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集集地震近场地震动的上盘效应 被引量:79
1
作者 俞言祥 高孟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15-621,共7页
1999年 9月 2 1日 (当地时间 )台湾集集 7.6级地震是一个逆断层型地震 .用回归分析法对台湾集集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了这次地震的水平与垂直向的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 .从残差分布上看 ,位于断层上盘和下盘上的加速度峰值... 1999年 9月 2 1日 (当地时间 )台湾集集 7.6级地震是一个逆断层型地震 .用回归分析法对台湾集集地震的加速度峰值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了这次地震的水平与垂直向的加速度峰值衰减关系 .从残差分布上看 ,位于断层上盘和下盘上的加速度峰值与从衰减关系所得到的结果相比存在不同的系统偏差 ,断层上盘地表的加速度峰值较高 ,而下盘地表的加速度峰值较低 .从这次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分布等值线图上也可以看出 ,加速度峰值的分布相对于断层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 ,上盘衰减较慢而下盘衰减较快 .在近断层强地面运动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设定地震研究与震害预测等工作中 ,应考虑可能地震的震源机制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集集地震 地震动 断层 上盘效应 地震动衰减关系 加速度 位移 反应谱
下载PDF
近断层强地震动的特点 被引量:60
2
作者 王海云 谢礼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70-2072,2076,共4页
本文全面地总结和解释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主要特点.近断层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不同,显著地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断层破裂机制,相对于场地的破裂传播方向,以及由断层滑动产生的、可能的永久地面位移.这些因素导致破裂方向效应和“F ling ste... 本文全面地总结和解释了近断层地震动的主要特点.近断层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不同,显著地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断层破裂机制,相对于场地的破裂传播方向,以及由断层滑动产生的、可能的永久地面位移.这些因素导致破裂方向效应和“F ling step”效应.对于倾滑断层,还导致上盘效应.而且破裂方向效应和“F ling step”效应分别引起了双向和单向长周期速度脉冲.上盘效应导致上盘场地的地震动大于下盘相同断层距场地的地震动.对于垂直走滑断层,在给定的距断层最近的范围内,破裂方向效应使地震动产生强烈的空间变化.对于倾滑断层,有两个显著的效应,即破裂方向效应和上盘效应.上盘效应主要是由断层的大部分接近于上盘之上的场地引起的.破裂方向效应是由破裂传播和辐射图效应引起的.长周期速度脉冲产生于垂直断层面的方向上,使得垂直断层走向的地震动大于平行断层方向的地震动.而“F ling step”效应是由地震时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造成的,且发生在断层错动的方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地震动 上盘效应 破裂方向效应 “Fling step”效应 长周期速度脉冲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被引量:31
3
作者 HUANG RunQiu LI WeiL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4期810-819,共10页
A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of high magnitude and shallow seismic focus, it caused great dam- age and serious geohazards.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sensing infor- mation after the ... As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was of high magnitude and shallow seismic focus, it caused great dam- age and serious geohazards. By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remote-sensing infor- mation after the earthquake and by using means of GIS technology, the distribution of geo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earthquake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earthquake geo- hazards showed the feature of zonal distribution along the earthquake fault zone and linear distribution along the rivers; (2)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geohazards had a marked hanging wall effect, for the development density of geohazards in the hanging wall of earthquake fault zone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foot wall and the width of strong development zone in the hanging wall was about 10 km; (3) the topographical slope was a main factor which controlled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geo- hazards and a vast majority of hazards were distributed on the slopes of 20° to 50°; (4) the earthquake geohazards had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elevation and micro-landform, for most