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源遥感图像融合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74
1
作者 李树涛 李聪妤 康旭东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8-166,共19页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红外、雷达等多源遥感成像手段在精准农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军事国防等重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一场景多源遥感图像观测的地物对象相同,但观测的维度不同,图像的空间、光谱与时间分...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光谱、红外、雷达等多源遥感成像手段在精准农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军事国防等重要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一场景多源遥感图像观测的地物对象相同,但观测的维度不同,图像的空间、光谱与时间分辨率存在差异,提供的信息既具有冗余性,又具有互补性和合作性。多源遥感图像融合能够综合利用不同来源获取的遥感图像信息,实现更精准、更全面的对地观测,是遥感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本文从多源遥感图像的数据来源出发,综述了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现有多源遥感图像的主要来源、图像特性与典型应用;然后,对不同类型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研究现状和挑战性难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对多源遥感图像融合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图像 图像融合 多模态 对地观测
原文传递
1981-2010年青藏高原积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2
作者 除多 杨勇 +1 位作者 罗布坚参 边巴次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61-1472,共12页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作为冰冻圈最为活跃和敏感因子,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1981-2010年地面观测积雪日数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近30年来高原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近30年内... 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作为冰冻圈最为活跃和敏感因子,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备受国内外关注.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1981-2010年地面观测积雪日数资料,较系统地分析了近30年来高原积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主要结论如下:(1)近30年内高原平均年积雪日数出现了非常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幅度达4.81 d·(10a)-1,其中冬季减幅最为明显,为2.36 d·(10a)-1,其次是春季(2.05 d·(10a)-1),而夏季最少(0.21 d·(10a)-1);(2)30年间,积雪日数较少的年份多数出现在本世纪初10年内,且2010年属于异常偏少年,高原积雪日数在1997年左右发生了由多到少的气候突变;(3)在空间上,北部柴达木盆地及其附件区域部分气象台站观测的年积雪日数出现了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之外,高原91.5%的气象站年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且高寒内陆中东部和西南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等高原历年积雪日数高值区域减少最为明显;(4)由于受到气象台站所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表类型、海拔高度、局地气候以及大气环流等综合影响,高原平均年积雪日数的空间差异很大,最多达146 d,最少的则不足1 d,平均仅为38 d,其中高寒内陆中东部是积雪日数最长的区域,而东南部海拔和纬度较低的干热河谷地区积雪日数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雪日数 时空变化 地面观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GPM和TRMM遥感降水产品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适用性评估 被引量:19
3
作者 余坤伦 张寅生 +1 位作者 马宁 郭燕红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73-1381,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5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对两种遥感降水——热带降水测量计划降水产品(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和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 利用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5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对两种遥感降水——热带降水测量计划降水产品(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和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观测产品在高海拔、寒冷条件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相关性评价指标、误差统计评价指标和分类统计评价指标等对比,发现:(1)无论在日和年尺度上,相较于TRMM卫星降水产品而言,GPM卫星降水产品的精确度更高;TRMM产品明显过高估测了降水量;(2)两种产品对强降水事件的探测性能都有较大缺陷,GPM产品对弱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TRMM产品;(3)随着统计时间尺度的增大,GPM降水产品的精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观测 遥感降水产品 GPM TRMM 适用性评价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测报质量 被引量:18
4
作者 赵娟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1年第3期86-87,102,共3页
