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带森林土壤中的CO_2排放通量 被引量:52
1
作者 孙向阳 乔杰 谭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39,共6页
森林土壤是温室效应气体CO_(2)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用碱吸收法对北京西山 3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土壤中CO_(2)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年排放平均值为286mg· m^(-2... 森林土壤是温室效应气体CO_(2)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用碱吸收法对北京西山 3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土壤中CO_(2)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年排放平均值为286mg· m^(-2)· h^(-1)。变动范围为-341.03~ 1193.59mg· m^(-2)·h^(-1)。 3种森林土壤CO_(2)排放通量的年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在一年中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即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冬季甚至有吸收值出现。但不同季节不同土壤的CO_(2)排放通量却有明显不同.在干旱的春季和初夏,成林地<幼林地<造林地。而在水分较充足的雨季和秋季。成林地则相对较高。此外.林地土壤的CO_(2)排放通量也有一定的昼夜变化趋势。土壤CO_(2)排放量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大气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森林土壤 二氧化碳 温室气 排放通量
下载PDF
北京地区暖温带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排放规律 被引量:52
2
作者 杜睿 黄建辉 +1 位作者 万小伟 贾月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6,共5页
本研究利用静态箱法在北京市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长期选择 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 (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 )的土壤进行了温室气体 (CH4、CO2 和N2 O)排放规律的野外原位观测 .研究结果表明 :暖温带主要代表森林类型的土壤作为CH4的... 本研究利用静态箱法在北京市东灵山暖温带森林生长期选择 3种不同类型的森林 (阔叶混交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 )的土壤进行了温室气体 (CH4、CO2 和N2 O)排放规律的野外原位观测 .研究结果表明 :暖温带主要代表森林类型的土壤作为CH4的汇吸收大气中的CH4,同时作为CO2 和N2 O的源向大气排放 .观测结果显示 :不同的森林土壤类型其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范围各不相同 ,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 和N2 O通量范围分别是 :4 2~ 10 3μg/ (m2 ·h) ,15~ 344mg/ (m2 ·h)和 - 6 1~ 10 1μg/ (m2 ·h) ;辽东栎林土壤 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 :13~ 182 μg/ (m2 ·h) ,2 3~ 380mg/ (m2 ·h)和 - 15~ 183μg/ (m2 ·h) ;油松林土壤 3种气体通量范围分别是 :12~ 12 8μg/ (m2 ·h) ,15~ 2 92mg/ (m2 ·h)和 - 94~ 15 3μg/ (m2 ·h) .观测期内阔叶混交林土壤CH4、CO2 和N2 O平均通量分别是 :- 6 6 μg/ (m2 ·h) ,14 5mg/ (m2 ·h)和 2 2 μg/ (m2 ·h) ;辽东栎林土壤 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 :- 6 7μg/ (m2 ·h) ,14 6mg/ (m2 ·h)和 4 5 μg/ (m2 ·h) ;油松林土壤 3种气体平均通量分别是 :- 79μg/ (m2 ·h) ,15 0mg/ (m2 ·h)和 31μg/ (m2 ·h)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灵山 暖温带森林土壤 温室气体 通量
下载PDF
北京低山区森林土壤中CH_4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48
3
作者 孙向阳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0年第3期173-176,共4页
CH4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与土壤圈有着频繁的交换过程。用静态箱式技术原位测定了北京西山低山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中CH4的排放通量,结果显示北京西山森林土壤为大气CH4重要的汇。年平均吸收值为20.47 g(m-2(h-1,变动范围0~44... CH4是大气中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与土壤圈有着频繁的交换过程。用静态箱式技术原位测定了北京西山低山区油松人工林地土壤中CH4的排放通量,结果显示北京西山森林土壤为大气CH4重要的汇。年平均吸收值为20.47 g(m-2(h-1,变动范围0~44.8 g(m-2(h-1。 吸收值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 冬季的吸收值最小,几乎为0,春秋季较高,夏季最高。影响吸收的外界环境因素主要有地表下5 cm处的土壤温度。原状土壤氧化CH4的模拟实验表明吸收过程为纯生物化学过程,吸收作用主要发生在0~5 cm的矿质土层,而枯落物层和20 cm以下的层次基本无吸收反应。CH4的氧化速率在开始的12 h内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C =C 0e-kt很好地模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森林土壤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吸收值
下载PDF
北京低山区两种人工林土壤中N_2O排放通量的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孙向阳 徐化成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7-63,共7页