hazards happened in the river valleys and canyon sections below the elevation of 1500 to 2000 m, particularly in the upper segment of canyon sections (namely, the turning point from the dale to the canyon). Thin ridge, isolated or full-face space mountains were most sensitive to the seismic wave, and had a striking amplifying effect. In these areas, collapses and landslides were most likely to develop; (5) the study also showed that different lithologies determined the types of geohazards, and usually, landslides oc- curred in soft rocks, while collapses occurred in hard roc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OGENIC GEOHAZARD DISTRIBUTION REMOTE-SENSING information hanging wall effect GIS analysis
原文传递
北京地区近断层强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20
4
作者 潘波 许建东 +1 位作者 关口春子 何宏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3-634,共12页
文中利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有关资料和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震源模型和传播介质模型。利用Graves的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的地面峰值速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获得了近断层强地震... 文中利用1679年三河-平谷8级地震的有关资料和北京地区地下三维结构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震源模型和传播介质模型。利用Graves的三维有限差分程序,计算了北京地区震后的地面峰值速度。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处理,获得了近断层强地震动的近断层效应、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和盆地效应等基本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也反映了我们所设定的震源和传播介质参数的合理性,以及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另外,分析处理中所获得的这些结果可为北京地区的城市规划和抗震设防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地震动 震源参数 介质参数 近断层效应 方向性效应 上盘效应 盆地效应
下载PDF
大型结构面产状影响下应力波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周剑 张路青 +1 位作者 胡瑞林 王学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69-780,共12页
首先验证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值软件UDEC模拟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的可行性。然后,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应力波穿越不同产状大型结构面的传播特征进行探讨,并以龙门山地区的3条主要断裂对汶川地震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为实例加以说明,确... 首先验证基于离散元法的数值软件UDEC模拟应力波在岩体中传播的可行性。然后,运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技术,对应力波穿越不同产状大型结构面的传播特征进行探讨,并以龙门山地区的3条主要断裂对汶川地震应力波传播规律影响为实例加以说明,确认断裂隔震效应以及断裂上盘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应力波在结构面两侧造成的地表动力响应存在异常,靠近震源一侧的地表响应强烈;(2)结构面倾角对应力波的反射作用表现出随结构面倾角增大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着结构面数量的增加,透过结构面的应力波产生的扰动越弱;(3)汶川地震中汶川—茂县断裂和灌县—安县断裂对汶川地震地震波具有明显的阻隔作用,使汶川—茂县断裂上盘靠近断裂的地表垂向加速度峰值比不存在断裂时降低38%,灌县—安县断裂下盘靠近断裂的地表加速度峰值则降低47%;(4)断裂对地震波的反射使得映秀—北川断裂上、下盘地表动力响应异常增强,与不存在断裂情况时相比,该断裂上、下盘两侧岩体的垂向加速度峰值分别升高了41%和32%。本研究结果反映断裂的隔震效应与上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龙门山地区 应力波传播 离散元方法 上盘效应 断裂隔震效应
下载PDF
汶川地震烈度分布与震源过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健 吕红山 刘爱文 《震灾防御技术》 2008年第3期224-229,共6页
汶川地震造成了靠近发震断层附近地区的工程结构的严重破坏,由此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完整的强震记录,但是作为震害宏观描述的地震烈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与震源过程之... 汶川地震造成了靠近发震断层附近地区的工程结构的严重破坏,由此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后,虽然目前还没有得到完整的强震记录,但是作为震害宏观描述的地震烈度,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汶川地震近断层地震动与震源过程之间的相关性,如近断层地震动的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本文对此做了一些定性的分析,认为高烈度区的分布与震源机制和破裂过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在近断层地区很可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更详细的研究还需要在得到足够的强震记录后才能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源机制 地震烈度 上盘效应 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the hanging wall effect and velocity pulse of the 5.12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11
