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曾朴到李劼人: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形成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联芬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8,共7页
过去十多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确立了李人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拓者地位。实际上,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开创者是曾朴,而完成者是李人。曾朴与李人,均师承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 过去十多年的现代文学研究,确立了李人在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开拓者地位。实际上,中国历史小说现代模式的开创者是曾朴,而完成者是李人。曾朴与李人,均师承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和独立的历史叙述,创作出与传统历史小说演义正史、叙写英豪、表现正统道德完全不同的现代历史小说模式。由于社会文化原因,曾朴、李人的历史小说模式,并未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主流。40年代以后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更多是茅盾式的"社会剖析"形式;而历史小说创作,则基本回复到五四前的传统历史小说套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李劼人 历史小说 法国文学 宏大叙事
下载PDF
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茶馆》的语用学解读兼及十七年文学的叙事方式 被引量:4
2
作者 赖翅萍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2-37,共6页
《茶馆》是一部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完美融合的戏剧典范之作。老舍从老北京市民的日常会话出发 ,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 ,使日常会话向宏大叙事拓展、升腾。体现了老舍在较强的政治功利背景下对审美艺术的良苦追求以及在文学语境高度政治化... 《茶馆》是一部日常会话与宏大叙事完美融合的戏剧典范之作。老舍从老北京市民的日常会话出发 ,经过精心的艺术加工 ,使日常会话向宏大叙事拓展、升腾。体现了老舍在较强的政治功利背景下对审美艺术的良苦追求以及在文学语境高度政治化的十七年所能达到的艺术极致 ,从而为我们了解建国十七年文学的审美倾向和叙事方式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日常会话 宏大叙事
下载PDF
日本文学通史写作的大成和终结——读叶渭渠、唐月梅著《日本文学史》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中忱 《日本学论坛》 2004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在认真回顾汉语日本文学通史写作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叶渭渠、唐月梅著四卷本《日本文学史》的特色,认为这部著作为中国的日本文学通史写作树立了一块界标,也为后来的研究者铺下了坚固的基石。
关键词 日本文学史 研究型 宏大的叙事
下载PDF
试析《红旗谱》的复仇模式 被引量:1
4
作者 姜丽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76-78,共3页
复仇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之一。梁斌的小说《红旗谱》贯穿着复仇的主线,它既有对传统复仇原型的遗传,又有其复仇模式的转变。前者反映着作家的"无意识"继承,后者则反映出作家对"宏大叙... 复仇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母题之一。梁斌的小说《红旗谱》贯穿着复仇的主线,它既有对传统复仇原型的遗传,又有其复仇模式的转变。前者反映着作家的"无意识"继承,后者则反映出作家对"宏大叙事"的自觉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旗谱 原型 复仇模式 “宏大叙事”
下载PDF
当代中国建筑经典化的意义
5
作者 谢天 《华中建筑》 2006年第1期21-23,共3页
建筑经典化的实质是表现意义的过程,体现在对宏大叙事的诉求、品牌商品的塑造和文化身份认同的建构三个方面。经典建筑的制度化运作与艺术的自律化之间存在着矛盾。
关键词 经典化 意义 宏大叙事 品牌 身份认同
下载PDF
回到“小说”本身——90年代小说叙事的个人化趋向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国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以小说的本来意义为理论基点,从文学自身发展和外部因素促发两个方面探讨90年代小说叙事的个人化趋向,指出小说发展的一种路向--个人化叙事。
关键词 小说 个人化叙事 宏大叙事
下载PDF
莫言和耶利内克女性身体叙写的对比——以《红高粱家族》和《钢琴教师》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卫平 王维倩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3年第2期22-26,共5页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在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和《钢琴教师》中均投入了大量的笔墨叙写女性的身体。论文试图拓展分析两部文本中女性身体的维度,从福柯权力和身体关系的论...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和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埃尔夫丽德·耶利内克,在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和《钢琴教师》中均投入了大量的笔墨叙写女性的身体。论文试图拓展分析两部文本中女性身体的维度,从福柯权力和身体关系的论述以及个人叙事和宏大叙事的概念出发,对两部小说中女性身体和权力的关系进行分析比较,探究两部作品中女性身体叙写的双重隐喻,解读莫言和耶利内克赋予女性身体叙写的升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叙写 女性身体和权力 个人叙事和宏大叙事 女性身体叙写的升华意义
