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规划的生态学途径——以陕北枣子沟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于汉学 周若祁 刘临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9-193,209,共6页
试图将生态规划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研究中.首先从区域背景和调研资料入手,运用德尔菲法筛选了对人居环境建设影响较大的限制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地图叠加法对陕北枣子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 试图将生态规划方法应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人居环境的研究中.首先从区域背景和调研资料入手,运用德尔菲法筛选了对人居环境建设影响较大的限制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地图叠加法对陕北枣子沟流域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析和生态适宜度评价.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小流域尺度下“生态优先”的生态安全格局和流域发展用地功能分区.分别从生态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角度就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规划 枣子沟小流域 人居环境 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分形视角下黄土高原沟壑区城乡用地形态研究——以陕北米脂研究区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田达睿 周庆华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3-40,共8页
分形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自相似规律的前沿理论,为城乡空间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米脂沟壑区为例,借助分形理论与方法,探讨在复杂地形地貌区制约下城乡空间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首先基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特征及... 分形理论作为研究复杂系统自相似规律的前沿理论,为城乡空间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米脂沟壑区为例,借助分形理论与方法,探讨在复杂地形地貌区制约下城乡空间发展的路径与模式。首先基于黄土高原的沟壑地貌特征及其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针对米脂研究区提出不同的城乡空间发展构型;然后计算并比较不同城乡空间构型的分维数据与分形图式,揭示城乡用地形态与分维特征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影响研究区城乡空间分形特征的因素;最后以分形优化为指导提出米脂研究区城乡空间发展的适宜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 黄土高原沟壑区 城乡用地形态 米脂
下载PDF
黄土沟壑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稳定性及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应龙 谢永生 +2 位作者 李晓 江青龙 张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1-204,共4页
种粮收入是黄土沟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揭示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状况及其稳定性,选取黄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粮过程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状况进行了为期10... 种粮收入是黄土沟壑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揭示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投入产出状况及其稳定性,选取黄土沟壑区长武县王东沟流域的30户农户为研究对象,对其种粮过程中小麦、玉米和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投入与产出状况进行了为期10a的跟踪调查,并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生产稳定性最高,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4.2%;玉米次之,其土地产出率变异系数为17.2%;小麦的土地产出率年际变化较大,其生产稳定性最低。1999—2008年间,3种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值及生产成本均呈上升趋势。从而得出,在黄土沟壑区,种植玉米的经济利润最高,大豆次之,小麦最低。据此提出增加科技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监控力度及种粮补贴力度,以降低农民种粮成本增加种粮收入,促进粮食稳定生产,保证区域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作物 黄土沟壑区 生产成本 产值分析 效益分析
下载PDF
基于耦合关系的乡村产业规划研究——以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显胜乡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董鹏达 董欣 +2 位作者 朱菁 马思琪 陈开心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3年第4期151-160,共10页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国土地域系统及其产业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持续振兴的能力。我国陇东地区乡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及城镇化发展中产业—空间矛盾尤为显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乡村国土地域系统及其产业组成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决定了乡村持续振兴的能力。我国陇东地区乡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及城镇化发展中产业—空间矛盾尤为显著,迫切需要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乡村产业—空间量化分类的探索性研究,客观反映乡村的发展程度,科学把握乡村发展差异和特点。本文充分剖析了国家与地区相关政策,进而通过分析该地区的产业-空间问题,基于“人地关系”协调理论构建“产村互动”耦合发展模型,以具备典型特征的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显胜乡村庄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与空间两大系统确定了19个评价因子,通过对评价因子进行赋值计算、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软件等手段,评价探析其产业—空间耦合互动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内在机制,在规划响应方面得出如下启示:以科学评价现状为基础,分类引导乡村产业空间振兴;以统筹空间布局为核心,打造镇村一体发展新单元;以加强生态修复为策略,同步经济效益与空间效应;以延续历史文脉为补充,实现文化引领三产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地关系 产村互动 黄土高原沟壑区 陇东
