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源区退化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的数量和动态 被引量:30
1
作者 尚占环 龙瑞军 +3 位作者 马玉寿 张黎敏 施建军 丁玲玲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土样用土壤分析筛进行浓缩,并以萌发法分析土壤种子库萌发种子数量和动态.结果表明,孔径0.25~2mm的土壤分析筛分离土样中萌发种子可达萌发种子总量的85%~97%,而小于0.25m... 对青藏高原黄河源区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的土壤种子库土样用土壤分析筛进行浓缩,并以萌发法分析土壤种子库萌发种子数量和动态.结果表明,孔径0.25~2mm的土壤分析筛分离土样中萌发种子可达萌发种子总量的85%~97%,而小于0.25mm的土样中未发现种子.因此,用0.25mm孔径大小的土壤筛对高寒草地土壤种子库土样进行大规模浓缩是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4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A:未退化草甸;B:轻度退化草甸;C:中度退化草甸;D:重度退化草甸)的土壤种子库在实验室条件下萌发的种子数量分别为:A1194~3744粒/m^2,平均2421.3粒/m^2;B5376~10912粒/m^2,平均7786.7粒/m^2;C2304~13216粒/m^2,平均8695.5粒/m^2;D4768~12352粒/m^2,平均8125.9粒/m^2.除样地A外,其它3个样地的可萌发种子数量差异不大.单子叶植物种子在培养到d 10左右开始萌发,双子叶植物在5~7d内开始萌发,前者3wk后基本不再萌发,后者5wk左右停止萌发.4个样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主要集中在第2~3周,并表现出近似单峰型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河源区 退化高寒草地 土壤种子库 萌发动态
下载PDF
黄河源地区近地面逆温层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金青 聂永喜 周措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2期78-82,共5页
利用黄河源地区达日国家基准气象站2008~2017a近10a的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黄河源地区近地面逆温层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黄河源地区逆温层的出现频率、厚度、强度在不同时次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2)云量的多少、低空风速的大... 利用黄河源地区达日国家基准气象站2008~2017a近10a的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黄河源地区近地面逆温层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1)黄河源地区逆温层的出现频率、厚度、强度在不同时次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2)云量的多少、低空风速的大小对逆温的产生及强弱直接有关,逆温层下常伴有露、霜、雾等天气现象出现,逆温层上下空气湿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别;(3)黄河源地区的逆温是在气候背景、地理条件、天气条件共同影响下,地面辐射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地区 逆温层 形成原因
下载PDF
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地区草地变化与人文因素作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戴激光 郭万钦 杨太保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6年第1期109-112,108,共5页
利用1992-2000年NOAA-AVHRR数据,研究了黄河源地区草地变化的过程和模式。同时,通过对1992-2000年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对黄河源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结果显示,在1992-2000年间,黄河源地区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而草地面... 利用1992-2000年NOAA-AVHRR数据,研究了黄河源地区草地变化的过程和模式。同时,通过对1992-2000年社会经济数据的分析,对黄河源地区人类活动的强度进行了相应的探讨。结果显示,在1992-2000年间,黄河源地区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而草地面积明显减少。对两者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草地的变化与人口密度、非农业人口数量及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具有不同的线性相关关系。总体而言,人类活动的加剧是影响黄河源区草地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地区 草地变化 人文因素
下载PDF
面向对象的黄河源典型区湿地信息提取 被引量:8
4
作者 安如 陈志霞 +5 位作者 陆玲 杨仁敏 李晓雪 吴红 龚天宇 曲春梅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55-360,共6页
以黄河源玛多县为实验区,遥感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研究区湿地定义、成像机制及其地学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遥感提取的分类体系和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特征(包括光谱、纹理、地形和结构特征),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湿地提取方法... 以黄河源玛多县为实验区,遥感TM影像和DEM为数据源,在研究区湿地定义、成像机制及其地学规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湿地遥感提取的分类体系和湿地信息提取的有效特征(包括光谱、纹理、地形和结构特征),并构建了面向对象的遥感湿地提取方法.实验显示:该方法湿地提取的总精度为90.13%,Kappa系数为88.33%,比常用的最大似然监督分类方法和决策树分类结果的精度有较大提高;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目视解译的工作量和主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信息提取 面对对象 黄河源典型区 TM影像
下载PDF
近40年黄河源区气候要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44
5
