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3
1
作者 朱玉花 王俊波 +1 位作者 张全英 宋传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109-2111,共3页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 目的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治疗手外伤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9例创面感染的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1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术后1周愈合率、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愈合率为(95.4±2.1)%,高于对照组的(45.7±1.8)%;愈合时间为(17.4±2.4)d,短于对照组(28.7±2.9)d;组织病理学评分为(8.7±0.7)分,高于对照组(4.2±0.4)分;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为(6.1±1.2)d,短于对照组(12.4±2.3)d;住院时间为(18.1±2.1)d,短于对照组(30.4±1.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创面感染的修复中,可有效促进组织愈合、缩短愈合时间、缩短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二次手术率,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 手外伤 创面感染
原文传递
手外伤感染患者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术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38
2
作者 陈盛 谢庆平 +2 位作者 张宏程 郭恩琪 晋培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90-2092,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中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感染的创面修复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2月医院接诊的手外伤感染患者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接受VSD治疗,而对照组接受传统每日换药处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等,并评价创面修复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7.1±1.2)d、(15.8±1.6)d和(18.9±2.1)d,对照组为(13.4±1.5)d、(26.8±2.1)d和(28.5±3.4)d,观察组患者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手术率、二期植皮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而组织病理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94.12%、对照组为73.53%,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应用于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效果显著,且能明显缩短抗感染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 手外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手部电烧伤的皮瓣修复 被引量:33
3
作者 谢卫国 王德运 +3 位作者 刘杰峰 龙忠恒 李进 蒋梅君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3,共4页
目的总结用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皮瓣移植术患者... 目的总结用皮瓣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经验与不足,以期不断完善。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06年12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收治的425例手部电烧伤患者资料,统计分析其治疗概况及结果,归纳总结行皮瓣移植术患者的皮瓣类型、术后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根据皮瓣修复手术时机,将患者分为受伤7d内手术组和受伤7d后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25例患者中,348例行手术治疗占90.2%,其中209例行不同类型皮瓣移植共248例次,包括远位带蒂皮瓣202例次占81.5%、局部皮瓣19例次占7.7%、游离皮瓣12例次占4.8%、其他类型组织瓣15例次占6.0%。5例因皮瓣撕脱或坏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8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经换药或补植小皮片后愈合。其余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次修复,功能及外观较满意。受伤7d内手术组(170例次)和受伤7d后手术组(78例次)患者,皮瓣成活率分别为98.8%(168/170)及96.2%(75/78),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6%(18/170)及12.8%(10/78),两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81、0.27,P值均大于0.05)。结论可用于修复手部电烧伤创面的皮瓣类型较多。合理选择和设计皮瓣、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及术后正确观察与处理,是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VSD联合高压氧对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创伤患者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4
4
作者 姜建忠 边朝辉 +3 位作者 郑俊生 金硕 史志刚 何奎乐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6期2432-2435,2440,共5页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高压氧对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创伤患者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的手背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创...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高压氧对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手背创伤患者炎性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12月接受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的手背创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创面采用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创面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VSD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创面周围炎性反应、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肉芽组织微血管计数(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S100A9、缺氧诱导因子(HIF-1)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7、14、21、28 d创面周围炎性反应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肉芽组织纤维母细胞排列稀疏,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数量少;研究组肉芽组织纤维母细胞明显增生,胶原纤维和毛细血管数量多。治疗前2组血清IL-6、IL-8、TNF-α、IL-4、IL-10及肉芽组织MVD、VEGF、b FGF、S100A9、HIF-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TNF-α及肉芽组织HIF-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清IL-4、IL-10及肉芽组织MVD、VEGF、b FGF、S100A9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VSD联合高压氧治疗前臂带蒂旋转皮瓣移植修复术后手背创面,能够明显抑制炎性反应,加快肉芽组织新生血管生成,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高压氧 皮瓣修复术 手部 创面修复 炎症因子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腹部带蒂皮瓣与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玉花 王俊波 张全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57-2359,共3页