下载PDF
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的持水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檬檬 李钢铁 +2 位作者 党宏忠 冯金超 梁田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33,共7页
果园土壤持水能力的大小对于评价果树水分利用状况、预估果实产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主要水分物理指标、土壤体积含水率及土壤水势的联合测定,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黄土残塬沟壑区... 果园土壤持水能力的大小对于评价果树水分利用状况、预估果实产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主要水分物理指标、土壤体积含水率及土壤水势的联合测定,绘制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了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土壤的持水特征。结果表明:1)果园土壤0~100 cm层内的土壤密度平均为1.34 g/cm3,土壤机械组成平均为:黏粒42.6%,粉粒41.6%,砂粒15.79%,总孔隙度平均为46.9%,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0.85%,土壤团聚体含量质量分数平均为36.8%,土壤结构与持水性能总体较好,但土壤有机质较低。2)100 cm内各层土壤在土壤密度、土壤粉粒体积分数、总孔隙度等指标方面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表现出空间一致性。但在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等指标表现出随土层增加而上升的趋势(P<0.05),在各类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土壤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3)基于土壤物理参数利用Van Genuchten模型推导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田间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制订该区域旱作果园的水分管理方案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苹果树 土壤持水 土壤水吸力 黄土残塬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高塬沟壑区砚瓦川流域近60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王芸 刘文兆 +2 位作者 李志 李怀有 方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41,47,共9页
采用气候趋势倾向率、小波变换、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砚瓦川流域1951—2009年近60年的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过程上看,该流域春、秋季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而夏、冬季则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 采用气候趋势倾向率、小波变换、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黄土高原砚瓦川流域1951—2009年近60年的降水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过程上看,该流域春、秋季降水量明显趋于减少,而夏、冬季则稍有增加,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最显著的振荡周期为32年,经历高-低-高3个循环交替,夏、秋季的周期变化对年降水量的影响较大;该流域50年一遇的年降水量和最大日降水量分别是815.3 mm和111.5 mm;降水年内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的68%。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现象,但在50年代有两次降水转折,8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七次降水转折。从空间分布上看,流域年降水呈西高、东低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时空变化 砚瓦川流域 黄土高塬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刺槐林的建设、更新与演替
7
作者 刘建凯 郝明德 邹厚远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4,共4页
通过对王东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生产现状、更新和演替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植被建设中应把人工刺槐林的培育与更新结合起来,通过皆伐萌蘖、择优间伐等措施进行人工刺槐林的更新;应根据二代刺槐林的生长和对水分的利用情况... 通过对王东沟小流域人工刺槐林生产现状、更新和演替过程进行分析,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林草植被建设中应把人工刺槐林的培育与更新结合起来,通过皆伐萌蘖、择优间伐等措施进行人工刺槐林的更新;应根据二代刺槐林的生长和对水分的利用情况,对刺槐林进行合理采伐利用,不宜培育第三代刺槐林;应尽量保留草本和灌木植物,使之先被天然草本群落代替,继续发挥植被防止土壤侵蚀的作用,改善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沟壑区 人工林草植被 更新和演替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从怀军 《科技通报》 2018年第5期70-73,共4页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植物生长以及微生物活动的基本条件,水分的充足与否与植物能否存活、生长好坏有着莫大的牵连。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设三种施肥处理:A:设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000 kg/hm^2;B:施秸秆,施肥量为...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植物生长以及微生物活动的基本条件,水分的充足与否与植物能否存活、生长好坏有着莫大的牵连。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设三种施肥处理:A:设施有机肥(羊粪),施肥量为30000 kg/hm^2;B:施秸秆,施肥量为9000 kg/hm^2;C:不施肥,以AO(施有机肥,不种植物)、BO(施秸秆、不种植物)、CK(不施肥、不种植物)作为对照,探寻植物在单播、混播模式下对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效果。在长武长期连续定位试验数据基础上,采用实地种植和长期观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模拟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水分规律,为该地区合理利用降水资源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土壤水资源的持续高效利用和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不同施肥条件 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 被引量:25
