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ates连续性校正χ2=3.563,P=0.059)。结论经左或右IJV入路植入TIVAP后,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上部与SVC下1/3与CAJ之间时,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通畅率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颈静脉 腔静脉 心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