目的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 目的比较腹部带蒂皮瓣和游离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及骨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38例手外伤后创面感染且骨外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各10例,Ⅰ组患者行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治疗,Ⅱ组患者行足背游离皮瓣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患者治疗效果优良率为94.73%,Ⅱ组为6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3±23.5)min,短于Ⅱ组(189.3±36.9)min;Ⅰ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9.5±3.2)d,长于Ⅱ组(19.4±1.2)d;Ⅰ组患者手术次数为(2.2±0.8)次,大于Ⅱ组(1.0±0.2)次;Ⅰ组患者总住院费用为(12 324.6±145.2)元,高于Ⅱ组(8734.2±45.6)元,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患者对治疗效果的满意率为52.63%,Ⅱ组为73.6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手外伤创面感染及骨外露的修复治疗,带蒂皮瓣术后成活率较高,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而游离皮瓣修复可实现外形和功能的良好恢复,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灵活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创面修复 腹部带蒂皮瓣 游离皮瓣
原文传递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熊小龑 张兆国 +1 位作者 刘超 程希庆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9期1042-1045,共4页
目的探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慈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封闭式负压... 目的探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10月慈溪市中医医院收治的手外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创面修复治疗,观察组采取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观察两组修复效果、愈合时间、二次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住院情况、组织病理学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别为(15.11±2.43)d、(16.27±1.79)d、(6.06±0.6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43、13.31、23.29,均P<0.05);观察组二次手术率(5.00%)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理学评分为(7.11±0.53)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P<0.05)。结论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应用效果较佳,可有效控制病情,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创面修复 负压伤口疗法 住院时间 有效性研究 病人满意度
原文传递
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创面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丕红 张明华 +5 位作者 谢庭鸿 周捷 任利成 梁鹏飞 曾纪章 黄晓元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426,共3页
目的观察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足部Ⅲ度电烧伤患者6例,创面大小:6.0cm×4.0cm-8.5cm×7.5cm。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9cm... 目的观察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2010年6月-2013年6月,笔者单位收治手足部Ⅲ度电烧伤患者6例,创面大小:6.0cm×4.0cm-8.5cm×7.5cm。采用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面积为9cm×4cm-12cm×9cm。5例供区拉拢缝合,1例供区移植腹部全厚皮。结果1例中指受损患者术后因皮瓣静脉回流障碍坏死,经换药后取腹部全厚皮移植修复;其余5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颜色和弹性与受区较匹配,臃肿不明显。随访6—24个月,手足部功能恢复尚可,5例患者手功能评定结果:优2例、良2例、差1例。供瓣区瘢痕较轻,无明显功能障碍,效果较佳。结论游离上臂外侧穿支皮瓣血管蒂相对较长,脂肪组织较少,是修复手足部电烧伤小创面的较佳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外科皮瓣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热压伤创面 被引量:14
8
作者 汪翔 温贤全 +1 位作者 萧志雄 李娟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热压伤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对8例手和前臂热压伤患者急诊行前臂清创,切开焦痂减压,VSD治疗;待创面清洁后,择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修复断裂肌腱后,行游离...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及前臂大面积热压伤创面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对8例手和前臂热压伤患者急诊行前臂清创,切开焦痂减压,VSD治疗;待创面清洁后,择期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修复断裂肌腱后,行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创面。术后定期复查,指导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感觉,前臂和手功能及供区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成活,1例皮瓣覆盖创面因前臂肌腱坏死、创缘渗出,经换药后愈合。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8个月。皮瓣外形美观,不臃肿,质地良好,与受区相似,两点辨别觉12~20 mm;手功能恢复良好,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结论手和前臂热压伤损伤组织层次深浅不一,常累及多种组织,修复难度大;股前外侧皮瓣解剖恒定,皮肤质地良好,可同时修复不同组织,是修复手及前臂热压伤的一种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伤 股前外侧皮瓣 前臂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0例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坚强 范春海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具有保护性感觉和排汗功能。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6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20例。结果 20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外形良好,质地柔软,弹性好,具有保护性感觉和排汗功能。结论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游离皮瓣 手部 软组织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国栋 徐永清 +3 位作者 何晓清 罗浩天 董凯旋 王腾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47岁,平均31.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交通事故伤3例...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8月—2016年10月,应用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中小创面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19~47岁,平均31.2岁。致伤原因:机器绞伤6例,交通事故伤3例,电烧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4 h^10 d,平均3.5 d。创面部位:虎口2例,拇指指腹3例,示指指腹1例,掌背3例,指背1例。创面范围4 cm×3 cm^8 cm×7 cm,均伴骨骼或肌腱外露。术前首先常规行腹主动脉至双侧胫前、后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初步观察双侧肢体膝关节周围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血管情况,并挑选合适一侧肢体作为供区;然后,将CTA数据导入Mimics15.0软件三维重建穿支血管、骨骼、皮肤,并根据创面大小动态模拟皮瓣设计、切取过程。术中根据术前设计切取皮瓣,皮瓣切取范围5 cm×4 cm^10 cm×8 cm。9例供区直接缝合,1例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除3例患者外侧腓肠浅动脉较细,术中改为内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切取皮瓣修复创面。术后24 h 1例皮瓣发生静脉危象,经对症处理后成活;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及供区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外形良好,末次随访时按关节总活动度(TAM)评价标准评定手部功能,优6例,良3例,可1例。结论 CTA结合Mimics15.0软件能实现术前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的个体化、精确化设计,降低了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腓肠浅动脉穿支皮瓣 数字化技术 CT血管造影 手部创面
