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流系统水沙变量的联合分布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丁志宏 张金良 冯平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1-23,26,共4页
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为例,在应用P-Ⅲ型曲线求得二者的边缘分布函数后,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源区水沙联合分布模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丰枯同步的频率大于丰枯异步的频... 以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1956—2009年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序列为例,在应用P-Ⅲ型曲线求得二者的边缘分布函数后,运用Copula函数方法构建了黄河源区水沙联合分布模型。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径流量和输沙量丰枯同步的频率大于丰枯异步的频率;水沙联合概率分布过程的IMF1、IMF2分量分别具有准2~6 a、准6~8 a的波动周期,IMF3分量的波动周期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为准20 a,90年代至今为准15 a;Res分量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呈增大趋势,1983年达到峰值,之后至21世纪初呈减小趋势,2005年达到谷值,之后又呈增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D COPULA函数 径流量 输沙量 唐乃亥水文站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被引量:37
2
作者 曾永年 冯兆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29-536,共8页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建立了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数据处理与参数反演,建立了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数模型,并利用1986~2000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对近15年来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建立了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分类分级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遥感数据处理与参数反演,建立了沙漠化遥感监测指数模型,并利用1986~2000年Landsat-TM/ETM+遥感数据,对近15年来黄河源区土地沙漠化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面积达3519.97km2,其中以轻度沙漠化土地为主。沙漠化土地集中分布在玛多宽谷盆地南缘与黑河宽谷盆地北缘之间,沿西北—东南走向的低山丘陵展布,分布于河谷,湖滨、古河道及山麓洪积扇等地形面上,呈斑块状、片状和带状分布。1986~1990年黄河源区沙漠化土地年增长率为21.87%,沙漠化土地的变化表现为沙漠化土地快速蔓延。1990~2000年沙漠化土地年扩展率为2.73%,虽然沙漠化扩展速率降低,但在进一步扩展的同时,主要表现为沙漠化程度的进一步加重。总之,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黄河源区沙漠化过程呈现为正在发展和强烈发展的态势。但在不同时段上沙漠化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征,80年代末沙漠化土地增长率高,沙漠化过程表现为沙漠化土地的迅速蔓延;进入90年代沙漠化土地增长相对减缓,但中度沙漠化土地则保持直线增长的趋势,呈现出以沙漠化程度的加重为主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 高寒草地 土地沙漠化 时空变化:遥感分析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地质效应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森琦 王永贵 +4 位作者 朱桦 曹文炳 石维栋 黄勇 李永国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揭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本文依据野外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水环境变异是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为次要原因。提出的"控制水文网下蚀,提高侵蚀基准面,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恢复湿地... 为揭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本文依据野外调查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认为水环境变异是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为次要原因。提出的"控制水文网下蚀,提高侵蚀基准面,遏制冻结层上水水位下降,恢复湿地、植被"的生态地质环境治理及保护措施具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水环境变化 生态环境地质效应 人类活动 湿地 保护措施 治理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环境变化及黄河出现冬季断流的原因 被引量:17
4
作者 万力 曹文炳 +3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李志明 许伟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21-526,共6页
自1954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黄河曾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发生过3次断流。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鄂陵湖、扎陵湖的环湖融区调节能力低,当遇到连续干旱、冬季其调节水量不足以维系黄河径流时便会... 自1954年有水文观测资料以来,黄河曾在青海省玛多县黄河沿水文站发生过3次断流。本文在分析黄河源区水环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指出,鄂陵湖、扎陵湖的环湖融区调节能力低,当遇到连续干旱、冬季其调节水量不足以维系黄河径流时便会发生断流,这是断流的主因。湖水位降低、开采沙金、过度放牧等自然和人为因素也会对黄河发生断流产生影响。鄂陵湖口附近黄河上修建的水电站开始蓄水,提高了两湖及环湖融区的调节能力,今后黄河冬季出现断流的可能性将大为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黄河断流 黄河源区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及发展演化趋势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森琦 石维栋 +4 位作者 朱桦 辛元红 庄永成 刘春娥 尚小刚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1-106,共6页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之一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形成了以荒漠化为主的草地资源退化与下垫面改变,地区水-气-热平衡破坏;二是因冻土退化、萎缩,引起水环境变异,导致多层面与综合成因的生态环境恶化;三是人为及鼠类活动对源区生... 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质原因之一是现代地质作用增强,形成了以荒漠化为主的草地资源退化与下垫面改变,地区水-气-热平衡破坏;二是因冻土退化、萎缩,引起水环境变异,导致多层面与综合成因的生态环境恶化;三是人为及鼠类活动对源区生态环境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 恶化 地质原因