9
作者 陈奇伯 王克勤 +1 位作者 齐实 孙立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463-1469,共7页
在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对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以单位面积坡耕地生产某种生物产品的数量为土地生产力指标 ,以生产周期短的农作物为指示植物 ,具体探讨了地表径流... 在黄土丘陵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分析的基础上 ,对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土地生产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的试验方法 ,以单位面积坡耕地生产某种生物产品的数量为土地生产力指标 ,以生产周期短的农作物为指示植物 ,具体探讨了地表径流损失和土壤流失分别所造成的土地生产力下降幅度。表土人工堆积处理的径流小区试验结果表明 ,坡耕地每损失 1 mm径流 ,供试作物产量平均下降 5 .0 %~ 9.7% ;小区铲土覆土模拟土壤流失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 ,每减少 1 cm表土 ,作物产量下降 1 .0 %~ 3.1 % ,每增加 1 cm表层熟化土 ,产量增加 0 .8%~ 1 .7%。在干旱年份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作物减产每年平均为 2 1 .9%~ 80 .0 % ,其中径流损失的比重占 95 .8%~ 98.2 % ,而土壤流失仅占 1 .8%~ 4.2 %。作物品种不同 ,水土流失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水土流失 坡耕地 土地生产力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环境效应 被引量:21
10
作者 赵姚阳 刘文兆 濮励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5-91,共7页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 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苜蓿地土壤水分的周年变化规律,并以休闲地和几种一年生作物地作为对照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①雨季降水对苜蓿地土壤水分的补给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土壤贮水量动态与年内的降雨周期相吻合,但总体上朝着土壤不断干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一个雨季,苜蓿地的土壤贮水量与平均含水量分别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休闲地与4月份持平;③相同的降水对不同作物地的补给效果不同,以3m土层计算,苜蓿地的农田蒸散量与谷子、玉米相当,比豆子地高,但要低于高粱地;④长期种植苜蓿引起的深层土壤干化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干化土地的水分恢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土壤水分 动态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基于DEM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沟谷网络节点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军锋 李天文 +2 位作者 陈正江 刘学军 汤国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6-391,共6页
选择黄土高原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沟谷网络与沟谷网络节点自动提取技术,得到了各样区沟谷网络节点,并从地貌形态学、沟谷成因学以及水文学原理出发,对不同级别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选择黄土高原3个典型地貌类型区为试验样区,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沟谷网络与沟谷网络节点自动提取技术,得到了各样区沟谷网络节点,并从地貌形态学、沟谷成因学以及水文学原理出发,对不同级别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属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合数理统计方法获得了:(1)同一沟谷系统不同分辨率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量均值分级统计规律;(2)不同地貌类型样区相同分辨率沟谷网络节点水流累积量均值分级统计规律。该结论能够有效解释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各级沟谷系统的形成机理及其空间分异规律,同时能够合理地说明沟谷系统发育与地表侵蚀、切割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沟谷网络节点 水流累积量 分辨率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杰 刘文兆 +3 位作者 张勋昌 张北赢 王兵 杨玉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7-104,112,共9页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树种幼林的水土保持效益及其适应性。【方法】以草地为对照,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刺槐、油松、沙棘、侧柏纯林及其混交林径流小区的产流产沙情况、土壤水分状况及各树种的生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造林初期,各树种及其不同造林方式的水土保持效益均比较差,处于水土保持功能低下阶段,土壤侵蚀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不同覆盖度引起的,二者呈二次多项式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当覆盖度达53%时土壤侵蚀较为轻微。草地和各树种林下0-25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化较大,其中以刺槐消耗土壤水分最多,其次是侧柏,油松、沙棘和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刺槐纯林与其混交林下土壤水分的差异比较明显,而其他树种不同造林方式下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差异。各树种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侧柏〉油松≈沙棘〉刺槐,油松与沙棘混交造林后两者的水分利用效率都有显著提高;各树种叶片的蒸腾速率表现为刺槐≈沙棘〉油松〉侧柏,沙棘与油松或刺槐混交后,油松与刺槐的蒸腾速率均有所降低,而沙棘变化不显著。【结论】综合考虑树种的水保效益及其适应性可以发现,沙棘与油松混交可能是黄土高原沟壑区较为适宜的一种造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造林树种 造林方式 水保效益 土壤水分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狼牙刺灌木林地的土壤水分动态 被引量:9