原文传递
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常树森 金文虎 +6 位作者 魏在荣 孙广峰 王波 邓呈亮 唐修俊 曾雪琴 聂开瑜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4-207,共4页
目的 探讨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共13指。扩创后患指创面面积为1.2am×0.8cm~1... 目的 探讨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9月-2015年1月,笔者单位收治手指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共13指。扩创后患指创面面积为1.2am×0.8cm~1.8cm×1.5cm,采用同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创面,皮瓣间断缝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及同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切取面积分别为0.52~1.11、2.60~5.23cm2。结果13例患者皮瓣术后全部成活,获随访6~24个月。皮瓣色泽、质地良好;重建后指端呈弧形,手指外观与正常手指一致,跨关节切口关节活动正常;均未出现钩甲畸形、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13例皮瓣感觉恢复达S4级,两点辨别觉距离2~3mm,手指各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为优。结论患指锯齿状指固有动脉神经蒂皮瓣联合双皮下蒂V-Y推进皮瓣修复同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避免直线瘢痕挛缩畸形并且能够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软组织损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Lando双层人工真皮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于子云 张晓丽 +4 位作者 刘晓辉 李想 秦宇 耿士亮 刘雪涛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收治20例手部皮肤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期彻底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待创面无明显感染后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行VSD负压吸引,3周... 目的探讨人工真皮在手部皮肤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6月-2019年6月,共收治20例手部皮肤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一期彻底清创后行VSD负压吸引,待创面无明显感染后采用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再次行VSD负压吸引,3周后行自体游离植皮手术,观察人工真皮及自体游离植皮成活情况。结果20例人工真皮及自体游离植皮皮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平均5.6(3~12)个月,骨或肌腱外露均得到良好修复,创面愈合后外形良好,皮肤弹性好,无臃肿及明显瘢痕增生,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外观平整。结论手部创面采用人工真皮修复后成活良好,二期中厚皮片植皮可确保手部皮肤外形美观,弹性好,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真皮 手部 皮肤缺损 创面愈合
下载PDF
rh GM-CSF凝胶在手及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皮瓣移植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荣 詹浩东 彭梦龙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 GM-CSF)凝胶在手及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皮瓣移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黄冈市中心医院烧伤...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 GM-CSF)凝胶在手及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皮瓣移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黄冈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选取82例手及面部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均需实施皮瓣移植修复手术。常规组予以基础治疗+磺胺嘧啶银霜治疗,观察组予以基础治疗+磺胺嘧啶银霜+rh GM-CSF凝胶治疗。将结痂时间、痂皮基本溶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即刻、术后1周和术后2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变化,术后6个月修复及美容效果评分和并发症作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结痂时间、痂皮基本溶解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EGF和TGF-β1水平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2周血清VEGF、EGF和TGF-β1水平均高于术后即刻,术后2周血清VEGF、EGF和TGF-β1水平均高于术后1周,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2周血清VEGF、EGF和TGF-β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修复及美容效果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及面部深度烧伤创面皮瓣移植修复中应用,rh GM-CSF凝胶可加快愈合时间,提高血清VEGF、EGF和TGF-β1水平,且未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烧伤创面 手与面部 皮瓣移植修复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创面愈合 修复效果
原文传递
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在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俞芳 唐举玉 +7 位作者 吴攀峰 周征兵 庞晓阳 曾磊 肖勇兵 潘丁 卿黎明 刘睿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3周,平均7... 目的探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9月,采用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7~52岁,平均42.5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4 h^3周,平均7.3 d。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例,碾压伤2例,油漆高压注射伤1例。创面位于手背3例,指背1例,拇指和虎口1例。创面范围为8 cm×6 cm^10 cm×8 cm。皮瓣切取范围为6.0 cm×3.0 cm^11.0 cm×4.5 cm,均携带臂后侧皮神经。供区创面直接闭合。结果术后皮瓣顺利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6.5个月。患者对手部外观满意,皮瓣无臃肿,颜色、质地与手部接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无桡神经损伤发生,肘关节功能无影响。1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行分指、皮瓣削薄术。结论桡侧副动脉分叶穿支皮瓣是一种修复手部邻近2个创面或宽大、不规则创面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皮瓣 分叶皮瓣 桡侧副动脉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手部感染的康复治疗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兰 陆琳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19-220,共2页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治疗急、慢性手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 5 0例手部感染患者 ,早期采用超短波电疗和紫外线疗法进行抗炎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后期通过蜡疗、超声波疗法及运动疗法达到恢复手部功能的目的。结果  5 0例的感染均... 目的 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治疗急、慢性手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 5 0例手部感染患者 ,早期采用超短波电疗和紫外线疗法进行抗炎治疗以促进伤口愈合。后期通过蜡疗、超声波疗法及运动疗法达到恢复手部功能的目的。结果  5 0例的感染均得到早期控制 ,总有效率达 98%。伤口愈合手功能完全恢复者急性感染占 82 .93% ,慢性感染占 44.44%。结论 治疗手部感染时同时积极采用康复治疗 ,可有效地控制炎症、促进伤口愈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感染 康复治疗 超短波电疗 紫外线疗法 抗炎治疗
