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强震数据获取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面永久位移 被引量:9
1
作者 谢俊举 温增平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69-379,450,共11页
利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靠近映秀—北川主断裂的64个强震台站的三分量记录数据,对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的基础上获取近断层地面运动的永久形变位移,并将由强震记录获取到的地面位移结果与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汶川MS8.... 利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靠近映秀—北川主断裂的64个强震台站的三分量记录数据,对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的基础上获取近断层地面运动的永久形变位移,并将由强震记录获取到的地面位移结果与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汶川MS8.0地震的近断层地面运动的位移特征.结果表明:①在靠近映秀—北川主断层的上盘和下盘,东西相向的地面运动非常剧烈.下盘的51SFB,51MZQ和51JYH台东西向位移均为负(即地面运动向西),其中51SFB台位移量最大,达到1.49m;上盘的51WCW台位移向东,位移量为1.26m.②地面运动的位移分布主要表现为以龙门山断裂带的映秀—北川断裂为核心的相向运动,东西方向上的永久位移要大于南北方向.从断层机制上来讲,断层的错动以逆冲运动为主(即逆冲位移要大于走滑分量的位移),这与震源机制反演及地质考察的结果一致.③大的地面永久位移集中分布在以龙门山断裂带为中心的狭长范围内,离开发震断裂地面位移的衰减很快.相比而言,在发震断层的下盘一侧(即四川盆地)的地面位移的衰减比上盘一侧明显要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面运动位移上盘近断层
下载PDF
对白云铁矿富钾板岩资源开发利用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6
2
作者 秦鹏渊 刘敬国 《包钢科技》 2007年第4期20-21,57,共3页
白云鄂博铁矿目前富钾板岩集中堆存于排土场,没有开发利用,应及早把富钾板岩投入到工业生产当中,尽快发挥其经济效益,文章针对此提出问题和自己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富钾板岩 上盘 资源
下载PDF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40
3
作者 黄润秋 李为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585-2592,共8页
"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 "5.12"汶川大地震具有震级高、震源浅、破坏性强、次生地质灾害严重的特点。通过灾后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现场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1308处,对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有了总体认识。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地质灾害的分布与距发震断裂距离坡度、高程、岩性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得出:(1)地震地质灾害在区域上具有沿发震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河流水系成线状分布的特点;(2)地震地质灾害分布具有明显的上盘效应,发震断裂上盘地质灾害发育密度明显大于下盘,且上盘强发育带宽度约为10km;(3)地形坡度是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控制性因素之一,绝大部分的灾害集中在坡度20°~50°的范围内;(4)地震地质灾害与高程和微地貌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大部分灾害发生在高程1500~2000m以下的河谷峡谷段,尤其是峡谷段的上部(即宽谷向峡谷的转折部位),单薄的山脊以及孤立或多面临空的山体对地震波最为敏感,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这些部位崩塌滑坡最为发育;(5)不同的岩性与地质灾害的发育虽然没有显著的对应关系,但却决定了地质灾害的类型,通常情况下,滑坡多发生在软岩中,而硬岩中多发生的是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5.12”汶川大地震 地震地质灾害 分布规律 上盘效应 GIS分析
下载PDF
震源破裂方式和断层性质对近场强地震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冬丽 周正华 陶夏新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1-318,共8页
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法的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以1994年Northridge地震断层面上位错量的不均匀分布模式和该地区的地层剪切波速度结构为震源模型和计算模型,做了两个方面的模拟研究:(1)直立走滑断层(断层倾角为90°)情况下,模拟... 基于数值格林函数法的近场强地震动数值模拟方法,以1994年Northridge地震断层面上位错量的不均匀分布模式和该地区的地层剪切波速度结构为震源模型和计算模型,做了两个方面的模拟研究:(1)直立走滑断层(断层倾角为90°)情况下,模拟分析了有限断层单侧破裂模式和双侧破裂模式对强地震动特征——破裂方向性和上盘效应的影响;(2)对于倾斜断层(倾角为45°),模拟分析了正断层、逆断层和走滑断层情况下,单侧破裂模式对其强地震动主要特征——破裂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断层的破裂方式直接影响着地表地震动峰值和矢量分布;在近场区无论直立断层还是倾斜断层,其地表地震动峰值分布所表达的破裂方向性效应显著,位于破裂传播前方的地震动强度大,反映了波前被压缩的趋势,破裂后方地震强度明显变小;倾斜断层引起的上盘效应明显,NS向分量和竖向分量的地表地震动峰值的最大值出现在上盘靠近断层迹线处,EW向分量的峰值在断层迹线两侧呈不对称分布,且逆断层引起的地震动峰值最大,走滑断层的次之,正断层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动 数值模拟 破裂方向性效应 上盘效应
