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坡位对福建柏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刘帅成 李志辉 +5 位作者 李艳 何月军 刘球 蒋祥进 吴其军 黄明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2-55,共4页
对不同坡位的福建柏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福建柏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坡位下降,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显著增大。下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7.28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7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30.525 m3,单位... 对不同坡位的福建柏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位对福建柏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有显著影响。随着坡位下降,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显著增大。下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7.28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7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30.525 m3,单位面积材积比上坡位增长95%;中坡位平均树高生长达6.83 m,平均胸径生长达11.30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达24.198 m3,单位面积材积比上坡位增长55%;上坡位平均树高生长仅为6.25 m,平均胸径生长为8.98 cm,单位面积材积生长仅为15.651 m3。福建柏在下坡位生长最佳,中坡位次之,上坡位最差。因此,福建柏商品林造林地最宜选择下坡位,较宜为中坡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坡位 生长 树高 胸径 枝下高
下载PDF
柞树树高与胸径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晓林 郭斌 《森林工程》 2012年第6期18-21,共4页
使用Logistic方程、直线方程、对数方程、多项式方程、乘幂式方程和指数式方程6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柞树树高生长过程,从中选择最优的树高生长方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比较拟合统计量,最终确定Logistic方程为柞树树高生长... 使用Logistic方程、直线方程、对数方程、多项式方程、乘幂式方程和指数式方程6种理论生长方程拟合不同立地条件下柞树树高生长过程,从中选择最优的树高生长方程。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比较拟合统计量,最终确定Logistic方程为柞树树高生长的最优模型。将检验数据的胸径值代入最优树高生长模型中,求出树高预测值,并对树高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T检验,研究发现柞树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0.985 748>0.05),表明该树高模型可以实现柞树树高的有效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 树高生长方程 胸径
下载PDF
构树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黎磊 夏玉芳 王珲 《贵州科学》 2010年第1期62-66,共5页
本文采集贵阳市花溪区3株构树,通过树干解析方法,研究其树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构树生长快,11年生时构树单株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已达17.35 cm、胸径连年生长量大,一般1.5 cm左右,树高总生长量13.43 m、材积总生长量0.1572m3,胸径速生期在... 本文采集贵阳市花溪区3株构树,通过树干解析方法,研究其树木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构树生长快,11年生时构树单株平均胸径总生长量已达17.35 cm、胸径连年生长量大,一般1.5 cm左右,树高总生长量13.43 m、材积总生长量0.1572m3,胸径速生期在5-7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树干解析 生长特性 胸径 树高 材积
下载PDF
福建茫荡山天然小叶青冈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范立敏 林小青 +1 位作者 曹祖宁 陈昌雄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77,97,共5页
在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Bl.)Oerst)林设置标准地,选取小叶青冈平均木做树干解析,利用理查兹方程、逻辑斯蒂方程、对数方程、Korf方程以及二次曲线方程等方程模拟胸径、树高、材积与年龄... 在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天然小叶青冈(Cyclobalanopsis myrsinaefolia(Bl.)Oerst)林设置标准地,选取小叶青冈平均木做树干解析,利用理查兹方程、逻辑斯蒂方程、对数方程、Korf方程以及二次曲线方程等方程模拟胸径、树高、材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理查兹方程模拟效果最好,小叶青冈胸径与树高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年龄分别为25 a和22 a,而材积连年生长量在15 a时达到最大,平均生长量在25 a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青冈 生长方程 树高 胸径 材积
下载PDF
