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2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启中国绿色改革之路 被引量:5
1
作者 胡鞍钢 郎晓娟 +1 位作者 沈若萌 刘珉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0,共8页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绿色改革。中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生态效益和公平优先为特征,体现了绿色改革的核心思想,带来了积累生态资本、改善社会公平、增加绿色就业等改革红利。其成功经验包括:以理念转变为思想基础,大规模增加绿色...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求绿色改革。中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生态效益和公平优先为特征,体现了绿色改革的核心思想,带来了积累生态资本、改善社会公平、增加绿色就业等改革红利。其成功经验包括:以理念转变为思想基础,大规模增加绿色投资,鼓励绿色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改革 改革红利 绿色创新 生态资本 生态红利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中国产业链的风险、重构及现代化 被引量:51
2
作者 李雪 刘传江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5-61,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升级,逐步成为全球产业链枢纽和世界工厂。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产业链面临的风险,从中短期来看,主要是因为COVID-19引发的市场型断链和卡链;从长期来看,主要是新的"二元全球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不断升级,逐步成为全球产业链枢纽和世界工厂。2019年末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中国产业链面临的风险,从中短期来看,主要是因为COVID-19引发的市场型断链和卡链;从长期来看,主要是新的"二元全球化"格局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行政和政治干预引发的超市场力量型断链和卡链。疫后中国经济发展"复键"的阶段性目标是:短期内修复重启产业链,中期通过"六链并举"重构产业链,长期通过发展绿色创新泛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即提高"平台型产业""血液型产业""大脑型产业"和"牵引型产业"这四大板块的"互嵌"支撑度与"融合"发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产业链风险 六链并举 绿色创新泛产业链
原文传递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绿色正念与绿色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被引量:31
3
作者 刘宗华 李燕萍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5-88,共14页
绿色创新行为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聚焦于组织层面的绿色创新行为,较少关注个体层面的绿色创新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提出... 绿色创新行为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关键,然而,以往的研究大都聚焦于组织层面的绿色创新行为,较少关注个体层面的绿色创新行为。本研究旨在探讨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提出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将提升员工绿色正念,进而激发员工绿色创新行为,同时引入绿色自我效能感来探索这一关系的边界条件:绿色自我效能感正向调节绿色人力资源管理对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通过两阶段问卷调研,获得324份样本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总体来看,研究假设均获得了数据的支持。本研究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揭示了员工绿色创新行为的形成机制,并为企业绿色创新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人力资源管理 绿色正念 绿色自我效能感 绿色创新行为
原文传递
个体视角的绿色创新行为路径:知识共享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广培 吴金华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14,共15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示范性规范、自我效能感对绿色创新意愿未表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2)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隐性知识共享,而且当隐性知识共享的水平较高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向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较强的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个体绿色创新意愿 个体绿色创新行为 知识共享
原文传递
基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的银企系统性风险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文珂 马钱挺 +1 位作者 何建敏 苏屹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6-165,共10页
降低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两类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银企系统,基于仿真实验着重考察其重要主体行为。具体地,着重于考察资产负债表构建与更新... 降低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间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银行与绿色创新企业两类主体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人工银企系统,基于仿真实验着重考察其重要主体行为。具体地,着重于考察资产负债表构建与更新、主体行为动态演化、流动性资产更新以及违约清算机制等方面,通过仿真手段探究绿色创新补助政策形式与补助强度对银企系统性风险与系统总收益的影响机制,以对理论模型进行全面验证。本研究结论的意义在于:聚焦于绿色创新补助政策与银企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关系,通过计算实验方法进行验证与延伸,为促进中国绿色创新企业健康发展,帮助政府与银行防范绿色创新企业可能导致的系统性风险提供理论机制参考与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绿色创新补助政策 银行 绿色创新企业(GIE) 系统性风险
原文传递
时间参照对绿色创新消费“不作为惰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王财玉 雷雳 吴波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随着环境问题恶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即在传统产品基础上制造出环境友好程度更高的新产品。创新型绿色产品虽然环保价值较高,但由于属于新款产品其流行度也一般较低,所以表现为高环保-低流行的特点。根据解释水平理论,... 随着环境问题恶化,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实施绿色创新战略,即在传统产品基础上制造出环境友好程度更高的新产品。创新型绿色产品虽然环保价值较高,但由于属于新款产品其流行度也一般较低,所以表现为高环保-低流行的特点。根据解释水平理论,我们认为,在远期购买情境下消费者更关注目标价值(产品环保度),属于道德驱动;而在近期购买情境下更关注目标可行性(产品流行度),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属于人际驱动。所以,人们更倾向于在将来而不是在现在购买,从而导致绿色创新消费的不作为惰性。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我们将围绕时间参照对绿色创新消费不作为惰性影响的表现形式、过程与机制展开,以期为市场干预提供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水平 时间距离 绿色创新消费 不作为惰性
下载PDF
建设工程绿色创新行为驱动路径:一项跨层次实证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郑俊巍 谢洪涛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19,共7页