N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其主要的排放源是土壤。本研究采用静态封闭箱式技术在 1997~1998年对北京西山低山区元宝枫和油松人工林地土壤中N2 O的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土壤为大气N2 O气体的一个重要的源 ... N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其主要的排放源是土壤。本研究采用静态封闭箱式技术在 1997~1998年对北京西山低山区元宝枫和油松人工林地土壤中N2 O的排放通量进行了原位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森林土壤为大气N2 O气体的一个重要的源 ,年平均排放通量为 3 16 μg·m- 2 h- 1 ,变动范围为 - 1 2~ 7 92μg·m- 2 h- 1 。林地土壤N2 O的排放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 ;夏季最高 ,春秋季次之 ,冬季最低甚至出现负值。排放通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及测定时前 5d内降水量等因子。研究还表明N2 O的排放通量有一定的日变化趋势 ;6 :0 0出现最低点 ,9:0 0和 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温室气体 氧化亚氮 排放通量 人工林
下载PDF
香溪河库湾夏季温室气体通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0
5
作者 王亮 肖尚斌 +4 位作者 刘德富 陈文重 王雨春 陈小燕 段玉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71-1475,共5页
采用LGR-密闭式动态通量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和CH4)通量进行了24 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观测点处水-气界面CO2和CH4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二者的日变化过程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监测期间,CO2的吸... 采用LGR-密闭式动态通量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夏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和CH4)通量进行了24 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观测点处水-气界面CO2和CH4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且二者的日变化过程呈较强的负相关性.监测期间,CO2的吸收和释放过程明显,CH4全天均为释放状态,其全天平均通量分别为0.336 mg.(m2.h)-1和0.088mg.(m2.h)-1.分析发现,水-气界面碳通量与温度、pH、叶绿素a、气压、辐照强度的相关性明显,而Eh对碳通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其中,CO2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CH4更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气界面 温室气体通量 影响因素 三峡水库 香溪河库湾
原文传递
香溪河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观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5
6
作者 黄文敏 朱孔贤 +5 位作者 赵玮 余博识 袁希功 冯瑞杰 毕永红 胡征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0-1276,共7页
采用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N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昼夜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CO2、CH4、N2O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体除去下午17:00及凌晨05:00吸收CH4外,其余时刻... 采用通量箱-气相色谱法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秋季水-气界面温室气体(CO2、CH4、N2O)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24 h昼夜观测.结果表明,水-气界面CO2、CH4、N2O的释放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水体除去下午17:00及凌晨05:00吸收CH4外,其余时刻均向外界大气排放CH4,且在凌晨01:00达到排放高峰.CO2和N2O通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两者全天均表现为向大气释放;且CO2和N2O通量的昼夜差异较大.CO2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20.1~97.5 m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32.7~42.5 mg.(m2.h)-1之间.N2O白天释放通量范围在18.4~133.7μg.(m2.h)-1之间,夜间释放通量范围在42.1~102.6μg.(m2.h)-1之间.通过相关性分析,秋季香溪河水-气界面CO2交换通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pH值显著负相关,与Chl-a有一定相关性;CH4交换通量与气压有一定的相关性;N2O交换通量与pH值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水-气界面 温室气体交换通量 三峡大坝 日变化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非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年度贡献 被引量:31
7
