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 被引量:45
1
作者 牛庆燕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8-102 126 15,126+158,共7页
当前社会,人类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却遭遇了生态学意义上的发展困境,主观任意性与情欲本能的释放使自然生命系统和整个人类陷入生态困境。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为应对"生态困境"、实现"生态和谐"... 当前社会,人类解决了经济学意义上的生存问题却遭遇了生态学意义上的发展困境,主观任意性与情欲本能的释放使自然生命系统和整个人类陷入生态困境。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为应对"生态困境"、实现"生态和谐"提供了合理的"解释系统",透过道德与客观自然、道德与主观自然以及道德规律与自然规律之间"预定的和谐"的"价值承诺",能够扬弃生态道德目的与自然任意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建构良好的自然生态秩序、社会生活秩序与个体生命秩序,走出"生态困境",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共生和谐",这是人类"精神自由"的最终"价值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世界 预定的和谐 生态秩序 道德规律 自然规律
下载PDF
加强法治,促进和谐——论法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37
2
作者 张文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19,共17页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跨学科概念,具有美学本源、哲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和实践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在和谐社会的全部内涵和基本特征中具有统揽全局、支撑全局的作用。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围绕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与世界的和谐这四个方面发挥法律的引导和维护作用。和谐社会的法制保障包括立法保障、执法保障、司法保障和守法保障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治
原文传递
和谐思想与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选择 被引量:11
3
作者 龙大轩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53,共8页
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选择影响至巨,使其将一些看似对立的法律原则调合起来,形成和谐整体,如守法与任情、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告奸与容隐、平等与差序等,都被有机地纳入同一法律制度中,呈现出“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法... 和谐思想对中国传统法律的价值选择影响至巨,使其将一些看似对立的法律原则调合起来,形成和谐整体,如守法与任情、罪刑法定与非法定、告奸与容隐、平等与差序等,都被有机地纳入同一法律制度中,呈现出“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法文化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传统法律 天理 国法 人情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和法理论探析肿瘤经方论治思路 被引量:16
4
作者 马萌 王克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97-1001,共5页
"和法"是八法中最具特色,却又备受争议的治法,和法乃法外之法,其内涵与外延至今尚无定论。而《伤寒论》之"和法"基于表里、阴阳、水火、虚实,其立义之高,使汗、吐、下等治疗大法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伤寒论》涉猎... "和法"是八法中最具特色,却又备受争议的治法,和法乃法外之法,其内涵与外延至今尚无定论。而《伤寒论》之"和法"基于表里、阴阳、水火、虚实,其立义之高,使汗、吐、下等治疗大法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伤寒论》涉猎之经方,对号入座绝非张仲景本义,因其味少功专,更重要在于医圣昭示其中之证治法度,用伤寒经方理法架构临床疾病各个层面,以达到里病出表、阴病转阳之目的。而且,伤寒六经来源于"八纲",临床研究《伤寒论》不能仅局限于方证对应,更高的境界则是以法统方,以方测证。文章汲取《伤寒论》六经病蕴含的经方和法法度,契合临床屡试不爽之本源经方,旨在探究肿瘤之经方论治思路,冀予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推进经方论治肿瘤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和法 肿瘤 表里 阴阳 水火 小柴胡汤 小前胡汤 千金前胡汤 经方论治
原文传递
论公司法的和谐价值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瑞萍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8,共8页
公司是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连接体。公司法旨在通过对各利益相关人行为的调整,达到以公司为核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和谐因而成为公司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公司法应特别注意公司与其他社会组织、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协调。... 公司是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连接体。公司法旨在通过对各利益相关人行为的调整,达到以公司为核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和谐因而成为公司法所追求的基本价值之一。公司法应特别注意公司与其他社会组织、公司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协调。明确公司与各利益相关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并尽量达到平衡,是公司法实现和谐价值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和谐 利益相关人 利益关系 权利与义务 协调发展 基本价值 社会组织 基本途径 司法所 政府
原文传递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祖全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1-95,共5页
从经济法的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要以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为调适点,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和法律责任性,... 从经济法的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要以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为调适点,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和法律责任性,科学处理国家经济调节过程中国家与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双赢,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制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和谐 规制 经济法
下载PDF
人参在仲景和法中应用之探讨 被引量:9
7
作者 徐甜 程发峰 +4 位作者 王雪茜 樊姝宁 谭令 邓楠 王庆国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498-3501,共4页
