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河的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 被引量:174
1
作者 陈亚宁 崔旺诚 +1 位作者 李卫红 张元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5-222,共8页
分析塔里木河1956-2000年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时发现,进入90年代,塔里木河源流区的山区来水量增加了约10.9%,但是,源流区补给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却减少了18.83%。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的... 分析塔里木河1956-2000年间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与环境问题时发现,进入90年代,塔里木河源流区的山区来水量增加了约10.9%,但是,源流区补给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却减少了18.83%。三源流灌区用水量的增加导致塔里木河干流区的来水量不断减少,而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大幅度减少,则是因塔里木河干流上中游耗水量的增加引起。塔里木河干流自身沿程水量变化对下游水量减少的影响,远大于塔里木河上游三源流来水变化对下游造成的影响;塔里木河下游来水量的锐减,造成下游河道断流321km,尾闾湖泊干涸,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植被衰败,沙漠化过程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 水资源 水污染 生态系统 绿色走廊 塔里木河
下载PDF
塔里木河胡杨林生境特性及其治理措施 被引量:23
2
作者 朱朝阳 张玲 于军 《新疆环境保护》 2000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概述了塔里木河绿色走廊—胡杨林的分布、植物学、生物生态学特性 ,分析了塔河流域生境恶化的现状及原因 ,并提出治理和改善塔河生态环境 。
关键词 胡杨林 绿色走廊 塔里木河 生态环境 生境特性
下载PDF
万里碧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广东生动实践 被引量:23
3
作者 马向明 邱衍庆 +6 位作者 黄本胜 王浩 陈俊昂 刘霞 肖宇 牛丞禹 马满林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2,共12页
治水兴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代表着广东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系统治水兴水的新方向。为全面介绍和展现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丰富理念内涵,本刊编辑部以“万里碧道”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9位专... 治水兴水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高质量规划建设万里碧道代表着广东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系统治水兴水的新方向。为全面介绍和展现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丰富理念内涵,本刊编辑部以“万里碧道”为主题组织学术笔谈,邀请了9位专家学者就万里碧道规划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作为10年前广东绿道和现在万里碧道总体规划的项目总负责,马向明认为绿道作为广东将生态修复与社会服务功能相结合的大型网络连接工程,开启了广东线性开敞空间的建设;碧道以流域为单元,将治水与治岸结合,营建功能复合的河流廊道,促进沿线社会-自然系统的优化调整与耦合。碧道既是绿道经验的继承和发扬,又进一步延伸拓展,碧道在功能上更为复合、在协同制度上进行了创新、在理念上引入了时间维度。从绿道到碧道,展现了广东线性开敞空间建设从网络连到系统耦合的发展。邱衍庆谈及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以保护与恢复河流自然生态为首要原则,通过明确万里碧道建设负面清单,结合不同碧道类型因地制宜发挥人工力和自然力,引入时间维度强调分阶段推进碧道建设等方式,做到“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万里碧道”。同样聚焦于碧道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黄本胜提出通过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发现主要生态问题提升有针对性的修复措施,构建河流生态廊道予以生态系统足够的空间的时间,同时强调河道生态形态保护与恢复、水生生物保护与恢复以及生态流量的保障等进行河流生态保护与修复。王浩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构建的视角出发,强调万里碧道对优化广东省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格局的重要作用。依托万里碧道建设河流生态廊道有助于构建全省完整生态安全格局,以水为纽带促进区域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碧道 绿道 生态修复 开发与保护 节水减排 形势与功能 河道 流域
下载PDF
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需水量估算 被引量:19
4
作者 关洪涛 杨泽慧 +1 位作者 宋剑鹏 张黎明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5年第1期71-74,共4页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一条重要源流河,同时也是唯一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本文在实地踏勘和勘测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植被状况,并运用不同方法估算了和田河绿色走廊的生态需水量,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的... 和田河是塔里木河的一条重要源流河,同时也是唯一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河流。本文在实地踏勘和勘测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和田河绿色走廊天然生态植被状况,并运用不同方法估算了和田河绿色走廊的生态需水量,为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目标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走廊 生态需水 和田河
下载PDF
Land Use Change an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A Case Study in Yanhe River Basin 被引量:18
5
作者 SU Changhong FU Bojie +4 位作者 LU Yihe LU Nan ZENG Yuan HE Anna Halina LAMPARSK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587-599,共13页