下载PDF
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及植物量组成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海艳 马玉寿 +1 位作者 王彦龙 张金旭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5-59,共5页
对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物种组成、结构及其植被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植被由4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4科33属。其中,灌木层由3种灌木组成,隶属于3属2科,优势度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57.28%)〉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 对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草甸物种组成、结构及其植被生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类植被由45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4科33属。其中,灌木层由3种灌木组成,隶属于3属2科,优势度为:山生柳Salix oritrepha(57.28%)〉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28.19%)〉高山绣线菊Spiraea alpina(14.53%)。草本层由42种植物组成,隶属于13科31属,优势种为垂头菊Cremanthodium spp.、黄芪Astragalus spp.、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和小金莲花Trollius pumilus。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4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96,Pielous均匀度指数为0.92。群落地上干物质量为296.4 g/m^2,地下植物量为3185.6 g/m^2。地下植物量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为2 272.0 g/m^2,占0~30 cm土层植物量的71.3%,根冠比为10.8。阔叶草类、莎草类和禾草类植物分别占总鲜质量的73.4%、20.1%和6.5%;占总干质量的57.1%、30.6%和12.3%。根据该灌丛物种、生产力构成及现状分析,黄河源区山生柳灌丛目前处于中度利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山生柳 灌丛草甸 群落多样性 植物量组成
下载PDF
黄河源区潜在蒸散量估算方法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云凤 王文科 +3 位作者 王国庆 刘翠善 郑昊昌 马稚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19,共10页
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是区域水量平衡研究的重要参数。为在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准确计算潜在蒸散量,并科学评价其简化算法的适用性。基于黄河源区11个气象站点1970-2018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逐日... 潜在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是区域水量平衡研究的重要参数。为在资料短缺的情况下准确计算潜在蒸散量,并科学评价其简化算法的适用性。基于黄河源区11个气象站点1970-2018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逐日观测资料,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法为参考,从年、月及空间尺度等方面分析了Priestly-Taylor(PT)法、 Doorenbos-Pruitt(DP)法、 Hargreaves-Samani(HS)法、 Rohwer(RO)法、 Thornthwaite(TH)法、 BlaneyCriddle(BC)法6种简易算法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在黄河源区HS法与PM法的平均偏差最低,仅为3.487 mm/mon,精度最高。但HS法未考虑平均相对湿度对于潜在蒸散量估算效果的影响,在气候湿润的黄河源区东南部红原县、河南县、若尔盖县、玛曲县及久治县存在精度不高的问题。因此引入平均相对湿度因子对HS法进行修正,并评价了改进后的HS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引入平均相对湿度因子修正HS法后,黄河源区整体年潜在蒸散量的平均偏差由-22.008 mm/a降至6.174 mm/a;月潜在蒸散量的平均偏差由3.487 mm/mon降至1.031 mm/mon;空间尺度上,以上5县的平均偏差明显降低,平均降幅达5.33 mm/mon。表明改进后的HS法能够有效解决黄河源区东南部精度不高的问题,可以为黄河源区潜在蒸散量的简化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适用性 Hargreaves-Samani法修正 黄河源区 估算方法
下载PDF
寒区汇流数学模型在描述环境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曹文炳 胡伏生 +3 位作者 万力 周训 陈劲松 余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共5页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源区干旱化趋势加剧,出现大量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沼泽湿地失水严重,饱冰冻土向少冰冻土退化趋势明显,一些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等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本文采用寒区汇流... 由于全球性气候变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源区干旱化趋势加剧,出现大量中、小型湖、塘干涸,草场大面积退化和荒漠化,沼泽湿地失水严重,饱冰冻土向少冰冻土退化趋势明显,一些外流湖变为内陆湖等生态环境退化现象。本文采用寒区汇流数学模型对黄河源区水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补给系数(A1)、(A2)、(A3)和地下径流储蓄系数k2、k3的变化与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可用于定量描述黄河源区水环境恶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区汇流数学模型 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 干旱化 黄河源区 荒漠化 湿地 水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河源头区地面热状态及冻融特征
9
作者 高怡婷 罗栋梁 +2 位作者 陈方方 雷汶杰 金会军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4-619,共16页