7
作者 Liu Qifang and Li Xiaoju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Mechan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ssociate Professor Profess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09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GA attenuation, hanging wall effect and velocity pul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ofMS -8.0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analyses in ...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PGA attenuation, hanging wall effect and velocity pul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ofMS -8.0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hrough analyses in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of main earthquake records. In the PGA attenuation study, records from 316 stations less than 1000 km from the surface rupture of the fault were used as a database and attenuation relationships were developed and compared with some existing relationships that are widely used in China's Mainland, Chinese Taiwan and the US. At the same time, records from 28 stations less than 100 km from the fault were used to study the hanging wall effect and velocity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earthquake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GA, PGV, spectral acceleration, and the velocity pulse peak,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1999 Chi-Chi earthquake. In addition, the large PGAs of the UD components observed in this event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preliminary study, some conclusions are developed and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hanging wall effect velocity pulse ATTENUATION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强震持时的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卢书楠 翟长海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共7页
基于汶川地震断层距150 km内56个台站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分析地震动重要持时的特征,并建立了持时与断层距的拟合关系。与已建立的持时公式比较,以往分析结果都大大低估了汶川地震动持时。近断层特征对地震动持时有显著影响。断层距小于30 ... 基于汶川地震断层距150 km内56个台站三分量加速度记录分析地震动重要持时的特征,并建立了持时与断层距的拟合关系。与已建立的持时公式比较,以往分析结果都大大低估了汶川地震动持时。近断层特征对地震动持时有显著影响。断层距小于30 km,上盘和下盘场点的持时明显低于平均水平;断层距大于30 km,地震动持时受到下盘效应的影响,持时较长。破裂方向性效应引起地震动持时在垂直断层方向与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同时断层破裂前方向场点的地震动持时较短,比破裂后方向场点的持时小近一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时 拟合关系 上盘效应 下盘效应 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带宽度与断层上盘效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何仲太 马保起 +2 位作者 李玉森 郝彦军 沙鹏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6-894,共9页
以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宽度为研究对象,以地表微变形、裂隙和鼓包、叠瓦状断层及反冲断层等为标志界定破裂的宽度,查明中央破裂带和前山破裂带宽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中央断裂带与汉旺–白鹿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宽度不同,中央断裂带不同... 以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宽度为研究对象,以地表微变形、裂隙和鼓包、叠瓦状断层及反冲断层等为标志界定破裂的宽度,查明中央破裂带和前山破裂带宽度的分布。结果表明,中央断裂带与汉旺–白鹿断裂带的地表破裂宽度不同,中央断裂带不同段落的地表破裂宽度也不相同。断层还表现出明显的断层上盘效应,北川–映秀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70 m,下盘最小避让距离为23.5 m,断层两侧避让总宽度不应小于108m;汉旺–白鹿断裂上盘最小避让距离为35 m,下盘最小避让距离20 m,总避让宽度不应小于58 m。地表破裂宽度及断层上盘效应与破裂带陡坎高度、地震烈度分布、强震记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宽度 断层上盘效应 避让距离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组合横梁桥塔的悬索桥地震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段佳宏 曹发辉 +4 位作者 林帆 冉志红 刘振宇 张静 杨思昭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21-228,253,共9页
