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级“源-渠-汇”耦合研究珠江深水扇系统 被引量:50
1
作者 庞雄 彭大钧 +4 位作者 陈长民 朱明 何敏 申俊 柳保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57-864,共8页
国外单纯地依靠建立深水扇沉积模式来研究深水沉积已经走入了困境,本文尝试通过三级“源-渠-汇”耦合研究来探索珠江深水扇系统的沉积。三级次的源-渠-汇耦合研究方法是把控制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的诸因素分成宏观-中观-微观级别,分层次... 国外单纯地依靠建立深水扇沉积模式来研究深水沉积已经走入了困境,本文尝试通过三级“源-渠-汇”耦合研究来探索珠江深水扇系统的沉积。三级次的源-渠-汇耦合研究方法是把控制珠江深水扇系统沉积的诸因素分成宏观-中观-微观级别,分层次地考察珠江深水扇系统。强调利用宏观研究来描述发育珠江深水扇系统形成的地质条件;利用以层序地层解释为主要手段的中观研究刻画出深水扇的沉积结构模式;通过沉积内幕及其响应关系的微观研究识别珠江深水扇的供源背景、输送管道、沉积微观内幕、沉积过程、沉积流态、储集条件和圈闭性。这种方法较之传统扇模式更能从成因上分层次地揭示深水扇的形成发育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深水扇系统 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 珠江 层序地层学 重力流沉积
下载PDF
重力流沉积岩相划分及其发育规律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雷 李振海 +2 位作者 张学娟 刘敏 申家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4,共8页
在Tailling等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沉积过程中的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的滑塌流-浊流-碎屑流三分(滑塌岩相、碎屑流岩相和浊积岩相)14个序列的重力流岩相划分体系;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大量的岩心资料,并借助于测井曲线... 在Tailling等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沉积过程中的流变学特征和沉积物支撑机制的滑塌流-浊流-碎屑流三分(滑塌岩相、碎屑流岩相和浊积岩相)14个序列的重力流岩相划分体系;结合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大量的岩心资料,并借助于测井曲线和录井数据,对合水地区长7段重力流沉积的岩相及岩相组合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合水地区主要发育5类重力流沉积岩相组合类型,即低密度浊流组合、高密度浊流组合、黏滞性碎屑流组合、弱黏滞性碎屑流组合以及滑塌岩组合;对比合水地区重力流沉积空间发现,滑塌岩相发育范围相对局限,主要发育于三角洲前缘失稳区,碎屑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斜坡带-坡折带处,浊流沉积的分布范围最广;'浅水凸形'坡折带位于三角洲前缘或三角洲平原附近,是重力流重要的触发区,主要控制正常牵引流三角洲前缘中松散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沉积;'深水凹形'坡折带位于前三角洲深水区,是深水重力流砂体主要的卸载沉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7段 重力流沉积 岩相 岩相组合
下载PDF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旭丽 周江羽 +4 位作者 马良 揭异新 苗洪波 邱玉超 李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1,共6页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中发育大量水下重力流沉积,根据重力流发育位置及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浅水浊流沉积、深水浊流沉积、水下滑塌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4种类型。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钻井岩性、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 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始新统中发育大量水下重力流沉积,根据重力流发育位置及沉积特征,可划分为浅水浊流沉积、深水浊流沉积、水下滑塌沉积和水下泥石流沉积4种类型。通过对本区区域地质背景、钻井岩性、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水下滑塌和水下泥石流沉积为再搬运和再沉积作用的产物,常与断裂相伴生;但浅水及深水浊流沉积常发育在前扇三角洲部位,大部分是由阵发性水下分流河道水流事件形成的,部分属于滑塌浊流二次沉积成因。油气勘探成果表明,研究区水下浊积砂体的储集物性普遍较好,并已有油气勘探突破,证实位于二号断层下降盘的梁家构造带和万昌构造带周缘的深水浊积砂体和浅水浊积砂体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生储盖组合 油气藏 岔路河断陷 伊通盆地
下载PDF
陆相湖盆大型重力流发育的成因机制及其优质储层特征研究:以歧口凹陷沙河街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华 周立宏 +6 位作者 韩国猛 陈思 黄传炎 周可佳 巩天浩 张悦辉 潘凯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23-3444,共22页
