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5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理论与技术发展沿革及构建途径 被引量:282
1
作者 车生泉 谢长坤 +1 位作者 陈丹 于冰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15,共5页
为实现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城市自然式雨洪管控的核心手段。首先对国外发达国家的雨洪管理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海绵城市及其相关理论(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进行... 为实现中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海绵城市技术的应用是我国城市自然式雨洪管控的核心手段。首先对国外发达国家的雨洪管理和技术应用进行了论述,然后,对海绵城市及其相关理论(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进行了辨识,在此基础上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内容和途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借鉴国外的实践案例,结合我国城市建设的特点,提出了适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策略,以指导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推动生态文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 被引量:176
2
作者 苏义敬 王思思 +2 位作者 车伍 魏一哲 董音 《南方建筑》 2014年第3期39-43,共5页
我国许多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加深,融合"海绵城市"与国内外最新的雨洪管理理念建设下沉式绿地,实现防治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基于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通过水量平衡法... 我国许多城市洪涝灾害频发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不断加深,融合"海绵城市"与国内外最新的雨洪管理理念建设下沉式绿地,实现防治内涝、水资源利用、景观美化的多重效益。基于北京《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设计规范》,通过水量平衡法计算下沉式绿地的设计参数。在壤质砂土地区,绿地下沉率为5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5%的条件下,绿地率为20%、30%、40%时,合理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深度分别为200、120、75mm。最后介绍了下沉式绿地的竖向设计、景观美化、植物淹水时间的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绿色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海绵城市 下沉式绿地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及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31
3
作者 吴伟 付喜娥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1,共5页
本文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起源、内涵,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系统化进展、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及自然生命支撑系统作用,旨在通过引入这一新理念来对我国土地生态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强调我国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 本文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起源、内涵,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系统化进展、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及自然生命支撑系统作用,旨在通过引入这一新理念来对我国土地生态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强调我国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及土地的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网络中心 连接廊道 自然生命支撑系统
下载PDF
绿道网络的生态廊道功能及其规划原则 被引量:96
4
作者 李开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7,共4页
绿道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特别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较长线性的连接性,才能体现绿道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绿地的相互联通及结构优化,使同样面积的绿地产生巨大而有效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通过对绿... 绿道是一种体系化的规划方法。绿道体系特别强调绿地空间的连接性,只有具备较长线性的连接性,才能体现绿道的生态、游憩、社会和景观价值。绿地的相互联通及结构优化,使同样面积的绿地产生巨大而有效的生态、社会、经济价值。通过对绿地结构理论的生态规划原则及实例现状等方面的总结和阐释,指出以绿道网络为框架的绿色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体系的建立对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的重大作用以及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道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规划 环境廊道 生态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5
作者 栾博 柴民伟 王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5246-5261,共16页
综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起源发展,总结了推动其概念形成的发展脉络,分别是人居环境视角、生态保护视角和绿色技术视角。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在空间、功能、要素上的内涵,阐述了它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外延关系。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绿色基础设... 综述了绿色基础设施的起源发展,总结了推动其概念形成的发展脉络,分别是人居环境视角、生态保护视角和绿色技术视角。提出了绿色基础设施在空间、功能、要素上的内涵,阐述了它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外延关系。通过文献研究,综述了绿色基础设施在气候变化、人体健康、空气质量、雨洪管理、公众认知和社区参与、评价研究等领域的国际研究进展。结合我国绿色基础设施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进行评述,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系统服务 气候变化 绩效评估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研究述评 被引量:88
6
作者 裴丹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90,共7页