作者 徐宗学 和宛琳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6-913,共8页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黄河源区13个气象站点1959—1997年日照、气温、降水、蒸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减少的态势,变化趋... 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方法对黄河源区13个气象站点1959—1997年日照、气温、降水、蒸发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黄河源区年平均日照时数表现为微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明显的从北部向南部减少的态势,变化趋势从中部向西部、东部、北部逐渐减少;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从西向东、从南向北逐渐增加,变化趋势为中部、南部地区上升趋势最小,北部、东部、西部上升幅度较大;多年平均降水呈较弱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变化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平均蒸发量的下降趋势幅度较大,空间分布规律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减少,变化趋势表现为大部分地区呈减少趋势,以北部地区最为明显。另外,本文也应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黄河源区各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这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气候要素 时空特征 变化趋势分析
下载PDF
Response of runoff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sensitivity analysis 被引量:25
6
作者 LAN Yongchao ZHAO Guohui +6 位作者 ZHANG Yaonan WEN Jun HU Xinglin LIU Jinqi GU Minglin CHANG Junjie MA Jianhua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6期848-860,共13页
Response of the runoff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sensibility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ten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 Response of the runoff in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to climate change and its sensibility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at the four hydrological stations and ten weather stations during the period 1959-2008.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has an obvious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global warming and the changes of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in each subregion in the region have been presenting a fluctuant and rising state in the past 50 years. However the change of precipitation is more intricate than the change of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s of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al positions and environments in various areas, and the ch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main runoff-producing area has been presenting a fluctuant and decreasing state in the past 50 years. And there is a remarkable nonlinear correlativity between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the region. The runoff in the region has been decreasing continuously since 1990 because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main run-off-producing area obviously decreases and the annual average temperature continuously rises. As a whole, the runoff in each subregion of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is quite sensitive to precipitation change, while the runoff in the subregion above Jimai is more sensitive to temperature change than that in the others in the region, correspon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eadwater region of the yellow river global warming SENSIBILITY RESPONSE
原文传递
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地质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曹文炳 万力 +3 位作者 周训 胡伏生 李志明 梁四海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10,共5页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中南部,海拔高度在4100m以上,属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带,该冻土带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冻结水环境。多年冻土通过季节融化带与大气系统、植被系统、地表水系统进行水、热交换,冻结层上水则是交换中的重要纽带。冻结层上水分布在冻土表层,是冻土区主要的潜水含水层之一,其空间分布直接控制着包气带含水量的变化和地表植被类型分带。2000~2001年,作者两次对黄河源区冻结层上水及其地质环境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水文地质结构、地表水位的变化以及过度放牧和开采沙金等人为作用均会对冻结层上水的空间分布产生影响,这些作用不仅影响着冻土类型的转化,而且还会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生态问题,使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地质环境 冻结层上水 青藏高原 生态环境
下载PDF
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8
