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海涛 后军 《安徽医学》 2019年第7期738-741,共4页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 目的分析开窗减压术、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GBR)、单纯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牙源性颌骨囊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经计算机随机分组结合患者意见将研究对象分为单纯刮治组(A组,28例)、刮治术+GBR组(B组,20例)、开窗减压组(C组,12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及术后3、6、9、12个月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结果C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12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B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12个月,C组平均囊肿体积缩小百分比明显大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纯刮治术和刮治术+引导骨再生技术,开窗减压术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一种微创、安全且效果可靠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颌骨囊肿 刮治术 引导骨再生技术 开窗减压术
下载PDF
降解材料隔膜引导性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永刚 卢世璧 +2 位作者 王继芳 张伯勋 解英俊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观察长管骨降解材料隔膜引导性骨再生现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隔膜,制做长管骨引导性骨再生动物模型。术后进行X线观察;不同时期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移生长因子-β(... 目的观察长管骨降解材料隔膜引导性骨再生现象,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胶原隔膜,制做长管骨引导性骨再生动物模型。术后进行X线观察;不同时期处死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移生长因子-β(TGF-β)、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免疫组化染色,并对3种骨诱导因子的含量进行测量。结果(1)胶原隔膜能够成功引导骨再生,12周时修复骨缺损。(2)术后1周时,胶原隔膜即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的管状腔室,术后6-8周降解,降解后仍有骨痴形成。(3)术后调内实验侧bFGF、TGF-β、BMP总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侧(P<0.001)。结论术后6周内胶原隔膜在骨缺损处形成密闭腔室,将周围组织隔离于骨缺损之外,提供骨再生的空间,并将骨缺损处骨诱导因子浓缩,成功诱导骨组织再生;6-8周后胶原隔膜降解不影响骨再生过程。结果表明,引导性骨再生早期的骨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引导性骨再生启动后,即使8周隔膜降解,仍不影响骨缺损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隔膜 胶原膜 骨缺损 骨再生 骨折
原文传递
组织工程化引导骨再生膜的构建及其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苏寒 张森林 董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32-936,共5页
目的牙周病、外伤都会造成患者牙槽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可重建缺失的牙槽骨,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文中探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构建... 目的牙周病、外伤都会造成患者牙槽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组织工程技术的应用可重建缺失的牙槽骨,恢复其形态和功能。文中探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构建引导骨再生膜的方法,以及应用引导骨再生膜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方法。方法将取自同一Beagle犬的BMSCs与PRP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构建出BMSCs膜片,将其植入供体犬的牙槽骨缺损区,另以单纯牙龈翻瓣组和单纯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组作对照。术后12周取犬牙槽骨,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和组织学观察分析评价其修复牙槽骨缺损的情况。结果 BMSCs与PRP共同在体外培养3周,可构建出厚约0.2 mm的BMSCs膜片。将其植入Beagle犬牙槽骨缺损区12周,在骨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质形成,其成骨的量明显大于单纯牙龈翻瓣组,优于单纯GBR组。结论将PRP与BMSCs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可构建出具有一定厚度的BMSCs膜片,将此膜片植入牙槽骨缺损区显示出此种膜片具有良好的修复骨缺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富血小板血浆 骨髓基质细胞 牙槽骨缺损 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老年患者微创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于婉琦 杨诗卉 +2 位作者 周哲 周延民 赵静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观察微创上颌窦底内提升种植修复在老年患者种植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52例上颌后牙缺失伴严重骨高度不足的病例,考虑老年患者耐受力差的具体情况,缺牙区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 目的:观察微创上颌窦底内提升种植修复在老年患者种植病例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科就诊的52例上颌后牙缺失伴严重骨高度不足的病例,考虑老年患者耐受力差的具体情况,缺牙区采用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内提升术,联合应用骨代用品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引导骨组织再生,同期植入种植体。结果:经临床研究及随访观察,此种治疗方法的种植修复效果良好,种植体均获得了稳定的骨结合,种植义齿行使功能良好,患者满意。结论:对于老年患者,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操作技巧的前提下,可考虑应用微创上颌窦底内提升同期种植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 上颌窦底提升术 微创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引导骨再生
下载PDF
翻瓣GBR在薄骨壁表型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诗琪 苏镇亚 莫安春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8期556-563,共8页