陆相重力流沉积是现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发育在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的大型重力流沉积体(沉积范围达到1 700 km2)具有多物源供给、长距离搬运、多级断坡传输、沿路沉积的发育过程与沉积机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富烃凹... 陆相重力流沉积是现今油气勘探领域的研究热点.发育在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的大型重力流沉积体(沉积范围达到1 700 km2)具有多物源供给、长距离搬运、多级断坡传输、沿路沉积的发育过程与沉积机理特征.以渤海湾盆地富烃凹陷-歧口凹陷的大型重力流为研究对象,在构造-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下,以"源-渠-汇"的整体过程为思路,(1)研究多物源的形成、持续供给及匹配关系;(2)分析古地貌(断控陡坡带+多级断阶坡折带)的演化,及其对沉积物搬运、堆积、发育过程的控制作用;(3)针对该重力流具有大规模、多期次的沉积特征,解剖其平面展布及空间分布、沉积模式、时空演化规律;(4)综合探讨陆相重力流沉积体的成因机制、控制因素.综上可知:(1)歧口凹陷大型陆相重力流沉积体发育受多个物源体系的影响与控制,湖盆中心的重力流沉积体与供给物源之间有明确的匹配关系.在古近系沙一段沉积时期,滨海斜坡沉积区主要受北部燕山物源区的大神堂物源、茶淀物源以及西部沧县隆起物源区的葛沽物源和小站物源4个物源共同供给,持续的物源供给使得在歧口凹陷的陆相湖盆中,发育了大规模的重力流沉积体.(2)沙一段同沉积期,歧口凹陷滨海斜坡周缘整个古地貌格局主要表现为断控陡坡带与多级断阶坡折带复合体,断控陡坡带主要发育于滨海斜坡北部,多级断阶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发育于斜坡西部.这些断坡带既是物源水下搬运通道又是沉积物堆积的可容纳空间分布区,再加上这些断坡带差异性的持续沉降,对砂分散体系和相带展布具有关键的控制作用.(3)歧口凹陷沙一段重力流沉积过程机制主要表现为重力滑塌沉积、砂质碎屑流、泥质碎屑流、浊流等多种成因,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沉积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重力流沉积体 多期叠置 薄互层 优质储层 石油地质
原文传递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油田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沉积相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玉卿 崔维平 +1 位作者 蔡军 许月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7-616,共10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油田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是主要含油层系,实钻表明储集层成因复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致使砂体分布预测困难。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结合各类测井、录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流一段属陡坡型扇三角...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WZ油田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是主要含油层系,实钻表明储集层成因复杂、厚度变化大、非均质性强,致使砂体分布预测困难。通过精细的岩心观察,结合各类测井、录井及岩心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认为流一段属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夹杂有丰富的重力流沉积。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和河道间沉积微相组成;重力流沉积包括重力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浊流沉积及液化流沉积,规模均较小。在深入的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和多井对比基础上,编制了流一段主力Ⅳ油组和Ⅱ油组的沉积微相平面图,展示出研究区总体沉积格局为稳定的扇三角洲前缘环境,物源充分,主要来自北部和西北部,因斜坡带较陡,在扇三角洲前缘至前扇三角洲环境发育丰富的各类重力流沉积。根据各沉积微相的特征与展布,建立了本区较深水陡坡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分析了不同微相砂体的物性与含油性,认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最好,其次是河口坝砂体,远砂坝和远端浊积砂体相对较差。提出了有利的挖潜区域和调整井位,实钻遇油层数十米,为油田增储上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WZ油田 古近系 流沙港组一段 扇三角洲 重力流沉积 沉积模式 有利区域
下载PDF
海南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重力流沉积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罗进雄 何幼斌 +2 位作者 高振中 罗顺社 于晓闯 《海洋石油》 CAS 2007年第3期13-21,共9页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 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为一套碎屑岩沉积建造。综合岩性、测井和地震资料,对流沙港组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凹陷的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北部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发育重力流沉积。研究区内重力流沉积的主要类型为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还发育与之伴生的滑塌沉积。这些沉积类型与深水原地沉积的泥岩在垂向上构成泥岩—浊流沉积、碎屑流沉积—滑塌沉积—浊流沉积和泥岩—碎屑流沉积等3种组合形式;重力流沉积一般呈夹层分布于半深湖—深湖区,也有组合成规模较大的湖底扇,湖底扇中的浊流沉积的自然电位曲线常呈钟形,而碎屑流沉积常呈微齿或齿化的箱形和漏斗形;湖底扇在地震剖面上的典型特征是丘状反射特征。半深湖—深湖亚相的发育,充沛的物源以及凹陷东西两侧的构造活动是研究区重力流沉积发育的良好条件。湖底扇生储盖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福山凹陷 古近系 流沙港组 重力流沉积 湖底扇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部黄流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为 杨希冰 +3 位作者 张秀苹 段亮 邵远 郝德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2,共8页
