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方式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闫映宇 林新慧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0-165,共6页
通过实测和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明显改善了土壤导水性能,0-10 cm各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高于地面漫灌,并且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饱和导水率都高于裸盐地;... 通过实测和拟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方式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及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明显改善了土壤导水性能,0-10 cm各土层土壤饱和导水率明显高于地面漫灌,并且两种灌溉方式下土壤饱和导水率都高于裸盐地;不同灌溉方式下,相同含水率所对应的非饱和导水率及非饱和扩散率均不同,0-100 cm各土层都表现为膜下滴灌>地面漫灌>裸盐地。膜下滴灌对土壤水分运动参数的影响,并不是由土壤质地、容重、温度、盐分等因素作用而引起,可能是由于膜下滴灌改变了土壤的团粒结构或土壤中盐分的离子组成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地面漫灌 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导水率 土壤水分扩散率 比水容量
下载PDF
辽西地区不同灌溉方式下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晓丽 何俊仕 +2 位作者 付玉娟 董克宝 杨钦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了探究地面灌和膜下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不同生育期干旱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辽宁西部朝阳市建平县试验站的测坑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苗期... 为了探究地面灌和膜下滴灌2种灌溉方式下不同生育期干旱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辽宁西部朝阳市建平县试验站的测坑试验,分析了各处理对玉米生长性状、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灌溉条件下,苗期、拔节期、抽雄期膜下滴灌的株高均高于地面灌,且各生育阶段相同的干旱处理对膜下滴灌的影响较地面灌大;除苗期外,地面灌的茎粗都大于膜下滴灌;整个生育期膜下滴灌的叶面积都大于地面灌,且各生育期干旱处理对叶面积的影响不大;不同的生长阶段,玉米的耗水差别较大,且在抽雄期进行干旱处理能够有效减少玉米整个生育期的耗水量;2种灌溉方式充分灌溉条件下玉米产量差异不大,地面灌灌浆期亏水,产量显著降低,膜下滴灌苗期和灌浆期干旱处理对产量的影响都很大;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明显高于地面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 地面灌 耗水量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下载PDF
沟灌交汇入渗模型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国良 彭习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以往对于沟灌入渗研究多是基于自由入渗,而对沟灌交汇入渗的研究较少,沟灌交汇入渗试验因受较多因素影响,相对复杂。为了更加方便地研究沟灌交汇入渗规律,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沟灌交汇入渗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建立了沟灌交... 以往对于沟灌入渗研究多是基于自由入渗,而对沟灌交汇入渗的研究较少,沟灌交汇入渗试验因受较多因素影响,相对复杂。为了更加方便地研究沟灌交汇入渗规律,以土壤水动力学原理为基础,研究了沟灌交汇入渗下土壤水分运动规律,建立了沟灌交汇入渗的二维入渗模型。并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以中壤土为例,试验验证了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运移位置的合理性,模型计算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这为进一步研究沟灌交汇入渗规律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汇入渗 数值模拟 沟灌 地面灌溉
下载PDF
软管灌条件下核桃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果实品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冰 马英杰 +2 位作者 洪明 张清林 李志斌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11,15,共5页
以大田试验为基础,在核桃树硬核及油脂转化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观测了软管灌和对照地面灌溉条件下核桃树光合作用参数的日变化,研究了软管灌对核桃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 以大田试验为基础,在核桃树硬核及油脂转化期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仪观测了软管灌和对照地面灌溉条件下核桃树光合作用参数的日变化,研究了软管灌对核桃树光合作用日变化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地面灌溉条件下相比,软管灌条件下核桃树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均增加,蒸腾速率除了在10∶30~12∶30时段与地面灌条件下较为接近,其他时段都比地面灌条件下的大。②在软管灌和地面灌条件下核桃的品质及单株产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管灌 地面灌 核桃树 光合作用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田军仓 韩丙芳 王炳亮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4-77,共4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水平畦灌、膜上灌和控制性交替灌溉三种精细地面灌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可供精细灌溉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灌溉技术 精细地面灌溉 水平畦灌 膜上灌 控制性交替灌溉