作者 王广帅 杨晓霞 +2 位作者 任飞 张振华 贺金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94-2001,共8页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目前对其温室气体研究多集中于生长季。本文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非生长季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高寒草甸表现为CO2和N2O的源、CH...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目前对其温室气体研究多集中于生长季。本文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非生长季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非生长季高寒草甸表现为CO2和N2O的源、CH4的汇。其中非生长季CO2通量平均值为89.33m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280.01g·m-2;CH4通量平均值为-11.35μg·m-2·h-1,累积吸收通量为124.74mg·m-2;N2O通量平均值为8.02μg·m-2·h-1,累积排放通量为39.51mg·m-2。非生长季CO2、CH4和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占全年的13.33%、53.47%和62.67%。冻融期(2012年4月)CH4累积吸收通量较小,只占非生长季的4.5%;而CO2和N2O累积排放通量较大,分别占非生长季的25.8%和20.8%。非生长季CO2通量与温度(气温、5和10cm土壤温度)和5cm土壤湿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而CH4和N2O通量仅与5cm土壤湿度存在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虽然冻融期CH4累积吸收通量在非生长季累积量中比重较小,但非生长季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却占全年累积排放量的1/2以上,在温室气体累积通量评估中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高寒草甸 温室气体通量 非生长季 冻融期
原文传递
秸秆还田深度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8
作者 朱晓晴 安晶 +4 位作者 马玲 陈松岭 李嘉琦 邹洪涛 张玉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77-989,共13页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 【目的】秸秆还田是培肥地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但以往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会加速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本研究通过对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和产量的研究,明确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最佳还田深度,以期为合理利用秸秆、提高作物产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微区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还田深度,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整个玉米生长季不同还田深度下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排放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试验共设5个处理,还田深度分别为0-10 cm(T1)、10-20 cm(T2)、20-30 cm(T3)和30-40 cm(T4),同时以不还田处理作为对照(CK)。【结果】(1)在整个玉米生长季CO2和N2O均表现为排放,CH4表现为吸收。CO2累积排放量为T3处理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28.6%,T4处理增加最少,较CK显著增加了17.1%(P<0.05),但T1与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而N2O的累积排放量T2处理为最高,与CK相比,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111.3%,T4处理增加最少,与CK相比显著增加了12.8%(P<0.05);CH4则表现为吸收,且秸秆还田后降低了农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吸收量表现为CK处理>T4处理>T3处理>T1处理>T2处理,且各还田处理与CK之间差异显著(P<0.05)。(2)秸秆不同还田深度下,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增加,增产在5.6%-20.8%(P<0.05),但各处理之间的穗长、穗粗和行粒数差异不显著。当秸秆还至30-40 cm时,产量最高,较CK增加了20.8%,表明秸秆还田对提升土壤肥力及作物增产有重要作用。(3)从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GWP)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来看,在100年尺度上,GWP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T4处理>CK处理,而GHGI表现为T2处理>T3处理>T1处理>CK处理>T4处理,表明与CK相比,各处理均增加了玉米季温室气体的综合增温潜势,而T4处理则降低了玉米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秸秆还田深度 排放通量 玉米产量 综合增温潜势
下载PDF
中国大陆新生代典型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的规模及其成因 被引量:28
9
作者 郭正府 张茂亮 +2 位作者 成智慧 张丽红 刘嘉麒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467-3480,共14页
火山活动能够将地球深部的碳输送到大气圈,是地质碳排放和深部碳循环的重要形式。火山作用不仅在喷发期能够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而且在休眠期也能释放巨量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定量化地研究火山活动对大气圈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火山活动能够将地球深部的碳输送到大气圈,是地质碳排放和深部碳循环的重要形式。火山作用不仅在喷发期能够释放大量温室气体,而且在休眠期也能释放巨量的温室气体。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定量化地研究火山活动对大气圈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贡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密闭气室法等该领域国际先进的测试技术,测量并计算了长白山、腾冲、五大连池及青藏高原南部的羊八井等典型火山区的温室气体释放规模。结果显示,我国大陆新生代典型火山区向大气圈输送的温室气体总通量约为8.13×106t·a-1,接近107t·a-1级别,相当于全球火山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主要为CO2)释放总量的6%左右。太平洋构造域火山区的温室气体在释放通量与总量方面均低于特提斯构造域,并且太平洋构造域火山气体的地壳混染程度较低,显示出大洋俯冲带与大陆俯冲带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的成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区 温室气体释放 通量 碳排放 中国 太平洋构造域 特提斯构造域
