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庄子之“游”到道教“游仙”的审美意蕴 被引量:1
1
作者 阳淼 田晓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85-89,共5页
“游”贯穿于《庄子》。“游”的过程是体道的过程,亦是审美的过程。道教心目中的至大至美的精神境界,可以通过“游”来获得。“游”之游,是指进入“游”的审美状态;“游”之观,是指审美途径;“游”之化,是指审美境界和归属。而极具道... “游”贯穿于《庄子》。“游”的过程是体道的过程,亦是审美的过程。道教心目中的至大至美的精神境界,可以通过“游”来获得。“游”之游,是指进入“游”的审美状态;“游”之观,是指审美途径;“游”之化,是指审美境界和归属。而极具道教色彩的“游”之仙,是在“游”之化的基础上,人为突破形体在“游”中的局限所做的一种努力,从而使人达到在心灵和形体上的真正的逍遥“游”,使道教意义上的“游”,具备了审美与宗教的两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 游仙
下载PDF
王国维与庄子的文化渊源 被引量:2
2
作者 佀同壮 《滁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51-54,共4页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 王国维与庄子有深刻的渊源。这种渊源不仅表现在王国维在其文章中直接袭用《庄子》的语言以成其文化肌理,还表现在其诗词经常化用《庄子》语汇所呈现出的庄子式的"逍遥"理想,而庄子"无用之用"的观念也在王国维这里滋生了价值评判功能,为其建构现代学理提供了借鉴。这些事实上的关系乃是庄子在王国维这里切入现代文化语境,参与现代文化建设之的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庄子 逍遥 慰藉 无用之用
下载PDF
王安石《易》的人生哲学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志珣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76-81,91,共7页
王安石研究《易》的主要目的是用《易》来指导现实人生和政治。王安石以《易》中《晋》卦、《比》卦的义理来指导自己的出处进退,阐发了士人进退应该掌握恰当时机。王安石要求现实的人生行为必须以孔孟儒家仁义之道为准则,并提出自己的... 王安石研究《易》的主要目的是用《易》来指导现实人生和政治。王安石以《易》中《晋》卦、《比》卦的义理来指导自己的出处进退,阐发了士人进退应该掌握恰当时机。王安石要求现实的人生行为必须以孔孟儒家仁义之道为准则,并提出自己的修养方法。从《易.旅》看出王安石的乐天知命的性、命哲学,这比孔孟儒家追求道德理想主义更趋消极悲观,但总体上还是德性与智性并重的人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周易 乐天知命
下载PDF
陶渊明散文的性情本色及艺术风貌
4
作者 阮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69-74,共6页
陶渊明的散文以“自况”的方式对人生的体认,表现了自我内心安贫乐道以及面临贫困的躁动不安,从而演化为憧憬乘化应运或桃花源式的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的散文重“适性”,情感的平和与涌动都是“适性”的自然结果,并因之形成自我散... 陶渊明的散文以“自况”的方式对人生的体认,表现了自我内心安贫乐道以及面临贫困的躁动不安,从而演化为憧憬乘化应运或桃花源式的生活。在这样的过程中,他的散文重“适性”,情感的平和与涌动都是“适性”的自然结果,并因之形成自我散文雅、丽、淡的多元审美格局。但他散文最根本的审美品质是“真淳”,这与他在崇尚个性自由时受孔子安贫乐道和庄子顺应自然思想的深刻影响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散文 自况 适性 真淳
下载PDF
苏轼“随遇而安、随缘自适”的思想管窥
5
作者 曹丽萍 漆福刚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苏轼一生坎坷,磨难深重,但他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以平和的心态淡然面对生命中的缺憾和苦难,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弥补这种缺憾和苦难。形成其清心寡欲、置身物外、寄情山水、潇洒达观、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处世观,从而成为旷放乐观、从容... 苏轼一生坎坷,磨难深重,但他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以平和的心态淡然面对生命中的缺憾和苦难,并以积极的心态去弥补这种缺憾和苦难。形成其清心寡欲、置身物外、寄情山水、潇洒达观、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处世观,从而成为旷放乐观、从容坦荡、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学大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随缘自适 寄情山水 潇洒达观 理性知解 处世观
下载PDF
林语堂英文小说中凸显的和谐观念特质
6
作者 邱志武 《安顺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71-73,共3页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林语堂在向西方输送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牢牢的把握住了和谐这一要素。文章重从天人合一,乐天知命,平和冲淡等三个方面,探讨林语堂在英文小说中所凸显的和谐观念特质。
关键词 林语堂 和谐 天人合一 乐天知命 平和冲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