13
作者 卜崇峰 蔡强国 崔琰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9-385,共7页
在陕北黄土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选择不同林龄的狼牙刺地块,对其土壤水分作了动态观测,并以柠条地和撂荒地为对照。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土层足够深的地块上,天然灌木狼牙刺年蒸散量约为590mm,单株平均耗水量约85mm。强烈耗水期是... 在陕北黄土区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选择不同林龄的狼牙刺地块,对其土壤水分作了动态观测,并以柠条地和撂荒地为对照。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在土层足够深的地块上,天然灌木狼牙刺年蒸散量约为590mm,单株平均耗水量约85mm。强烈耗水期是5月中旬至7月底,8月底土壤水分达到最低值,9月份以后开始恢复;②狼牙刺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在0-2.5m之间,土壤水分的消耗强度随深度的增加而下降;③狼牙刺地干层超过10m,比同龄的柠条土壤干层(8m)深,在两个生长季中,干层没有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沟壑区 狼牙刺 土壤水分 动态
下载PDF
温度和水分对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释放CO_2潜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宏 黄懿梅 +1 位作者 祁金花 安韶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31-737,共7页
为探讨影响土壤释放CO2潜力的因素,本研究采集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苹果园、退牧草地、辽东栎林地)的原状土壤样品,室内进行不同温度和水分梯度的培养试验,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释放CO2的速率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分析其对... 为探讨影响土壤释放CO2潜力的因素,本研究采集黄土丘陵区3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下(苹果园、退牧草地、辽东栎林地)的原状土壤样品,室内进行不同温度和水分梯度的培养试验,测定培养过程中土壤释放CO2的速率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分析其对土壤释放CO2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土壤释放CO2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指数模型Ra=aebT可以很好地预测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含水率对土壤呼吸速率影响不大,但含水率对Q10值的影响明显,较高或较低的水分情况下都会降低土壤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释放CO2的速率表现为:林地土壤>草地土壤>果园土壤。土壤理化性质中,有机碳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其次为有机氮;此外微生物量碳很可能是间接影响土壤CO2释放速率的一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速率 温度 水分 黄土丘陵区 土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不同生态脆弱区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影响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奇伯 王克勤 +2 位作者 齐实 李金洪 吴晓伟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32,共4页
通过外业调查、实验测试、大田模拟试验等方法,在土壤侵蚀特征分析基础上,对黄土丘陵和金沙江干热河谷2个生态脆弱区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脆弱区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土壤侵... 通过外业调查、实验测试、大田模拟试验等方法,在土壤侵蚀特征分析基础上,对黄土丘陵和金沙江干热河谷2个生态脆弱区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坡耕地土地生产力衰退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生态脆弱区无任何水土保持措施的坡耕地土壤侵蚀,在导致可耕作土层变薄的同时,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土壤物理性能和入渗能力下降,土壤养分流失以及土地生物生产能力的衰退。相同强度土壤侵蚀对坡耕地土地生产力的影响,干热河谷区大于黄土丘陵区,是黄土丘陵区的2.1~2.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 干热河谷 坡耕地 土壤侵蚀 土地生产力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徐海燕 赵文武 +3 位作者 刘国彬 朱恆峰 朱婧 解纯营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2,72,共5页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小区实验研究,探讨了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根据2006年10次降雨的径流数据,对全谷子(a),2/3谷子—1/3柳枝稷(ab),2/3谷子—1/3撂荒地(ac),2/3谷子—1/3苜蓿(ad)4种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分... 基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试验站小区实验研究,探讨了坡面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径流的影响。根据2006年10次降雨的径流数据,对全谷子(a),2/3谷子—1/3柳枝稷(ab),2/3谷子—1/3撂荒地(ac),2/3谷子—1/3苜蓿(ad)4种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径流量的月分布特征与降雨量的月分布基本一致,高降雨量导致高产流量;(2)同一坡度条件下,格局ab,ac,ad与格局a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减流效应,减流效应的顺序为:ab>ac>ad;(3)随着坡度从10°增加到25°,格局a,ab,ad的径流量逐渐增大,格局ac的径流量则是呈现一个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4)由于受植被盖度、降雨以及人为干扰的复合作用,不同月份产流量的变化特征与年产流量变化规律不尽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径流 坡面尺度 黄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和碳氮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光 荣丽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0-33,共4页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 以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建造的典型植被油松、侧柏、刺槐、沙棘、苹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水分含量、土壤碳氮累积等的变化影响。