下载PDF
稻鸭复合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及其温室效应 被引量:26
10
作者 展茗 曹凑贵 +2 位作者 汪金平 李成芳 袁伟玲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20-426,共7页
利用密闭箱技术和碱液吸收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系统土壤CH4、N2O和CO2的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水稻生长期间,CH4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出现2个排放高峰,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7.68±0.74)mg·m-·2... 利用密闭箱技术和碱液吸收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稻鸭复合系统土壤CH4、N2O和CO2的排放规律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①在水稻生长期间,CH4分别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出现2个排放高峰,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7.68±0.74)mg·m-·2h-1,常规淹水稻田(对照)为(9.53±0.40)mg·m-·2h-1;N2O排放通量呈现出在稻田淹水期间保持较低值,在稻田落干后迅速升高的趋势,平均排放通量养鸭处理为(0.092±0.073)mg·m-2·h-1,对照为(0.082±0.074)mg·m-2·h-1;而CO2的排放则在分蘖期和成熟期田面水逐渐落干后呈现2个排放峰,养鸭处理和对照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21.20±4.21)mg·m-2·h-1和(107.53±3.92)mg·m-2·h-1.②稻田养鸭显著地降低了CH4的排放,水稻整个生育期间排放量为18.41g·m-2,比对照减少19.3%;而显著地提高了N2O的排放,整个生育期间排放量为0.2g·m-2,比对照增加了10%;养鸭稻田土壤CO2的总排放量为273.66g·m-2,对照为245.73g·m-2,两者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③CH4是引起稻田温室气体综合温室效应的主体,其贡献率在60%左右,相对于常规稻作,稻田养鸭能有效降低甲烷的温室效应,使其温室气体的综合温室效应显著降低,说明在中国南部稻鸭共作是一个减缓全球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复合系统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温室效应(GWPs)
原文传递
腾冲新生代火山区温泉CO_2气体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成智慧 郭正府 +1 位作者 张茂亮 张丽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7-1224,共8页
近期研究表明,不仅火山喷发期会向当时的大气圈输送大量的温室气体,火山间歇期同样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火山活动间歇期,火山区主要以喷气孔、温(热)泉以及土壤微渗漏等形式向大气圈释放温室气体。腾冲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火山区,同... 近期研究表明,不仅火山喷发期会向当时的大气圈输送大量的温室气体,火山间歇期同样会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火山活动间歇期,火山区主要以喷气孔、温(热)泉以及土壤微渗漏等形式向大气圈释放温室气体。腾冲是我国重要的新生代火山区,同时也是重要的水热活动区,那里出露大量的温泉,然而目前未见腾冲火山区温泉气体排放通量的研究报道。本文利用数字皂膜通量仪测量了腾冲新生代火山区温泉中CO2的排放通量。研究结果表明,腾冲新生代火山区温泉向当今大气圈输送的CO2通量达3.58×103t.a-1,相当于意大利锡耶纳Bassoleto地热区温泉中CO2的排放规模。腾冲火山区温泉的CO2释放通量主要受深部岩浆囊、断裂分布、地下水循环、围岩成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根据温泉中CO2的排放特征,将腾冲温泉分为南北两区,南区温泉CO2通量远高于北区的温泉,热海地热区的通量为腾冲CO2通量的最大值。在北温泉区,CO2通量主要受控于断裂的分布;而在南温泉区,除受到断裂控制外,热海地热区底部的岩浆囊及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成为CO2气体的重要物质来源,同时高温的岩浆囊为温泉及CO2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热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 温室气体 CO2通量 腾冲新生代火山区
下载PDF
长白山火山区温泉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茂亮 郭正府 +5 位作者 成智慧 张丽红 郭文峰 杨灿尧 付庆州 温心怡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98-2904,共7页
温泉是深部岩浆活动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并且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然而,国内尚无火山区温泉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研究报道。我国长白山火山区水热活动强烈,主要有湖滨温泉带、聚龙温泉群、锦江温泉以及火山口外围的十八道沟温泉。... 温泉是深部岩浆活动在地表的直接表现,并且向大气圈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然而,国内尚无火山区温泉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研究报道。我国长白山火山区水热活动强烈,主要有湖滨温泉带、聚龙温泉群、锦江温泉以及火山口外围的十八道沟温泉。本文利用数字皂膜流量计测量温泉气体排放通量,并结合前人对长白山火山区温泉气体成分的研究成果,估算了研究区温泉所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结果表明,长白山火山区温泉排放的CO2通量为6.9×104t·a-1,CH4排放通量为428.44t·a-1,与意大利PantelleriaIsland火山区温泉排放的温室气体通量规模相当。本文的测试结果表明:数字皂膜流量计在火山区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估算研究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泉气体 温室气体 通量 长白山火山区 中国东北
