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程陶瓷磨削加工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璧 孟鉴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8-56,共9页
探讨了磨削过程中工程陶瓷的损伤机理及损伤过程.在讨论损伤的形成与扩展时,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能 量优先假说,对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意义加以分析、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提出了工程陶瓷加工的损伤 预报和预测方面一些亟待研究... 探讨了磨削过程中工程陶瓷的损伤机理及损伤过程.在讨论损伤的形成与扩展时,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能 量优先假说,对其依据的理论基础及实际意义加以分析、评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还提出了工程陶瓷加工的损伤 预报和预测方面一些亟待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加工 损伤机理 损伤过程 能量优先 损伤预测 微观裂纹 非弹性区 弹性区
下载PDF
工程陶瓷高效深磨磨削力和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桂芝 黄含 +1 位作者 盛晓敏 宓海青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6-30,共5页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氧化铝和氧化锆等2种工程陶瓷进行高效深磨磨削加工.测量了磨削力,并对磨削表面形貌和亚表面损伤进行了观测.揭示了这2种工程陶瓷的高效深磨材料去除机理,氧化铝陶瓷主要为脆性去除,而氧化锆则是局部的横向... 采用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氧化铝和氧化锆等2种工程陶瓷进行高效深磨磨削加工.测量了磨削力,并对磨削表面形貌和亚表面损伤进行了观测.揭示了这2种工程陶瓷的高效深磨材料去除机理,氧化铝陶瓷主要为脆性去除,而氧化锆则是局部的横向裂纹和塑性去除.提出了磨粒的平均磨削力公式,讨论了磨粒的平均法向磨削力对陶瓷材料去除机理和磨削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深磨 工程陶瓷 磨削力 磨削损伤 磨削机理
下载PDF
石英玻璃超精密磨削加工的表面完整性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高尚 耿宗超 +2 位作者 吴跃勤 王紫光 康仁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6-195,共10页
为了实现石英玻璃的高效低损伤超精密磨削加工,研究不同粒度金刚石砂轮磨削石英玻璃的表面和亚表面质量,建立表面粗糙度与亚表面损伤深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石英玻璃磨削试验研究400#、1 500#、2 000#和5 000#金刚石砂轮磨削石英玻璃... 为了实现石英玻璃的高效低损伤超精密磨削加工,研究不同粒度金刚石砂轮磨削石英玻璃的表面和亚表面质量,建立表面粗糙度与亚表面损伤深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石英玻璃磨削试验研究400#、1 500#、2 000#和5 000#金刚石砂轮磨削石英玻璃的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及其亚表面损伤深度,分析相应的材料去除方式;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分析脆性域磨削石英玻璃时工件表面微观形貌和亚表面微裂纹的形成机理,建立表面粗糙度PV值和亚表面损伤深度SSD之间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砂轮粒度的减小,石英玻璃磨削表面的凹坑、微裂纹、深划痕等缺陷逐渐减少,表面粗糙度Ra和PV以及亚表面损伤深度SSD均随之明显减小,从400#砂轮磨削表面的R_a 274.0 nm、PV 5.35μm和SSD 5.73μm降低至5 000#砂轮磨削表面的Ra 1.4 nm、PV 0.02μm和SSD 0.004μm。500#和1 500#砂轮磨削表面的材料去除方式为脆性断裂去除,2 000#砂轮磨削表面的材料去除方式同时包括脆性断裂去除和塑性流动去除,但以塑性流动去除为主,5 000#砂轮磨削表面的材料去除方式为塑性流动去除;脆性域磨削石英玻璃的表面粗糙度PV与亚表面损伤深度SSD之间满足SSD=(0.627~1.356) PV^(4/3)的数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玻璃 磨削 表面粗糙度 亚表面损伤 材料去除机理
原文传递
金刚石磨盘磨削的磨粒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伯江 徐鸿钧 +2 位作者 付玉灿 肖冰 徐九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研究了钎焊金刚石磨盘和电镀金刚石磨盘磨削花岗岩的磨粒损伤形式及其与法向磨削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钎焊金刚石磨盘的磨粒损伤形式为磨粒尖端因磨耗变成平台、切削刃破损 ;电镀金刚石磨盘的磨粒损伤不但具有上述两种形式 ... 研究了钎焊金刚石磨盘和电镀金刚石磨盘磨削花岗岩的磨粒损伤形式及其与法向磨削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 ,钎焊金刚石磨盘的磨粒损伤形式为磨粒尖端因磨耗变成平台、切削刃破损 ;电镀金刚石磨盘的磨粒损伤不但具有上述两种形式 ,同时还有磨粒脱落 ,因而其使用寿命大为缩短 ;金刚石磨粒形态对磨削力有较大影响 ,磨削力的变化加速了磨粒形态的转化。阐述了三种磨粒损伤产生的机理和磨削力变化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金刚石磨盘 电镀金刚石磨盘 端面磨削 磨削力 磨粒损伤
下载PDF
断续磨削温度场的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11
5
作者 高航 屈力刚 兰雄侯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6-469,共4页