重力流沉积体系已成为南海西部重点勘探领域。为系统开展莺歌海盆地东部黄流组重力流沉积体系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通过位移-距离法、3Dmove古构造恢复等技术方法,对盆地东部中新世黄流组坡折类型、物源供给通... 重力流沉积体系已成为南海西部重点勘探领域。为系统开展莺歌海盆地东部黄流组重力流沉积体系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通过位移-距离法、3Dmove古构造恢复等技术方法,对盆地东部中新世黄流组坡折类型、物源供给通道、盆地沉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边缘走滑转换带大型沟谷发育,控制了主物源注入通道;挠曲坡折处坡度加大促发了重力流形成;大规模海平面下降与凹陷内异常沉降作用耦合控制了低位域重力流砂体分布;盆内底辟活动改变了微古地貌格局,从而影响了重力流沉积卸载位置。该成果认识为LD10-F井厚层砂岩气藏发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底辟 重力流沉积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雁列断层变换带发育特征及其控储作用--以古近系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胡德胜 宫立园 +2 位作者 满晓 戴伊宁 柳智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9-1369,共11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二号断裂带由一组雁列式正断层组成,断层相互叠接部位形成大型变换带,前人对该大型变换带的控储作用一直缺乏系统的研究。以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为研究基础,对二号断裂变换带的展布特征、演化过程及控储作用开展了系统分析。二号断裂主要受新生代两期伸展活动的影响:早始新世,受北西-南东向伸展应力控制,基底断层复活,形成北东向的单一、连续大断层;渐新世中、晚期,伸展应力转为近南北向,基底断层活动减弱,上部盖层内发育分段式、雁列式断层,断层联接部位形成变换斜坡,并控制了B洼流沙港组一段的重力流沉积体发育。西北物源大型三角洲经由各分段断层间的变换斜坡进入B洼,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二次搬运形成富砂湖底扇,钻井证实B洼流沙港组一段重力流沉积体呈北东向平行于二号雁列式断裂分布,沉积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该认识为深洼带流沙港组一段岩性圈闭的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重力流沉积 断层变换带 岩性圈闭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斜坡沉积层序地层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覃建雄 曾允孚 +1 位作者 陈洪德 田景春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0-118,共9页
通过右江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在海平面升降旋回的各个时期,均有重力流的发育,并显示各自特征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低水位期以盆缘-下斜坡混屑浊积岩为特征,陆棚边缘体系域中重力流相对较少;海侵期重力流以钙屑碎屑... 通过右江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研究表明,在海平面升降旋回的各个时期,均有重力流的发育,并显示各自特征的层序内部构型和成因格架。低水位期以盆缘-下斜坡混屑浊积岩为特征,陆棚边缘体系域中重力流相对较少;海侵期重力流以钙屑碎屑流及其再改造砂沉积为主;高水位期重力流沉积厚度大、分布广、成因类型丰富,主要以钙屑塌积岩、颗粒流、液化沉积物流、碎屑流及浊流大量发育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斜坡体系 重力流 沉积层 碳酸盐
下载PDF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内潮汐沉积及其共生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建明 何幼斌 +3 位作者 高振中 崔建 王宏伟 王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5-547,共3页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马底驿组为一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与深水原地沉积共生组合。原地沉积为水平层理发育的暗色泥板岩。重力流沉积为暗灰、灰色的厚层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薄中层浊流沉积组合。深水牵引流沉积为内潮汐... 湖南桃江半边山前寒武纪马底驿组为一深水重力流沉积、深水牵引流沉积与深水原地沉积共生组合。原地沉积为水平层理发育的暗色泥板岩。重力流沉积为暗灰、灰色的厚层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薄中层浊流沉积组合。深水牵引流沉积为内潮汐沉积类型,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以发育透镜状、波状、脉状层理、双向交错层理、波痕等沉积构造为特征。深水原地沉积与异地沉积在剖面上组成了复杂的复理石韵律。研究表明研究区内潮汐沉积属于水道型内潮汐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牵引流沉积 内潮汐沉积 重力流沉积 沉积构造 前寒武纪 湖南桃江
下载PDF