冻土是地层与大气通过地面长期热交换的产物,地面的热状态及其冻融过程既表征了大气和各种下垫面对其复杂的热影响,也决定了浅表层冻土热状态及其变化。本文利用黄河源头区51个监测点的地面温度计算了地面冻结和融化指数,分析了冻融过程... 冻土是地层与大气通过地面长期热交换的产物,地面的热状态及其冻融过程既表征了大气和各种下垫面对其复杂的热影响,也决定了浅表层冻土热状态及其变化。本文利用黄河源头区51个监测点的地面温度计算了地面冻结和融化指数,分析了冻融过程,并探究了其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年均地面温度变化介于-3.06~1.31℃,呈现极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区域上的分异主要受海拔、纬度、NDVI制约(P<0.001),垂直递减率约为0.7℃·(100 m)^(-1)。NDVI越大即植被条件越好,夏季地面温度越低,冬季地面温度越高。②地面冻结指数为851.9~1906.6℃·d,平均1253.3℃·d,地面冻结指数与经纬度相关性较弱,地面完全冻结天数为54~219 d,平均137.1 d;地面融化指数为388.4~1727.2℃·d,平均1039.3℃·d,地面融化指数与海拔、NDVI、纬度、经度显著负相关,完全融化天数为61~156 d,平均128.8 d。③地面起始融化时间受地形和局地因素影响较大,发生于3月中旬到5月中旬,起始冻结时间的空间异质性小于起始融化时间,主要发生于9月下旬至10月底。④融化N因子(Nt)多集中于1.2~1.5,平均为1.29±0.21;冻结N因子(Nf)主要集中在0.5~0.65,平均为0.60±0.18;基于地面融化指数计算的活动层厚度为0.99~2.72 m,平均为1.68±0.45 m。本文可为高海拔多年冻土的精准制图及其与高寒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研究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头区 多年冻土 地面温度 地面冻结/融化指数 N因子 活动层厚度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植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被引量:23
10
作者 徐松鹤 尚占环 +1 位作者 马玉寿 龙瑞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2-1227,共6页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 应用方差检验和2×2列联表方法,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的种间联结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源区高寒草地退化明显影响到其植物群落物种间的联结性和关联程度;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群落中主要优势物种的总体种间联结性由显著负相关过渡到无关联,具有相同生活型和水分生态类型的物种则由互生转为竞争的关系;以毒杂草为优势的重度退化高寒草地黑土滩"植物群落的物种间关系随机性较大,物种构成不稳定,它属于一种不稳定的次生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退化草地 黑土滩 种间联结
下载PDF
黄河源区水文预报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15
11
作者 雍斌 张建云 王国庆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9-171,共13页
黄河源区水文预报对龙羊峡、刘家峡等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洪水资源化调度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防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降水的地面观测严重匮乏、且缺少适用于高寒山区的专用水文模型,源区水文预报成为长期困扰黄河... 黄河源区水文预报对龙羊峡、刘家峡等黄河上游梯级水库群的洪水资源化调度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的水旱灾害防御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降水的地面观测严重匮乏、且缺少适用于高寒山区的专用水文模型,源区水文预报成为长期困扰黄河洪水/径流业务预报的难题。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高海拔缺资料地区的降水观测与降水预报、寒区水文模型构建与气象水文耦合系统集成、高原降水发生的气象成因与形成机制3个方面,评价了黄河源区水文预报的当前现状与技术水平,提出了黄河源区水文预报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指出新一代多源降水信息融合与同化、高寒区特殊产汇流模型构建、无缝隙气象水文集合预报、强降水与连阴雨的多影响天气系统解析等,是当前黄河源区水文预报的研究重点与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预报 降水 水文模型 天气系统 气象水文耦合 黄河源区
下载PDF
江河源区人工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启兰 王长庭 +2 位作者 刘伟 曹广民 龙瑞军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62-666,共5页
通过研究江河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和6种土壤酶活性,分析人工草地建植年限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多呈高—低—高、杂类草生物量低—高—低、莎草... 通过研究江河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和6种土壤酶活性,分析人工草地建植年限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多呈高—低—高、杂类草生物量低—高—低、莎草生物量增加的趋势;土壤养分变化为高—低—高、容重为低—高—低、pH下降的趋势;土壤脲酶、转化酶、纤维素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呈高—低—高的变化趋势,蛋白酶活性呈逐渐上升而多酚氧化酶活性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工草地不同建植年限之间,6种土壤酶的活性显示出明显的差异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植物的物种数、高度、地下生物量及土壤湿度对大多水解酶类表现出直接的正效应,容重和pH对所选的多数酶活性显示出直接的负效应.各种环境因子之间相互调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控制着土壤酶活性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源区 人工草地 土壤酶活性 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状 逐步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晋昌 杨永刚 张彩霞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8-92,共5页
以青海玛多县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对该区的实际调查,认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总人口、牲畜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可能是影响该区沙漠化的因素... 以青海玛多县为例,通过数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黄河源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基于对该区的实际调查,认为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均风速、总人口、牲畜数量和工业总产值可能是影响该区沙漠化的因素。1976-1994年期间,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呈迅速扩展趋势,沙漠化程度呈加重趋势。研究表明:研究区沙漠化总面积扩展的主导因素为人为因素,比重为72%,主要表现为人口压力的增大和工业的发展;沙漠化程度加重的主导因素为自然因素,比重为82%,主要表现为趋于暖干的气候;从沙漠化面积和程度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应为主导因素,比重略大于62%,人为因素略小于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沙漠化 影响因素 数学模型 因子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