根据已经建立的断续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及其积分解通式 ,用VC ++编程语言模拟编制出了计算断续磨削温度场的通用软件·此软件不仅可以计算断续磨削温度 ,而且也包括了普通磨削温度的计算 ,计算时考虑了磨削液和热源强度分布对磨削... 根据已经建立的断续磨削温度场数学模型及其积分解通式 ,用VC ++编程语言模拟编制出了计算断续磨削温度场的通用软件·此软件不仅可以计算断续磨削温度 ,而且也包括了普通磨削温度的计算 ,计算时考虑了磨削液和热源强度分布对磨削温度的影响·为研究普通磨削和断续磨削温度 ,合理选择砂轮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烧伤 断续磨削 热模型 温度场 计算机模拟 磨削加工
下载PDF
光学材料磨削加工亚表面损伤层深度测量及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卓 吴宇列 +1 位作者 戴一帆 李圣怡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07年第5期1-5,共5页
针对光学材料磨削加工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层,综合使用磁流变抛光斑点技术和HF差动化学蚀刻速率法测量亚表面裂纹层深度和亚表面残余应力层厚度。建立了亚表面裂纹层深度与表面粗糙度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实现亚表面裂纹层深度的准确预测,... 针对光学材料磨削加工引入的亚表面损伤层,综合使用磁流变抛光斑点技术和HF差动化学蚀刻速率法测量亚表面裂纹层深度和亚表面残余应力层厚度。建立了亚表面裂纹层深度与表面粗糙度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实现亚表面裂纹层深度的准确预测,并通过分析亚表面裂纹尖端应力场,预测了亚表面裂纹尖端塑性层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材料 磨削 亚表面损伤 印压 磁流变抛光
原文传递
KDP晶体超声辅助磨削的亚表面损伤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强国 高航 +3 位作者 裴志坚 鲁春朋 王碧玲 滕晓辑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通过采用角度抛光和逐层抛光法以及择优化学腐蚀,对基于超声辅助磨削的KDP晶体试件进行亚表面损伤形式观察以及损伤深度检测,以便为后续加工提供指导。损伤检测实验表明:在超声辅助磨削工艺条件下,亚表面损伤以与磨粒运动方向平行的中... 通过采用角度抛光和逐层抛光法以及择优化学腐蚀,对基于超声辅助磨削的KDP晶体试件进行亚表面损伤形式观察以及损伤深度检测,以便为后续加工提供指导。损伤检测实验表明:在超声辅助磨削工艺条件下,亚表面损伤以与磨粒运动方向平行的中位裂纹为主,且裂纹间距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亚表面损伤深度为19~48μm,磨头形状(有无倒角)较之磨头磨粒粒度对亚表面损伤深度具有更大的影响,使用有倒角的磨头可得最小亚表面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磨削 超声辅助加工 亚表面损伤 角度抛光
下载PDF
结构陶瓷磨削表面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西彬 任敬心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105,共5页
分析陶瓷磨削过程并通过对Al2O3,Si3N4+ZrO2,PSZ等陶瓷磨削表面及次表面的SEM观察,研究了磨削损伤的形成机理和特征。结果表明:磨削损伤的主要形式有显微塑性变形磨痕、断裂剥落坑、磨削微裂纹和材料疏松区的... 分析陶瓷磨削过程并通过对Al2O3,Si3N4+ZrO2,PSZ等陶瓷磨削表面及次表面的SEM观察,研究了磨削损伤的形成机理和特征。结果表明:磨削损伤的主要形式有显微塑性变形磨痕、断裂剥落坑、磨削微裂纹和材料疏松区的塌坑;磨削损伤的特征取决于陶瓷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陶瓷 磨削 表面损伤 陶瓷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 studies of the grinding damage in monocrystalline silicon wafers 被引量:9
9
作者 ZHANG Yinxia KANG Renke GUO Dongming JIN Zhuji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The depth and nature of the subsurface damage in a silicon wafer will limit the performance of IC components. Damag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ilicon wafers ground by the #325, #600, and #2000 grinding wheels was analyz... The depth and nature of the subsurface damage in a silicon wafer will limit the performance of IC components. Damage microstructures of the silicon wafers ground by the #325, #600, and #2000 grinding wheels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any microcracks, fractures, and dislocation rosettes appear in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of the wafer ground by the #325 grinding wheel. No obvious microstructure change exists. The amorphous layer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100 nm, microcracks, high density dislocations, and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are observed in the subsurface of the wafer ground by the #600 grinding wheel. For the wafer ground by the #2000 grinding wheel, an amorphous layer of about 30 nm thickness, a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layer, a few dislocations, and an elastic deformation layer exist. In general, with the decrease in grit size, the material removal mode changes from micro-fracture mode to ductile mode gradu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icon wafers grinding subsurface damage MICROSTRUCTURE
