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telet-rich plasma: combinational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musculoskeletal conditions 被引量:8
1
作者 Isabel Andia Michele Abate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39-152,共14页
Current research on common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including osteoart]cular cona]t]ons, tendinopathies, and muscle injuries, focuses on regenerativ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Platelet-rich plasma therapies have emerge... Current research on common musculoskeletal problems, including osteoart]cular cona]t]ons, tendinopathies, and muscle injuries, focuses on regenerativ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Platelet-rich plasma therapies have emerged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enhance tissu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Platelet-rich plasma application aims to provide supraphysiological concentrations of platelets and optionally leukocytes at injured/pathological tissues mimicking the initial stages of healing. However, the efficacy of platelet-rich plasma is controversial in chronic diseases because patients' outcomes show partial improvements. Platelet-rich plasma can be customized to specific conditions by selecting the most appropriate formulation and timing for application or by combining platelet-rich plasma with synergistic or complementary treatments. To achieve this goal, researchers should identify and enhance the main mechanisms of healing. In this review,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latelet-rich plasma and healing mechanisms were addressed and research opportunities for customized treatment modalities were outlined. The development of combinational platelet-rieh plasma treatments that can be used safely and effectively to manipulate healing mechanisms would be valuable and would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processes involved in physiological healing and pathological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enerative medicine joint conditions muscle injuries platelet rich plasma TENDINOPATHY healing mechanisms
原文传递
基于调控巨噬细胞探讨中医药通过改善炎症微环境促糖尿病溃疡愈合的机制
2
作者 李晓宇 卢慧敏 +5 位作者 孙尧卿 杜玉青 杨晓 孙健 樊炜静 柳国斌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6期156-163,共8页
糖尿病创面患者常伴随周围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溃疡创面长期处于高糖及缺血微环境,导致创面局部呈现持续慢性炎症反应状态、迁延不愈伴随巨噬细胞M1/M2极化失衡。基于现有证据,从巨噬细胞功能切入,系统综述多种中药复方、中药单体... 糖尿病创面患者常伴随周围血管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溃疡创面长期处于高糖及缺血微环境,导致创面局部呈现持续慢性炎症反应状态、迁延不愈伴随巨噬细胞M1/M2极化失衡。基于现有证据,从巨噬细胞功能切入,系统综述多种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及其核心活性成分促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潜在机制后指出,常见中药活性成分及复方如姜黄素、丹参酮Ⅱ、金盏花苷E、八宝丹、生脉饮等,均可通过NF-κB、Notch等多种信号通路调节巨噬细胞极化状态、改善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变、减少巨噬细胞浸润、调控炎症微环境,来改善代谢异常的慢性炎症创面。因此充分利用中药针对巨噬细胞的调控机制作为糖尿病创面患者炎症状态的新型治疗靶点,有望改善患者预后并为相关科研设计及中药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创面 巨噬细胞 炎症微环境 愈合机制 中医药
下载PDF
本征型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海燕 张丽冰 王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49-1554,共6页
回顾了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所采用的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外援型自修复(纳米粒子自修复、微胶囊自修复、空心纤维自身修复、微脉管自修复等)和本征型自修复(可逆共价键自修复、可逆非共价键自修复),重点介绍了本征型自修复聚... 回顾了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现状,目前所采用的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外援型自修复(纳米粒子自修复、微胶囊自修复、空心纤维自身修复、微脉管自修复等)和本征型自修复(可逆共价键自修复、可逆非共价键自修复),重点介绍了本征型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可逆共价键自修复是通过在体系中引入酰腙键、双硫键、N—O键、Dieal-Alder可逆反应等实现的,可逆非共价键自修复是借助于体系中的氢键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离子作用、大分子扩散作用、金属配体作用等机理实现的,对它们的修复机理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展望了自修复材料潜在的应用领域,如高屋建筑、核材料贮存、生物医疗材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征型自修复 聚合物材料 自修复机理
下载PDF