下载PDF
春玉米灌溉水消耗及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林 金彦兆 +1 位作者 王以兵 李晶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4-27,38,共5页
通过微型蒸渗器和TDR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了不同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条件下农田灌溉水消耗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灌水技术的优越性,测定了春玉米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玉米耗水规律、土面蒸发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不同灌... 通过微型蒸渗器和TDR土壤水分测定仪测定了不同地面节水灌溉技术条件下农田灌溉水消耗及水分利用效率,并结合气象数据比较不同灌水技术的优越性,测定了春玉米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玉米耗水规律、土面蒸发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分析不同灌溉方式对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石羊河流域中下游,玉米采用现有地面节水灌溉技术能有效地减少作物生育期耗水量,而全膜覆盖还可减少作物生育期的土壤蒸发量,提高农田的水分利用效率,不同节水技术可减少玉米耗水量80mm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0.0%以上,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水源、基础设施、技术掌握难易程度、机械化程度等选择适宜春玉米的地面节水灌溉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水消耗 水分利用效率 地面灌溉方式 春玉米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下土壤水氮运移及氨挥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秋丽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为了解地面灌施条件下土壤水中氮素运移及氨挥发特性,通过直径为14 cm 的垂直土柱模型试验模拟地面灌施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水中氮运移以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垂向0 ~55 cm 范围内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土壤初始值;铵态氮呈先增大... 为了解地面灌施条件下土壤水中氮素运移及氨挥发特性,通过直径为14 cm 的垂直土柱模型试验模拟地面灌施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土壤水中氮运移以及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垂向0 ~55 cm 范围内硝态氮含量均低于土壤初始值;铵态氮呈先增大再减小的分布规律,深15 cm 处土层的铵态氮含量较高;湿润区内的土壤硝态氮含量低于初始值,随水运移的硝态氮积聚在湿润锋处,硝酸根离子浓度锋推进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大;灌水量为2. 6 L 时土柱土壤的氨挥发损失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灌施 灌水量 铵态氮 硝态氮 氨挥发
下载PDF
新型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立 李小龙 +1 位作者 顾唯甬 王盈盈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8年第3期33-36,46,共5页
膜袋灌技术是一种集节水、节能、省工、省时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和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适应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 膜袋灌技术是一种集节水、节能、省工、省时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地面灌水技术。膜袋灌技术能有效解决传统地面灌水方法蒸发量大、深层渗漏多,水分利用效率低和灌水均匀度差等问题,适应我国现阶段农业的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室内水平土箱膜袋灌水实验研究,发现膜袋灌水后湿润带内灌水均匀系数均在70%以上,属于高均匀度节水灌溉新技术。灌水量和膜孔间距会对膜袋灌水后土壤湿润均匀性产生影响,特别是沿膜袋方向上。可通过减小膜孔间距和增大灌水量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膜袋灌水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袋灌技术 地面灌水技术 灌水均匀度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地面灌水技术的改进
9
作者 张小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3年第12期290-291,共2页
改进地面灌水技术,是灌区提高灌水质量、实行定额用水的关键问题。改进灌水技术,实行定额用水,可显著提高灌溉效益。小畦灌与沟灌、沟灌与隔沟灌都具有增产节水作用,应选择合理的畦灌与沟灌技术要素,制定合理的灌水技术方案。
关键词 地面灌水技术 灌水质量 定额用水
下载PDF
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被引量:67
10
