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何以能关涉人的幸福 被引量:93
1
作者 扈中平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37,共8页
"教育与幸福"这一命题必须要回答教育何以能与人的幸福相关涉这一问题。从教育学原理的立场来看,幸福之所以成为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因为幸福始终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人类的人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的、永恒的价值... "教育与幸福"这一命题必须要回答教育何以能与人的幸福相关涉这一问题。从教育学原理的立场来看,幸福之所以成为教育的终极价值,是因为幸福始终是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人类的人的一切活动和一切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的、永恒的价值和目标;教育之所以能切入人的幸福,是因为幸福是一种客观性的主观存在,幸福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的主观状态,而教育的本质是改造和建构人的主观世界、直接指向人的精神的活动;教育之所以能对人的幸福有所作为,是因为教育有助于改善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更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能力;教育之所以自身可能是幸福的,是因为教育本身蕴涵、潜藏着诸多幸福元素,而人们也可以赋予教育过程幸福的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与幸福 幸福感 幸福能力 幸福观
原文传递
福利还是压力:家庭负债如何影响居民幸福感——来自中国家庭微观数据的证据 被引量:19
2
作者 何启志 李家山 周利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30,共13页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未偿负债总额及异质性债务均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债务通过闲暇、心理抑郁以及财务困境渠道抑制居民幸福...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家庭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家庭未偿负债总额及异质性债务均会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家庭债务通过闲暇、心理抑郁以及财务困境渠道抑制居民幸福感的提升。负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而认知能力和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助于缓解负债对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能为理解我国居民幸福感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负债 幸福感 心理健康 认知能力 金融素养
原文传递
教育如何增进学生幸福 被引量:4
3
作者 曹长德 《中国德育》 2008年第2期22-24,52,共4页
教育增进受教育者的幸福是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的:一种是教育功能的自然延伸;另一种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安排来实现。有目的地增进学生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前提,培养学生的幸福能力是关键,形成良好的幸福品质是目标。
关键词 学生幸福 幸福观 幸福能力 幸福品质
原文传递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教育中的适用性 被引量:6
4
作者 张迎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63-64,共2页
长久以来每每人们探讨高等教育时,都会更多地关注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水平是否够高,是否能在其所属领域有所创新,却很少把关注点放在他们是否能快乐地学习和积极地生活上。仿佛这些都是些过于表面的东西。然而实际上他们将直接影响我们... 长久以来每每人们探讨高等教育时,都会更多地关注所培养的人才的知识水平是否够高,是否能在其所属领域有所创新,却很少把关注点放在他们是否能快乐地学习和积极地生活上。仿佛这些都是些过于表面的东西。然而实际上他们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能否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是否快乐将影响人格成长,消极心态会遏制创新能力,如果这样的情况产生,不但我们的教育目标无法实现,而且一切教育行为就完全失去了它的意义,因而,在我们的高等教育中应该也必须注入积极心理元素,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高校教学改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极心理 幸福指数 创新能力 高校教育
下载PDF
论学生幸福能力及其培养 被引量:4
5
作者 傅岩 赵士果 《衡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09-112,116,共5页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 幸福是一种能力,体现在理解幸福、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等方面。培养学生理解幸福的能力,要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进行理想教育。培养学生感受幸福的能力,要创造有利于学生幸福学习的外部条件,引导学生以苦为乐地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要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德性,引导他们做善于交往的人,教给创造快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幸福能力 幸福教育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索 被引量:4
6
作者 廖克玲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34-36,共3页
高职院校目前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高职生存在不少心理问题。积极探索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其产生的时代诟病,针对高职学生的专科层次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可控感培养,增强学生自信,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心理健康 可控感 自信心 幸福感 能力
下载PDF
高校教师幸福审视——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视角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丽 《宜春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5-129,共5页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 幸福是基于一定客观条件而产生的快乐和满意等情感体验。追求幸福是人的目的和权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幸福可以从个人生活幸福和职业生活幸福两个层面考察。作为个体的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生活幸福源自于对善好生活的追求。作为特殊群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生活幸福源自于对职业意义、理想和社会价值的追求。幸福是一种能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尽力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人生境界、德性水平以及教育教学科研实践工作能力以实现人生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 教师幸福 个人幸福 职业幸福 幸福能力
下载PDF