回顾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GI)的内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案例中GI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搜集数据、分析和评价、确定GI要素与格局、综合、实施与管理六步骤,并归纳、比较、评价了确定GI要素与格局的4... 回顾了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以下简称GI)的内涵和相关理论,总结了国内外案例中GI的构建过程,将其分为准备、搜集数据、分析和评价、确定GI要素与格局、综合、实施与管理六步骤,并归纳、比较、评价了确定GI要素与格局的4种主要方法。最后指出在中国快速发展背景下借鉴GI的重要性和难点,认为GI构建方法应向标准化、可评价、可验证、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应进行GI的适应性研究,并重视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实施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生态基础设施 构建方法
下载PDF
协同共生:从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到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 被引量:80
7
作者 翟俊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74,共4页
研究以"统筹城市开发空间系统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协同共生的原理,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进而成为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从综合协同、整体协同、战略协同和共生共存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前瞻... 研究以"统筹城市开发空间系统发展"为出发点,运用协同共生的原理,将市政的灰色基础设施、生态的绿色基础设施进行协同整合,进而成为一体化的景观基础设施;从综合协同、整体协同、战略协同和共生共存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前瞻性景观基础设施的新范式,促使城市基础设施各要素之间形成功能最大化、效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整体,实现区域内生态网络、交通网络、户外步行网络一体化运作的景观基础设施发展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基础设施 协同共生
下载PDF
基于MSPA的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规划——以深圳市为例 被引量:80
8
作者 邱瑶 常青 王静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由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可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持景观连通性,有效减少生境破碎化。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提出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方法;并...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由自然区域和开放空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可保护生物栖息地,保持景观连通性,有效减少生境破碎化。在GIS技术的支持下,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方法与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提出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方法;并以深圳市为例,系统阐述了该方法的流程,即基于MSPA提取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然后运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和景观格局特征指数,识别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功能及等级,最后以景观功能为导向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进行分级规划和建设,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MSPA 网络中心 连接廊道
下载PDF
基于电路理论的南京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格局优化 被引量:78
9
作者 刘佳 尹海伟 +1 位作者 孔繁花 李沐寒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363-4372,共10页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格局优化能显著提升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路理论构建了南京市主城区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格局,根据电流密度分析斑块、廊道重要性,并借助移动... 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格局优化能显著提升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电路理论构建了南京市主城区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格局,根据电流密度分析斑块、廊道重要性,并借助移动窗口搜索法识别障碍点,提出南京市景观格局优化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南京主城区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40%的生境斑块(约为28.18 km2)对连通性的贡献较低,南部重要廊道的数量最多,局部簇团成网,网络结构较为复杂,其次为中部,且河流廊道(秦淮河)是其主要廊道类型,北部廊道数量最少,斑块多呈孤岛分布;(2)研究区共有155处障碍点,其中84.5%面积小于5hm2,可见主城区景观连通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丰富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景观格局的构建方法,对南京主城区绿色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格局优化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景观连通性 电路理论 障碍点识别
下载PDF
利用地下空间助力发展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 被引量:74
10
作者 钱七虎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37-1747,共11页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发展理念更是指导我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理念之一。建设城市地下空间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治理“城市病”并建设绿色城市的主要着力点。首先,说明绿色建筑与绿色城市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关系。重点从节约土地、利用地热能、节水、绿色城市基础设施(包括绿色客运城市交通和城际交通,未来城市货运交通,绿色城市污水、雨洪蓄排系统,绿色城市垃圾集运和处理系统,智慧地下综合管廊,城市智慧行车系统)等方面,并结合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说明利用地下空间发展绿色建筑和绿色城市的理念、方法、构想。最后,结合实例强调地下空间开发规划的重要性、规划科学的重要性、开发与规划中的问题及规划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绿色建筑 绿色城市 地热能 基础设施 地下物流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理论及实践 被引量:67
11
作者 李开然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90,共3页