研究表明,旱季刺槐林地表现出了强烈的耗水特征,200 cm以下土壤含水量具明显减少趋势。200—300 cm处水分含量仅为5.8%~7.1%,而油松林地200 cm以下与荒草地含水量基本相一致,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15%左右,侧柏、沙棘、苹果土壤水分利用主要在20—200 cm范围内。雨季,天然降雨虽对林地水分含量有所补充,但只表现在0—50 cm表层,且各个植被类型间表现不明显;与荒草相比,油松群落土壤有机碳氮提高了9.3%,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降低,而沙棘、侧柏和刺槐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虽低于荒草群落,但尚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沟壑区 人工植被 土壤水分 碳氮累积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玉米新品种引种比较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文奎 张海强 +1 位作者 焦智辉 王雯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29-433,共5页
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稳产性及丰产性,以期为该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1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参试各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特征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强盛399、伊丹... 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稳产性及丰产性,以期为该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引进10个玉米品种为试材,对参试各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特征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强盛399、伊丹131、金穗1915折合产量高,分别为11850.1、11605.0、11411.9 kg/hm2,较对照品种金穗702分别增产14.54%、12.17%、10.30%;并单39、丰田101、敦玉9号折合产量较低,分别较对照品种金穗702减产3.76%、10.86%、30.76%。利用综合评价法对参试玉米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产量结果表明,强盛399、金穗306、伊丹131、金穗702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与稳产性,同时表现出静态稳定性高、品质优异、生态适应性强的特点,是适用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种植的玉米新品种,建议予以推广。金穗1915、FT806、强盛388综合评价居中,建议继续引种观察。敦玉9号、丰田101、并单39号综合评价较差,建议淘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新品种 引种比较 生育期 植株性状 产量性状 综合评价指数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文物遗产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19
作者 段涵 林予欣 颜培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7期209-211,共3页
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文物遗产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历史文化时空变迁研究与历史文化空间格局的凝炼提供借鉴。研究将文物遗产按照其所承载的内涵分为聚居型、人文型、防御型与近现代文物遗产四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 揭示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文物遗产的分布特征,为该地区历史文化时空变迁研究与历史文化空间格局的凝炼提供借鉴。研究将文物遗产按照其所承载的内涵分为聚居型、人文型、防御型与近现代文物遗产四类,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历史、文化、社会等时空变迁脉络研究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文物遗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河流道路的位置与走向对聚居型文物遗产的分布具有较大影响,自然山川的形势决定了人文型文物遗产的选址与布局,政治军事活动推动了防御型遗产“由点至带”的发展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 文物遗产 分布特征 时空规律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峻 郑曼 +1 位作者 孟平 张劲松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9-723,共5页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杏园间作黄芪2a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和清耕杏园中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和水平分布差异性。杏园间作黄芪2a后,可使0~60cm...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梯田杏树—黄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杏园间作黄芪2a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黄芪复合系统和清耕杏园中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明显的垂直分布层次性和水平分布差异性。杏园间作黄芪2a后,可使0~60cm土层土壤密度降低0.8~1.4g.cm-3;土壤总空隙度、土壤稳定入渗率分别增加1.6~4.7个百分点、0.10~0.35mm.min-1;全N、全K以及速效N、速效K含量分别增加0.10~0.32、0.8~5.5g.kg-1、1.3~13.3、3.0~33.7mg.kg-1;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03~0.52g.kg-1,其中,0~20cm土层增加量尤为显著,可达0.4~0.5g.kg-1;但全P及速效P含量有所降低,0~60cm土层分别降低0.02~0.15g.kg-1和0.07~1.48mg.kg-1。间作黄芪对距离树行不同处的土壤理化性质影响不同,距离树行越近,越明显。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稳定入渗率与土壤密度呈负相关、与土壤空隙度呈正相关。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幼龄期果园间作黄芪具有很好的可行性,适于当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杏-黄芪果药复合系统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