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9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34例报告 被引量:75
1
作者 刘小平 温朝阳 +3 位作者 郭伟 梁发启 程志刚 唐杰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新型泡沫硬化疗法对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以新型泡沫硬化剂自2004年8月对34例病人共计36条大隐静脉曲张肢体进行注射硬化治疗。结果36条肢体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注射,平均每条肢体应用6·8mL泡沫硬... 目的探讨新型泡沫硬化疗法对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以新型泡沫硬化剂自2004年8月对34例病人共计36条大隐静脉曲张肢体进行注射硬化治疗。结果36条肢体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注射,平均每条肢体应用6·8mL泡沫硬化剂。有16·7%(6/36)大隐静脉于治疗后1个月复诊时实施了第二次注射治疗。平均随访6个月,全部病人(包括第二次注射治疗者)下肢活动后酸胀、乏力感消失,下肢明显的曲张畸形静脉消失;有22%(8/36)仅有小腿局限的轻度曲张。无严重的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超声,78%(28/36)大隐静脉主于闭塞或直径<3mm。结论新型泡沫硬化剂注射疗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下肢静脉曲张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硬化剂 大隐静脉 静脉曲张
原文传递
内踝前动脉穿支为蒂隐神经-火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35
2
作者 张发惠 宋一平 +2 位作者 郑和平 林松庆 谢其扬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1,i0004,共4页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功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 目的为内踝前动脉穿支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察踝前内侧区的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其邻近动脉吻合结果踝前内侧区功脉,前侧来自内踝前动脉和胫前动脉踝上支穿支,外径平均0.6~0.8mm;后侧来自胫后动脉肌间隙支和骨皮穿支,其中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2~3支,平均外径(0.9±1.2)(0.5~2.5)mm,骨皮穿支1~2支,外陉(1.3±0.3)(0.7~2.0)mm。功脉穿支均发出骨膜支、深筋膜支、皮支、皮神经及浅静脉营养支,构成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以及深、浅筋膜血管网。结论踝前内侧区的隐神经、大隐静脉、筋膜及皮肤营养血管同源,呈明显的纵向性分布。设计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的隐神经-大隐静脉营养血管皮瓣,远端蒂的旋转点在内踝尖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筋膜穿支 远端蒂皮瓣 内踝前动脉
原文传递
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7
3
作者 唐茂林 钟桂午 +4 位作者 王国文 蒋穗斌 肖建中 曹朝辉 李素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 目的 :为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岛状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在 5 4侧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大隐静脉及隐神经营养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结果 :小腿内侧浅筋膜层营养血管链由隐动脉、胫后动脉肌间隔皮支及内踝前动脉构成 ,沿大隐静脉及隐神经分布 ,三者密切相关 ,构成一复合体。血管链筋膜皮支分布达外侧 5 .2cm ,内侧 4.0cm。结论 :以小腿内侧神经血管复合体为蒂截取岛状皮瓣可用于膝周、足背及足跟软组织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大隐静脉 隐神经 神经血管复合体 岛状皮瓣 外科皮瓣
下载PDF
内踝区动脉网的显微解剖与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设计 被引量:27
4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2 位作者 宋一平 田万成 岳素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8-572,共5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设计提出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年下肢标本,解剖观测内踝区动脉来源、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内踝区动脉有9个来源,构成3条纵向的血管网:(1)内踝前动脉和踝上支的前纵向血管网;(2)骨皮穿支的中纵向血管网;(3)胫后动脉肌问隙支和踝管动脉穿支的后纵向血管网。形成3个层面的血管网:(1)骨膜血管网;(2)深筋膜血管网;(3)皮神经浅静脉血管网。内踝区骨膜、筋膜、大隐静脉、隐神经和皮肤的营养血管同源。结论:内踝区血供来源为多源性,有明显的方向性,吻合十分丰富,可以设计3种包含浅深筋膜、皮神经、浅静脉及其营养血管的小腿内侧远端蒂皮瓣:(1)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上3cm;(2)以内踝前动脉筋膜穿支为蒂;(3)以踝管区动脉穿支为蒂,旋转轴点在内踝最凸出点平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神经 大隐静脉 营养血管 远端蒂 动脉网 内踝区
下载PDF
大隐静脉传统剥脱术与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傅庭焕 高国强 +2 位作者 白雪 王士杰 裴利娟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治疗术和传统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单侧)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行传统剥脱手术,另一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率和术后... 目的比较大隐静脉曲张的激光治疗术和传统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单侧)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行传统剥脱手术,另一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激光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较传统静脉剥脱组显著减少(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CEAP分级均比术前明显改善(术前为C4,术后为C1,P<0.05)。两组大隐静脉闭塞率均为90%,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大隐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大隐静脉曲张 剥脱术
原文传递
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建春 陈坚 刘绪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9-331,335,共4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60例70条患腿施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插入微波腔内辐射器行腔内微波治疗,小... 目的探讨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血管外科60例70条患腿施行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插入微波腔内辐射器行腔内微波治疗,小腿局部侧支静脉血管迂曲处进行注射硬化剂治疗(观察组);对照组(2011年8月~2012年9月)行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浅静脉剥脱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小切口数目、腹股沟处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0.8±2.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03.5±16.0)min(t=-25.183,P=0.000);术中出血量(43.2±4.6)ml,明显少于对照组(107.5±35.2)ml(t=-14.030,P=0.000);手术切口数(2.2±0.7)个,明显少于对照组(6.3±2.5)个(t=-12.233,P=0.000);腹股沟处切口长度(2.3±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4.8±0.3)cm(t=-17.697,P=0.000)。术后并发症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局部皮肤麻木(观察组40例,对照组38例,χ2=0.147,P=0.702),皮下淤血(观察组4例,对照组9例,χ2=2.157,P=0.142)。结论小切口大隐静脉次高位结扎联合腔内微波凝固加聚桂醇局部注射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微创、美观、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操作简捷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微波凝固 聚桂醇