基于需求引领创新学说与领导权变理论,引入工程需求、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风格、技术导向等变量,从个体与组织两个层次考察建设工程中绿色创新驱动的过程和边界机制,以个体绿色创新行为作为结果变量,构建工程需求、变革型/交易型领导风... 基于需求引领创新学说与领导权变理论,引入工程需求、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风格、技术导向等变量,从个体与组织两个层次考察建设工程中绿色创新驱动的过程和边界机制,以个体绿色创新行为作为结果变量,构建工程需求、变革型/交易型领导风格、技术导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的跨层次作用机理模型。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方法,对来自工程项目的有效样本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程需求对个体绿色创新行为具有驱动作用,而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风格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领导者对需求的识别有助于驱动工程绿色创新行为;技术导向对交易型领导风格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对变革型领导风格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关系未起作用。具体而言,当技术导向显著时,会增加交易型领导风格与绿色创新行为间积极关系,具有叠加增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创新 工程需求 绿色创新 领导风格 技术导向 跨层次
下载PDF
就业生态视域下绿色创新人才数字韧性的本土建构 被引量:1
8
作者 相飞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2期65-79,共15页
“双碳”战略实施迫切需要绿色化创新发展,绿色创新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此提供了重要保障。数字技术作为创新驱动的引擎,在赋能创新价值实现的同时,结合就业生态特征,也给创新人才数字韧性建构带来新的挑战。数字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双碳”战略实施迫切需要绿色化创新发展,绿色创新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此提供了重要保障。数字技术作为创新驱动的引擎,在赋能创新价值实现的同时,结合就业生态特征,也给创新人才数字韧性建构带来新的挑战。数字韧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数字风险带来的损伤,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生活。本文采用扎根理论方法探析绿色创新人才数字韧性内涵,提出包含数字心理韧性、数字行为韧性、数字技术韧性、数字环境韧性4个风险应对维度及其12个构面,以及“数字心理韧性→自主韧性”“数字行为韧性→自主韧性”“数字技术韧性→培育韧性”“数字环境韧性→治理韧性”共促数字韧性建构的内涵要素模型。从就业生态视角来看,源自个体、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数字韧性,使个体形成应对绿色化数字化环境中风险挑战的复原力。本文结合当前就业生态环境对绿色创新人才就业的影响,提出促进数字韧性建构、进一步推动该类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从而助推“双碳”战略实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战略 就业生态 绿色创新人才 数字韧性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制造业绿色创新发展——多元主体协同驱动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王晓萍 翁夏燕 周海波 《价值工程》 2023年第4期4-7,共4页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爬坡期。制造业绿色转型不仅是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亦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提出,在制造业企业内生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环...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爬坡期。制造业绿色转型不仅是其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亦是我国构建现代化绿色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本研究提出,在制造业企业内生绿色创新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环境规制、市场绿色需求、媒体舆论监督、绿色金融机构等外部组织力量来引导、助推、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从多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以企业为核心的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协同发展,充分发挥“政-市-媒-金”对核心主体企业的绿色创新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制造业 绿色创新发展 协同驱动
下载PDF
绿色创新型化学实验设计:可见光催化的2-对甲苯磺酰基苯乙酮的合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金娥 张艳 李会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43,共7页
聚焦学科前沿,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对现有实验进行绿色化改进,设计了一项绿色创新型实验:2-对甲苯磺酰基苯乙酮的合成。该实验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引入光催化合成技术,采用无毒可循环的催化剂,绿色环保的原料,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光照射下... 聚焦学科前沿,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对现有实验进行绿色化改进,设计了一项绿色创新型实验:2-对甲苯磺酰基苯乙酮的合成。该实验基于绿色化学理念,引入光催化合成技术,采用无毒可循环的催化剂,绿色环保的原料,在清洁可再生的太阳光照射下合成了产物。此外,实验还考察了光源、催化剂用量、反应溶剂、反应时间等对反应收率的影响。该实验具有绿色节能环保、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可回收利用、前沿新颖等优点,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和环境保护的意识,还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型实验 2-对甲苯磺酰基苯乙酮 光催化合成 可循环催化剂 科研兴趣
原文传递
个体视角的绿色创新行为路径——知识共享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广培 吴金华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5,共7页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检验绿色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的作用关系,同时在绿色创新意愿与绿色创新行为间引入知识共享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显示:(1)绿色创新行为内生态度、外生态度、指令性规范、绿色创新控制力对个体绿色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2)隐性知识共享对绿色创新意愿向个体绿色创新行为转化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企业、政府管理科研人员绿色创新行为提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行为理论 个体绿色创新意愿 个体绿色创新行为 知识共享
下载PDF
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敏 周婷婷 +1 位作者 王凌 许晶荣 《资源与产业》 2022年第6期64-74,共11页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特征,政府支持是高技术产业进行绿色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由于以往研究对于政府支持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存在争议,且缺乏相关的地区差异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针对以上不足,... 在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绿色创新是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特征,政府支持是高技术产业进行绿色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由于以往研究对于政府支持与绿色创新效率之间的作用关系存在争议,且缺乏相关的地区差异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针对以上不足,本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利用DEA模型测算出2009—2020年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创新效率,并运用全局莫兰指数检验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其次,通过选取混合固定效应空间滞后模型开展了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并采用变量替换的方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最后,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区域开展了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影响作用的回归分析,以及对政府支持内部作用机制的考查。