根据多年地面测报工作的体会,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根据测报工作的几个重要环节,提出了地面测报工作中一些疑难问题的处理方法和地面数据维护方法。
关键词 地面测报 数据采集 记录缺测
下载PDF
NOAA-AVHRR资料反演地温与地面实测值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廖顺宝 马琳 +1 位作者 岳燕珍 李泽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1期19-22,共4页
对遥感反演和地面实测2种方法获得的地温数据进行对比。首先,用NOAA-AVHRR第4、5波段数据和NASAPathfinder地温计算模型计算出中国1999年1月的最高月地温;然后,将其与同期267个气象站的实测月最高地温值进行比较。结果为:遥感反演地温... 对遥感反演和地面实测2种方法获得的地温数据进行对比。首先,用NOAA-AVHRR第4、5波段数据和NASAPathfinder地温计算模型计算出中国1999年1月的最高月地温;然后,将其与同期267个气象站的实测月最高地温值进行比较。结果为:遥感反演地温与地面实测月最高地温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6,标准差为5.6℃,反演值比实测值平均偏低2.8℃。用实测地温数据对遥感反演地温值进行线性修正,修正后的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86,标准误差由修正前的5.6℃变为5.2℃,平均误差由修正前的4.9℃变为4.1℃,平均偏低值由修正前的2.8℃变为0.1℃。修正后的遥感反演地温与实际值更加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温 地面观测 对比 分析
下载PDF
地面气象观测业务改革调整后台站观测质量提升对策 被引量:16
6
作者 邵艳芳 李宪光 许东红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12期265-266,共2页
根据中国气象局业务调整方案规定及自动站观测业务规范,针对地面气象测报业务改革后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动气象观测站观测维护、降水观测及其他方面应当注意的问题及相应处理方法,为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提供了实践参考。
关键词 地面测报 业务改革 注意事项
下载PDF
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7
作者 除多 洛桑曲珍 +1 位作者 杨志刚 杨勇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92-305,共14页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站降雪日数观测资料,分析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雪日数总体上呈青藏高原中东部高寒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祁连山脉流域降雪日数多,南部河谷和北部湖盆区降雪日数... 利用青藏高原气象站降雪日数观测资料,分析1981—2010年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时空变化特点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雪日数总体上呈青藏高原中东部高寒地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和祁连山脉流域降雪日数多,南部河谷和北部湖盆区降雪日数少的空间分布格局;春季降雪日数占全年的45%,其次是冬季(28%)和秋季(22%),夏季最少(5%);30年内青藏高原平均年降雪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降幅达10.5 d/(10 a),其中,春季降幅最大(4.8 d/(10 a)),夏季最小(1.2 d/(10 a));年降雪日数在1997年发生了由多到少的气候突变;降雪日数年内分布呈双峰型,峰值出现在冬夏大气环流的转换季节,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转换期与上升运动相联系的低值天气系统和高空温湿条件均有利于降雪出现;青藏高原降雪日数的明显减少与气温的显著上升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日数 时空变化 地面观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祖敏 梁珊珊 +1 位作者 林雪香 赵炎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4年第4期99-102,共4页
通过对在综合气象业务改革的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的考核内容的分析。提出出了台站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综合指数的方法,为台站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面观测 质量 综合指数
下载PDF
星载对地观测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去噪方法浅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焦慧慧 谢俊峰 +1 位作者 刘仁 莫凡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因多波束、低耗能、高重频、测量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新一代天基激光雷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然而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发射的弱光子信号容易与太阳、大气等引起的背景噪声混叠难以区分,严重影响激光数据处理与应用。... 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因多波束、低耗能、高重频、测量灵敏度高等优点在新一代天基激光雷达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然而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发射的弱光子信号容易与太阳、大气等引起的背景噪声混叠难以区分,严重影响激光数据处理与应用。文章基于光子数据几何特性,从二维剖面映射中的背景去噪与二维图像背景去噪、单级滤波和多级滤波等多个维度,对现有光子计数激光雷达去噪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和对比了几类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了未来国产星载单光子计数激光雷达测高数据预处理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多级滤波去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 背景噪声 去噪方法 星载激光雷达 对地观测
下载PDF