作者 赵仁荣 陈海潮 +1 位作者 朱松立 赵刘强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5-16,共2页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 采用斯波曼秩次相关法分析了黄河源区20世纪60年代以来径流变化情况,并从降水、气温、下垫面等影响因素探讨了黄河源区径流变化原因。结果表明:①黄河源区的径流年际变化从60年代以来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从年内变化来看,唐乃亥站的汛期和非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也具有阶段性变化,从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汛期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比例一直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所占比例一直增大。②过去40多a来,玛多站年降水量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玛曲站则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降水年内变化来看,雨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减少趋势,旱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比例呈增加趋势。因此,黄河源区降水量的变化是影响径流变化的主要原因,90年代小雨多、降雨历时长是导致径流减少的另一个原因。③黄河源区径流的变化,特别是90年代径流量的偏小和气温的直接关系不大。④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并不是引起径流减少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温变化 降水变化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上游河源区不同量级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保广裕 乜虹 +3 位作者 戴升 燕振宁 杨春华 代青措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04-713,共10页
利用1961-2019年黄河上游河源区1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降水和唐乃亥水文站径流量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上游河源区不同量级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黄河上游河源区1961-2019年降水量变化率为7.57 mm·(10a)^(-1... 利用1961-2019年黄河上游河源区13个气象观测站逐日地面降水和唐乃亥水文站径流量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黄河上游河源区不同量级降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黄河上游河源区1961-2019年降水量变化率为7.57 mm·(10a)^(-1)。尤其是进入21世纪,黄河上游河源区气候暖湿化加快,降水量呈显著性增加趋势;(2)1961-2000年黄河上游河源区各地年总降水量、≥5.0 mm、≥10.0 mm、≥25.0 mm的降水量呈微弱增加趋势,而2001-2019年呈显著增加趋势,分别增加5.1%、6.9%、7.4%、15.0%;(3)1961-2019年黄河上游河源区≥5.0 mm、≥10.0 mm、≥25.0 mm降水贡献率分别为71%、43%、7%,呈增加趋势,2001-2019年比1961-2000年降水量贡献率分别增加了1.5%、1.2%、0.8%;(4)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变化成显著正相关,年总降水量、≥5 mm、≥10 mm和≥25 mm年降水量与年径流量也成显著正相关,是年径流量增加(减少)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黄河上游河源区 不同量级降水 径流量
下载PDF
不同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密度的差异 被引量:10
10
作者 全小龙 段中华 +3 位作者 乔有明 裴海昆 陈梦词 何桂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7-34,共8页
为了解不同类型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密度的差异,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soprime100对采自黄河源区不同高寒草甸覆被条件下0~30cm土壤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δ13 C值介于-25.42‰^-24.2... 为了解不同类型高寒草甸土壤碳氮稳定同位素和密度的差异,采用稳定同位素质谱仪Isoprime100对采自黄河源区不同高寒草甸覆被条件下0~30cm土壤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密度分析。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土壤δ13 C值介于-25.42‰^-24.20‰之间,δ15 N值介于3.37‰~4.69‰之间,显著高于大气δ15 N值。δ13 C值和δ15 N值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增大。人工草地土壤δ13 C值显著低于轻度和重度退化草甸(P<0.05),而δ15 N值显著高于轻度和重度退化草甸(P<0.05)。土壤碳氮比最小值为7.89,最大值为9.97,平均碳氮比为8.71。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P<0.01),二者的回归方程为y=0.0963x+0.0336(R2=0.9619)。轻度退化草甸、严重退化草甸和人工草地0~30cm土壤碳密度依次为7.14、6.67和6.46kg/m2;全氮密度依次为0.83、0.77和0.75kg/m2。植物吸收、生长有利于12 C和14 N的输出,而将较重的13 C和15 N留在了土壤中。人工草地植物生长势强,形成的地上生物量多,吸收了较多的土壤氮素14 N,导致土壤15 N升高。植被退化或种植人工草地均可导致土壤碳氮密度的显著降低,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0~20cm土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草甸土壤 稳定同位素 碳氮密度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黄河源区蒸发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猛 夏自强 +1 位作者 李俊芬 刘红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30-31,共2页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 对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在全球气温逐渐变暖的大背景下,黄河源区也出现了气温升高的现象,造成黄河源区蒸散发能力增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河川径流量减少;②黄河源区的土地覆被已经遭受严重破坏,人类活动是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自然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③气温的变化和蒸发的变化相关性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日照百分率 蒸发变化 气候变暖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段中华 全小龙 +2 位作者 乔有明 裴海昆 何桂芳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36-147,共12页