下载PDF
个体的差异:从《舞台》和《青衣》看新时期小说的叙事变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3-128,共6页
新时期小说叙事在20余年间经历了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变迁。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都表现为个体的故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个体的差异。小说《舞台》和《青衣》之间的差别,是对这一变迁的完美体现。对两篇小说几个细节的比较,可具... 新时期小说叙事在20余年间经历了从宏大叙事向个体叙事的变迁。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都表现为个体的故事,它们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个体的差异。小说《舞台》和《青衣》之间的差别,是对这一变迁的完美体现。对两篇小说几个细节的比较,可具体展示宏大叙事和个体叙事在塑造个体时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台》 《青衣》 宏大叙事 个体叙事 个体
下载PDF
台湾的现代性“怨恨修辞” 被引量:1
9
作者 蒋小波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5年第1期77-82,共6页
结合中国古典“诗怨”传统,并运用尼采、舍勒等人的现代性怨恨理论对台湾的现代性叙事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指出由于割台、日据、二·二八事件等历史原因造成台湾政治大众在祖国认同上的某种怨恨心态。从“伟大叙事”的角度,对于国民... 结合中国古典“诗怨”传统,并运用尼采、舍勒等人的现代性怨恨理论对台湾的现代性叙事进行意识形态分析,指出由于割台、日据、二·二八事件等历史原因造成台湾政治大众在祖国认同上的某种怨恨心态。从“伟大叙事”的角度,对于国民党意识形态在台湾的失败与“本土政治”的兴起作了历史的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怨恨 修辞 现代性叙事 形态分析 台湾政治 历史原因 意识形态 国民党
下载PDF
论21世纪视野中的谢晋电影——以《芙蓉镇》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蕤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101-104,共4页
谢晋电影作为80年代电影艺术的里程碑,在21世纪视野中已成共识,它的艺术思维始终与时代主流同步,在坚持宏大叙事的文学原则的同时,又渗透着对人与生命状况的关怀,彰显人道主义以及在适切时机,伸张人性宽度并对现实持质疑与批判态度。《... 谢晋电影作为80年代电影艺术的里程碑,在21世纪视野中已成共识,它的艺术思维始终与时代主流同步,在坚持宏大叙事的文学原则的同时,又渗透着对人与生命状况的关怀,彰显人道主义以及在适切时机,伸张人性宽度并对现实持质疑与批判态度。《芙蓉镇》非常机智且深刻地表达了谢晋这一艺术的主题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晋电影 宏大叙事 主题诉求
下载PDF
大国身份叙事重塑与印度的新“全球南方”外交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琳 《太平洋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5,共15页
俄乌冲突爆发后,开拓“全球南方”新议程成为印度外交的新抓手。莫迪政府之所以会“重新找回全球南方”,不是要回到“动员南方对抗西方”的旧模式,而是为了服务其大国战略转型。在历史化的“全球南方”中,印度作为地缘中心、文明中心的... 俄乌冲突爆发后,开拓“全球南方”新议程成为印度外交的新抓手。莫迪政府之所以会“重新找回全球南方”,不是要回到“动员南方对抗西方”的旧模式,而是为了服务其大国战略转型。在历史化的“全球南方”中,印度作为地缘中心、文明中心的历史地位不仅形塑了其“全球南方”身份,也建构了印度独立以来的不结盟外交传统。但莫迪上台后打破这一传统外交框架,将“领导型大国”“西南大国”和“全球南方领导者”打造为新的身份叙事,加速推进印度大国战略。“全球南方”的作用因此被重新定位。政策取向上,印度的新“全球南方”外交主要表现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转型,强化以印度教文化为基础的软实力外交,倡导改革多边主义,以及联合西方对华进行“全球南方领导者”的地位竞争。尽管现有的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印度,但莫迪政府过分追求大国地位而虚化“全球南方”身份,将“全球南方”工具化,使之服务于自身的短期收益和地缘政治博弈,势必会受到多方制约。当前,需警惕西方利用印度追求大国地位的急切心理,操弄“全球南方”议程,激化中印竞争,加剧“全球南方”陷入集团政治困境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外交 “全球南方” 身份叙事 大国叙事 地位追求 战略自主
下载PDF
从观影心理看国产军事动作片的“大国叙事”表达
12
作者 叶绵耀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8-92,共5页
近几年中国的军事动作片,通过中层的行动元设置、多元化的英雄塑造以及消解“拯救”与“被拯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等艺术手段,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自觉承担大国责任的重要意义,缓解了中国的承认焦虑,切中了受众的心理诉求与认同逻辑... 近几年中国的军事动作片,通过中层的行动元设置、多元化的英雄塑造以及消解“拯救”与“被拯救”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等艺术手段,彰显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自觉承担大国责任的重要意义,缓解了中国的承认焦虑,切中了受众的心理诉求与认同逻辑,最终在“大国叙事”的指涉中,完成了观众对现代民族国家认同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国叙事 军事动作片 行动元设置 人物塑造 拯救与被拯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