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幼惠 郭成贤 翟永红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22,共8页
宜昌地区早寒武世除天柱山期(南部和西部称岩家河期)岩性变化较大外,其他依次沉积了以黑色炭质页岩夹灰岩、细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为主的岩性组合,反映了中扬子区岩性四分的特点。晚震旦世灯影末期区内是一个东高西低、东北高西南... 宜昌地区早寒武世除天柱山期(南部和西部称岩家河期)岩性变化较大外,其他依次沉积了以黑色炭质页岩夹灰岩、细碎屑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为主的岩性组合,反映了中扬子区岩性四分的特点。晚震旦世灯影末期区内是一个东高西低、东北高西南低的浅海沉积区。在此背景上,早寒武世早期(即天柱山期)遭受了短暂而快速海进之后,依次经历了浅海盆地边缘、斜坡带、浅海陆棚及潮坪等沉积环境的缓慢演化,显示了有规律的海退序列。在区内天柱山组、岩家河组及水井沱组等均首次发现了重力流沉积;在水井沱组下部炭质页岩所夹的薄层粉晶云岩中,首次发现了沉积型重晶石富集层。根据区内天柱山期为浅海斜坡带(岩家河期为浅海盆地边缘)、水井沱期为浅海盆地边缘至斜坡带等沉积环境判断。天柱山组(岩家河组)与水井沱组之问应为连续沉积、整合接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纪 沉积 重力流 重晶石
下载PDF
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类型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振鹏 王航 +2 位作者 常涛 刘建国 刘斌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1,共5页
以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识别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机制共分为滑动滑塌、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及浊流4种类型;受断层活动对古地貌的影响... 以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对歧南断阶带沙一段重力流沉积形成机制、识别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一段重力流沉积机制共分为滑动滑塌、泥质碎屑流、砂质碎屑流及浊流4种类型;受断层活动对古地貌的影响,研究区平面上向凹陷中心方向依次发育滑动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及浊流沉积。在此基础上,从重力流沉积发育位置、圈闭条件及储层物性3个方面对4种成因重力流砂体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砂质碎屑流成因的湖底扇中扇亚相砂体沉积勘探潜力最大,其次为滑动滑塌成因砂体,浊流成因砂体次之,泥质碎屑流成因的内扇亚相砂体潜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识别特征 勘探潜力分析 沙一段 歧南断阶带
下载PDF
湘中地区中奥陶统“桃江式”锰矿的成矿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德和 杨振强 赵时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9-68,共10页
湘中地区“桃江式”锰矿产于中奥陶统磨刀溪组斜坡相—盆地边缘相沉积之中。发育锰矿层1~2层,锰矿层具有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斜纹层、水平纹层及角砾状等构造,夹于深水低能的暗色泥岩之中,是一种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其形成受区域... 湘中地区“桃江式”锰矿产于中奥陶统磨刀溪组斜坡相—盆地边缘相沉积之中。发育锰矿层1~2层,锰矿层具有粒序层理、平行层理、斜纹层、水平纹层及角砾状等构造,夹于深水低能的暗色泥岩之中,是一种碳酸盐重力流沉积。其形成受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沉积事件及水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等的影响。其沉积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锰质主要由海底热水补给,是一种热水成矿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热水成矿 成矿作用 锰矿床
下载PDF
西非下刚果盆地大型湖相浊积岩特征及勘探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逄林安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4期41-48,共8页
下刚果盆地在古近系和新近系海底扇砂岩中发现了大量油气,其典型的海底扇沉积特征已被熟知。然而,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下下白垩统Djeno组也发育重力流形成的厚层湖相浊积岩,该套湖相浊积复合体的厚度较大,可达3... 下刚果盆地在古近系和新近系海底扇砂岩中发现了大量油气,其典型的海底扇沉积特征已被熟知。然而,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证实,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下下白垩统Djeno组也发育重力流形成的厚层湖相浊积岩,该套湖相浊积复合体的厚度较大,可达370~1 280m。由古生物和岩性特征推测,研究区在Djeno时期为深湖相沉积环境。从砂岩矿物组分分析认为,Djeno组浊积砂岩为岩屑杂砂岩—长石质岩屑杂砂岩,以岩屑杂砂岩为主。根据粒度概率曲线和C-M图,推测该套浊积复合体砂岩为重力流沉积作用下的产物,提出了湖相大型浊积体的发育模式,并在其内部识别出多套完整和不完整的鲍玛层序。通过物性分析,认为鲍玛层序的A、B、C段砂岩物性最好,是优质储层发育层段。基于在下刚果—刚果扇盆地盐下Djeno时期识别出的大型湖相浊积复合体和优质储层段,为该盆地盐下Djeno砂岩未来的勘探开发指出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相浊积岩 重力流沉积 深湖相 Djeno组 下刚果盆地
下载PDF