下载PDF
洱海流域稻鸭共作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崔荣阳 刘宏斌 +3 位作者 毛昆明 毛妍婷 陈安强 雷宝坤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306-2314,共9页
稻季是水旱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时期,探索有效措施实现稻季温室气体减排和水稻增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稻鸭共作是减少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确定合理的稻鸭共作密度对确保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基础上实现温室气... 稻季是水旱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时期,探索有效措施实现稻季温室气体减排和水稻增产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稻鸭共作是减少稻季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而确定合理的稻鸭共作密度对确保洱海流域水稻产量基础上实现温室气体减排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稻鸭共作密度试验,采取密闭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了稻鸭共作对温室气体排放规律、排放量及全球增温潜势(GWP)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生育期,CH4和N2O均在分蘖期和结实期出现排放峰;CH4排放通量、累计排放量和总排放量大小均为常规处理(CT)>低密度鸭处理(LDD)>高密度鸭处理(HDD)>空白处理(CK),而N2O为HDD > LDD > CT > CK.与CT相比,CK、LDD、HDD的CH4排放总量分别降低45%、18%、25%,N2O排放总量分别降低8%、增加11%和37%,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分别降低41%、14%、17%.田面水DO、NH4+-N、NO3--N及土壤温度是引起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处理的水稻产量为LDD > CK > CT > HDD.合理的稻鸭共作密度降低CH4排放,增加N2O排放,减缓全球增温潜势,提高了水稻产量.兼顾水稻产量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LDD处理综合效益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鸭共作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CH4 N2O 增温潜势(GWP)
原文传递
中国大陆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正府 郑国东 +3 位作者 孙玉涛 张茂亮 张丽红 成智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当今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质源温室气体释放是导致当前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是地质源温室气体的主要释放类型。在当前强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背景下,定量化地评估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对于深入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圈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的联系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大陆重要的地质源(主要包括火山-地热区、泥火山系统与油气盆地、巨型活动断裂带等)温室气体的释放特点,重点综述了中国新生代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研究的近期成果,并进一步讨论了火山-地热区温室气体成分与释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在中国活火山监测与减灾防灾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源 温室气体 火山-地热区 通量
下载PDF
太湖藻型湖区CH_4、CO_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贾磊 蒲旖旎 +3 位作者 杨诗俊 苏荣明珠 秦志昊 张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316-2329,共14页
为明确太湖藻型湖区温室气体CH_4、CO_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改进的静态箱法,对太湖梅梁湾春、夏季的CH_4、CO_2通量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影响要素.主要结果为:观测地点春、夏季CH_4、CO_2通量具有明显日... 为明确太湖藻型湖区温室气体CH_4、CO_2排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利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改进的静态箱法,对太湖梅梁湾春、夏季的CH_4、CO_2通量进行观测,并分析其影响要素.主要结果为:观测地点春、夏季CH_4、CO_2通量具有明显日变化动态.春季,CH_4通量白天大于夜间,夏季夜间大于白天;春、夏季,CO_2吸收通量均白天大于夜间.梅梁湾藻型湖区春、夏季为CH_4源,且CH_4释放通量在夏季明显高于春季,春、夏季的平均通量分别为4.047 nmol·(m^2·s)^(-1)和40.779 nmol·(m^2·s)^(-1);该区域春、夏季为CO_2汇,且春季CO_2吸收大于夏季,春、夏季的平均通量分别为-0.160μmol·(m^2·s)^(-1)和-0.033μmol·(m^2·s)^(-1).在小时尺度上,CH_4释放通量与气温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r=0.20,P<0.01;r=0.34,P<0.01),当风速<6 m·s-1时,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r=0.71,P<0.01);CO_2吸收通量与气温和风速呈显著正相关(r=0.14,P<0.01;r=0.33,P<0.05),与气压和太阳辐射呈显著负相关(r=-0.41,P<0.01;r=-0.35,P<0.01);CO_2释放通量与风速呈显著正相关(r=0.40,P<0.05),与太阳辐射呈显著负相关(r=-0.35,P<0.01).在日尺度上,CH_4释放通量与水温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r=0.83,P<0.01;r=0.7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藻型湖区 静态箱法 温室气体 通量 排放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亚热带农业小流域水系N_2O扩散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羽 秦晓波 +5 位作者 廖育林 范美蓉 李悦 郗敏 李玉娥 万运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15-223,共9页