目的探讨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时,同期翻瓣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对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34例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患者,根据即... 目的探讨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时,同期翻瓣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regeneration,GBR)对术后软硬组织变化情况及美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34例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单颗前牙患者,根据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时是否同期行翻瓣GBR分为两组,统计比较两组病例的种植体存留率、种植体唇侧骨厚度及变化量、种植体唇侧软组织高度变化量、红色美学评分(pink es⁃thetic score,PES)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12月时两组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均为100%,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种植并发症。术后12月时,翻瓣GBR组唇侧骨壁平均厚度超过2 mm,唇侧骨嵴的平均高度为1.39 mm,而不翻瓣组唇侧骨壁平均厚度不足2 mm,唇侧骨嵴的平均高度为1.03 mm,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翻瓣GBR组唇侧骨吸收量在各测量位点均较不翻瓣组更大(P<0.05)。两组间唇侧龈缘位置最高点以及近远中龈乳头高度变化量在术后6月及12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翻瓣GBR组与不翻瓣组患者在术后12月的PES评分分别为(10.29±2.34)分和(10.12±1.78)分(P=0.807),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8.65±1.27)分和(8.76±1.25)分(P=0.78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薄骨壁表型的上颌单颗前牙,即刻种植即刻修复同期翻瓣行GBR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式,有利于唇侧骨壁较薄(<1 mm)的上颌前牙获得更为充足的唇侧骨厚度,但美学风险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即刻修复 引导骨再生术 薄骨壁表型 翻瓣 不翻瓣 美学区 上前牙区 红色美学 龈乳头高度
下载PDF
前牙区即刻种植的短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海燕 彭文军 +1 位作者 孙贵峰 蔡留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13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评价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例患者31颗病患前牙,在拔除患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采用愈合基台关闭拔牙创口,水平褥式缝合。种植体植入后3~6个月制作修复体。修复后1、3、6、12个月分别行临床检查和X线... 目的:评价前牙区即刻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1例患者31颗病患前牙,在拔除患牙后即刻植入种植体,种植体植入后采用愈合基台关闭拔牙创口,水平褥式缝合。种植体植入后3~6个月制作修复体。修复后1、3、6、12个月分别行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观察种植体周围有无阴影,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情况和软组织情况。并使用红色美学分值(PES)和白色美学分值(WES)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和修复体进行美学分析。结果:31颗种植体均形成良好骨结合无松动;种植体颈部边缘骨吸收量均小于3mm;牙龈无红肿,无牙周袋。PES均值为7.36±1.26,远中龈乳头(1.57±0.36)分值最高,近中龈乳头(1.35±0.52)的分值最低。WES均值为7.46±1.35,牙冠形态1.75±0.32分值最高,牙冠表面质地(1.43±0.69)分值最低。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并对该项技术有充分的理解及经验,制定一个系统的评估和治疗方案,前牙即刻种植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即刻种植 前牙 牙种植 骨结合 引导骨组织再生
下载PDF
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成骨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新明 张瑛 +2 位作者 孟宪勇 赵御森 王海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8-364,共7页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价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exceedcritical size defect,ECSD)成骨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2只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尺骨制备长1 cm的骨-骨膜ECSD模型,随机分为...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组织学观察,评价内固定对带蒂筋膜瓣稳定性影响及其促超临界骨缺损(exceedcritical size defect,ECSD)成骨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32只4~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右侧尺骨制备长1 cm的骨-骨膜ECSD模型,随机分为A、B组,每组16只。A组将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接种于含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上制备组织工程骨,植入骨缺损区,在邻近骨缺损区制备一带蒂深筋膜瓣将其包裹作为对照组;B组在A组基础上行微型钛板内固定作为实验组。术后2、4、6、8周分别行X线片检查、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并对植入的组织工程骨骨再生修复情况行影像学4分评分法和组织学修复区内骨形态计量分析。结果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实验完成。X线片示,从组织工程骨的骨纹理、骨断端间隙、材料吸收降解的影像学变化,以及新骨再生、骨干结构形成、髓腔再通方面,B组均优于A组;术后各时间点B组X线片评分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示,从筋膜瓣的稳定性、组织工程骨吸收替代速度、外骨痂形成、新生软骨细胞与成熟骨细胞数量和分布,以及新生骨小梁构建、成熟板层骨形成和骨髓腔相通等成骨现象,B组均优于A组;术后各时间点B组新生骨小梁面积占修复区面积比值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内固定后膜结构及骨缺损区的稳定性均提高,与单纯带蒂筋膜瓣促ECSD成骨作用相比,具有加快组织工程骨再生新骨速度、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提高成骨质量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骨缺损 内固定 带蒂筋膜瓣 膜引导骨再生
原文传递
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引导新骨再生的示踪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莉 蒋中华 张志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8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本实验采用不脱钙组织切片观察,荧光显微法及平均矿化率骨组织计量分析法示踪混合纤维素酯微孔滤膜覆盖兔颅骨缺损后引导新骨再生的过程,结果证实该膜能阻挡结缔组织的长入,使骨组织优势生长,促进了新骨的形成。
关键词 混合纤维素酯 微孔滤膜 骨再生 示踪 颌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