在近场地震作用下,为减小桥塔塔身弯矩,悬索桥桥塔创新性地设置波形钢腹板横梁。以大渡河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横梁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结构动力数值计算模型并输入不同类型的近场地震动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探究采用波形钢腹板横梁悬索... 在近场地震作用下,为减小桥塔塔身弯矩,悬索桥桥塔创新性地设置波形钢腹板横梁。以大渡河大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横梁拟静力试验数据,建立结构动力数值计算模型并输入不同类型的近场地震动计算结构的地震响应,探究采用波形钢腹板横梁悬索桥的优势和近场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采用波形钢腹板横梁的桥塔有自重轻、刚度小的优势,更符合强柱弱梁和强剪弱弯;在高烈度的近场作用下,以波形钢腹板横梁的延性作为抗震策略是合理的。脉冲效应对本桥响应影响较大,因此建议此类型桥梁应重视近场脉冲效应;而上盘效应对本桥的响应小于无近场效应的地震动,故处于上盘的桥梁是更安全的;在横向地震激励下,近场脉冲效应对主塔的位移和弯矩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效应 上盘效应 地震响应 波形钢腹板横梁
下载PDF
近场地震作用下采用拉索减震支座桥梁纵向地震响应特性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江波 贺金海 袁万城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88,共7页
选择台湾集集近场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以常规盆式支座和铅芯减隔震支座为对比,系统考察了近场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破裂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对采用拉索减震支座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且对拉索减震支座进行了参数分析。... 选择台湾集集近场地震记录作为地震动输入,以常规盆式支座和铅芯减隔震支座为对比,系统考察了近场地震动的速度脉冲效应、破裂方向性效应、上盘效应对采用拉索减震支座连续梁桥纵向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且对拉索减震支座进行了参数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近场地震三种效应对采用三种支座的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都有放大效应;拉索减震支座同铅芯减隔震支座比较,对于位移的放大效应有明显的减小,对于在近场强震情况下通常由位移控制的减隔震连续桥梁,突出显示了其限位优势,能够实现力和位移的完美调节;通过调整拉索减震支座的摩擦系数和拉索自由程能达到更理想的减隔震效果,控制结构的位移,防止落梁、碰撞等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场地震 速度脉冲效应 方向性效应 上盘效应 拉索减震支座
下载PDF
尼泊尔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永红 李石桥 王梓龙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7年第3期33-40,共8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s 8.1级强震,震中距离中国西藏聂拉木地区约120km,但地震诱发该地区发生大量斜坡地质灾害,并导致交通阻断、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震后应急调查显示地震诱发樟木地区以崩塌、滑坡及路基沉降等地质灾害为主,并导...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Ms 8.1级强震,震中距离中国西藏聂拉木地区约120km,但地震诱发该地区发生大量斜坡地质灾害,并导致交通阻断、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震后应急调查显示地震诱发樟木地区以崩塌、滑坡及路基沉降等地质灾害为主,并导致樟木镇福利院滑坡局部震裂变形及邦村东滑坡震裂滑动,统计显示纵向上地质灾害分布距河床高差100~300m范围,空间上从樟木口岸-樟木镇-康山桥-聂拉木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密度逐渐减少。综合因素分析表明发震断层的"上盘效应"是导致樟木震害较严重的宏观背景,而其它断裂的"隔震效应"使得震动效应迅速衰减。此外,地形、高程及结构面是导致岩质斜坡动力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而堆积层变形破坏受控于其密实度及地下水富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泊尔Ms 8.1级地震 地震灾害 上盘效应 放大效应 隔震效应 密实度
原文传递
近断层速度脉冲地震动的三维有限差分模拟 被引量:4
13
作者 罗全波 陈学良 +2 位作者 高孟潭 李宗超 李铁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630-1636,1678,共8页
根据台湾西部地质地貌特征和1999年集集M W7.6地震的研究成果,建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和震源模型,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双冬断层可能产生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向性效应引起的双向速度脉冲集中在垂直于断层滑... 根据台湾西部地质地貌特征和1999年集集M W7.6地震的研究成果,建立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和震源模型,并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法对双冬断层可能产生的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方向性效应引起的双向速度脉冲集中在垂直于断层滑动分量的方向上,而滑冲效应引起的单向速度脉冲则集中在平行于断层滑动分量的方向上。受方向性效应和上盘效应的共同调制,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反映出不对称带状分布的特征,速度脉冲主要分布在距离断层面约10 km的范围内。凹凸体的特性影响着地震动的时空分布,由地震波场显示南投和台中处于强地震动危险区。近场脉冲型地震动的研究对分析速度脉冲形成机理以及地震危险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冬断层 脉冲型地震动 数值模拟 方向性效应 滑冲效应 上盘效应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on demand of structural input energy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被引量:2
