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汶川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量:49
1
作者 郝晓光 胡小刚 +6 位作者 许厚泽 钟敏 方剑 郝兴华 刘明 刘根友 薛怀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 继1997年5月采用LacosteET-21重力仪在中国南极中山站观测发现South of Kermadec Islands7.1级地震前的“重力扰动”现象之后,2008年5月又在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LacosteET-20重力仪的观测资料中发现了汶川大地震的“重力扰动”现象:从大震前两天开始,“重力扰动”逐渐增大、最大振幅约为±0.8×10^-8ms^-2,直到大震发生。由于这两次监测的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仪器不同(ET-21与ET-20),这就使得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得到了加强。初步认识是:在某些强震发生前两天左右,往往会出现较明显的“重力扰动”,其振幅在±(1~2)×10^-8ms^-2左右、信号周期4~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大地震 Lacoste—ET重力仪 震前重力扰动 振幅 周期
下载PDF
于田Ms7.3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新胜 贾路路 +3 位作者 王阅兵 韩宇飞 连尉平 李强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3,共4页
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记录的于田Ms7.3级地震震前8d连续重力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于震前6d和2d在中国大陆不同区域发现了周期为4—8s的重力扰动信号。前者信号强度从鹤岗台经太原-银川台向西至库... 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记录的于田Ms7.3级地震震前8d连续重力资料进行分析,分别于震前6d和2d在中国大陆不同区域发现了周期为4—8s的重力扰动信号。前者信号强度从鹤岗台经太原-银川台向西至库尔勒台逐渐减弱,形成一个条带;后者信号强度从温州一厦门台向西至襄樊.万州台逐渐减弱,形成一个区域。本研究对全面认识震前扰动现象、揭示其产生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地震 震前重力扰动 陆态网络
下载PDF
芦山地震前的重力扰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新胜 贾路路 +1 位作者 韩宇飞 李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4,共5页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 继2008年汶川8.0级大地震"突然"发生后,2013年4月20日芦山7.0地震的"突然"发生,再一次表明大地震短临监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芦山地震后,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简称"陆态网络")连续重力台站的重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处理分析,首次发现震前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重力扰动信号,周期分别为8~11s和6~8s。其中,周期为8~11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1天开始逐渐增大,并于震中距大于1 570km时消失;周期为6~8s的重力扰动信号从大震前7天开始逐渐增大,能够被所有台站监测到。两种重力扰动信号可能反映了芦山地震孕震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对进一步揭示芦山地震孕震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震前重力扰动 孕震机制 陆态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