"绿色基础设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孤岛状绿地模式的想法,而进行的一种理念上的推进和强化。在此概念推动下的实践,力求规避既往时代中以人为主的城市建设模式和以自然为主的局部保护模式,尤其在城市开发中寻求... "绿色基础设施"这一概念的提出是针对大多数人的孤岛状绿地模式的想法,而进行的一种理念上的推进和强化。在此概念推动下的实践,力求规避既往时代中以人为主的城市建设模式和以自然为主的局部保护模式,尤其在城市开发中寻求二者的有机融合,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互利双赢。在土地国有的中国,在待发展地区,一旦绿色基础设施的理念被政府与公众接受,它所产生的实践性影响将是最迅速也是最巨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规划 可持续发展 保护 生态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GIA)方法介述——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 被引量:58
12
作者 付喜娥 吴人韦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1-45,共5页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内容要素、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内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评价等级、发展危险因子分析与保护恢复自然土地的指导作用。引入GIA... 以美国马里兰州为例介绍了绿色基础设施评价的概念、原则、评价内容要素、评价方法与体系的建立及研究成果与应用状况,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内网络中心与连接廊道的确定、评价等级、发展危险因子分析与保护恢复自然土地的指导作用。引入GIA评价方法对我国土地保护与生态利用规划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基础设施评价 马里兰州 网络中心 连接廊道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海绵”雨洪调蓄与水处理系统规划研究 以辽宁康平卧龙湖生态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53
13
作者 王云才 崔莹 彭震伟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60-67,共8页
卧龙湖生态保护区是以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深度受到城镇扩张、工业猛增和农业生产影响的地区,综合体现出水量减少,河流水网遭破坏,分散坑塘广布,区域汇水能力下降;城镇建设与湖区生态环境缺乏良性互动,对湖区干扰和污染较大;区域廊... 卧龙湖生态保护区是以卧龙湖自然保护区为中心,深度受到城镇扩张、工业猛增和农业生产影响的地区,综合体现出水量减少,河流水网遭破坏,分散坑塘广布,区域汇水能力下降;城镇建设与湖区生态环境缺乏良性互动,对湖区干扰和污染较大;区域廊道系统网络化程度较低,且网络复合度低,功能单一等生态问题,其中水源急剧减少和水质恶化成为制约卧龙湖生态保护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立足于解决卧龙湖地区水源和水质问题,在区域生态格局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功能复合的区域廊道网络与水收集系统、城镇乡村绿色海绵空间综合体与水质净化系统规划,耦合共生构建卧龙湖生态保护区"绿色海绵"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实现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卧龙湖生态保护区的雨洪调蓄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雨洪管理 景观规划 绿色海绵 快速城市化地区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MSPA的福州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 被引量:52
14
作者 黄河 余坤勇 +1 位作者 高雅玲 刘健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0-75,共6页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扩张与用地不平衡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是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以福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对研究区GI网络格局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绿色基...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扩张与用地不平衡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GI)网络是改善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以福州市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对研究区GI网络格局进行分析,获得研究区绿色基础设施(GI)重要的景观类型,利用连通性分析方法,提取了13个GI重要核心区,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了GI潜在廊道,最后基于重力模型识别出重要廊道,并构建了GI网络。结果表明:MSPA能够精准识别对生态保护有重要作用的GI类型;景观连通性分析能定量评价核心区重要程度;最小累积阻力分析和重力模型分别能提取GI廊道和识别其重要程度,并构建GI网络。通过MSPA、连通性分析、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的有机结合能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提供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福州 绿色基础设施 形态学空间格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重力模型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升级的机制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51
15
作者 高振娟 赵景峰 +1 位作者 张静 李雪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54,共11页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重构了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本文从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出发,阐释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消费呈现的消费主体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客体丰裕程度和... 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重构了社会经济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本文从数字经济概念及特征出发,阐释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新型消费呈现的消费主体个性化和多元化、消费客体丰裕程度和质量品质的双重提升、消费环境绿色共享等诸多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数字经济推动消费升级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选择,对于发挥数字经济效能,提高新型消费领域的供需适配性,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进而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顺利运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经济赋能消费层次从发展型向共享型和服务型转变、消费结构从物质需求向精神给养转变、消费方式从传统线下向新式线上转变,进而实现消费水平从低端向高端水平的过渡,推动消费升级。因此,应不断增强数字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助推新型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数字经济治理机制,打造新型消费发展环境;加大建设数字经济新基建力度,提高新型消费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数字经济的制度支持,引导新型消费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消费升级 消费转型 新型消费 数字消费 绿色消费 新基建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的比较及融合 被引量:46