下载PDF
微晶玻璃研磨加工亚表面损伤深度预测方法及测量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向勇 任杰 +2 位作者 白满社 陈静 张晋宽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8-215,共8页
将研磨加工中磨粒与工件表面作用过程近似为受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共同作用下移动的尖锐压头对表面的作用过程,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移动磨粒作用下材料的应力状态、中位裂纹的成核位置和扩展方向。综合考虑弹性应力场、残余应力... 将研磨加工中磨粒与工件表面作用过程近似为受法向载荷和切向载荷共同作用下移动的尖锐压头对表面的作用过程,基于压痕断裂力学理论,分析了移动磨粒作用下材料的应力状态、中位裂纹的成核位置和扩展方向。综合考虑弹性应力场、残余应力场及切向载荷对中位裂纹扩展的影响,给出了中位裂纹扩展长度计算公式。建立了亚表面损伤深度与表面粗糙度之间的理论模型。使用磁流变抛光斑点技术测量了微晶玻璃研磨亚表面损伤层深度。将模型预测理论值与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误差控制在5.56%以内,吻合较好。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光学材料研磨亚表面损伤深度的快速、简便和准确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制造 研磨 亚表面损伤 磁流变抛光
原文传递
碳化硅磨削亚表面损伤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健 郑非非 +3 位作者 董志刚 康仁科 刘津廷 郭东明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2015年第4期60-65,共6页
反应烧结碳化硅(reaction bonded SiC,RBSiC)有着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在空间光学领域应用广泛。分别采用截面显微法和角度抛光法研究了金刚石砂轮磨削反应烧结碳化硅的亚表面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截面显微法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损伤... 反应烧结碳化硅(reaction bonded SiC,RBSiC)有着良好的物理和机械性能,在空间光学领域应用广泛。分别采用截面显微法和角度抛光法研究了金刚石砂轮磨削反应烧结碳化硅的亚表面损伤。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截面显微法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损伤的形态和分布特征,角度抛光法测量损伤深度更为精确,亚表面损伤主要以凹坑和微裂纹的形式存在,主要发生在SiC颗粒上,且砂轮粒度对损伤影响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砂轮 磨削 亚表面损伤
下载PDF
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分布 被引量:9
12
作者 高尚 康仁科 +1 位作者 董志刚 郭东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8-94,共7页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基于工件旋转磨削原理的超精密磨削技术是硅片平整化加工和图形硅片背面减薄的重要加工方法,但磨削加工不可避免会在硅片的表面/亚表面产生损伤,研究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分布对于分析硅片发生弯曲或翘曲变形的原因...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基于工件旋转磨削原理的超精密磨削技术是硅片平整化加工和图形硅片背面减薄的重要加工方法,但磨削加工不可避免会在硅片的表面/亚表面产生损伤,研究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分布对于分析硅片发生弯曲或翘曲变形的原因,确定后续工艺的材料去除厚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角度截面显微观测法研究工件旋转法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深度沿晶向和径向的变化规律及光磨对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光磨条件下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深度在整个硅片表面分布不均匀,亚表面损伤深度沿周向在<110>晶向处大于<100>晶向,沿径向从中心到边缘逐渐增大;光磨条件下磨削硅片的亚表面损伤深度在整个硅片表面几乎是均匀的,且光磨后的硅片亚表面损伤深度明显小于无光磨条件下硅片亚表面损伤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片 磨削 亚表面损伤 金刚石砂轮
下载PDF
工程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邵水军 赵波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工程陶瓷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力学性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使用金刚石工具(主要是砂轮)的磨削加工是工程陶瓷去除加工的基本途径。本文概述了陶瓷材料磨削加工技术的进展,并对磨削后的陶瓷工件表面损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工程陶瓷 磨削机理 磨削方式 表面损伤
下载PDF