幸福的二维解读与当代幸福感
8
作者 丁成际 严瑞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对于幸福问题,需作综合考察。从形而上来说,幸福既涉及人之存在的自然状态、道德状态与社会状态。从形而下来说,幸福事关人的需求的满足及其如何实现问题。人的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就个体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个体的奋... 对于幸福问题,需作综合考察。从形而上来说,幸福既涉及人之存在的自然状态、道德状态与社会状态。从形而下来说,幸福事关人的需求的满足及其如何实现问题。人的需求的满足,需要一定物质财富作为基础。就个体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个体的奋斗,展开为个人价值的实现过程;对社会来说,幸福的获得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制度与创造好的环境。就当下中国来说,需要对国民的幸福状况作实然的动态调查,以期制定时宜的国民幸福指数,从而指导与实现国民的幸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幸福观 幸福能力 幸福指数
下载PDF
高职大学生幸福能力培养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灵芝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3-14,共2页
幸福是一种体验,一种价值,更是一种能力。幸福能力培养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和鲜亮特色。就当前实际来说,要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幸福能力,应该注重特色凸显、制度保障和情感维系三重维度。
关键词 高职大学生 幸福能力 三重维度
下载PDF
论学生幸福的缺失与重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任仕君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8-110,共3页
幸福是人不同类型的需要的满足所带来的满意生活,能力和德性是获得幸福的必要条件。当前学校教育没能为学生构建幸福的教育生活,没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基础。民主教育能为学生重建幸福的教育生活,能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关键词 幸福 需要 能力 德性 民主教育
下载PDF
基于可持续幸福模式的中小学生幸福能力培养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传玲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54-58,共5页
文章以索尼娅·柳波米尔斯基的可持续幸福模式为基础,分析了中小学生幸福能力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小学生幸福能力培养的途径,主要包括:正确的幸福观、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肯定和尊重、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可持续幸福模式 幸福能力 中小学生
下载PDF
道德教育实现幸福价值的“三重维度”
12
作者 郭振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2期6-10,共5页
道德教育实现幸福价值的维度研究是关于幸福功能的深层次探讨。幸福是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幸福价值包括三个维度:幸福感受、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幸福感受是最直接、最接近表达幸福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视为第一层级维度;幸福品质是个... 道德教育实现幸福价值的维度研究是关于幸福功能的深层次探讨。幸福是道德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幸福价值包括三个维度:幸福感受、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幸福感受是最直接、最接近表达幸福的情绪和情感体验,视为第一层级维度;幸福品质是个人需要与满足相对平衡在认知和态度上的显现,视为第二层级维度;幸福能力是亚里士多德眼中人之性的达成,是马克思眼中人的全面发展,这可谓幸福维度的最高层次。道德教育正是在"幸福感"、"幸福观"及"幸福能力"的统一中彰显幸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幸福感受 幸福品质 幸福能力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的“持家教育”探讨
13
作者 刘胜兰 茶世俊 《中华家教》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持家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与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一起,面向青少年实施的以持家知识、经验、品质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它以提升青少年幸福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幸福家庭所需知识与经验为基本内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未来幸... “持家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与学校教师和管理者一起,面向青少年实施的以持家知识、经验、品质等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它以提升青少年幸福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幸福家庭所需知识与经验为基本内容。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未来幸福奠基、促进学生家庭建设、引领与深化家庭教育改革以及弘扬中华传统家庭文明四个方面。持家教育的实施,以家校社共育框架下的梯级递进、情境创设与综合评价为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家教育 幸福能力 家校社共育
下载PDF
浅谈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培养
14
作者 杨爱花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75-77,共3页
教师职业幸福也称教育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要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必须提高教师的幸福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是指教师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本文就教师职业的幸福能力以及培养谈谈... 教师职业幸福也称教育幸福,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要实现教师的职业幸福,必须提高教师的幸福能力。教师的幸福能力是指教师对幸福的感受力、创造力。本文就教师职业的幸福能力以及培养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充实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职业 幸福 能力
下载PDF
智慧之城:欲望、能力与幸福
15
作者 丁怡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4-110,共7页
自智人脱离动物以降,幸福就成为人类追寻的永恒主题。然而,透过科技力量,人类步入智慧之城后,完备的至善依旧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幸福女神甚至离我们渐行渐远。以欲望与能力自身及其相互纠葛而论幸福的哲思构建,是智慧之城"从一至万... 自智人脱离动物以降,幸福就成为人类追寻的永恒主题。然而,透过科技力量,人类步入智慧之城后,完备的至善依旧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幸福女神甚至离我们渐行渐远。以欲望与能力自身及其相互纠葛而论幸福的哲思构建,是智慧之城"从一至万,又从万至一"所应求之物。欲望、能力与幸福的逻辑关系在此亦成一套至简算法——幸福即为能力扣除欲望所剩之余数。一旦厘清了智慧城中三者自身及其相互关系,幸福女神自会向我们绽放她那薄纱背后的迷人微笑,赐予人类曾遗失于伊甸园内那永恒的至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之城 幸福 欲望 能力 有限公式 无限公式
