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曹东扶先生订谱的板头曲技法特点和风格成因 被引量:2
1
作者 薛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125-128,共4页
河南曹派筝创始人曹东扶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师,他对奠定河南筝派在全国筝界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河南筝派的一代宗师。曹东扶订谱的板头曲演奏具有流畅、细腻、缠绵、华丽且地域风格浓郁... 河南曹派筝创始人曹东扶先生是20世纪杰出的中国民族音乐大师,他对奠定河南筝派在全国筝界的重要地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是河南筝派的一代宗师。曹东扶订谱的板头曲演奏具有流畅、细腻、缠绵、华丽且地域风格浓郁的特点。这一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曹先生丰富的从艺经历、深厚的技艺积淀以及高远的艺术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东扶 版头曲 演奏技法 演奏风格
下载PDF
蒙古族表演艺术:游牧文化的瑰宝
2
作者 李玉林 孙晓燕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在中国北方那一望无垠的莽原上,千百年的游牧生活,积淀了伟大淳朴的草原文化,同时也孕育出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艺术,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之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艺术。蒙古族艺术,是适应草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中国北方那一望无垠的莽原上,千百年的游牧生活,积淀了伟大淳朴的草原文化,同时也孕育出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艺术,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被称之为马背民族的蒙古族艺术。蒙古族艺术,是适应草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产生的艺术形式(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表演艺术 史诗民间 长调 呼麦 叙事民歌 马头琴 蒙古舞
下载PDF
马头琴及其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红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96-98,共3页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其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的节奏旋法,都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本文拟对马头琴及其音乐特色与草原文化的关系作探讨,从而认识这件蒙古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及其音乐与草原文化的...  马头琴是产生和流传于蒙古族的一种拉弦乐器,其形制、构造、演奏技法及马头琴音乐的节奏旋法,都具有浓郁的草原民族特色。本文拟对马头琴及其音乐特色与草原文化的关系作探讨,从而认识这件蒙古族独有的民族乐器及其音乐与草原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头琴 马头琴音乐 草原文化
下载PDF
乐教论 被引量:7
4
作者 吴天明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6-138,F0002,共14页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 乐教是中国官方熏陶官员的音乐教育活动,旨在培养端正持中的正人君子,使之务除偏狭,养成公道公平公正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最终治国富民,无关治国的民间俗乐均被排除。五帝三代乐教与诗教书教礼教混在一起,周末春秋之交开始细分为诗、书、礼、乐四教,春秋末期增加易、春秋为六教,延续至清朝,最近几十年诗书礼乐四教重新混合。五帝夏商周春秋九代人神混杂,故九代“古乐”实行政教合一。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出现背弃“古乐”传统的“新乐”,与战国至今“新乐”相似,故春秋至今为后九代“新乐”阶段,春秋时代既属于九代,也属于后九代。九代乐教理论,《舜典》《大司乐》为乐教治国的“工具论”,孔子发展了“工具论”并创造了反对“郑声淫”的“风格论”,三者均只适合九代“古乐”,而与后九代“新乐”脱节。“新乐”虽缺乏经典理论,但总结其音乐实践,无非是官乐民乐交融、乐教愉情并重、抒情风格多样、剔除宗教色彩等,与九代乐教理论迥异。后九代经师学者不明中国历史发展大势,以九代“古乐”的乐教理论反复证成孔子批评春秋“新乐”的“郑声淫说”,故均徒劳无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舜典》 《大司乐》 郑声淫 九代“古乐” 后九代“新乐”
下载PDF
中日乐律调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郑荣达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17-223,248,共8页
本文从乐律学的角度,对日本现存雅乐所用的律制以及六个调的基本形态的分析入手,对于日本学者以往关于六调调高和中国与之相关调的渊源关系的认识,通过笔者的比较论证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
关键词 壹越律 律首 律调 吕调 乐调 顺生 逆生
下载PDF
从神兽到神人:夔的不同形象的文化说解及“节”“和”的美学观念
6
作者 王瑾 《中国美学》 2023年第2期179-192,共14页
夔是古代神话的重要形象,也是谈及“神话历史化”时被广泛提及的例子,考察文献记载中夔神兽和乐官两种形象,发现夔作为乐正,典乐以教国子的“史影”是鼓类乐器曾在乐器演奏中居于核心地位,夔之“一足”是“建鼓”“以大鼓穿径为方孔,贯... 夔是古代神话的重要形象,也是谈及“神话历史化”时被广泛提及的例子,考察文献记载中夔神兽和乐官两种形象,发现夔作为乐正,典乐以教国子的“史影”是鼓类乐器曾在乐器演奏中居于核心地位,夔之“一足”是“建鼓”“以大鼓穿径为方孔,贯柱其中而树之”形制特点的神话变形。这反映出中国先民独特的思维方式,也体现和印证着礼乐制度和君子人格当中“节”“和”的美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正 建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