Human activities alter land use patterns and affect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te... Human activities alter land use patterns and affect landscape sustainability. It is therefore very important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tection of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in the Yanhe River Basin in northern Loess Plateau of China between 1995 and 2008. Landscape metric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ing land use patterns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ed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 Results show that:1) Totally, 186 590 ha of croplands were converted into alternate land-use types (equivalent to 61.7% of the original cropland area). The majority of cropland areas were found to be converted into grassland and woodland areas (accounting for 55.9% and 4.9% respectively of the original cropland areas). 2) Both cropland and woodland demonstrated an increasing fragmentation tendency while grasslands showed a decreasing fragmentation tendency. 3) Multipl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were thought to act together to changes in landscape metrics in the Yanhe River Basin. The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s were analyzed from four perspectives:ecological conservation policy, labor force transf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settlement. The policy of the GfG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was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which expedited the conversion from cropland to woodland and grassl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as also found to affect land use change through the direct impact of economic activities such as oil explora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or through indirect impacts such as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readjustment. Labor force transfer from rural to urban areas was found to follow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readjustment and further drove land use change from cropland to off-farm land use. Establishment of new tile-roofed houses instead of cave-type dwellings in rural settlements has helped to aggregate the original scattered land-use type of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landscape metrics anthropogenic driving force Grain for green (GfG) policy Yanhe river Basin
下载PDF
拓宽思路,科学评价水资源量——以渭河流域蓝水绿水资源量评价为例 被引量:18
6
作者 徐宗学 左德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6,49,共6页
对蓝水和绿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水文模型法是同时评价蓝水和绿水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渭河流域为例,构建了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 对蓝水和绿水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评价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水文模型法是同时评价蓝水和绿水资源量时空变化特征的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渭河流域为例,构建了渭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并采用SUFI-2算法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参数率定、模型验证以及不确定性分析。根据模型输出结果,分别在水文响应单元、控制流域以及城市/地区尺度上对渭河流域近50年来的蓝水资源量、绿水流和绿水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以及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水 绿水 水资源 SWAT 渭河
下载PDF
绿水的多角度评估及其在碧流河上游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洪涛 武春友 +1 位作者 郝芳华 金英学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0-428,共9页
综述了现有的绿水评估研究状况,并针对现有绿水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等问题,使用SWAT水文模型在小尺度建立了多角度评估绿水(包括绿水量的静态估算、绿水的时空分布估算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绿水估算)的方法。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 综述了现有的绿水评估研究状况,并针对现有绿水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等问题,使用SWAT水文模型在小尺度建立了多角度评估绿水(包括绿水量的静态估算、绿水的时空分布估算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绿水估算)的方法。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用此方法估算了绿水量,研究了绿水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绿水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在研究区,绿水是水资源的最大组成部分,在绿水成分中绿水流是主要部分;②从时间角度看,全年中除了8月,绿水占优;③从空间角度看,绿水主要集中在主河道附近地区;④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绿水流量变化差异显著。基于SWAT水文模型模拟建立的绿水多角度评估方法,是引入绿水概念后进行小尺度绿水评估研究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值得在中国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 水资源评估 水资源 SWAT模型 流域 碧流河