下载PDF
露天挂帮矿及境界以下矿石开采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许利生 朱青山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9-30,共2页
根据马钢南山铁矿凹山采场边坡挂帮矿及露天底以下赋存矿石的特征和储量 ,提出采用扩大境界开采的方法 :西北帮挂帮矿实施扩大境界开采 ,回收境界外矿石 ;露天底以下矿石采用延伸开采最低水平 ,以回收底部矿石。使境界外矿石尽可能多地... 根据马钢南山铁矿凹山采场边坡挂帮矿及露天底以下赋存矿石的特征和储量 ,提出采用扩大境界开采的方法 :西北帮挂帮矿实施扩大境界开采 ,回收境界外矿石 ;露天底以下矿石采用延伸开采最低水平 ,以回收底部矿石。使境界外矿石尽可能多地回收 ,延续南山矿凹山采场开采年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帮矿 矿石 开采境界 开采方法
下载PDF
提高露天煤矿顶帮边坡废止角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志斌 王志宏 +1 位作者 张跃进 王胜华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4年第5期9-11,共3页
以灵泉露天煤矿为例,研究了提高露天煤矿顶帮边坡废止角的可行性。通过现场勘察和分析研究煤层围岩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确定了顶帮边坡的岩体力学参数,认定了露天顶帮边坡的疏干排水状态,进而对顶帮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对影响... 以灵泉露天煤矿为例,研究了提高露天煤矿顶帮边坡废止角的可行性。通过现场勘察和分析研究煤层围岩的岩石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确定了顶帮边坡的岩体力学参数,认定了露天顶帮边坡的疏干排水状态,进而对顶帮边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并对影响顶帮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敏感度分析,提出了保障顶帮边坡稳定性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废止角 稳定系数 岩石边坡工程
下载PDF
大冶铁矿缓倾斜挂帮矿开采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马建军 叶义华 +2 位作者 周惠新 光正国 黄勇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2,31,共4页
根据大冶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情况 ,就其挂帮矿倾角缓、一端与露天坑相连的赋存特性 ,提出采用联合开采的方法 :挂帮矿的主体部分采用改进型分段空场法 ,靠近露天坑部分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使矿山现行的无底柱分段崩... 根据大冶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的情况 ,就其挂帮矿倾角缓、一端与露天坑相连的赋存特性 ,提出采用联合开采的方法 :挂帮矿的主体部分采用改进型分段空场法 ,靠近露天坑部分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使矿山现行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作业习惯、管理操作经验和原有的机械设备能得到充分利用 ,提高了矿石回收率 ,增强了生产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倾斜矿体 挂帮矿 联合开采 分段空场法 采矿方法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下载PDF
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活动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侯建军 白太绪 +2 位作者 梁海华 郑文涛 王世民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力学分析,认为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块体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和旋转作用,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产生了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和上盘横断层。这些构造的差异活动及其在地表的表现特征,可作为铲形正断层分段的重... 本文根据野外调查和力学分析,认为渭河盆地东南缘铲形正断层上盘块体沿凹曲的断层面向下滑动和旋转作用,在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产生了同向断层、反向断层和上盘横断层。这些构造的差异活动及其在地表的表现特征,可作为铲形正断层分段的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铲形正断层 地震 断层 渭河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