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数据的土壤墒情监测分析系统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小涛 黄诗峰 +1 位作者 宋小宁 马建威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16-120,共5页
地面观测、遥感是目前获得土壤墒情信息的主要手段,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可实现土壤墒情快速、准确的监测。本文对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数据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分析系统实现的原理、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应用该系统对山东省2010—2011年的旱... 地面观测、遥感是目前获得土壤墒情信息的主要手段,有效地将二者结合可实现土壤墒情快速、准确的监测。本文对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数据的土壤墒情实时监测分析系统实现的原理、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应用该系统对山东省2010—2011年的旱情进行了遥感监测,结果表明其可以快速、有效地监测旱情的时空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面观测 土壤墒情监测 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降雨的辽宁省气象干旱实时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学君 马苗苗 +2 位作者 苏志诚 吕娟 邢子康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7,共8页
卫星实时降雨产品的出现为开展大范围干旱监测提供了可能。然而,卫星遥感降雨通常存在误差大、数据序列短等问题,限制了卫星降雨自身在干旱监测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通过误差矫正,将TMPA-RT卫星降雨数据无缝"拼接"具有长期历... 卫星实时降雨产品的出现为开展大范围干旱监测提供了可能。然而,卫星遥感降雨通常存在误差大、数据序列短等问题,限制了卫星降雨自身在干旱监测诊断方面的应用。本文通过误差矫正,将TMPA-RT卫星降雨数据无缝"拼接"具有长期历史序列(1961—2016年)的地面观测产品(CN05.1),以弥补卫星遥感数据序列短的不足。借助上述"拼接"的实时降雨序列,通过估算不同时间尺度下的标准化降雨指数(SPI)来实现干旱的实时监测诊断。以干旱频发的辽宁省为研究区,对比评估了矫正前后TMPA-RT产品在干旱识别方面的表现。结果表明,在辽宁省近半数地区,TMPA-RT原始数据与CN05.1地面观测两者存在明显的降雨误差(>10 mm/月);经过误差矫正,TMPA-RT数据能够重现同期地面观测的降雨量及年际变化。基于3个典型干旱月的评估结果表明,基于TMPA-RT矫正数据与CN05.1"拼接"得到的序列能够重现观测的干/湿空间分布,准确监测辽西地区的干旱状况;而原始的TMPA-RT数据难以提供准确可靠的干旱信息。将上述框架实际应用于2011—2016年干旱监测,评估发现该框架不仅能合理地重现辽宁省干旱情况,还能提供不同等级干旱的面积分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卫星遥感 地面观测 误差矫正 气象干旱 实时监测
下载PDF
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观测与模拟研究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明国 汤旭光 +3 位作者 韩旭军 时伟宇 宋立生 黄静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96-1205,共10页
岩溶地区碳循环具有地表与地下双层结构的相互渗透、有机与无机碳循环的相耦合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相关联等特征,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为特殊和复杂。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 岩溶地区碳循环具有地表与地下双层结构的相互渗透、有机与无机碳循环的相耦合以及生物与非生物过程的相关联等特征,相对于其他陆地生态系统更为特殊和复杂。中国西南地区是全球最大范围的喀斯特连续出露地区,前期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碳循环路径与过程是基本清晰的,但岩石-土壤-植被-大气-水不同界面间的碳通量及迁移转化机制仍然不明确,亟待开展小流域尺度碳循环各个分量的精细观测,以及区域尺度的碳循环遥感估算和模型模拟工作。论文对西南岩溶地区碳循环观测与模拟研究的进展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展望下一步需要重点开展的工作,该研究可以为评估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影响及制定适应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地面观测 遥感 过程模型 西南地区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云的观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杰 沈新勇 +1 位作者 王志立 荆现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070-13073,共4页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 对多年来中国各地区包括云的分布结构、云与降水的关系、云中的水汽资源和云的辐射强迫等在内的云系统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并根据不同观测手段的特点加以区分。同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尚待解决的一些问题,展望了未来观测研究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系统 中国地区 卫星观测 地面观测
下载PDF
10~50MHz地基低频射电天文数字接收机及上位机软件研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丙强 白宇 +5 位作者 路光 平劲松 王明远 杨文军 王震 严发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91-904,共14页