14
作者 Lu Shunan Li Shuang +1 位作者 Zhai Changhai Xie Lili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3年第1期1-12,共12页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content of ground motions from the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investigated,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se differences on ... Systematic differences in the duration and frequency content of ground motions from the hanging wall and footwall during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are investigated,focus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se differences on structural input energy based on the elastic and inelastic energy responses of structures.A comparison of the input energy spectra between the hanging wall and the footwall reveal that the structural input energy on the hanging wall is not amplified due to the short duration and low peak ground velocity to acceleration ratio(V/A).However,the larger demand of structural input energy on the footwall in the range of medium and long periods is observed and the demand increases up to 50% relative to the average level of structural input energy for rupture distances larger than 30 km.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the footwall effect on structural input energy when comparing ground motions in the range of medium and long periods is recogn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DURATION frequency content hanging wall effect footwall effect input energy
下载PDF
2019-12-26湖北应城M4.9地震强震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恒 雷东宁 范珂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51-554,576,共5页
对2019-12-26湖北应城M4.9地震的强震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和滤波处理,分析地震动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记录的峰值加速度(PGA)随距离衰减较快;场地效应、上盘效应和破裂方向性效应共同导致地震动产生巨大差异。对应城地震... 对2019-12-26湖北应城M4.9地震的强震加速度记录进行基线校正和滤波处理,分析地震动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记录的峰值加速度(PGA)随距离衰减较快;场地效应、上盘效应和破裂方向性效应共同导致地震动产生巨大差异。对应城地震台的强震记录进行旋转,其顺断层方向记录与垂直断层向和垂直向记录差异明显,存在一段周期约为0.3 s的类简谐强震动,与以走滑为主的震源机制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记录 场地效应 上盘效应 方向性效应
下载PDF
汶川地震中SDOF体系地震输入能量需求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卢书楠 翟长海 谢礼立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48,66,共8页
基于汶川地震断层距150km内112条水平分量加速度记录,分析断层距、场地类型、地震动持时、上盘和下盘效应、方向性效应对SDOF(single degree of freedom)体系弹性地震输入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断层距30km范围应考虑加速度峰值增大... 基于汶川地震断层距150km内112条水平分量加速度记录,分析断层距、场地类型、地震动持时、上盘和下盘效应、方向性效应对SDOF(single degree of freedom)体系弹性地震输入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断层断层距30km范围应考虑加速度峰值增大对输入能显著提高的影响;场地越软输入能越大,输入能谱的特征周期并不随着场地越软而向右移动;地震动持时对输入能谱峰值相应周期的结构影响显著,持时越长,输入能谱峰值越大。近断层下盘效应和方向性效应对地震输入能有显著影响,断层距大于30km范围内,下盘效应使中、长周期结构的地震输入能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时 输入能 场地条件 方向性效应 上盘效应 下盘效应
原文传递
地裂缝活动作用下城市立交桥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白超宇 刘聪 +2 位作者 徐强 李文阳 成玉祥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9-85,共7页