为研究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采自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58种植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植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在C8和C40之间,含量分布范围为0.81~22.88mg/kg,其中碳数为C_(27)、C_(29)、C_(31)、C_(33)正构... 为研究高寒草甸植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对采自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58种植物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单种植物中正构烷烃的碳数在C8和C40之间,含量分布范围为0.81~22.88mg/kg,其中碳数为C_(27)、C_(29)、C_(31)、C_(33)正构烷烃的含量均较高;总正构烷烃(C_(total))含量变化范围为35.00~78.64mg/kg,长链正构烷烃(C_(25-36))含量范围为16.11~58.68mg/kg,条叶垂头菊中总正构烷烃和长链正构烷烃含量最小,而阿尔泰狗娃花含量最大。58种植物中含量最高的正构烷烃(Cmax)分布特征为:C19有1种,C_(22)有2种,C_(27)有2种,C_(29)有23种,C_(31)有27种,C32有1种,C_(33)有2种。植物中正构烷烃总正构烷烃碳优势指数(CPI_(total))范围为1.07~4.32,CPI25-36范围为1.12~8.20,总的正构烷烃平均碳链长度(ACL_(total))范围为23.52~27.22,ACL_(27-33)范围为28.03~31.07,蜡质指数(P_(wax))变化范围为0.60~0.92。植物中长链正构烷烃丰富,奇数碳含量分布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物 正构烷烃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 黄河源区
下载PDF
黄河源区三种植物群落特征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桂芳 史惠兰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4-17,共4页
对黄河源区玛沁县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了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原生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和重度退化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 对黄河源区玛沁县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了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原生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地和重度退化小嵩草草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依次为金露梅灌丛(3.609)>原生草地(3.475)>重度退化草地(2.809);均匀度依次为与原生草地(0.924)>金露梅灌丛(0.918)>重度退化草地(0.778);丰富度指数依次为金露梅灌丛(51)>原生草地(43)>重度退化草地(37);原生草地和重度退化草地的群落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变化,原生草地的优势种小嵩草的优势度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减少。地上生物量:灌丛(197.90 g/m2)>重度退化草地(125.68 g/m2)>原生草地(103.78 g/m2);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20 cm的土层中,在20~40 cm的土层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植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黄河源区汛期水沙变化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红 郑艳爽 张明武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第12期33-36,69,共4页
利用1970—2005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不同流量级划分标准,分析了黄河源区各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水文站汛期、伏汛期和秋汛期不同流量级洪水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0—2005年黄河源区各水文站均以小流量级和中小流... 利用1970—2005年实测水文资料,采用不同流量级划分标准,分析了黄河源区各水文站——黄河沿、吉迈、玛曲、唐乃亥水文站汛期、伏汛期和秋汛期不同流量级洪水水沙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970—2005年黄河源区各水文站均以小流量级和中小流量级洪水为主;与1970—1996年相比,1997—2005年黄河源区汛期水沙量整体变幅不大,其中吉迈站水量降幅较明显、唐乃亥站沙量降幅较明显,伏汛期水沙量降幅均较秋汛期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水文站 汛期 水沙变化 流量
下载PDF
牧民对草地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认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黄河源区5个县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通 崔丽珍 +5 位作者 庄明浩 崔骁勇 杨雅茜 贾元童 徐志红 王艳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8193-8201,共9页
牧民对草地可持续利用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而影响牧民保护草地行为的产生。基于黄河源区(玛多、玛沁、班玛、达日、甘德)的入户调查数据,在分析牧民生计方式和草地退化认知特征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 牧民对草地可持续利用认知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土地的利用状况,进而影响牧民保护草地行为的产生。基于黄河源区(玛多、玛沁、班玛、达日、甘德)的入户调查数据,在分析牧民生计方式和草地退化认知特征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影响牧民对草地退化生态认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88%的牧民认为近5年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与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相一致;(2)联户放牧、子女受教育程度、新技术培训、牲畜养殖规模等对牧民关于草地退化的认知有正向引导作用;(3)户年均收入、国家草原奖补对牧民关于草地退化的认知有负向作用。为有效解决黄河源区牧民对草地的严重依赖性和源区内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应(1)加强牧民专业技能培训、提升草原牧民整体文化水平;(2)鼓励中小牧民参与联户经营;(3)优化牧户生计方式,改善生计策略,减小牧民对草地的依赖程度,实现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生态认知 牧民生计 黄河源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