低频段(<50 MHz)射电观测,是研究射电爆发、恒星形成、宇宙初期状态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该频段相关仪器研究较少.本文从关键器件选型、仿真与设计、接口和通讯、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组成地基低频射电观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数字接收机... 低频段(<50 MHz)射电观测,是研究射电爆发、恒星形成、宇宙初期状态的重要手段,而我国对该频段相关仪器研究较少.本文从关键器件选型、仿真与设计、接口和通讯、功能模块等方面,对组成地基低频射电观测系统的核心部件——数字接收机与上位机软件进行论述.数字接收机由采集卡和工控机构成,采集卡配置包含AD9265芯片和K7系列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数字接收机探测频率覆盖1~62.5 MHz,接收功率范围-78~-6 dBm,拥有先进的频率分辨率(15.3 kHz)和时间分辨率(0.5~32 ms).为满足射电观测显示与存储需求,研发了具有针对性的上位机软件解决方案.软件支持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 PCIe)数据传输协议,支持实时频谱显示、数据存储和交互操作,具有全频带内强度图显示与图像自动保存功能.自主研制的数字接收机与上位机软件已成功应用于新疆奇台观测站低频(10~50 MHz)射电观测设备,该设备自2021年6月投入运行,捕获多次太阳射电暴事件.将观测结果与澳大利亚Learmonth观测设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奇台站低频射电观测系统探测精度更为精细、探测频率更低,性能指标位于国际前列.系统后期可开展星-地协同观测,推动我国低频段射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射电 地基观测 数字接收机 太阳射电爆发
下载PDF
基于MERRA-2再分析资料的上海市近40年大气黑碳浓度变化及潜在来源解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曹闪闪 段玉森 +5 位作者 高婵婵 苏玲 杨怡萱 张洋 蔡超琳 刘敏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68-2678,共11页
黑碳(black carbon,BC)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辐射强迫等,对区域和全球辐射平衡、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以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资料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M-K趋势... 黑碳(black carbon,BC)作为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和辐射强迫等,对区域和全球辐射平衡、气候和人体健康产生巨大影响.以高度城市化的上海市为研究区域,基于MERRA-2再分析数据资料和地面观测数据,利用M-K趋势检验、后向轨迹和潜在源贡献函数(potential source contribution function,PSCF)探究了上海市1980~2019年大气BC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局地排放和区域传输的影响.结果表明:(1)MERRA-2大气BC浓度和地面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趋势一致性(R∈[0.68,0.72]),表明MERRA-2再分析资料可以用来有效揭示地面大气BC浓度的长期变化.(2)上海近40年大气BC浓度可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长的"低值"阶段[1980~1986年,(1.75±0.17)μg·m^(-3)],相对稳定的"中值"阶段[1987~1999年,(2.18±0.07)μg·m^(-3)]和波动变化的"高值"阶段[2000~2019年,(3.07±0.31)μg·m^(-3)];就季节变化而言,上海BC浓度总体呈夏季浓度低,冬季浓度高的"U"型模式;受水运货运船舶柴油机等发动机黑碳排放的影响,7月出现BC浓度小高峰.(3)大气污染物诊断质量比及双变量相关分析[R(BC-NO_(2))>R(BC-CO)>R(BC-SO_(2))]表明,交通排放是上海大气BC的主要排放源,尤其是重型柴油车的影响.(4)后向轨迹和PSCF分析发现上海夏季气团以清洁海风为主导,占77.18%;其他季节来自北方的气团超过50%.上海大气BC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地区,以长三角为中心向外扩张,且扩张方向与后向轨迹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黑碳 上海 地面观测 MERRA-2 潜在源区
原文传递
基于碘化钠探测器的闪电γ射线爆发观测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小强 蒋如斌 +4 位作者 张雄 郑毅 周红召 王宇 邢斌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92-1098,共7页
本文采用NaI(Tl)探测器搭建了闪电高能辐射地面观测装置并进行了性能测试。于2016年夏季探测到1次自然负地闪过程中的两次回击之前产生的γ射线爆发信号,这是国内首次获得自然闪电高能辐射的实测波形数据。第1次γ射线爆发持续时间为563... 本文采用NaI(Tl)探测器搭建了闪电高能辐射地面观测装置并进行了性能测试。于2016年夏季探测到1次自然负地闪过程中的两次回击之前产生的γ射线爆发信号,这是国内首次获得自然闪电高能辐射的实测波形数据。第1次γ射线爆发持续时间为563μs,第2次γ射线爆发持续时间为353μs,两次γ射线爆发的截止时间间隔为76.288ms,与同步观测到的回击电场波形时间间隔一致。经分析发现,梯级先导的负脉冲信号与高能辐射的脉冲信号具有一一对应的特征,表明梯级先导是本次测量所获闪电高能辐射的产生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电 γ射线爆发 碘化钠探测器 地面观测
下载PDF
藏北那曲地区地面与MODIS反演的地表反照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除多 马伟强 扎西顿珠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08-916,共9页
利用藏北高原那曲地区反照率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其日内、月均和季节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同期的MODIS/Terra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藏北那曲地区晴天地表反照率日内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早晚高,变幅大,中午低,变幅小的"U... 利用藏北高原那曲地区反照率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其日内、月均和季节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与同期的MODIS/Terra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藏北那曲地区晴天地表反照率日内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早晚高,变幅大,中午低,变幅小的"U"形变化特点。早晨太阳高度角低,反照率高,日内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加反照率逐渐降低,下午14:00~15:00反照率达到日内最小值,之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降低,反照率上升明显。夏季日内最高反照率出现在早晨8:00,其他季节则基本上在下午18:00。太阳高度角同样是影响地表反照率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两者呈极显著的反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1。冬季平均地表反照率最高,为0.28,其次是春秋两季,均为0.23,夏季最低,为0.19。MODIS/Terra在上午12:00左右过境时反演的地表反照率与地面观测值之间存在很好的一致性,两者平均值都为0.22,相对误差9.60%,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为0.02,而在13:00左右过境时,卫星反演值较观测值存在系统性偏小特点,平均偏小14.29%,相对误差为16.45%,绝对误差0.04,均方根误差0.05。此外,MODIS反演的地表反照率比地面观测值日际波动大。若不考虑积雪,冬夏两季地表反照率的空间差异小,而春秋两季空间差异较大,这主要与研究区地面植被类型及其季节性空间分布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反照率 地面观测 MODIS 藏北那曲