下载PDF
两种顺行置管方式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苏浩波 顾建平 +5 位作者 楼文胜 何旭 陈亮 陈国平 宋进华 汪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 目的探讨经大隐静脉穿刺入路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46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髂股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2组,经患肢大隐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A组(21例),经患肢腘静脉入路置管溶栓的为B组(25例)。对两组患者总体治疗效果、静脉通畅度、患肢消肿率、穿刺置管消耗时间及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总体有效率A组95.2%;B组96.0%;消肿率A组(86.6±20.0)%,B组(85.7±14.6)%;静脉通畅度A组(57.9±19.4)%,B组(57.7±19.3)%。两组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穿刺消耗时间少于B组(P<0.05),大隐静脉穿刺难度低于腘静脉。大隐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腘静脉置管(P<0.05)。结论经大隐静脉穿刺置管溶栓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是简单易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髂股静脉血栓 大隐静脉 胭静脉 置管溶栓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8
作者 郭志刚 李立彬 高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5期68-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行腔内...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冀中能源邢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住院治疗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行腔内激光联合高位结扎治疗,B组行传统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术中单侧肢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两组患者术后皮下淤血、小腿局部麻、小腿局部麻木感、切口感染、浅静脉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B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6,P< 0.05).A组患者单侧肢体手术时间[(34.12±15.34)min]、住院时间[(3.1±1.2)d]均短于B组[(55.22±11.86)min、(5.3±2.8)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失血量[(15.5±2.3)mL]明显少于B组[(53.7±10.7)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8.0%,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0.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激光联合高位接扎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效果确切,易于操作,具有微创、安全性好、并发症少、缩短住院时间等优点,适合广大基层单位广泛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腔内激光 高位结扎 并发症
下载PDF
静脉内射频消融术与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比较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洋 彭智猷 +1 位作者 叶开创 陆信武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期42-45,63,共5页
目的比较静脉内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12月接受静脉内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的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射频组39例,激光组41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目的比较静脉内射频消融术和激光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12月接受静脉内射频和激光消融术治疗的8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射频组39例,激光组41例。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VCSS)和大隐静脉闭合率。结果射频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2%,低于激光组的29.2%(P=0.034)。射频组术后6 h和48 h的VAS分别为(2.13±0.77)分和(1.72±0.79)分,均低于激光组的(4.54±0.81)分和(2.07±0.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V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射频组:(1.41±0.64)分,激光组:(1.68±0.93)分,P=0.133],术后1年大隐静脉闭合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射频组97.3%,激光组97.4%,P=0.985)。结论静脉内射频消融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能达到和静脉内激光消融术类似的疗效,且手术相关并发症更低,术后短期疼痛更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激光消融术 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 被引量:19
10
作者 郭宏杰 张宪生 尹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91例(957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再联合电凝法处理曲张... 目的探讨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2010年1月,对891例(957条)下肢大隐静脉曲张行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保留旋髂浅静脉、腹壁浅静脉、阴部外静脉,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再联合电凝法处理曲张的浅静脉。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和每年来院复查,应用彩超检查是否有深静脉血栓或再发新的曲张静脉,随访症状改善情况,是否有神经损伤及溃疡愈合情况。结果单侧肢体手术时间25~40 min,平均32 min。住院时间3~5 d,平均4.3 d。下肢溃疡69例术后溃疡愈合时间平均6.1周(2~11周)。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无皮肤灼伤发生,内踝处伤口周围皮肤麻木52例,术后自行恢复。796例随访1~5年,随访率89.3%(796/891),复发24例,复发率3.0%(24/796),再次手术或电凝闭锁。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BMI)>33.4、曲张静脉直径>8.7 mm是静脉曲张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改良微创剥脱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静脉曲张 电凝术