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N2O的扩散传输特性,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研究了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2015年4月)脱甲河小流域4级河段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脱甲河水体氨态氮(N... 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农业小流域水系溶存N2O的扩散传输特性,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研究了一年周期内(2014年4月-2015年4月)脱甲河小流域4级河段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变量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1)脱甲河水体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的年变化范围分别是0.004~8.32(均值1.29±1.49)mg/L、0.01~3.05(均值1.43±0.63)mg/L、0.92~6.72(均值2.99±1.25)mg/L和50.36~248.43(均值138.37±47.56)μS/cm,相应的河流N2O浓度和扩散通量的年变化范围分别是0.006~1.38(均值0.15±0.26)μmol/L和-0.88~337.94(均值32.50±56.41)μg/(m2·h);2)除在冬季河流源头区域观测到个别的负通量外,N2O扩散通量在一年时间内几乎持续处于正值,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其季节变化规律为:冬高(70.93±90.89)μg/(m2·h),夏低(12.04±9.02)μg/(m2·h);空间上呈随河流污染负荷梯度的增加通量逐步增加的模式;3)影响脱甲河水体溶存N2O浓度的显著性因子有EC(r=0.45,P<0.05)、NH4+-N(r=0.44,P<0.05)、NO3--N(r=0.52,P<0.05)和DOC(r=0.49,P<0.05);水体N2O扩散通量与NH4+-N(r=0.50,p<0.05)、NO3--N(r=0.58,P<0.05)、DOC(r=0.46,P<0.05)和EC(r=0.50,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水体温度T(r=-0.24,P<0.05)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脱甲小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以及居民生活废水和污水的排入造成的河流水体污染负荷增大是导致脱甲河水体溶存N2O扩散通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研究亚热带丘陵地区水系或类似河流N2O扩散特征及影响因素响应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排放控制 污染 亚热带小流域 水系 氧化亚氮 扩散通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黑汀水库夏秋季节温室气体赋存及排放特征 被引量:13
17
作者 龚琬晴 文帅龙 +3 位作者 王洪伟 吴涛 李鑫 钟继承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611-4619,共9页
以北方典型富营养化水库-大黑汀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夏季和秋季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35个点位水体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水库水-气界面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大黑... 以北方典型富营养化水库-大黑汀水库水体为研究对象,在2018年夏季和秋季采用顶空平衡法对其表层35个点位水体溶解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浓度进行测定,并对水库水-气界面扩散通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夏季和秋季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的CO2、CH4和N2O整体上均表现为过饱和状态,夏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72.75±67.49)μmol/L和(810.62±790.64)μmol/(m^2·h);秋季CO2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394.64±104.13)μmol/L和(4822.81±1250.00)μmol/(m^2·h);夏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19±0.12)μmol/L和(3.04±2.10)μmol/(m^2·h),秋季CH4平均浓度和扩散通量分别为(0.41±0.26)μmol/L和(5.16±3.23)μmol/(m^2·h);夏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31±0.10)μmol/(m^2·h),秋季N2O溶存浓度和扩散通量均值分别为(0.03±0.01)μmol/L和(0.25±0.15)μmol/(m^2·h).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夏季表层水体CO2及N2O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电导率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深及电导率影响;水库秋季表层水体CO2溶存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CH4浓度主要受水温、水深和TDS影响,N2O浓度主要受水深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溶存浓度 通量 影响因素 大黑汀水库
下载PDF