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对赤松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朱彦鹏 孙志强 +3 位作者 张星耀 梁军 张英军 唐晓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 依托昆嵛山森林生态定位观察站40块永久性样地,以昆嵛山腮扁叶蜂虫口密度代表为害程度,比较不同样地赤松2006—2008年的平均胸径生长量的差异,并比较了赤松枝条受到连年连续取食或分年度取食后的生长差异,从中评判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赤松林分的局部与整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遭受连年取食和分年度取食后的赤松,当年生枝条长度差异显著;同时,生长率差异也显著。根据赤松枝条在3 a受到的为害情况看,赤松枝条当年的生长不受当年昆嵛山腮扁叶蜂取食的影响,但受前一年取食影响:即当前一年虫口密度较大时,赤松当年生枝条的生长受到一定的抑制,反之则影响不大。腮扁叶蜂连续在前年和去年为害2年,会严重降低赤松当年生枝条生长量。通过比较2006年至2008年37块样地赤松胸径的增长量,赤松胸径在不同虫口密度为害下,增长量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昆嵛山腮扁叶蜂为害对树木生长的影响是局部而非整体,在短期内仅从赤松枝条的生长上难以评判其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嵛山腮扁叶蜂 赤松 抽枝生长 胸径生长量
下载PDF
遗传算法对5种理论生长方程的最优拟合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许世夫 彭刚强 +1 位作者 邓文平 李正亮 《森林工程》 2013年第6期36-39,65,共5页
利用北美林肯小区黄杉6个分期的数据,选择Logistic、Richards、Korf、Gompertz和Mitscherlich 5种生长方程建立胸径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模型。分别利用遗传算法和传统拟合方法确定参数,并对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遗传算法对... 利用北美林肯小区黄杉6个分期的数据,选择Logistic、Richards、Korf、Gompertz和Mitscherlich 5种生长方程建立胸径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模型。分别利用遗传算法和传统拟合方法确定参数,并对拟合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遗传算法对于Richards和Korf方程的拟合精度要明显高于传统拟合方法,对于Logistic、Gompertz以及Mitscherlich方程的拟合精度几乎一致。通过将检验数据带入由遗传算法拟合的方程中,除拟合后不符合生物学意义的Korf方程外,发现由剩下4种方程计算得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无明显差异(p值均大于0.05)。最终表明遗传算法对生长方程的最优拟合较传统拟合方法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生长方程 黄杉 胸径
下载PDF
邓恩桉胸径生长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
7
作者 侯丹 吕广林 +3 位作者 张艳荷 包和林 洪伟 吴承祯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 应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方法,安排硫、氮复合沉降对邓恩桉幼林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邓恩桉幼龄林胸径增长量对模拟硫、氮复合沉降的响应。排除年龄生长的影响,建立邓恩桉胸径生长响应的回归方程:■=0.776 3+0.193 5x1-0.125 6x2-0.510 0x1x2-0.245 0x12-0.597 5x22,分析硫、氮复合沉降对胸径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硫编码值为0.394 9(纯硫为28.20 kg.hm-2.a-1)和氮编码值为-0.105 1(纯氮为64.78 kg.hm-2.a-1)时,邓恩桉胸径年增长量可望达到最大0.84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恩桉人工林 硫、氮复合沉降 二次回归旋转设计 胸径生长
下载PDF
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对热带次生林生物量恢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璐颖 周璋 +4 位作者 张涛 林明献 张春生 李意德 陈德祥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和吊罗山热带林区海拔245~1255 m范围内根据林分恢复时间设立固定监测样地,探讨了森林地上生物量与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热带次生林平均地上生物量为(155.38±37.16)×10^(3)kg/hm^(2),... 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和吊罗山热带林区海拔245~1255 m范围内根据林分恢复时间设立固定监测样地,探讨了森林地上生物量与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海南热带次生林平均地上生物量为(155.38±37.16)×10^(3)kg/hm^(2),其中低地次生雨林为(137.91±31.02)×10^(3)kg/hm^(2),山地次生雨林为(160.39±42.13)×10^(3)kg/hm^(2)。自然恢复状态下的生物量恢复率与恢复时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至原始林水平。生物量恢复受树种组成和径级结构的显著影响,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随恢复时间显著增加,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随恢复时间显著降低。恢复26年的山地次生雨林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高出原始林58%,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则低68%;恢复35年的低地雨林次生林小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比原始林高30%,大径级林木生物量占比则低20%;随恢复时间增加,速生树种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生物量占比下降7%左右;而慢生树种则均呈增加趋势,生物量增长20%~32%。本研究结果对热带森林的有效保护与科学恢复、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生林 演替 生物量恢复 生长策略 径级