作者 张书海 沈跃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0年第2期22-24,共3页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淮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 1 993年至 1 997年选择某污灌区中 0 667hm2 的蔬菜田及其邻近的某一地下水灌区中 0 667hm2 的蔬菜田按梅花布点法分别布设 8个测点 ,对其土壤中的总镉、总汞... 由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淮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 1 993年至 1 997年选择某污灌区中 0 667hm2 的蔬菜田及其邻近的某一地下水灌区中 0 667hm2 的蔬菜田按梅花布点法分别布设 8个测点 ,对其土壤中的总镉、总汞、总砷、总铬和总铅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地下水灌区 5年来综合污染指数变化不大 ,污染等级属安全级 ,说明该灌区没有受到重金属污染 ,而污灌区的综合污染指数逐年增高 ,1 995年、1 996年、1 997年均达警戒级 ,说明该污灌区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积累 ,农作物受到的污染不容忽视。指出在污灌区用适度的污水灌溉农田虽然可行 ,但长期利用污水灌溉 ,污水中的总镉、总铬和总砷等污染物在土壤中易产生沉积 ,对土壤产生一定污染 ,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污染 污灌区 地下水灌区
下载PDF
地面滴灌对107杨人工林根系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傅建平 兰再平 +2 位作者 孙尚伟 刘俊琴 张勇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66-772,共7页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 为了探索地面滴灌栽培107杨(Populus×euramericana cv.‘74/76’)人工林根系的生长和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采用全挖法和分层分段挖掘法对北京市永定河故道沙地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的2年生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了2种栽培条件下杨树个体和林分根系的数量、长度和生物量及其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滴灌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仅为1.3 m,而常规栽培杨树的主根分布深度达到4.5 m;滴灌栽培杨树根系行间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8倍,顺行方向分布范围是常规栽培的1.2倍;滴灌栽培杨树侧根数量是常规栽培的2.0倍。(2)滴灌栽培杨树个体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1.8倍和1.2倍,主根和Ⅰ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近乎相同,而Ⅱ级和Ⅲ级侧根的总长和生物量则远远大于常规栽培。(3)滴灌栽培杨树林分根系总长和生物量分别是常规栽培的2.0、1.1倍,径级在5≤D<10 mm、10≤D<15 mm和D≥1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与常规栽培相近,而径级在D<1 mm和1≤D<5 mm的根总长和生物量远大于常规栽培。(4)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的根系均主要分布在0 40 cm的土层内,滴灌栽培4/5和常规栽培2/3的根系特别是吸收根(D<1 mm)分布在0 20 cm深的土层内。(5)滴灌栽培和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基部0 1.0 m的范围内,滴灌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株间方向(滴灌带铺设方向),常规栽培杨树林分的吸收根则相对均匀分布在树体四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滴灌 107杨 根系 分布 生物量
下载PDF
地上和地下滴灌对玉米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朗 王越甲 +3 位作者 马晓丹 卢妤婷 盛建东 程军回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研究地上和地下滴灌对土壤水分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共设定地上滴灌(滴灌带置于地表)和地下滴灌(滴灌带位于土壤表面下15 cm)两种处理,每隔2天对土壤含水量和玉米性状株高和叶片数量进行测量,在实验结束时测定玉... 为研究地上和地下滴灌对土壤水分含量及玉米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共设定地上滴灌(滴灌带置于地表)和地下滴灌(滴灌带位于土壤表面下15 cm)两种处理,每隔2天对土壤含水量和玉米性状株高和叶片数量进行测量,在实验结束时测定玉米总生物量和各器官生物量(根、茎、叶、果穗)。结果发现:(1)在盆栽模拟情况下,地上和地下滴灌对土壤含水量和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而对玉米株高、叶片数量和茎生物量有显著影响;(2)地下滴灌与地上滴灌相比,可显著增加玉米株高和叶片数量生长以及茎生物量;(3)地上和地下滴灌时,除根系生物量与株高以及根系生物量与果穗生物量之间无显著关系外,株高、叶片数量、茎生物量和叶生物量之间在地上和地下滴灌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地上和地下滴灌并未改变玉米形态与各器官生物量之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上滴灌 地下滴灌 土壤含水量 生物量分配 玉米
下载PDF
滹沱河灌区发展方向的探讨
13
作者 杜宏伟 刘志玲 《山西水利科技》 2004年第1期84-85,共2页
文中介绍了滹沱河灌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滹沱河灌区 水资源 地下水 自流灌溉 渠道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