原文传递
利用废弃手指或手部组织块修复手部其它组织缺损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小珩 方光荣 +4 位作者 刘亚平 屈志刚 姜凯 王振军 腾国栋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 介绍利用废弃手指或手部组织块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 6例手部组织缺损者 ,根据伤情利用其本应废弃的手指或手部组织块 ,做成游离皮瓣或游离复合组织瓣 ,移植修复重建手部其它部位的皮肤或复合组织缺损。结果 共移植 ... 目的 介绍利用废弃手指或手部组织块修复手部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 对 6例手部组织缺损者 ,根据伤情利用其本应废弃的手指或手部组织块 ,做成游离皮瓣或游离复合组织瓣 ,移植修复重建手部其它部位的皮肤或复合组织缺损。结果 共移植 7块游离组织 ,均Ⅰ期存活。术后随访 6个月至2年 ,外形、感觉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较满意。结论 利用废弃手指或手部组织块修复手部组织缺损 ,可减轻患者的再创伤 ,是一种值得选用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手指 手部组织块 修复 手部其它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原文传递
改良的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9
17
作者 苏日宝 王培吉 +1 位作者 崔满意 王秀会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5年9月,收治手背部热压伤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2岁;左手9例,右手11例。均急诊人院二期修复。热压伤部位:手背部12例... 目的探讨改良的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热压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5年9月,收治手背部热压伤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18~45岁,平均32岁;左手9例,右手11例。均急诊人院二期修复。热压伤部位:手背部12例,虎口区6例,拇指背侧区2例。手背部热压伤范围3.5cm×4.5cm~7.0cm×8.0cm.均采用改良的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皮瓣切取范围4.0cm×5.0cm~8.0cm×9.0cm。皮瓣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者植皮修复。术后1周逐渐开始在佩戴支具保护下行手指康复功能锻炼。所有患者均定期随访。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皮瓣及皮瓣供区植皮均成活,创口I期愈合。术后2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虎口开大及各手指屈伸功能良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结论改良的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部热压伤术中操作简单.术后皮瓣成活率高。是一种修复手背部热压伤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后动脉 逆行岛状皮瓣 热压伤 创面修复
原文传递
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8
18
作者 胡建威 吕丰 《中国民康医学》 2022年第1期18-20,24,共4页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5例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8例。对照组采用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研究组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为95.84%(46/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2%(3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1/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提高手外伤软组织缺损修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炎性因子水平和VAS评分,以及缩短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其效果优于胸腹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修复术 修复率 伤口愈合 VAS评分 炎性指标
下载PDF
手部创伤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病原菌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周明霞 王晓明 陆州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821-3823,共3页
目的分析手部创伤患者术后引起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探讨引起手部创伤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对手部创伤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急诊收治的1 246例手部创伤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手部创伤患者术后引起伤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探讨引起手部创伤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对手部创伤感染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医院急诊收治的1 246例手部创伤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中疑似术后感染的347例患者进行细菌培养,对阳性样本进行细菌分离鉴别,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分析,并分析引起手部创伤患者术后伤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9例患者共分离获出127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72株占56.69%,革兰阴性菌55株占43.3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呋辛、头孢噻吩、头孢唑林等耐药率较高,均达100.00%;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克林霉素、头孢呋辛等耐药率较高,均>80.00%;手部创伤术后伤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较长、换药频率较低,与未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创伤术后伤口感染患者进行治疗时需根据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创伤 伤口感染 病原菌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在面部及手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太阳 刘卓卓 +2 位作者 朱玉 陈志勇 李博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12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及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5例面部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面部肿瘤5例,面部移植物外露3例,面部创伤6例,手部创伤21例;创面大小2.0 cm×2.0 cm^10.0 cm... 目的探讨腓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面部及手部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5例面部及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面部肿瘤5例,面部移植物外露3例,面部创伤6例,手部创伤21例;创面大小2.0 cm×2.0 cm^10.0 cm×4.0 cm。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皮瓣色泽、质地及有无破溃及术区愈合情况,评估供区、受区瘢痕增生情况及手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血管危象发生;术区轻度瘢痕增生,未见瘢痕挛缩;皮瓣色泽接近受区,质地柔软,未见明显臃肿,无破溃发生;手部功能优16例,良5例。结论腓动脉穿支恒定,皮瓣游离移植后能较大限度恢复面部的美观及手部功能,对供区影响小,是面部及手部创面理想的修复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腓动脉穿支皮瓣 面部 手部 创面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