下载PDF
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畔毛白杨胸径的生长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杨伯钢 冯仲科 +2 位作者 张保钢 韩光瞬 全明玉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02-207,共6页
为预测林木的未来长势和对其生长进行可视化研究,该文应用树木生长的理论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畔毛白杨树木胸径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拟合分析。分析表明:逻辑斯蒂方程的最大残差达到-2.294 2;单分子方程最大残差为-1.0... 为预测林木的未来长势和对其生长进行可视化研究,该文应用树木生长的理论方程和BP神经网络模型对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畔毛白杨树木胸径的生长情况进行了拟合分析。分析表明:逻辑斯蒂方程的最大残差达到-2.294 2;单分子方程最大残差为-1.042 5;BP网络模型的最大残差为0.632 06。单分子方程的残差较小,BP神经网络模型残差最小。从残差平方和来看,单分子方程为4.934 167,逻辑斯蒂方程为15.150 22,BP神经网络模型为1.825 14。在用理论生长方程拟合的毛白杨树木胸径生长情况中,单分子方程的拟合效果和残差精度较低,更能描述实验区毛白杨的生长情况;而理论方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的拟合精度相比,BP神经网络模型的效果最好。温榆河畔地区毛白杨的成熟期在25~30年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模型 BP 网络 胸径 毛白杨
下载PDF
东北地区11种主要树种生长的最优模型选择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洋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树种生长过程模型的构建是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东北地区11种主要树种生长过程进行数学模拟,选取4359株解析木基于经验和理论方程分别构建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生长过程方程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幂函数、柯列... 树种生长过程模型的构建是林分生长和收获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东北地区11种主要树种生长过程进行数学模拟,选取4359株解析木基于经验和理论方程分别构建胸径、树高和材积最优生长过程方程并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幂函数、柯列尔方程、豪斯费尔德、复合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极值函数、S形曲线、舒马切尔模拟11种主要树种生长过程效果理想。本文所选出的最优模型适用于东北地区11种主要树种胸径、树高和材积生长过程的模拟与预测。本研究可为今后该地区林分收获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为研究林分最优生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木 生长模型 胸径、树高、材积
下载PDF
章古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生长过程研究
11
作者 魏忠帅 牛进松 +3 位作者 吴梦婉 赵浩唱 王仔诚 刘小粉 《防护林科技》 2023年第6期50-54,65,共6页
为了解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生长过程,更好地经营樟子松人工林,在辽宁省彰武县的6块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样地内各选择1株标准木进行树木解析,分析樟子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并对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的生长... 为了解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的生长过程,更好地经营樟子松人工林,在辽宁省彰武县的6块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样地内各选择1株标准木进行树木解析,分析樟子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过程,并对樟子松人工林树木的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樟子松树高、胸径和材积总生长量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但解析木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生长量不同。应用Logistic生长方程对樟子松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过程拟合较好,经过检验,樟子松自然生长过程和阶段可通过生长方程间接得出,即拟合模型较科学,可以应用到实际的樟子松林经营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子松 生长过程 树高 胸径 材积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龙竹土壤理化性质及发笋成竹的影响
12
作者 朱礼月 刘蔚漪 +2 位作者 辉朝茂 涂丹丹 张文君 《竹子学报》 2021年第4期74-79,共6页