原文传递
桥下空间城市更新与空间重构——以上海市苏州河中环节点桥下空间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汪洁琼 江卉卿 +1 位作者 潘晶 潘凯临 《住宅科技》 2021年第10期8-12,共5页
桥下空间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困难立地,由于其权责归属与管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需要综合性优化策略的介入,构建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 桥下空间作为一类典型的高密度城区困难立地,由于其权责归属与管理机制较为复杂,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文章提出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的城市更新需要综合性优化策略的介入,构建桥下绿色基础设施"低""线""公""园"四个维度的概念框架,即以"低"影响开发为途径的生态基底锚固、以"线"性空间为脉络的情景主题塑造、以"公"民共享为核心的场地活力激发、以"园"城交融为目的的空间关联组织。通过对典型案例上海市长宁区苏州河中环节点的深入剖析,阐述低效利用的高密度城区桥下空间如何逐步转变为绿色基础设施,总结规划桥下空间更新与重构的3条优化策略,旨在为其他城市高密度城区的桥下空间更新提供思路与实践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桥下空间 绿色基础设施 低线公园 苏州河
下载PDF
新疆和田河水资源利用与绿色走廊生态建设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阿布都热合曼.哈力克 克力木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 水是和田河绿色走廊形成与演变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和田河径流量年际变化比较平稳,但年内径流量洪枯季节差异十分悬殊,人工调配水资源的难度较大。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水资源规模扩大,水资源时空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中上游人工绿洲面积扩大,下游绿色走廊植被衰竭,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走廊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文章分析了和田河水资源变化对下游绿色走廊兴衰的影响过程,提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绿色走廊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绿色走廊 生态环境 和田河 新疆
下载PDF
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协同设计——以咸阳渭柳湿地公园生态修复设计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栾博 王鑫 +2 位作者 金越延 柴民伟 胡春明 《景观设计学(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5期26-43,共18页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具有多重目标的综合性实践。在中国,由于缺少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空间设计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方法,大量绿色基础设施的场地实践目标单~,无法兼顾生态效益与人居环境品质,甚至造成生态损害。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滑...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种具有多重目标的综合性实践。在中国,由于缺少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空间设计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方法,大量绿色基础设施的场地实践目标单~,无法兼顾生态效益与人居环境品质,甚至造成生态损害。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滑柳湿地公园项目的设计过程为例,探索了以科学分析评价为依据、以专业工程技术为支持,通过空间设计进行综合统筹的协同设计方法,以实现场地尺度绿色基础设施的综合价值。该方法对融合了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绿色基础设施场地实践具有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海绵城市 生态修复 废水资源化 协同设计 渭河
原文传递
荷兰洪水风险管理的弹性策略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波 马广州 王俊峰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0,共5页
加高堤防是洪水防御的主要方式,也是洪水管理的主要措施,但是其在提高防洪安全、减小洪灾概率的同时,洪灾的潜在损失却越来越大,洪水风险越来越高。面临洪水威胁的荷兰,随着防洪标准的不断提高,持续的加高堤防遇到越来越多的争议和挑战... 加高堤防是洪水防御的主要方式,也是洪水管理的主要措施,但是其在提高防洪安全、减小洪灾概率的同时,洪灾的潜在损失却越来越大,洪水风险越来越高。面临洪水威胁的荷兰,随着防洪标准的不断提高,持续的加高堤防遇到越来越多的争议和挑战,防洪观念和洪水管理策略需寻求改变。洪水风险管理的弹性策略是以现有堤防为基础,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分区滞洪及设置绿色河流等措施,达到提高河流泄洪流量、降低洪峰水位、减小洪灾损失和降低洪水风险的目标。弹性策略与加高堤防相比在提高防洪安全、减小灾害损失以及改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我国大河的洪水风险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风险管理 弹性策略 分区蓄洪 绿色河流 荷兰
下载PDF
面向生态功能的自嵌式植生挡土墙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娜 杨冬君 +1 位作者 刘菲 张祥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5-88,共4页
为解决传统的人工护岸方式削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的问题,采用面向生态修复的生态护岸采用土木工程和生态工程相结合技术,作为一种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新型护岸形式。介绍了自嵌式植生挡土墙的技术优势以及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的方法,并... 为解决传统的人工护岸方式削弱河道生态服务功能的问题,采用面向生态修复的生态护岸采用土木工程和生态工程相结合技术,作为一种对河道坡面进行防护的新型护岸形式。介绍了自嵌式植生挡土墙的技术优势以及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的方法,并指出了国内部分已建自嵌式挡土墙出现失稳变形的原因。结合工程实例计算表明,翟港河自嵌式挡土墙整体设计稳定安全,能够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生态 自嵌式 植生 河道整治
下载PDF
新疆车尔臣河绿色走廊河湖湿地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丽 曾庆伟 +4 位作者 周会珍 汪爱华 刘畅 迟耀斌 王智勇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3-237,共5页