夏季休牧对高寒矮嵩草草甸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玉娥 秦晓波 +4 位作者 李文福 林而达 高清竹 万运帆 石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06-211,共6页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休牧8a的围栏草地(休牧草地)和全年放牧的草地(放牧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壤特性和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休牧草地植被盖度较之高41%,单位面...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夏季休牧8a的围栏草地(休牧草地)和全年放牧的草地(放牧草地)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土壤特性和生物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休牧草地植被盖度较之高41%,单位面积生物量较之高53%。同时,土壤特性也有较大不同;休牧草地的植被-土壤系统CO2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20.7%,测定期间两者CO2排放通量以每天每公顷排放C的质量计分别为30.7和38.7 kg.(hm2.d-)1;试验期间高寒矮嵩草草甸植被-土壤系统是大气CH4的弱汇,休牧后草地土壤对CH4的吸收能力增强,休牧和放牧草地CH4的平均吸收强度分别为28.1和21.9 g.(hm2.d-)1;休牧草地土壤N2O排放通量比放牧草地低,两者排放通量分别为4.5和7.6 g.(hm2.d)-1。可见,夏季休牧措施降低了草地对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矮嵩草草旬 夏季休牧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下载PDF
火山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观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郭正府 张茂亮 +3 位作者 孙玉涛 成智慧 张丽红 刘嘉麒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90-700,673,共11页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火山区不仅在火山喷发期能够释放温室气体,而且在休眠期也能向大气圈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定量化地研究火山区对大气圈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贡献,对于识别自然因素... 火山活动是地球深部碳循环的重要环节,火山区不仅在火山喷发期能够释放温室气体,而且在休眠期也能向大气圈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在当前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背景下,定量化地研究火山区对大气圈温室气体含量增加的贡献,对于识别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碳排放的相对规模、为国际碳排放谈判积累基础数据等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火山区温室气体的排放方式与特征、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概括,并综述了中国新生代典型火山区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外温室气体排放研究现状,指出深入研究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区的温室气体释放通量与成因对于估算火山来源温室气体的释放规模、建立火山未来喷发预测-预警体系、深入理解岩浆脱气过程与机制等问题均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区 温室气体 通量 观测 土壤微渗漏 新生代
下载PDF
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不同种植模式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被引量:12
20
作者 邓长芳 罗珠珠 +4 位作者 李玲玲 牛伊宁 蔡立群 张仁陟 谢军红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3,共13页
研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了苜蓿-苜蓿(L-L)、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和苜蓿-谷子(L-M)6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苜蓿后茬轮作不同作物土壤温室气体排... 研究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设置了苜蓿-苜蓿(L-L)、苜蓿-休闲(L-F)、苜蓿-小麦(L-W)、苜蓿-玉米(L-C)、苜蓿-马铃薯(L-P)和苜蓿-谷子(L-M)6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碳通量测量系统LI-8100对苜蓿后茬轮作不同作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田土壤表现为CO2源、N2O源和CH4吸收汇,且呈现夏秋高,春冬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L-L处理的CO2累积排放量最高,L-W处理较之降低了42.43%;L-C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最高,L-P处理最低;CH4吸收量以L-M处理最高,较L-F和L-L分别增加了62.71%和31.87%,综合增温潜势表现为L-L>L-M>L-C>L-P>L-F>L-W。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O2、CH4、N2O排放量与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土壤温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土壤水分在不同土层有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土壤温度、过氧化氢酶是CO2和CH4排放的主导因素,土壤温度极显著影响气体排放,N2O排放主要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综合来看,与长期苜蓿连作相比,黄土高原地区苜蓿种植一定年限之后轮作粮食作物能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弱农田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其中以小麦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作物 温室气体 排放通量 脲酶 过氧化氢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