鄂西地区茅口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万秋 李双应 +1 位作者 王松 孔为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04-711,共8页
通过对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微相分析,发现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发育于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环境中,自上而下分为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滑塌沉积主要发育于湖南慈利江垭剖... 通过对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详细的野外剖面测量及沉积微相分析,发现鄂西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重力流沉积,沉积类型多样,发育于碳酸盐岩斜坡沉积环境中,自上而下分为滑塌沉积、碎屑流沉积、颗粒流沉积。滑塌沉积主要发育于湖南慈利江垭剖面,颗粒流与碎屑流发育于湖北长阳资丘剖面。滑塌沉积物主要由杂乱堆积的棱角状—次棱角状砾屑灰岩组成,分选不好,颗粒支撑,为台地边缘短距离滑塌形成;碎屑流沉积物由砾屑灰岩、砂砾屑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组成,砾石略呈定向排列,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砾石逐渐减少;颗粒流沉积物由砂砾屑灰岩、颗粒状灰泥灰岩组成,见粒序层及波状层理,发育2~3个旋回。研究区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受控于构造演化,其时空分布的特征与该区中二叠世台—盆沉积的格局相吻合,对于研究区的二叠纪沉积演化研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沉积演化 茅口组 鄂西地区
下载PDF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层序地层格架内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华 林畅松 +7 位作者 张忠民 张德民 李茗 吴高奎 朱奕璇 徐海 陆文明 陈继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7-138,共12页
针对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重力流体系内部结构及演化特征等问题,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重力流体系沉积特征阐述及控制因素讨论的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在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区内重力流沉积的岩相... 针对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重力流体系内部结构及演化特征等问题,开展了层序地层划分、重力流体系沉积特征阐述及控制因素讨论的研究。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在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识别区内重力流沉积的岩相特征、构成单元,揭示其沉积演化过程并探讨其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区内中新统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2、SQ3、SQ4),所发育的重力流沉积在岩性上主要为硅质碎屑和泥质岩等,沉积单元主要包括水道内部滑塌变形层,块体搬运沉积、重力流水道充填、天然堤-溢岸沉积和前缘朵叶体沉积等。早中新世(SQ1)区内多发育鸥翼形、弱受限—不受限的沉积型水道-堤岸复合体和朵叶体等,中中新世早期(SQ2)区内多发育W形、弱受限的侵蚀-沉积型分支水道(多期叠置),中中新世晚期(SQ3)区内多发育U形、受限的侵蚀型水道,晚中新世(SQ4)区内多发育V形、深切的侵蚀型孤立水道。气候变冷、海平面持续下降,致使研究区由下陆坡-盆底到下陆坡、中陆坡和上陆坡,进而影响了重力流作用的强弱。西非海岸发生的3次构造抬升作用和气候变冷,为重力流沉积的发育提供了充足物源。盐构造的多期活动,对重力流沉积的发育具有重要改向、限制、封堵或破坏等作用。明确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中新统大型重力流沉积体系特征、演化及其控制因素,可为研究区内深水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层序结构 沉积特征 控制因素 中新统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
下载PDF
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演化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高奎 张忠民 +5 位作者 陈华 郭荣涛 孔凡军 宫越 徐海 张德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3-84,共12页
针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认识不够明确的问题,利用下刚果盆地X区块丰富的三维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在建立中新统层序格架的基础上,精细识别了重力流沉积单元类型,系统揭示了重力流沉积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控制... 针对下刚果盆地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演化及其控制因素认识不够明确的问题,利用下刚果盆地X区块丰富的三维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在建立中新统层序格架的基础上,精细识别了重力流沉积单元类型,系统揭示了重力流沉积演化特征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区内中新统可划分为SQ1(下中新统)、SQ2(中中新统下段)、SQ3(中中新统上段)及SQ4(上中新统)等4个三级层序,主要发育块体搬运、重力流水道(包括侵蚀过路水道、受限侵蚀水道、弱受限侵蚀—加积水道)、天然堤及朵叶体等沉积单元。SQ1早期,重力流沉积多在拉张区呈NW—SE向分布,主导沉积单元为朵叶体。SQ2早期,重力流沉积分布较广(呈NW—SE向),主导发育弱受限侵蚀—加积水道。SQ3早期,重力流沉积在研究区北部呈NWW—SEE向发育且以受限侵蚀水道为主。SQ4早期,重力流沉积全区发育(E—W走向),主导发育侵蚀过路水道。SQ1~SQ4,重力流沉积总体北迁、进积。刚果河携带大量物源向深水搬运(气候变冷、构造隆升及海平面下降所致)是重力流沉积大规模进积的第一要素,陆缘结构(掀斜陆架和宽缓陆坡)及陆坡坡度变化(断层及盐构造所致)控制了沉积分散过程和砂体横向分布。该研究有助于深化区内中新统重力流沉积演化认识,并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沉积演化 控制因素 中新统 下刚果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沙南地区二叠系梧桐沟组重力流沉积 被引量:4