城市立交桥等线型结构无法彻底避免地裂缝活动的影响。基于地裂缝场地上盘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考虑地裂缝与桥梁结构的交角,得到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时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上盘放大系数。地裂缝两侧的沉降差使得连续桥内力显著变化... 城市立交桥等线型结构无法彻底避免地裂缝活动的影响。基于地裂缝场地上盘对地震动的放大效应,考虑地裂缝与桥梁结构的交角,得到结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时的非一致地震动输入的上盘放大系数。地裂缝两侧的沉降差使得连续桥内力显著变化,导致桥墩的轴力增大且在地震作用下桥墩顶部的水平力增大。针对西安地裂缝场地与地裂缝活动特征,以三跨城市立交桥为例,采用park模型作为桥墩的损伤指标,考虑结构与地震动的不确定性,对立交桥进行不同场地条件的易损性分析。研究表明,地裂缝活动使得跨骑地裂缝的城市立交桥桥墩在地震作用下的失效概率相比于非地震缝场地显著增大,且桥墩的失效概率与其位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立交桥 地裂缝活动 地震易损性 上盘效应 不确定性
下载PDF
汶川8.0级特大地震的断裂特性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蓓 张培震 +1 位作者 张冬丽 李小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55-1069,共15页
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高角度铲形逆冲断层,伴随这种类型地震的远近场强地面运动在中国是第1次被记录到。综合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破裂过程和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资料,探讨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作用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结果显... 2008年汶川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是高角度铲形逆冲断层,伴随这种类型地震的远近场强地面运动在中国是第1次被记录到。综合汶川地震发震构造、破裂过程和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资料,探讨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作用与强地面运动的关系。结果显示,龙门山断裂带内强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明显大于断裂带外的台站,前者可达后者的2倍多。同时,该地震强地面运动具有很大的垂直分量,近断层垂直分量大于水平分量。结合远场资料,发现龙门山断裂带上盘峰值加速度垂直分量总体上大于下盘,上盘垂直分量的衰减比下盘慢。不考虑远场的高值异常,水平分量似乎也存在上盘效应,但目前无证据表明这些异常应该被剔除。另外,远场地面运动特征显示,相对于反方向,沿同震断层扩展方向(NNE)的峰值加速度水平分量衰减较慢,垂直分量的这种方向效应不明显。考虑到汶川地震破裂浅、断面陡和以垂直形变为主这3个显著的同震构造特性,近场和远场地面运动记录反映出位错类型和台站的实际断层距的控制作用。正因为汶川地震高角度铲形逆冲断裂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其地面运动与普通逆断型地震强地面运动的同震效应在某些分量上相同,其他分量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高角度铲形逆冲断层 断裂作用 强地面运动 峰值加速度
下载PDF
精河M_(s)6.6地震近断层地震动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泽 盛俭 +3 位作者 金显廷 周正华 喻烟 李存柱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24-1036,1052,共14页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幅值高、高频成分丰富等特点,对短周期结构威胁甚大。为模拟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以精河地震为例,利用基于地震烈度转换方法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主震在6个场点产生的地震动,分析不同方法估计的峰值加... 近断层地震动具有幅值高、高频成分丰富等特点,对短周期结构威胁甚大。为模拟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以精河地震为例,利用基于地震烈度转换方法的地震动衰减关系和随机有限断层方法模拟主震在6个场点产生的地震动,分析不同方法估计的峰值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衰减特征;同时选取17个场点的地震动,分析断层上盘效应,从而更加合理地估计近断层地震动。结合精河M_(s)6.6地震的发震构造分析,确定库松木切克山前断裂的分支精河水文站断裂为该地震的发震断层。研究结果表明:①随机方法估计的PGA与+σ误差项衰减关系短轴估计的PGA接近,两者可能都比较接近实际PGA;相较于衰减关系法,基于有限断层模型的随机方法,优势在于能较好模拟近断层地震动特征;②近断层地震动受上盘效应影响显著,断层距相同的上下盘场点,上盘地震动明显大于下盘;③对于有历史地震及地震数据的地区,可以基于已有地震数据,使用多种方法联合估计地震动参数,为工程场地地震安评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衰减关系 随机有限断层 上盘效应 近断层地震动 地震动参数估计
下载PDF
集集地震近断层速度脉冲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全波 陈学良 +2 位作者 高孟潭 李宗超 李铁飞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10期2-11,共10页
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和上盘效应,并通过集集地震中27个近断层强震台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滑移大小对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速度脉冲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回归... 初步分析了近断层速度脉冲的成因和特点,主要包括方向性效应、滑冲效应和上盘效应,并通过集集地震中27个近断层强震台的脉冲记录分析了断层破裂方向和滑移大小对地面运动峰值速度的影响。采用最小二乘法对速度脉冲的分布范围进行了回归分析,大于50 cm/s的速度脉冲主要聚集在断层距为10 km的近断层区域。对不同区域的三分量平均速度反应谱进行统计分析,表明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具有较大的特征周期和谱值,其中在垂直于断层走向的水平分量上尤为显著,这与断层剪切位错辐射效应的特征基本相符。针对脉冲型地震造成近断层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由共振效应分析了速度脉冲对边坡岩体的影响。近断层速度脉冲的研究可能对防震减灾、地震预警、震害评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层速度脉冲 方向性效应 滑冲效应 上盘效应 峰值速度 速度反应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