下载PDF
静脉腔内激光消融配合术后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振峰 张云峰 管强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配合术后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 目的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配合术后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0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配合术后间歇充气加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患肢静脉血流速度、凝血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皮下淤血、皮下硬结、皮肤麻木感和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患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消融配合术后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且能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患肢血流速度,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 静脉腔内激光消融 间歇充气加压 疗效
下载PDF
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1 位作者 谢其扬 林松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9-211,i006,共4页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 目的:为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30侧,解剖观测大隐静脉隐神经营养血管及其吻合关系。结果:小腿内侧下1/3段有胫后动脉肌间隙支2~3支,外径(1.1±0.3)mm;骨皮穿支1~2支,外径(1.0±0.3)mm;内踝前动脉踝前内侧穿支外径(0.6~0.8)mm;胫前动脉踝上穿支外径(0.8±0.3)mm。上述穿支吻合构成前、中、后3条纵向的血管丛以及骨膜、深筋膜和神经浅静脉3个层面的血管丛。结论:小腿内侧下1/3段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皮肤、筋膜、骨膜、大隐静脉和隐神经等的营养血管同源,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小腿内侧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蒂皮瓣 应用解剖 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小腿内侧 大隐静脉 肌间隙支 胫后动脉 解剖学依据 内踝前动脉 解剖观测 胫前动脉 血管丛 外径 皮穿支 浅静脉 深筋膜 多源性 吻合 骨膜
下载PDF
犬冠状动脉及有关动、静脉显微结构成分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姜宗来 何光篪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50-352,共3页
本文采用6例成年犬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和股静脉,制备组织切片,用不同的方法染色显示血管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测定各血管上述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 本文采用6例成年犬的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旋支、右冠状动脉,以及胸廓内动脉、大隐静脉和股静脉,制备组织切片,用不同的方法染色显示血管平滑肌、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测定各血管上述3种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犬左、右冠状动脉上述3种成分的含量,彼此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胸廓内动脉的弹性纤维含量,高于冠状动脉和静脉(P<0.01),其胶原纤维与弹性纤维含量之比(C/E值),却低于冠状动脉和静脉(P<0.01)。冠状动脉具有较高的C/E值,与其输送血液的功能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静脉 显微结构成分
下载PDF
激光腔内凝固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汪弢 杨宏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3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激光腔内凝固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 目的探讨激光腔内凝固术对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激反应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收治的大隐静脉曲张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术,观察组采用激光腔内凝固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切口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应激反应、并发症及随访12个月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观察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切口感染、局部血肿瘀斑、隐神经损伤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腔内凝固术有助于缓解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曲张 激光腔内凝固术 应激反应
下载PDF
静脉血管蠕变函数 被引量:14
15
作者 周振平 马洪顺 +1 位作者 朱卫民 李英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研究了正常大隐静脉血管和冠状动脉硬化致死的新鲜尸体大隐静脉血管的蠕变性能,得出了蠕变曲线和归一化蠕变函数及曲线。1概述国内外学者对血管的力学性质做了一些研究,但动物血管居多,鉴于此作者对正常国人新鲜尸体大隐静脉血管和... 研究了正常大隐静脉血管和冠状动脉硬化致死的新鲜尸体大隐静脉血管的蠕变性能,得出了蠕变曲线和归一化蠕变函数及曲线。1概述国内外学者对血管的力学性质做了一些研究,但动物血管居多,鉴于此作者对正常国人新鲜尸体大隐静脉血管和冠状动脉硬化致死的新鲜大隐静脉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血管 蠕变 蠕变函数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不同穿刺部位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贺海朋 蔡双红 +4 位作者 招扬 林任 吕俊兵 殷恒讳 钱结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膝上和膝下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11月78例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大隐静脉曲张射频消融闭合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泡沫硬化剂用量、疼痛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膝上和膝下射频消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2019年7月至11月78例在我科行超声引导下大隐静脉曲张射频消融闭合术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正常活动时间、泡沫硬化剂用量、疼痛评分、静脉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静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AVVQ)和手术并发症.[结果]其中59例患者完成膝上射频消融和19例患者完成膝下射频消融治疗,两组平均手术时间(69.75 vs.78.95)min、恢复正常活动时间(2.93 vs.3.58)h、泡沫的平均体积(28.3 vs.24.2)mL基本相似,术后24 h、第1周、第4周两组的疼痛评分、VCSS和AVVQ评分均显著下降,术后两组均没有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感染的发生,其他并发症包括静脉炎、色素沉着、出血、红疹和感觉异常发生率没有差异,总体而言两组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相似.