仲景方中广泛使用人参,历代医家皆认为其功效集中于补益,很少涉及从和法的角度探讨人参“和”之功效。笔者以“和”立意,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总结张仲景临证应用“和法”及其用药规律,并综各家之论述,从其调节枢机、调和寒... 仲景方中广泛使用人参,历代医家皆认为其功效集中于补益,很少涉及从和法的角度探讨人参“和”之功效。笔者以“和”立意,基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总结张仲景临证应用“和法”及其用药规律,并综各家之论述,从其调节枢机、调和寒热、调和表里、调和上下这4个角度展开,探讨人参“和”之功效,并且强调人参“和”之功效非甘草所能替代,以期对人参形成一个整体性认识,为求拓宽人参临证使用范围,提高仲景方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金匮要略 经方 人参 功效 和法
原文传递
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支持与法律保障 被引量:5
8
作者 谢青松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30-33,共4页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确立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第四大文明,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卓识远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依靠道德和法治的双重力量,一方...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确立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并列的第四大文明,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的卓识远见。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必须依靠道德和法治的双重力量,一方面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倡导环保节能的生产方式和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我国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将生态伦理的理念转化为制约和影响人们决策和行为的制度结构和法律规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环境伦理 和谐 环境法治
下载PDF
论生态文明与环境法治 被引量:5
9
作者 赵美珍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 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共同目标和不懈追求,生态文明是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新的人类文明,和谐社会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在资源环境问题比较严峻的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尤其要强调生态和谐,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法律是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生态和谐需要环境法治作保障,环境法治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 生态和谐 法治
下载PDF
和谐与发展:经济法的终极理念——从价值和理念的概念辨析谈起 被引量:5
10
作者 祝杰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7-9,共3页
价值和理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理念是价值上位阶的概念,理念高于价值。经济法的理念即经济法诞生之初便具有的,贯穿经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整个过程,体现经济法基本立场和终极追求的经济法所特有的精神特质。经济法从诞生之初便体现... 价值和理念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理念是价值上位阶的概念,理念高于价值。经济法的理念即经济法诞生之初便具有的,贯穿经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整个过程,体现经济法基本立场和终极追求的经济法所特有的精神特质。经济法从诞生之初便体现了和谐与发展的理念,根据价值和理念的关系,可以从传统阐述中抽象出现代理念,而且经济法的后现代性要求其具有和谐与发展的理念。树立和谐与发展的经济法理念对经济立法有指导意义,符合现阶段党和国家的治国思想,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经济法的独立法律部门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发展 理念 经济法
下载PDF
追求公平下的效率:和谐社会的经济法解读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兰玲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06年第1期91-93,共3页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当代社会的主要议题之一,二者具有交替性与可协调性。法律是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追求公平下的效率应当是当前中国经济法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 公平 效率 和谐社会 经济法
下载PDF
论法律的和谐实施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建刚 朱玉川 《红河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2-35,共4页
法律的和谐实施在社会的和谐与科学发展中处于基础的地位。为使法律得到和谐实施必须做到法律理念的普遍信仰、"良法之治"、有效控制国家权力、司法裁判的公正、权威和实现公民法律监督的实质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 法律实施 和谐 法律理念 良法 法律监督
下载PDF
生态系统和谐原理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段舜山 《生态科学》 CSCD 1997年第2期76-80,共5页
论述了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特征、生命有机体为核心特征、物质循环作用、能量流动过程、信息交换网络等个别特征.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动过程中更加普遍意义上的规律.最后讨论了和谐规律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并期望在今后... 论述了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特征、生命有机体为核心特征、物质循环作用、能量流动过程、信息交换网络等个别特征.自然界的和谐规律是生态系统运动过程中更加普遍意义上的规律.最后讨论了和谐规律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体现,并期望在今后的生态学研究中自觉应用自然和谐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 和谐规律 生态学
下载PDF
四部和声写作规则之我见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虎威 《音乐探索》 CSSCI 2010年第4期17-20,共4页
四部和声写作的各种规则主要是从欧洲音乐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浩如烟海的作品中提炼、归纳、总结出来的。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来和声教学的经验,对四部和声的写作规则做以总结。