热压硫化锌的超精密磨削加工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冰 郭兵 +2 位作者 赵清亮 饶志敏 姚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09-2116,共8页
针对用传统车削或研磨抛光方法加工大尺寸非球面热压硫化锌透镜存在的不足,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方法对热压硫化锌材料进行了加工实验.通过压痕、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和磨削正交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域去除机理及其... 针对用传统车削或研磨抛光方法加工大尺寸非球面热压硫化锌透镜存在的不足,采用金刚石砂轮磨削加工方法对热压硫化锌材料进行了加工实验.通过压痕、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和磨削正交实验,研究了该方法在磨削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域去除机理及其亚表面损伤情况,并优化了超精密磨削加工工艺参数.压痕实验发现热压硫化锌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易于出现径向裂纹和微裂纹,其断裂韧性为2.643842 MPa/m1/2,临界切削深度为1.808 μm.单颗粒金刚石刻划实验结果表明,热压硫化锌材料在较小的切削深度下可以实现塑性域去除,但在机械去除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形式的亚表层损伤.磨削实验结果表明,磨削深度是影响表面光洁度的主要因素,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表面光洁度降低,最佳表面粗糙度为7.6 nm.工作台进给速度是影响面形精度的主要因素,且平面磨削的面形精度PV值为0.185~0.395 μm.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加工热压硫化锌材料可以获得纳米级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硫化锌透镜 压痕实验 临界切削深度 单颗粒刻划 平面磨削 亚表面损伤 表面质量
下载PD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in milling and grinding:machining bottlenecks and advanced strategies 被引量:7
15
作者 Teng GAO Yanbin ZHANG +9 位作者 Changhe LI Yiqi WANG Yun CHEN Qinglong AN Song ZHANG Hao Nan LI Huajun CAO Hafiz Muhammad ALI Zongming ZHOU Shubham SHARMA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2年第2期1-35,共35页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become the preferred material in the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because of their high-strength performance in unit weight.The composite components are manufactured by near netsha...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have become the preferred material in the fields of aviation and aerospace because of their high-strength performance in unit weight.The composite components are manufactured by near netshape and only require finishing operations to achieve final dimensional and assembly tolerances.Milling and grinding arise as the preferred choices because of their precision processing.Nevertheless,given their laminated,anisotropic,and heterogeneous nature,these materials are considered difficult-to-machine.As undesirable results and challenging breakthroughs,the surface damage and integrity of these materials is a research hotspot with important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This review summarizes an up-to-date progress of the damage formation mechanisms and suppression strategies in milling and grinding for the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First,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milling damage,including delamination,burr,and tear,are analyzed.Second,the grinding mechanisms,covering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thermal mechanical behavior,surface integrity,and damage,are discussed.Third,suppression strategies ar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aspects of advanced cutting tools and technologies,including ultrasonic vibration-assisted machining,cryogenic cooling,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and tool