外援型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海燕 张丽冰 +1 位作者 李杰 王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3-139,164,共8页
综述了近年来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自修复过程是否需要外加修复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外援型自修复和本征型自修复。结合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几种典型的外援型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空心纤维自修复、纳... 综述了近年来自修复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根据自修复过程是否需要外加修复剂,聚合物基复合材料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外援型自修复和本征型自修复。结合近几年最新研究成果,归纳了几种典型的外援型自修复方法,主要包括空心纤维自修复、纳米粒子自修复、微胶囊自修复(双环戊二烯修复剂体系、环氧树脂修复剂体系等)、微脉管自修复、碳纳米管自修复等,系统阐述了这几种自修复方法的修复机理、自修复体系特点及研究现状。展望了自修复材料的研究前景:优化和开发新的修复剂体系以提高修复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仿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援型自修复 聚合物材料 自修复机理
下载PDF
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行为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建华 齐士成 +3 位作者 员荣平 张孝阿 江盛玲 吕亚非 《新型工业化》 2014年第1期90-95,共6页
由于氢键的选择性、可逆性和协同性,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非常适合作为自愈合材料应用,体现了感知和响应功能的智能特征。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机理可分为主动性自愈合(无需外力而实现自愈合)和被动性自愈合(需要通过外力如力、热... 由于氢键的选择性、可逆性和协同性,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非常适合作为自愈合材料应用,体现了感知和响应功能的智能特征。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机理可分为主动性自愈合(无需外力而实现自愈合)和被动性自愈合(需要通过外力如力、热、光等刺激而实现自愈合)。本文综述主链、侧链和交联网络结构的氢键型超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行为和原理,包括超分子热可逆橡胶、超分子微相分离的热塑性弹性体和脲嘧啶酮衍生物(UPy)基超分子聚合物。超分子热可逆橡胶和微相分离的热塑性弹性体的自愈合行为属于主动性自愈合,脲嘧啶酮衍生物基超分子聚合物的自愈合行为属于被动性自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机理 氢键 超分子聚合物
下载PDF
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振萍 米皓阳 +1 位作者 王文志 经鑫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9-77,共9页
目的对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综述,为制备高修复效率的聚合物提供指导,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从聚氨酯弹性体的修复机理出发,收集并分析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典型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工... 目的对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及性能进行综述,为制备高修复效率的聚合物提供指导,并指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方法从聚氨酯弹性体的修复机理出发,收集并分析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典型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工艺和性能指标;根据修复机理进行分类,对近年来本征型(Diels-Alder反应、Disulfide键、氢键等)和外援型(微胶囊化)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和性能进行综述,并讨论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的修复效率。结论虽然基于不同动态键的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开发高修复效率的材料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总结了提高自修复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的途径,为实现修复性能与力学性能的平衡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体 自修复机理 聚氨酯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土木工程材料自愈合行为的若干力学问题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朱兴一 鲁乘鸿 +1 位作者 戴子薇 李峰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802-2819,共18页
为适应未来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造需求,如何改变传统土木工程结构和材料组成,打造全新的具有智能能力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工程结构的抗损坏能力直接影响国家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效益.为了减少维修养护费用、提升结构的服役寿命... 为适应未来基础设施和工业化建造需求,如何改变传统土木工程结构和材料组成,打造全新的具有智能能力的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工程结构的抗损坏能力直接影响国家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效益.为了减少维修养护费用、提升结构的服役寿命,一种可行的方案是建造能够进行损伤自我愈合的拟生命系统.近几年来,微胶囊、电沉积、感应加热、微生物自愈合等技术被应用于土木工程与道路工程中,有望提升工程结构的耐久性及稳定性,延长服役寿命.但是,为提升自愈合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精准预估裂纹扩展轨迹、精确预测材料的使用寿命,需要进一步从机理上解释自愈合行为.本文首先总结了自愈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发展历程及研究进展,随后从损伤力学和断裂力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在解释和预测自愈合行为时所面临的若干力学问题,并对现有考虑自愈合效应的本构模型及数值算法进行了梳理.为了进一步明确各内外因素对裂纹扩展-愈合的正负耦合效应,从力学角度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愈合 本构模型 连续损伤自愈合模型 多尺度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