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曼娇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8期30-34,共5页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保险覆盖面窄、功能界定不太科学、促进再就业功能弱等问题。失业保险制度有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要尽快出台《失业保险法》或《社会保险法》,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加大失业保... 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保险覆盖面窄、功能界定不太科学、促进再就业功能弱等问题。失业保险制度有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改革和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要尽快出台《失业保险法》或《社会保险法》,建立失业预警制度,加大失业保险金对再就业的支出比例,加强再就业组织和培训的社会化,建立失业互助金帮助特殊群体,完善失业保险、低保与促进就业的联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制度 保障生活 预防失业 促进就业
下载PDF
消费者特质对保障型与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影响——基于公司微观保单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3
2
作者 孙秀清 毕泗锋 《山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30-40,共11页
文章对寿险需求的研究拓展至投资型寿险,并采用某在营寿险公司约105万份微观保单数据基于消费者特质对四类寿险产品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分红和万能寿险为主的投资型寿险是寿险需求的主导倾向;(18,54]岁年龄段、已婚和... 文章对寿险需求的研究拓展至投资型寿险,并采用某在营寿险公司约105万份微观保单数据基于消费者特质对四类寿险产品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分红和万能寿险为主的投资型寿险是寿险需求的主导倾向;(18,54]岁年龄段、已婚和5万元~20万元收入组的投保人是两类寿险的主导需求群体;投保人性别、地区和被保险人年龄、婚姻、性别等特质在两类寿险中的分布差异很大;投保人年龄对保障型寿险需求无显著影响,与投资型寿险需求基本呈负相关关系,被保险人年龄的影响存在非线性效应;女性、高收入和市县区的投保人,大体上有着较高的保障型和投资型寿险需求。寿险公司应依据消费者的特质需求创新保障型寿险产品,监管部门应强化对寿险销售从业人员的管理,同时要提高消费者理性选择寿险需求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者特质 保障型寿险 投资型寿险 需求结构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制度创新
3
作者 冉文江 冯俊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66-168,共3页
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业劳动与非农劳动并行供给策略的必然性及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安排最低层次原理,并利用它论证了土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而土地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有通... 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农业劳动与非农劳动并行供给策略的必然性及其不足之处,提出了农村土地使用权安排最低层次原理,并利用它论证了土地制度创新的必要性,而土地制度创新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只有通过制度化的农村社会保障替代传统的土地保障功能,实现规模化经营,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农村贫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村劳动力转移 最低层次原理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土地制度 制度创新 农业劳动 非农劳动 并行供给策略
下载PDF
是否足补与同补:农民工工伤补偿收入替代率及其地区差异研究——以一至四级因工伤残待遇一次性支付标准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余飞跃 吴亚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7-128,168,共12页
按工伤保险两大功能即损失补偿与生活保障为讨论合理待遇的标准,取15岁、35岁、50岁3个伤残年龄点,计算并比较各省份农民工一至四级因工伤残一次性支付水平的劳动力工资损失替代率与生活保障水平替代率,以一级伤残为例,研究发现:16岁伤... 按工伤保险两大功能即损失补偿与生活保障为讨论合理待遇的标准,取15岁、35岁、50岁3个伤残年龄点,计算并比较各省份农民工一至四级因工伤残一次性支付水平的劳动力工资损失替代率与生活保障水平替代率,以一级伤残为例,研究发现:16岁伤残年龄点,所有省份一次性支付都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收入损失,63%的省份达不到低保水平;35岁伤残年龄点,所有省份一次性支付都不能完全替代劳动力收入损失,22%的省份达不到低保水平;50岁伤残年龄点,所有省份高于低保水平,仅26%的省份完全替代劳动力收入损失。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民工一至四级因工伤残待遇的一次性支付标准太低,难以有效保障工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至四级因工伤残 农民工 伤残待遇 劳动力工资损失替代率 生活保障水平替代率
下载PDF
保障我国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田野 曹娟 《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大量被征地农民产生。尽管国家和各地都制定了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措施,但征地过程和补偿安置制度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征地制度上的缺陷,被征地农民权益遭受的损失,现行安置办法... 伴随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必将导致大量被征地农民产生。尽管国家和各地都制定了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的保障措施,但征地过程和补偿安置制度上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征地制度上的缺陷,被征地农民权益遭受的损失,现行安置办法的不足,医疗保障方面的问题等,从而无法有效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本文由此提出五点政策措施用以有效保障其基本生活。如,完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构建,在区分土地公益性使用与非公益性使用的基础上改革非公益性使用土地的程序,强化政府功能引导被征地农民就业和自主创业,引入资产信托机构用以保值增值其基本生活保障资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征地农民 基本生活保障 政策措施
下载PDF
为促进就业视角下的我国失业保险法研究
6
作者 陈向宇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我国失业保险法自1986年启动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失业保险法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工作后的基本生活,同时它还起了一个促进就业的功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我国失业保险法自1986年启动以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失业保险法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失去工作后的基本生活,同时它还起了一个促进就业的功能。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往往保障功能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而对就业的作用常常被弱化甚至是忽视。同时,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又迫在眉睫,如何化解当前面临的过大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已成为我国必须面对的重大难题。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失业保险法促进就业方面的分析,阐明其促进就业缺失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险立法,弥补其功能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业保险法 保障基本 促进就业 功能缺失 完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