optimization design.Ultrasonic vibration shows the greatest advantage of restraining machining force,which can be reduced by approximately 60%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machining.Cryogenic cool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emperature with a maximum reduction of approximately 60%.MQL shows it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reducing friction coefficient,force,temperature,and tool wear.Finally,research gaps and future exploration directions are prospected,giving researchers opportunity to deepen specific aspects and explore new area for achieving high precision surface machining of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ING grinding 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damage formation mechanism DELAMINATION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surface integrity 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
原文传递
砷化镓晶片表面损伤层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红军 卜俊鹏 +4 位作者 曹福年 白玉柯 吴让元 惠峰 何宏家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采用TEM观测与X射线双晶回摆曲线检测化学腐蚀逐层剥离深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SIGaAs晶片由切、磨、抛加工所引入的损伤层深度。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上的差异,得出了TEM观测到的只是晶片损伤层厚度。
关键词 砷化镓 切片 磨片 抛光片 表面损伤层 晶片
下载PDF
光学玻璃的激光微结构化砂轮精密磨削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兵 赵清亮 +1 位作者 陈冰 于欣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659-2666,共8页
为了降低大磨粒金刚石砂轮磨削光学玻璃时的亚表层损伤,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对金刚石砂轮进行了表面微结构化加工,并采用该砂轮研究了光学玻璃的精密磨削加工。首先,计算了金刚石磨粒在纳秒脉冲激光辐射下的烧蚀阈值和激光束腰半径;然后,... 为了降低大磨粒金刚石砂轮磨削光学玻璃时的亚表层损伤,利用纳秒脉冲激光对金刚石砂轮进行了表面微结构化加工,并采用该砂轮研究了光学玻璃的精密磨削加工。首先,计算了金刚石磨粒在纳秒脉冲激光辐射下的烧蚀阈值和激光束腰半径;然后,分析了纳秒脉冲激光在金刚石磨粒上加工的微结构形貌以及微结构化过程中的热损伤;最后,采用微结构化大磨粒金刚石砂轮进行光学玻璃的磨削实验,并分析了亚表层的损伤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金刚石磨粒在纳秒脉冲激光辐射下的烧蚀阈值为0.89J/cm,激光束腰半径为17.16μm。在粒度为150μm的大磨粒电镀金刚石砂轮上可以实现结构尺寸为20μm的微结构表面加工。与传统金刚石砂轮相比,微结构化砂轮磨削后的光学玻璃亚表层损伤深度降低了40%,达到了降低光学玻璃磨削亚表层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玻璃 微结构化 金刚石砂轮 纳秒激光 精密磨削 亚表层损伤
下载PDF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with low subsurface damage machined by small ball-end fine diamond grinding wheel:A novel grinding technique 被引量:1
18
作者 Biao QIN Henan LIU +5 位作者 Jian CHENG Jinchuan TIAN Jiangang SUN Zihan ZHOU Chuanzhen MA Mingjun CHEN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70-585,共16页
As for the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f the hemispherical fused silica resonator,due to the hard and brittle nature of fused silica,subsurface damage(SSD)is easily generated,which enormously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 As for the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of the hemispherical fused silica resonator,due to the hard and brittle nature of fused silica,subsurface damage(SSD)is easily generated,which enormously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such components.Hence,ultra-precision grind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urface/subsurface quality of the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machined by the small ball-end fine diamond grinding wheel.The influence of grinding parameters on the surface