沙漠中的湖泊湿地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利用2000-2010年北京一号小卫星、环境星、中巴资源卫星和Landsat TM数据,车尔臣河绿色走廊河湖湿地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2000年以来,车尔臣河绿色走廊河湖湿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 沙漠中的湖泊湿地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利用2000-2010年北京一号小卫星、环境星、中巴资源卫星和Landsat TM数据,车尔臣河绿色走廊河湖湿地进行了连续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2000年以来,车尔臣河绿色走廊河湖湿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特点,其中2005年和2010年为峰值年份,河湖湿地面积分别为141 km2和393 km2;空间上呈现出不规则的区域变化特点。结合气象、水文和经济统计等数据,定性和定量分析了影响河湖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其中气温、降水量是导致河湖湿地增加的最主要的原因,而耕地扩张、经济的发展等人类活动起到消极的作用,但从整体趋势看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湖泊湿地 环境变化 动态监测 绿色走廊 车尔臣河 新疆
原文传递
“绿水”的多角度评估及其管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洪涛 武春友 +1 位作者 郝芳华 金英学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6期61-67,共7页
传统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忽视了在粮食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的"绿水"。本文引入绿水概念,并针对现有绿水评估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研究等问题,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使用SWAT水文模型在小尺度建立了多... 传统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忽视了在粮食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的"绿水"。本文引入绿水概念,并针对现有绿水评估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研究等问题,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使用SWAT水文模型在小尺度建立了多角度评估绿水(包括绿水流和绿水贮存)的方法。并使用此方法估算得到了绿水量,绿水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绿水的响应规律,研究了引入绿水概念后传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革新内容。研究结果表明,使用SWAT水文模型评估流域绿水,是引入绿水概念后进行小尺度绿水评估的有效办法,值得在中国推广使用。绿水评估结果对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绿水概念的引入为水资源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加科学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 蓝水 水资源评估 水资源管理 SWAT模型 流域
下载PDF
基于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城市河道景观规划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峻峰 刘佳 吴竞雄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05-110,共6页
为实现精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章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视为规划的基本策略之一,提出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战略性引导:从规划层面统筹城乡发展,尝试建立统一、完善、多层面的国家空间景观规划体系;技术层面则针对城市建成区提出... 为实现精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文章将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思路视为规划的基本策略之一,提出建构绿色基础设施维度的战略性引导:从规划层面统筹城乡发展,尝试建立统一、完善、多层面的国家空间景观规划体系;技术层面则针对城市建成区提出基础建设方式由灰色向绿色的转型。并将研究成果探索性地应用于城市河道景观规划的相关实践,以期实现"人-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共融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统筹 绿色基础设施 灰色基础设施 城市河道 景观规划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治理及绿色基础设施构建——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唐晓岚 杜瑶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3-420,共8页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通过对当前生态恶化、水资源的减少,以及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变化的成因分析,提出自然的河水漫溢是造成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主要原因。根据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下游生态需水的范围进行界定,提出... 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通过对当前生态恶化、水资源的减少,以及绿色廊道景观格局变化的成因分析,提出自然的河水漫溢是造成下游"绿色走廊"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主要原因。根据生态修复的目标,对下游生态需水的范围进行界定,提出生态治理的机制模式,营造绿色基础设施,并把其构思运用于空间格局的规划中,通过人工湿地构建一个既有网络中心,又有连接环节的水网络系统。以人工湿地为载体,集河流廊道、生态网络、景观地貌、户外活动为一体的绿色基础设施,采取一定的工程和自然措施加以维护,使得原始的植被自然发生变为人为干预与自然发生综合作用的结果,达到恢复生态系统的必要功能,以实现其自我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绿色走廊 水网络系统 塔里木河 新疆
原文传递
基于栅格的二维分布式超渗产流水文模型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莉莉 陈德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10,54,共6页