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2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均值从0.511提升至0.611,呈现出逐步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中西部地区相对偏低。依据莫兰指数检验显示,2009—2020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在空间权重矩阵下均表现出较强的正空间相关性。2)政府支持与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经济效益、外商直接投资等变量均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正面影响。3)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作用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存在着一定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政府支持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信号作用,且与企业研发投入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为了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对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政府必须根据高技术产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补贴区间,并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生态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支持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支持 高技术产业 绿色创新效率 区域差异 创新投入
下载PDF
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变迁过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培 陈浩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7-31,共5页
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在明确绿色创新型制度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绿色创新型制度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政策背景,将绿色创新型制度发展划分为主要三个阶段:... 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是经济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保障。在明确绿色创新型制度内涵的基础上,依据绿色创新型制度在各阶段的发展特征、政策背景,将绿色创新型制度发展划分为主要三个阶段:萌芽阶段(1978—1999年)、初级阶段(2000—2011年)、形成阶段(2012年—至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制度变迁下城市绿色创新发展体系的形成过程。绿色创新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为城市经济增长、环境治理、能源转型、生态宜居和高品质生活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型制度 制度内涵 制度变迁 发展体系
下载PDF
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与企业绿色创新激励——来自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的证据 被引量:847
14
作者 李青原 肖泽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92-208,共17页
环境规制如何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和环境规制工具异质性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以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排污收费“倒逼”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一“倒逼”... 环境规制如何释放制度红利,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鲜有文献从微观企业和环境规制工具异质性的角度进行考察。本文以中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企业2011—2017年的数据作为样本,研究发现:排污收费“倒逼”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一“倒逼”效应体现在外部压力和内部激励;环保补助却“挤出”了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这一“挤出”效应体现在迎合政府和机会主义,在控制内生性、排除干扰性因素、改变变量定义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企业资源基础较强时,排污收费对绿色创新的“倒逼”效应更加明显,但环保补助不存在这一现象;排污收费促进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成果的产出,而环保补助却“挤出”了企业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成果的产出。本文发现了不同性质的环境规制工具对企业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效果,对已有关于环境规制经济后果研究的争论提供了中国的微观证据,为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企业绿色竞争力提升的“双重红利”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环境规制工具 排污收费 环保补助 绿色创新
原文传递
环境规制实现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量提质”吗——来自环保目标责任制的证据 被引量:423
15
作者 陶锋 赵锦瑜 周浩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54,共19页
"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环保目标责任制是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的重要特色。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面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难题,该项政策对全社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何影响呢?借助于国际专利分类(IPC)提供的专利化... "十一五"时期开始实施的环保目标责任制是中国环境规制政策体系的重要特色。在高质量发展导向下,面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激励难题,该项政策对全社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有何影响呢?借助于国际专利分类(IPC)提供的专利化创新活动技术信息,本文在IPC大组层面识别出与绿色创新活动技术特征相契合的环境友好型发明专利,借此构建了刻画绿色创新活动的相关指标,进而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对绿色技术创新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目标责任制的实施虽然促进了绿色专利申请数量的扩张,但也导致相关创新活动质量的下滑。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能力薄弱的企业是造成创新活动质量下滑的主要群体,且集中于独立创新这一组织方式、纳入环保约束性指标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领域以及中轻度污染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实质审查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授权专利质量,有利于缓解环保目标责任制对创新活动质量的扭曲效应。本文的结论有利于为深化环保目标责任制改革、建立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培育高质量创新活动的知识产权制度安排提供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目标责任制 绿色技术创新 专利数量 专利质量
原文传递
中国绿色金融政策、融资成本与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央行担保品政策视角 被引量:193
16
作者 陈国进 丁赛杰 +1 位作者 赵向琴 蒋晓宇 《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5-95,共21页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政策 央行担保品框架 债券信用利差 绿色创新
原文传递
ESG评级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验证 被引量:191
17
作者 胡洁 于宪荣 韩一鸣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0-111,共22页
