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生境质量变化的图谱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鑫 程文仕 +2 位作者 李晓丹 杨昌裕 邢秀为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131-3140,共10页
生境质量是影响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以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带的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在定量估算地区2000—2018年生境质量水平基础上,基于图谱变化分析理论和InVEST模型,探索地区生境质量时空... 生境质量是影响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保护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以地处三大自然区交汇带的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在定量估算地区2000—2018年生境质量水平基础上,基于图谱变化分析理论和InVEST模型,探索地区生境质量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图谱转移状态和变化强度。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甘肃省生境质量总体维持中等水平并略有提升,在空间上自北向南呈逐级递增的阶梯式变化特征,在数量上则高低并存;从图谱转移视角分析,甘肃省生境质量格局较为稳定,未发生状态转移的图谱单元占主导,而在发生了生境质量状态转移的图谱单元中,"较高←→较低"、"较高←→高"、"较高←→低"这6类状态间的互换转移最显著,空间分布也较为集聚;"北剧南和"是甘肃省生境质量变化强度的主要格局,自北向南依次为"强变区"、"复合区"、"温缓区"和"平和区"4类变化强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质量 时空差异 图谱特征 InVEST模型 三大自然区交汇带
原文传递
中国蜡梅属种质资源的分布及其特点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冰 张启翔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30-735,共6页
根据对中国蜡梅属种质资源的调查,结合已有资料,重点阐述了中国蜡梅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水平和垂直分布特点及其生境特点。现知中国蜡梅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13个省,其水平分布很广,很连续,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 根据对中国蜡梅属种质资源的调查,结合已有资料,重点阐述了中国蜡梅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水平和垂直分布特点及其生境特点。现知中国蜡梅属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13个省,其水平分布很广,很连续,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的广大地区。垂直分布跨度很大,但垂直分布的上下限与经纬度无显著的相关性。蜡梅属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较严格,土壤基质多为沙壤土,在群系组成中,蜡梅属植物多为林木层和灌木层的优势成分。蜡梅属植物跨有5个植被类型,主要生长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梅 垂直分布 水平分布 生境特点 植被类型
下载PDF
秦岭南坡两个大熊猫活动密集区的生境特征及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雪华 金学林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23-2128,共6页
对秦岭佛坪和长青2个保护区的大熊猫活动密集区的系列生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坡向、水系密度、生境类型、竹子种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大熊猫痕迹点的关系。结果表明:佛坪和长青保护区的生境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故2个保... 对秦岭佛坪和长青2个保护区的大熊猫活动密集区的系列生境因子(包括海拔、坡度、坡向、水系密度、生境类型、竹子种类)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与大熊猫痕迹点的关系。结果表明:佛坪和长青保护区的生境特征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故2个保护区的大熊猫对生境的选择也呈相似性和差异性;在长青和佛坪保护区各存在1个大熊猫活动密集区,其具有明显的宏观生境特征;大熊猫活动密集区的生境资源可获得性和大熊猫对生境因子的适应选择对应关系明显;秦岭南坡大熊猫选择的生境特征主要是:海拔1200~2600m,坡度20°~40°,水系密度为2~3条.km-2,针阔叶混交林,巴山木竹和秦岭箭竹的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南坡 大熊猫 活动密集区 生境特征
下载PDF
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栖息地退化特征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金根 薛建辉 +4 位作者 王磊 丁晶晶 马婉丽 刘成刚 戎宇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93-1798,共6页
通过对大丰麋鹿保护区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调查分析,揭示麋鹿栖息地退化机理。结果表明:围栏内、外草地群落相似性系数低,围栏内植物群落中地上部生物量、物种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围栏外草地,但生态优势度... 通过对大丰麋鹿保护区栖息地植物群落特征的调查分析,揭示麋鹿栖息地退化机理。结果表明:围栏内、外草地群落相似性系数低,围栏内植物群落中地上部生物量、物种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围栏外草地,但生态优势度指数高于围栏外草地;其次,围栏内草地植物群落之间距离越远,群落相似性系数则越低;围栏内狼尾草种群的物种优势度均占绝对优势,但随着距离麋鹿活动中心渐远,群落均匀度指数呈上升趋势,狼尾草生物量占群落总生物量的比例、狼尾草种群特征值则均呈下降趋势。综合分析认为,火烧灭蜱可能是形成麋鹿栖息地植被现状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大丰麋鹿保护区栖息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麋鹿 自然保护区 栖息地 退化特征