关键词 四部和声 写作规则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中华法文化意蕴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栗燕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23,共8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理论,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文化要义。共同的合作利益、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形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需求,而零和思维博弈法则的失措、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新时期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指导理论,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和文化要义。共同的合作利益、国际社会本位理念的形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物质基础、理论需求,而零和思维博弈法则的失措、人类中心主义“主客体二分法”的无助,呼唤新的国际规则、寻求新型全球生态观。在此背景下,中华法文化中的当代价值得以彰显,其中“天人合一”的和合思想、“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不仅具备当代国际法的意义,且与西方法治思想中的环境公平理论、理想主义义利观不谋而合,体现了中西法治一定意义上的契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华法文化 和合思想 义利观 国际法
原文传递
和谐社区参与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杉岐 冯艳菊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24-28,共5页
社区参与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核心,社区参与机制的建立是必要的。它是推进基层民主政治的实践;是培养公民意识、培育市民社会、依法治国的必然选择;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碰撞和融合;是主体自由自觉的现代文化的体现。
关键词 社区参与 政治和谐 法治和谐 文化和谐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有情法(上)
17
作者 王治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24-34,共11页
本文考察了当代西方后现代思想家对西式现代法律的全方位质疑——他们对法律"自主性","中立性","确定性"等基本信条的挑战,以及对现代法律道义缺席和独断主义的揭示,同时探究和解构了现代法律背后的理性... 本文考察了当代西方后现代思想家对西式现代法律的全方位质疑——他们对法律"自主性","中立性","确定性"等基本信条的挑战,以及对现代法律道义缺席和独断主义的揭示,同时探究和解构了现代法律背后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机械还原主义以及非道德主义;在此基础上,从第二次启蒙和建设性后现代的视域出发,结合中国智慧的菁华,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国色彩的建设性后现代有情法概念。后现代有情法是中国传统司法智慧和现代西方法律智慧在中国现实基础上的创造性整合,所追求的是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有机结合;它以尊道德、尚和谐、重情义为诉求,重视人的情感、直觉和想象力在判案过程中的作用,珍视包容、关爱他人和对他者负责等优良品质与价值。较之现代法律,后现代有情法更合情合理,更具有滋养性,更富有人情味。它不仅将造福于中国人民,为我们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提供方向,而且也将是对世界司法事业的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法学 解构 有情法 有道法 贵和法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情法(下)
18
作者 王治河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3-129,共7页
后现代主义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法学领域的,它不仅挑战了现代法的自主性、普适性、中立性,揭示了现代法的道义缺席、不确定性和独断主义,而且还探究了作为现代法律哲学基础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还原主义以及非道... 后现代主义是直至上世纪90年代才进入法学领域的,它不仅挑战了现代法的自主性、普适性、中立性,揭示了现代法的道义缺席、不确定性和独断主义,而且还探究了作为现代法律哲学基础的理性主义、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还原主义以及非道德主义,并对之一一进行了解构。尽管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法律的挑战和批判不乏偏激处,但它的重大理论意义是不容抹杀的,尤其是建立在第二次启蒙基础上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提供了方向。本文所提出的"建设性后现代的有情法",旨在最大限度地将东方审美的(和谐的)秩序感和西方理性的秩序感整合起来;它以尊道德、尚和谐、重情义为诉求,因而又可称为有道法、贵和法和有情法。有情法虽然讲情,但并非枉法,它实质上所追求的是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是中西智慧、现代与传统智慧的有机整合。这条路如果走通了,不仅将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对于世界司法事业也将是一个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法学 解构 建设性后现代法学 有情法 第二次启蒙
下载PDF
和谐视野下民办教育立法解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顺亭 张向军 马福开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47,共4页
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总要求来构建,因而要有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之配套。作为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由此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在认真解读和践行现有民办教... 和谐社会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总要求来构建,因而要有和谐的教育环境与之配套。作为当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由此影响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应在认真解读和践行现有民办教育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民办教育立法进程,依法治教,全面促进构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民办教育 立法
下载PDF
再论宗教与法治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白廷举 马天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4-68,共5页
宗教问题是社会利益以宗教的方式在社会中的真实反映。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回避宗教问题。没有宗教问题的和谐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在法治体系下,宗教只能成为法治管理的特殊对象。一般而言,处理好宗教问题有利于处理好民族问... 宗教问题是社会利益以宗教的方式在社会中的真实反映。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回避宗教问题。没有宗教问题的和谐解决,构建和谐社会就是一句空话。在法治体系下,宗教只能成为法治管理的特殊对象。一般而言,处理好宗教问题有利于处理好民族问题,而民族、宗教问题又直接关涉法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宗教 法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