18
作者 曹耀华 石新璞 +3 位作者 林金凤 刘春慧 曹新峰 胡平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20-324,共5页
沙南油田主要储油层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重力流沉积,以砂砾质高密度浊流为主,间夹有低密度浊流、碎屑流和颗粒流。顶部转化为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岩石相类型为正递变砂砾岩、块状砾岩和块状砂岩,其次为粗尾递变砂砾岩、牵引毡砂砾岩、... 沙南油田主要储油层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重力流沉积,以砂砾质高密度浊流为主,间夹有低密度浊流、碎屑流和颗粒流。顶部转化为扇三角洲沉积。主要岩石相类型为正递变砂砾岩、块状砾岩和块状砂岩,其次为粗尾递变砂砾岩、牵引毡砂砾岩、混杂组构砂砾岩和经典浊积岩。正递变砂砾岩、块状砾岩和块状砂岩是主要的含油岩石相。混杂组构砂砾岩是引起油层内部非均质性的主要岩石相。油田的优质储集层微相区为中扇亚相的辫状水道砂砾岩和水道间砂岩。沙南浊积扇经历了发育期、全盛期和衰亡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又经历了扇体面积由大变小、颗粒由粗变细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浊流沉积 重力流沉积 储集层 油田
下载PDF
西藏定结、定日一带上石炭统纳兴组重力流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雄华 李德威 +1 位作者 袁晏明 曹树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34-638,共5页
西藏定结、定日一带上石炭统纳兴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陆源碎屑沉积,该组中部首次识别出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3个类型:崩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以碎屑流沉积常见.通过沉积相和基于沉积物组分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物源分析,... 西藏定结、定日一带上石炭统纳兴组为一套厚度巨大的陆源碎屑沉积,该组中部首次识别出重力流沉积.重力流沉积可划分为3个类型:崩塌沉积、碎屑流沉积和浊流沉积,以碎屑流沉积常见.通过沉积相和基于沉积物组分及地球化学方面的物源分析,判断该区晚石炭世存在小型洼陷盆地,其形成与晚石炭世海西伸展运动有关,纳兴组重力流沉积与下伏滨浅海沉积之间具一伸展不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石炭统 重力流沉积 西藏
下载PDF
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发育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俊锦 刘时桥 +4 位作者 汪斯毓 张欢 秦永鹏 陈万利 吴时国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54,共16页
深海重力流沉积是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大陆架、大陆坡或岛坡向深海盆地搬运的重要沉积过程,在"源-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密切关系。根据新采集的二维多道地震数据,对中沙海槽开展了层序地层... 深海重力流沉积是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大陆架、大陆坡或岛坡向深海盆地搬运的重要沉积过程,在"源-汇"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具有密切关系。根据新采集的二维多道地震数据,对中沙海槽开展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分析了中沙海槽重力流的地震相和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区域构造和沉积背景,讨论了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的成因机制。研究表明,中沙海槽内沉积地层可以划分出Sq1(古近系)、Sq2(下中新统)、Sq3(中中新统)、Sq4(上中新统)、Sq5(上新统)和Sq6(第四系)等6个地震层序。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的发育时期具有差异性:中沙海槽南部的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晚中新世至今,在晚中新世和上新世发育范围较广,且于上新统和第四系识别出了多期块体搬运沉积体系(MTD1-8);而中沙海槽北部的重力流沉积主要发育于早中新世和中中新世,晚中新世至今由于中沙台地北部的台地后退使其主要发育等深流沉积。中沙海槽重力流沉积的发育主要受沉积物来源、相对海平面变化、碳酸盐生产力和岩浆活动等因素的共同控制。该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台地周缘重力流沉积规律的认识,为中沙海槽油气勘探和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发育特征 成因机制 碳酸盐台地 中沙海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