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相较于正式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被动进行绿色转型,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则更能够激发企业内在动力,而ESG评级在企业与市场的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善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为企业绿色发... 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相较于正式的环境规制迫使企业被动进行绿色转型,非正式的环境规制则更能够激发企业内在动力,而ESG评级在企业与市场的连接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够改善企业的外部信息环境,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激励相容的市场化治理机制。本文从非正式环境规制视角出发,基于商道融绿首次公布上市公司ESG评级的外生冲击,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从绿色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角度实证研究了ESG评级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研究表明,ESG评级通过市场激励机制与外部监督机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稳健。机制研究表明,ESG评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缓解代理问题和增加研发投入等途径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拓展研究表明,ESG评级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在重污染行业和竞争性行业中更为明显;ESG评级能够与正式环境规制互为补充;市场关注进一步增强了ESG评级的积极效应。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为探索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实践上为构建与完善市场导向的绿色发展体系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评级 绿色转型 绿色创新 非正式环境规制 多时点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本土制造业企业如何在绿色创新中实现“华丽转型”?——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多案例研究 被引量:183
18
作者 解学梅 韩宇航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105,共30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绿色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元理论框架,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深度剖析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演化过程“...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以及绿色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企业的绿色创新和转型升级成为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注意力基础观的元理论框架,采用纵向多案例研究方法,选择4家典型的制造业企业,深度剖析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演化过程“制度逻辑驱动→资源编排过程→绿色转型结果”的内在形成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转型过程可以划分为传统发展期、绿色转向期和绿色转型期3个时序区间,且不同阶段的主导逻辑、资源编排方式和绿色创新行为特征存在显著差异;(2)不同制度逻辑和资源编排过程衍生出4种差异化的绿色转型模式:“产业链绿色集成模式”、“供应链绿色整合模式”、“多重响应绿色蝶变模式”和“隐形冠军绿色追赶模式”;(3)不同绿色转型模式通过调整注意力配置对象和注意力聚焦方向,可以通过“长视引领绿色跃迁路径”、“价值重构绿色跃迁路径”和“双重预见绿色跃迁路径”实现更高程度的绿色转型。综上,在理论上,本研究丰富了注意力基础观在绿色创新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实践层面,研究结论为“双碳”目标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绿色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制度逻辑 资源编排 绿色创新 注意力基础观
原文传递
企业ESG表现影响盈余持续性的作用机理和数据检验 被引量:143
19
作者 席龙胜 赵辉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3-326,共14页
ESG与中国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但ESG表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盈余持续性是否存在正向影响,尚未有确定性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融资约束、企业风险和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ESG表现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作用机理,并以2013—2021年沪深A股... ESG与中国新发展理念高度契合,但ESG表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盈余持续性是否存在正向影响,尚未有确定性结论。本文通过分析融资约束、企业风险和绿色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ESG表现对盈余持续性影响的作用机理,并以2013—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企业ESG表现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对盈余持续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ESG表现越好,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越强。机理分析表明,良好的ESG表现通过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企业风险、促进绿色创新等路径助力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ESG表现对盈余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在非污染行业企业、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拓展了ESG表现的经济后果研究,对企业和投资者重视ESG表现、政府部门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表现 融资约束 企业风险 绿色创新 盈余持续性
原文传递
创业板上市公司绿色创新溢酬研究 被引量:137
20
作者 方先明 那晋领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6-123,共18页
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绿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检验了绿色创新溢酬的存在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获得绿色创新溢酬,即绿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越多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越高;前者通过价... 本文利用2009-2018年创业板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基于绿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检验了绿色创新溢酬的存在性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能够获得绿色创新溢酬,即绿色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越多的公司股票超额收益率越高;前者通过价值增长和市场关注双重机制产生溢酬,后者仅通过市场关注机制产生溢酬。绿色创新获得了证券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的关注,但普通投资者对绿色创新没有明显反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污染行业属性会降低绿色创新溢酬,披露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对绿色创新溢酬没有明显增益效应;具体到专利类型,发明专利授权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产生的溢酬更明显。时效性分析表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增加导致的绿色创新溢酬时效性更强。为此,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应坚持走绿色创新之路,推进绿色创新信息披露标准化,变革对污染行业的监测和管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 超额收益 价值增长 市场关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