roughness(SR)and SSD depth of fused silica samples is then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R and SSD depth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inding speed and the decrease of feed rate and grinding depth.In addition,based on the material strain rate and the maximum undeformed chip thickness,the effect of grinding parameters on the subsurface damage mechanism of fused silica samples is analyzed.Furthermore,a multi-step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technique of the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influence between grinding depth and feed rate.Finally,the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is processed by the proposed grinding technique,and the SR is improved from 454.328 nm to 110.449 nm while the SSD depth is reduced by 94%from 40μm to 2.379μm.The multi-step grinding techniqu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guide the fabrication of the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sed silica Ultra-precision grinding Hemispherical resonator Subsurface damage grinding technique
原文传递
单晶硅纳米磨削亚表面损伤形成机制及其抑制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田海兰 韩涛 +2 位作者 闫少华 易红星 闫海鹏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0,共7页
硅晶圆纳米磨削过程中产生的亚表面损伤限制了其使用寿命,亟需研究纳米磨削过程中单晶硅的亚表面损伤形成机制和抑制方法。文章首先建立了单晶硅纳米磨削的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其亚表面损伤形成机制。随后研究了磨削参数对磨削过程... 硅晶圆纳米磨削过程中产生的亚表面损伤限制了其使用寿命,亟需研究纳米磨削过程中单晶硅的亚表面损伤形成机制和抑制方法。文章首先建立了单晶硅纳米磨削的分子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其亚表面损伤形成机制。随后研究了磨削参数对磨削过程中磨削力、磨削温度以及亚表面损伤形成的影响机制。最后提出了单晶硅纳米磨削的损伤抑制策略。结果表明:单晶硅纳米磨削过程中结构相变和非晶化是其主要亚表面损伤形成机制。原始的Si-Ⅰ相在挤压和剪切作用下形成了Si-Ⅱ相、Si-Ⅲ相、Si-Ⅳ相、bct5-Si相以及非晶。磨削深度增加导致了磨削力和磨削温度升高,而磨削速度的增加导致磨削力减小,磨削温度升高。磨削力增大是导致亚表面损伤严重的主要原因,而一定程度的高温有利于抑制单晶硅的亚表面损伤。在纳米磨削单晶硅时,可通过减小磨削深度和提升磨削速度来实现亚表面损伤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单晶硅 纳米磨削 亚表面损伤 磨削参数
下载PDF
纳米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加工物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晓铭 李长河 +8 位作者 杨敏 张彦彬 刘明政 高腾 崔歆 王大中 曹华军 陈云 刘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6-322,共37页
纳米生物润滑剂作为替代矿物型润滑介质的绿色微量润滑剂,已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与关注焦点。然而,纳米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加工物理学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难以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精准指导与选用原则。为解决上述需求与技术问题,综述... 纳米生物润滑剂作为替代矿物型润滑介质的绿色微量润滑剂,已成为学术界与工业界的研究与关注焦点。然而,纳米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加工物理学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难以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精准指导与选用原则。为解决上述需求与技术问题,综述了纳米生物润滑剂组分及物理特性,揭示了纳米增强相、基础流体、添加剂对加工性能的影响规律,阐述了纳米增强相在纳米生物润滑剂中的动力学行为与分散机制。其次,揭示了多能场雾化机制、切/磨削区流场分布及微液滴浸润动力学行为,发明了微量润滑新型供给与雾化装置。进一步地,分析了切/磨削加工材料去除热物理机制,研究了先进的多场赋能热损伤抑制策略,构建了纳米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加工技术体系。结果表明,纳米生物润滑剂在热源抑制与热耗散特性调控方面效果显著,多场赋能纳米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可作为浇注式加工的替代工艺,采用断续有序的凹槽织构砂轮辅助质量分数为2.5%的MWCNTs-棕榈油纳米生物润滑剂微量润滑磨削单晶镍基高温合金DD5,与传统的浇注式磨削工艺相比,磨削力可降低12%,磨削温度可降低9%,表面粗糙度值可降低6%。展望了纳米生物润滑剂发展路线图,为工业界与学术界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生物润滑剂 微量润滑 切削 磨削 多场赋能 热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