16
作者 张园 于冰沁 车生泉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53,共5页
"绿色基础设施"与"低冲击开发"均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土地发展战略。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两者的内涵从提出至今已发生了许多转变,两者在城市雨洪管理和城市开发管理上也常常结合使用。在对国... "绿色基础设施"与"低冲击开发"均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城市基础设施及土地发展战略。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两者的内涵从提出至今已发生了许多转变,两者在城市雨洪管理和城市开发管理上也常常结合使用。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两者的实质、发展及演变过程与趋势,从内涵与本质、内容与功能、规划与设计、政策与管理4个方面探讨两者的联系和区别,得出绿色基础设施和低冲击开发是分别从功能和结构角度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各个层面逐渐融合或相互补充,因此,将两者融合应用将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规划与设计 绿色基础设施 低冲击开发 比较
下载PDF
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指导“绿色城市”建设 被引量:42
17
作者 张红卫 夏海山 魏民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8-30,共3页
"绿色城市"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绿色城市"的实现离不开多种策略的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是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提出的关于生态保护和城市及社区建设方面的一个新理论,相关的实践越来越普及。运用绿色基... "绿色城市"的本质是生态文明,"绿色城市"的实现离不开多种策略的支持。"绿色基础设施"是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中提出的关于生态保护和城市及社区建设方面的一个新理论,相关的实践越来越普及。运用绿色基础设施理论和策略,对指导"绿色城市"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城市 策略
下载PDF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文循环 被引量:43
18
作者 闫攀 车伍 +2 位作者 赵杨 李俊奇 王思思 《风景园林》 2013年第2期32-37,共6页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 我国城镇化转型正进入关键时期,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高污染、高碳排放、缺乏生态功能的传统灰色雨水基础设施难以支撑城市生态建设。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作为城市雨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恢复与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保护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强调雨水、水循环与城市发展关系的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对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内涵、组成及基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的水文学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阐述,提出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为基础构建可持续城市雨水系统,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规划设计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景观 雨洪管理 水文循环 生态环境 城市化
下载PDF
基于空间优先级的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构建——以南京市浦口区为例 被引量:44
19
作者 魏家星 宋轶 +1 位作者 王云才 象伟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78-1188,共11页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由自然区域和其他开放空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在城市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识别那些具关键性景观生态功能的网络要素显得极为重要。为了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 绿色基础设施是一个由自然区域和其他开放空间相互联系的网络。在城市空间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构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识别那些具关键性景观生态功能的网络要素显得极为重要。为了给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新的建模与分析理念,以快速城市化的南京市浦口区为例,采用MSPA方法并结合景观连通性指数,遴选出了对维持景观连通性贡献最大的生境斑块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网络中心,进而采用最小路径方法构建了研究区潜在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并尝试利用空间句法分析,基于结构优化视角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进行优先级的识别,从而使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更科学。研究结果可为快速城市化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提供一种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绿色基础设施网络要素的优先级评价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空间优先级 景观连通性 最小路径 空间句法 南京浦口
下载PDF
建设绿色基础设施,迈向生态文明时代——走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城镇化之路 被引量:44
20
作者 仇保兴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9,共9页
简要回顾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中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需求,指出中国的城镇化之路必须是符合中... 简要回顾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和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总结了中国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主要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风景园林行业的发展需求,指出中国的城镇化之路必须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是迈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科学合理规划和建设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是中国可持续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镇化 绿色基础设施 中国 历史与现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