针对自然流域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滞留的影响,将流域坡面汇流概化为二维模式,采用二维运动波汇流模型计算坡面汇流,应用二维运动波隐式差分方法进行求解,结合DEM技术,基于考虑土壤水分再分配的Green-Ampt超渗产流模型,河道汇流采用一维... 针对自然流域地形地貌对地表径流滞留的影响,将流域坡面汇流概化为二维模式,采用二维运动波汇流模型计算坡面汇流,应用二维运动波隐式差分方法进行求解,结合DEM技术,基于考虑土壤水分再分配的Green-Ampt超渗产流模型,河道汇流采用一维运动波汇流,构建了基于栅格的Grid-GA-2D模型,并将其与Grid-GA及陕北模型应用于黄河支流沁河孔家坡站以上流域,探讨了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个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水文过程,其中Grid-GA-2D模型洪峰模拟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删格 二维运动波 DEM green-Ampt 黄河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生态河道治理初探
18
作者 吴纹达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4年第7期133-135,139,M0013,共5页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为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为助力上海市嘉定新城绿环建设,满足嘉定区对区域防汛除涝、提升河道生态景观等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河道建设中存在的过水断面不足、岸坡冲刷严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有...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为典型平原河网地区。为助力上海市嘉定新城绿环建设,满足嘉定区对区域防汛除涝、提升河道生态景观等要求,通过分析目前河道建设中存在的过水断面不足、岸坡冲刷严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并结合平原河网地区有关生态河道建设经验对生态河道建设设计理念及方法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为其他地区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了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河网 生态河道 绿环 河道建设 上海市
下载PDF
退耕还林和气候变化对长江流域土壤侵蚀减少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柏延 王昀琛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527-542,共16页
The area of land that is affected by soil eros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reduced by 146,000 km~2(accounting for 27%of the entire Yangtze River)since 2000.However,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tributaries to th... The area of land that is affected by soil eros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has been reduced by 146,000 km~2(accounting for 27%of the entire Yangtze River)since 2000.However,th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tributaries to this soil erosion decline and the underlying causes have not been determined.Here we quantify the soil erosion decline in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impacts of the Grain-for-Green Programme(GFGP)and climate change using the RUSLE mode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FGP,soil erosion decreased in ten sub-basins excluding the Dongting Lake catchment;(2)Soil erosion wa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GFGP and the rainfall erosivity.Specifically,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GFGP and rainfall erosivity to soil erosion decline are estimated to be 70.12%and 29.88%,respectively.(3)“Scenario#9”means the combination of slope(15°-25°)of retired farmland converted to shrub land and slope(>25°)of retired farmland converted to grassland.Considering scenario feasibility and management targets,Scenario#9 was the most appropriate land use scenario for the Yangtze River.This study offers insights into managing and reducing soil eros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erosion RUSLE model Grain for green Programme climate change Yangtze river
原文传递
引入绿水概念的水资源评估及其管理革新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洪涛 武春友 +1 位作者 郝芳华 金英学 《未来与发展》 CSSCI 2008年第10期2-10,共9页
传统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只考虑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即"蓝水",而忽视了在维护生态系统和雨养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绿水"。引入绿水概念,并针对绿水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等问题,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使用SWA... 传统的水资源评估和管理只考虑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即"蓝水",而忽视了在维护生态系统和雨养农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绿水"。引入绿水概念,并针对绿水研究中缺乏小尺度评估方法等问题,以碧流河上游地区为例,使用SWAT水文模型在小尺度统一评估了蓝水量和绿水(包括绿水流和绿水贮存),并研究了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了绿水概念给水资源管理带来的革新。研究结果表明,使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统一评估流域蓝水和绿水,是引入绿水概念后进行小尺度水资源评估的有效办法,值得在中国的流域推广使用。评估结果和相关的时空分布研究对水资源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绿水概念的引入为水资源的管理与决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加科学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水 蓝水 水资源评估 水资源管理 SWAT模型 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