下载PDF
实施“全面两孩”后家庭支持政策改革与完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吕红平 邹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8,共8页
为了解决二孩生育意愿不足的问题,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有必要加强家庭支持政策建设,重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向按政策生育的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助。为此,应当借鉴国外家庭支持政策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国情,把家庭... 为了解决二孩生育意愿不足的问题,保障"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有必要加强家庭支持政策建设,重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向按政策生育的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扶助。为此,应当借鉴国外家庭支持政策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国情,把家庭支持政策的内容放在涵盖家庭生活与促进家庭建设、提升家庭发展能力与和谐幸福指数上,建立一个以维护家庭利益为宗旨的专门负责家庭支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机构,完善家庭支持政策体系,加大对家庭发展的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两孩”政策 家庭支持政策 家庭和谐幸福 家庭发展能力
下载PDF
幸福之德育与德育之幸福 被引量:6
17
作者 林源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新时期,人们在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物质与闲暇的同时,幸福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甚至更多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多了病态幸福的危机;德育必须反思自身,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科学地进行幸福的德育教育,使德育变成帮助... 新时期,人们在拥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丰富的物质与闲暇的同时,幸福感却没有同比例地增长,甚至更多了人生意义的失落,多了病态幸福的危机;德育必须反思自身,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科学地进行幸福的德育教育,使德育变成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幸福观、体验幸福、培养幸福能力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幸福能力 德育
下载PDF
养老院老年人幸福度与自理能力现状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余梦瑶 罗彩凤 +3 位作者 邬文强 吕妃 袁秀婷 陈敏凤 《科教文汇》 2017年第10期185-188,共4页
目的:调查养老院老年人幸福指数和自理能力现状,探讨养老院老年人自理能力与幸福指数的相关性,为提高养老院老年人幸福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老年幸福度量表对镇江地区养老院1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养老院老年人幸福指数和自理能力现状,探讨养老院老年人自理能力与幸福指数的相关性,为提高养老院老年人幸福度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老年幸福度量表对镇江地区养老院1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养老院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得分为29.77±10.17分,处于中等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27.81±11.06分。养老院老年人幸福指数与自理能力得分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养老院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处于中等水平,老年人幸福指数与自理能力相关,要从老年人自身、养老院管理及护理人员入手,提高老年人自理能力以提升养老院老年人幸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院 老年人 幸福指数 自理能力
下载PDF
幸福:教师职场的可能生活及其实现 被引量:6
19
作者 崔红英 蒋红斌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5,共4页
幸福是教师职场的一种可能生活,直接存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和给予性活动中。要实现这种可能幸福,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形成积极的幸福体悟性向、达成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主观幸福体验,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生命境界、端正职业认识... 幸福是教师职场的一种可能生活,直接存在于教师的创造性和给予性活动中。要实现这种可能幸福,需要教师确立正确的幸福观、形成积极的幸福体悟性向、达成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主观幸福体验,同时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生命境界、端正职业认识、增强对教育活动的主体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幸福能力 可能生活
下载PDF
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
20
作者 汪秀勤 程燕 +4 位作者 宋明香 赵启媛 张久静 姜婷婷 汪超群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2-1737,共6页
目的:评价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心理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5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6月—10... 目的:评价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该类患者心理康复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23年1月—5月在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3年6月—10月住院的65例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干预8周后及干预3个月后采用心理弹性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量表评价患者心理弹性及认知情绪调节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负性情绪;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干预8周、3个月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8周、3个月后的乐观、自强得分及心理弹性量表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自我责难得分低于对照组,积极重新关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乐感知训练结合情绪释放疗法可减轻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其心理弹性及认知情绪调节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乐感知训练 情绪释放疗法 卒中后抑郁 心理弹性 认知情绪调节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