原文传递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的人为源VOCs区域清单多维校验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玥 魏巍 +3 位作者 任云婷 王晓琦 陈赛赛 程水源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13-2720,共8页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基于传统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区域人为源VOCs物种排放清单;并基于区域卫星遥感甲醛信息和典型城市地面VOCs观测信息,开展了VOCs物种清单多维校验研究.清单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13、2015和2017年VOCs排放量分别为202... 本文针对京津冀区域,基于传统的排放因子法建立了区域人为源VOCs物种排放清单;并基于区域卫星遥感甲醛信息和典型城市地面VOCs观测信息,开展了VOCs物种清单多维校验研究.清单计算结果表明,该区域2013、2015和2017年VOCs排放量分别为202.67、207.34和193.42万t,以烷烃(29.83%~30.72%)、不饱和烃(16.54%~17.68%)、芳香烃(27.14%~27.51%)、醛(8.75%~9.52%)、酮(8.13%~9.04%)和醇醚酯(5.13%~6.60%)为主.2013~2017年VOCs清单排量,张家口、秦皇岛和衡水小幅上升(每年1.10%~1.66%),邢台和邯郸小幅下降(每年-1.46%~-1.12%),承德、唐山、保定和沧州呈稳定趋势,且与卫星遥感HCHO柱浓度年际变化呈现较好的一致性趋势;而北京、天津、廊坊和石家庄的VOCs排放年变幅(每年-6.51%、-3.30%、2.16%和0.11%)与HCHO柱浓度变幅(每年-1.17%、7.19%、-0.24%和6.68%)差异较大.在VOCs清单区域空间分布上,城市地区VOCs网格排放量与HCHO柱浓度取得了较好的线性相关性(R>0.5);而在郊区地区,两者相关度仅为0.33,主要源于郊区天然源VOCs二次转化对HCHO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最后,本文在北京市和邯郸市城区开展了VOCs地面浓度观测,回归了主要VOCs化合物与CO的排放比值(ER),对比发现:大部分烃类化合物的清单ER值与回归ER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但乙烷的清单ER值显著偏低(-156%~-73%),C8以上芳香烃有所偏高(54%~74%).总体而言,本文建立的区域人为源VOCs物种清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物种清单 卫星遥感 地面观测 清单校验
原文传递
2000—2020年北疆地区积雪时空变化趋势及影响要素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永宏 宋凯达 +2 位作者 王剑庚 朱灵龙 田丰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80,共9页
基于北疆地区29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积雪数据集,分析了北疆地区20个水文年的积雪天数、年最大雪深、年均雪深、降雪次数、雪物候和气象要素变化,并对其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地区近20年来冬季的积雪天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基于北疆地区29个气象站点2000—2020年积雪数据集,分析了北疆地区20个水文年的积雪天数、年最大雪深、年均雪深、降雪次数、雪物候和气象要素变化,并对其影响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疆地区近20年来冬季的积雪天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超过58%的气象站点降雪次数下降趋势显著,这与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密切相关。有72%的站点表现出了温度升高的趋势,近20年北疆地区降水量出现显著增加。雪物候方面,积雪持续天数呈现弱下降趋势,初雪日的出现时间明显推迟,增幅为0.17 d/a。终雪日的推迟并不显著。地理和气象因素与积雪密切相关,尤其是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会导致积雪深度发生显著变化,海拔对雪物候的影响程度比气象因素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部 积雪 地面观测 时空变化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新津机场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穆玉娇 申辉 +1 位作者 张静 杨利蓉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4-36,共3页
低空风切变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津机场现有的低空飞行训练中,低空风切变的预警和预报尤为重要。本文对四川新津机场2013年8月19日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机场及机场附近区域的常规探测... 低空风切变是造成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新津机场现有的低空飞行训练中,低空风切变的预警和预报尤为重要。本文对四川新津机场2013年8月19日出现的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通过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机场及机场附近区域的常规探测资料和地面自动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此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符合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阵风锋的结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风切变 阵风锋 地面观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