原文传递
广州雕塑公园植物景观特色浅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苑婷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植物景观,以广州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同生境植物配置及园路植物配置的特点和观赏价值。结果表明:广州雕塑公园植物与雕塑结合,岭南风情浓郁、季相与色彩丰富、主题景观新颖,具有良好的生态及观赏效果,展... 为打造独具特色的公园植物景观,以广州雕塑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不同生境植物配置及园路植物配置的特点和观赏价值。结果表明:广州雕塑公园植物与雕塑结合,岭南风情浓郁、季相与色彩丰富、主题景观新颖,具有良好的生态及观赏效果,展示了亚热带气候下不同生境的自然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 雕塑公园 植物景观 生境 植物配置 景观特色
下载PDF
江苏宝华山自然保护区独花兰种群数量及生境特征
6
作者 李新华 王一 徐梦娜 《生物资源》 CAS 2022年第5期467-471,共5页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S.Chien)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了阐明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独花兰种群数量、生境特征及其受威胁因子,2021年3月至10月,对该地野生独花兰种群进行了全面调查。... 江苏省句容市宝华山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独花兰(Changnienia amoena S.S.Chien)的模式标本产地。为了阐明宝华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独花兰种群数量、生境特征及其受威胁因子,2021年3月至10月,对该地野生独花兰种群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发现,在宝华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在海拔160~200 m的山坡天然落叶阔叶林下,独花兰种群局限分布在一处东西长300 m,南北宽150 m的狭小区域中。独花兰种群共有218株个体,其中121株开花个体都生长在腐殖质丰富的土壤中。160株独花兰都生长在9棵建始槭(Acer henryi Pax)树干基部附近,占独花兰个体总数的73.4%;其中开花个体86株,占开花植株总数的71.1%。宝华山独花兰面临的受威胁因子主要为结实率很低、部分个体生长发育不良、以及假鳞茎被雨水冲出土壤表面。此外,对宝华山独花兰种群的就地保护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花兰 野外调查 种群 生境特征
原文传递
河流鱼类栖息地水力学条件表征与评述 被引量:49
7
作者 杨宇 严忠民 乔晔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了对鱼类栖息地水力学环境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回顾了鱼类栖息地水力学问题的研究历史.根据特征量描述对象的不同,将用来描述栖息地特征的水力学变量划分为水流特征量、河道特征量、无量纲量和复杂流态特征量.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 为了对鱼类栖息地水力学环境进行准确、全面的描述,回顾了鱼类栖息地水力学问题的研究历史.根据特征量描述对象的不同,将用来描述栖息地特征的水力学变量划分为水流特征量、河道特征量、无量纲量和复杂流态特征量.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各特征量获得方法、使用范围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栖息地 生态水力学 鱼类资源保护 流场空间描述
下载PDF
基于鱼类产卵需求的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鲁芸 吴紫涵 +5 位作者 刘清园 成必新 卿杰 严鑫 张泽宇 李永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33-741,共9页
根据鱼类产卵需求对工程修复效果开展评价对掌握栖息地状态和指导工程设计极其重要。以黑水河为实例,从鱼类产卵的生境需求出发,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产卵栖息地的参照状态,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河流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评价,以... 根据鱼类产卵需求对工程修复效果开展评价对掌握栖息地状态和指导工程设计极其重要。以黑水河为实例,从鱼类产卵的生境需求出发,结合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方法量化产卵栖息地的参照状态,构建指标体系进行河流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评价,以获得修复工程对鱼类产卵生境真实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2019—2021年黑水河产卵期的鱼类栖息地综合评价得分分别为63.04、83.52与83.52,鱼类产卵栖息地得到改善,评价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工程对产卵栖息地有明显修复效果;黑水河不同河段鱼类产卵栖息地质量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修复前下游河段(R4~R6)优于上游河段(R1~R3)的特征,修复后不同河段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为21.33%~59.15%;通过对敏感因子进行溯源可知,修复前黑水河鱼类产卵期栖息地质量主要受河流连通性和水力条件限制,修复后连通性得到大幅度改善,但水体流速和弗劳德数与保护鱼类产卵的偏好状态仍具有一定差距,后期修复工作应结合鱼类产卵喜好针对水体流态进行局部塑造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工程 鱼类产卵偏好 栖息地修复效果评价 时空特征 限制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