以龙竹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有机肥(A处理)、复合肥(B处理)、竹腔肥(C处理)、绿肥(D处理)、不施肥(C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龙竹土壤理化性质及发笋成竹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能显著提升土壤理化性质,与不施肥... 以龙竹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肥处理,有机肥(A处理)、复合肥(B处理)、竹腔肥(C处理)、绿肥(D处理)、不施肥(CK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龙竹土壤理化性质及发笋成竹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复合肥和有机肥能显著提升土壤理化性质,与不施肥相比,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而施用复合肥显著提高土壤最小持水量、全磷、全钾、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竹腔肥和绿肥对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效果不明显,仅能显著影响土壤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施用复合肥、有机肥、竹腔肥都能显著提高新竹胸径,施用复合效果最明显,高于其他施肥模式。综上,结合对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效果、新竹平均胸径以及成竹率的综合考量,短期内施用复合肥对龙竹生长产生的效果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模式 龙竹 土壤理化性质 发笋成竹 胸径
下载PDF
一个无全局参数的单木胸径生长模型的应用与实例分析
13
作者 张玉学 倪成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128-7130,7134,共4页
提出了一个无参数的胸径生长模型。该模型可直接应用于任何具有2次胸径观测值的林分,与林分表法的应用条件基本一致。对140株火炬松人工林15年逐年观测数据的验证表明,预测效果虽略逊于有参数的Schnute模型和Korf模型,但与林分表法相比... 提出了一个无参数的胸径生长模型。该模型可直接应用于任何具有2次胸径观测值的林分,与林分表法的应用条件基本一致。对140株火炬松人工林15年逐年观测数据的验证表明,预测效果虽略逊于有参数的Schnute模型和Korf模型,但与林分表法相比,预测精度大幅提高。建议替代林分表法用于未建立生长模型林分的胸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表 胸径生长 Schumacher模型 胸径分布 火炬松
下载PDF
地形和林分空间结构对浙江省天然阔叶混交林主要先锋树种胸径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剑武 徐森 +1 位作者 季碧勇 杜群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8-306,共9页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选取天然阔叶混交林样地,运用多项式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地形和林分空间结构对主要先锋树种年均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白栎、柯、甜槠和苦槠胸径分别介于5~50.8、5~41.5... 基于2019、2021年浙江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选取天然阔叶混交林样地,运用多项式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地形和林分空间结构对主要先锋树种年均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荷、青冈、白栎、柯、甜槠和苦槠胸径分别介于5~50.8、5~41.5、5~50.8、5~43.9、5~55.5和5~46.1 cm,划分为小径级(6~12 cm)、中径级(14~24 cm)和大径级(>26 cm)3个径级。木荷和青冈的年均胸径生长量分别以半阴坡和阴坡最高,各径级增幅分别为2.9%~15.7%和1.1%~41.2%。随坡度的增加,大径级木荷、柯、甜槠和苦槠年均胸径生长量均降低,木荷降幅最高,为27.0%;而各小、中径级林木整体上无显著差异。坡位对各小径级林木年均胸径生长量整体上无显著影响,而中、大径级木荷、青冈和大径级白栎、柯年均胸径生长量随着从下坡、中坡、上坡到山脊的坡位变化整体上均降低,其中柯降幅最高,为28.1%,甜槠的变化则相反。适当提高混交度有利于中、大径级林木年均胸径生长量的增加,木荷以中度混交为宜,青冈、白栎和柯以低、中度混交为宜,而苦槠和甜槠以强度混交为宜;小径级林木各混交度下无显著差异。大小比数仅对大径级青冈、白栎和柯年均胸径生长量有显著影响,表现为亚优势⁃中庸下林木年均胸径生长量显著高于中庸⁃劣势。研究区林木年均胸径生长量主要受到坡向和混交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阔叶混交林 地形 林分空间结构 年均胸径生长量
原文传递
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神经网络建模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车少辉 张建国 +1 位作者 段爱国 童书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92,共9页
【目的】探索神经网络技术对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以寻求最优模型。【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生长理论,用林龄(A)、立地指数(SI)和初植密度(N)3个因子构建平均胸径生长BP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 【目的】探索神经网络技术对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的模拟和预测能力,以寻求最优模型。【方法】以江西大岗山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林木生长理论,用林龄(A)、立地指数(SI)和初植密度(N)3个因子构建平均胸径生长BP模型;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选优,并将最佳模型与拓展的Richards模型比较;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于未参与建模的样地。【结果】最佳BP模型为Levenberg-Marquardt算法3∶5∶1结构模型(LM351),R2=0.984,MSE=0.196;拓展的Richards模型R2=0.964,MSE=0.433。LM351模型经校正后,适合预测福建邵武杉木人工林胸径生长规律(R2=0.995)。【结论】LM351神经网络模型在精度上优于传统Richards模型,适于林龄6~28年、立地指数12~17m、初植密度1 667~9 967株/hm2的杉木林分平均胸径的模拟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人工林 胸径生长模型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