[结论]膝上及膝下射频消融都是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膝上/膝下 大隐静脉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金翻亮 冰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28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8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痊愈17例,无效3例...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68例,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各自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中痊愈1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2%;对照组中痊愈9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64.7%。两组结果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闭合术是一种有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方案,激光闭合术操作过程中易出现并发症,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隐静脉 高位结扎 腔内激光闭合术 下肢静脉曲张
下载PDF
不接触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华琨 刘韬帅 +5 位作者 李扬 赵洋 郑居兵 周宁 周绍酉 董然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601-1604,共4页
目的评价不接触(No-touch)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6至11月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同时行单纯OPCABG术治疗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 目的评价不接触(No-touch)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G)术中应用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6至11月应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同时行单纯OPCABG术治疗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4例临床资料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资料,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24例患者年龄(60.7±10.3)岁,男80例(64.5%),体质指数(25.4±2.5)kg/m2,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58.0±7.0)%,肌钙蛋白(0.24±0.02)μg/L。手术时间(4.0±0.4)h,16例(12.9%)患者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全静脉桥完成手术。静脉桥血管数目144根,静脉吻合口数284个。单根桥静脉-前降支(NTSVG-LAD)16例,单根桥静脉-对角支(NTSVG-D)4例,序贯桥静脉-回旋支-后降支(NTSVG—OM-PDA)99例,序贯桥静脉-回旋支-左室后支(NTSVG-OM—PLV)5例,序贯桥静脉-回旋支-右冠主干(NTSVG-OM—RCA)4例,序贯桥静脉-对角支-回旋支-后降支(NTSVG-D-OM-PDA)16例。No-touch静脉桥流量(51.9±2.4)ml/min。无院内死亡患者,术后因乳内床止血不充分心包填塞,二次开胸止血1例(0.8%),下肢切口不良1例(0.8%),术后随访124例,随访率100%。术后27d死亡1例(0.8%),死因为不明原因的全身血运感染。结论No-touch大隐静脉获取技术在OPCABG术中应用短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大隐静脉 不接触技术
原文传递
血管移植三种术式修复四肢血管损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3
19
作者 田小宁 从飞 +7 位作者 程一钊 宋涛 欧学海 张文韬 付华 王宇飞 杜晓龙 张开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282-1287,共6页
[目的]分析和评价显微缝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吻合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与人工血管移植三种术式对四肢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89例(146条血管)肢体血管损伤行血管移植修复术。其中30例患者采用显微缝合自体大隐静... [目的]分析和评价显微缝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吻合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与人工血管移植三种术式对四肢血管损伤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对89例(146条血管)肢体血管损伤行血管移植修复术。其中30例患者采用显微缝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显微缝合组),33例采用吻合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术(吻合器组),26例采用缝合人工血管移植术(人工血管组)。对3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总手术时间分别为显微缝合组(353.13±6.49)min,吻合器组(217.27±8.30)min,人工血管组(288.64±4.53)min,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91,P<0.001)。总输血量分别为显微缝合组(2435.2±153.08)ml,吻合器组(1271.07±87.47)ml,人工血管组(1522.60±103.0)ml,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1.909,P<0.001)。吻合器组用时最短,输血量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吻合器组和显微缝合组的术后并发症基本相当,均少于人工血管组,但三组血管术后通畅及血管危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肢体血管伤的处理须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局部伤情、供体条件、血管口径等因素。采用吻合器进行血管移植手术用时最短。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时,血管直径>4 mm,宜选择显微缝合术式;直径在1~4 mm之间,优先选用吻合器。人工血管仍可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损伤 血管移植 自体大隐静脉 血管吻合器 人工血管
原文传递
不同入路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1
20
作者 朴龙 李成福 +1 位作者 朴雄 李星云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1期84-87,共4页
目的比较经患侧腘静脉、经患侧大隐静脉及经健侧股静脉3种入路方式的置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DVT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DT治疗方法。按照置管入路的不同分为腘... 目的比较经患侧腘静脉、经患侧大隐静脉及经健侧股静脉3种入路方式的置管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该院收治的DVT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CDT治疗方法。按照置管入路的不同分为腘静脉组、大隐静脉组及股静脉组,每组各25例。比较3种入路方式患侧下肢大腿和小腿的肢体消肿率、通畅改善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侧下肢大腿和小腿的肢体消肿率、通畅改善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3种入路方式治疗DVT对DVT患者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般情况下,尽量选择较易穿刺的患侧腘静脉和患侧大隐静脉入路;如若未成功,可考虑经健侧股静脉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静脉 大隐静脉 股静脉 置管溶栓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