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动性的饱和砂砾土液化机理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志华 周恩全 +1 位作者 吕丛 陈国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16-1822,共7页
砂砾土的地震液化至今仍存较大的争议,相应的液化机理解释主要沿用传统的砂土液化分析思路和方法。利用动态圆柱扭剪仪开展了100 mm直径、3组典型级配(含砾量分别为37%,45%和60%)的饱和砂砾土试样循环动三轴实验。基于实验得到的应力–... 砂砾土的地震液化至今仍存较大的争议,相应的液化机理解释主要沿用传统的砂土液化分析思路和方法。利用动态圆柱扭剪仪开展了100 mm直径、3组典型级配(含砾量分别为37%,45%和60%)的饱和砂砾土试样循环动三轴实验。基于实验得到的应力–应变率关系曲线,定义了反应饱和砂砾土流动性的平均流动系数和流动性水平。实验发现,初始动应力比对不同含砾量下的平均流动系数–孔压比关系曲线无影响;相对密度越大、含砾量越大,饱和砂砾土的流动性水平越低;有效固结压力对饱和砂砾土平均流动系数–孔压比关系曲线的影响与含砾量相关。推测饱和砂砾土在循环荷载下的流动性由其粗粒接触状态和数量决定;粗粒间的接触在高孔压状态下不能顺利解除是饱和砂砾土与饱和细粒土抗液化性能的本质区别。提出的基于流动性的饱和砂砾土液化机理较好地解释了以上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砂砾土 液化 含砾量 平均流动系数 流动性水平 粗粒接触
下载PDF
DEM investigation of strain behaviour and force chain evolution of gravel-sand mixtures subjected to cyclic loading 被引量:5
2
作者 Zhihong Nie Qun Qi +1 位作者 Xiang Wang Yangui Zhu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13-28,共16页
The strain characteristic and load transmission of mixed granular matter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homogeneous granular matter.Cyclic loading renders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mixed granular mat-ter more complex.... The strain characteristic and load transmission of mixed granular matter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homogeneous granular matter.Cyclic loading renders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s of mixed granular mat-ter more complex.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gravel-sand mixtures,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cyclic loading of gravel-sand mixtures with low fines contents.Macroscopically,the evolution of the axial strain and volumetric strain was investigated.Mesoscopi-cally,the coordination number and contact force anisotropy were studied,and the evolution of strong and weak contacts was explored from two dimensions of loading time and local spac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fines content ca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xial strain and vol-umetric strain bu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evolution of contact forces.Strong contacts tend to develop along the loading boundary,presenting the spatial difference.Weak contacts are firstly controlled by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n controlled by axial stress,while strong contact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axial stress throughout the whole cyclic loading.Once compression failure occurs,the release of axial stress causes the reduction of strong contact proportion in all local regions.These findings are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gravel-sand mixtures,especially in deformation behaviours an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contact fo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l-sand mixture Cyclic loading DEM Strain contact force
原文传递
应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砾石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 被引量:3
3
作者 付丽丽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4,共4页
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砾石接触反应器内的典型区域,包括石球表面的生物膜、石球内部污泥及反应器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DNA提取、PCR扩增、纯化与回收、TA克隆、序列测定,基因比对等方法,对反应器内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 运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砾石接触反应器内的典型区域,包括石球表面的生物膜、石球内部污泥及反应器底部的沉淀污泥,通过DNA提取、PCR扩增、纯化与回收、TA克隆、序列测定,基因比对等方法,对反应器内的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系统中主要存在好氧呼吸菌群及厌氧发酵菌群两大类,优势菌群为以呼吸代谢为主的假单胞菌属、以发酵为主要代谢方式的拟杆菌/噬纤维菌菌属和纤毛菌属。同时好氧菌群中还发育有α蛋白菌、β蛋白菌、γ蛋白菌、硝化螺菌属、土壤杆菌属、衣原体属、葡萄糖杆菌属及褐色高温单孢菌属细菌;厌氧菌群中则发育属于螺旋体属、δ蛋白菌、反硝化菌、乳杆菌属;此外,使生物量的增长减少的各种慢速生长菌群也是本系统内的一大特色菌群。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污泥减量化研究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多样性 16SrDNA 砾石接触 氧化
原文传递
Large scale sand saltation over hard surface:a controlled experiment in still air 被引量:1
4
作者 LIU Benli WANG Zhaoyun +1 位作者 NIU Baicheng QU Jian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599-611,共13页
Saltation is the major particle movement type in wind erosion process.Saltating sand grains can rebound up to tens of times larger in length and height over hard surface(such as gravel surface)than over loose sand sur... Saltation is the major particle movement type in wind erosion process.Saltating sand grains can rebound up to tens of times larger in length and height over hard surface(such as gravel surface)than over loose sand surface.Gravels usually have different faces,causing distinct response of the impacting grains,but the effects of the grain and gravel-surface contact angle on grain rebound are not yet well quantified.We performed full-range controlled experiments of grain saltation using different contact angles,grain sizes and impact speeds in still air,to show that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the height of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path but decreases particle travel length.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outputs from the COMprehensive numerical model of SALTation(COMSALT).Large saltation height of 4.8 m and length of 9.0 m were recorded.The maximum and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height over the gravel surface were found to be about 4.9 times and 12.8 times those over the loose sandy surface,respectively.The maximum saltation length may be reduced by 58%and the representative saltation height may be increased by 77%as contact angle increases from 20°to 40°.We further showed that the collision inertia contributes 60%of the saltation length,and wind contributes to the other 40%.These quantitative finding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odeling saltation trajectory over gravel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saltation TRAJECTORY gravel surface contact angle full-scale experiment
下载PDF
细粒含量对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动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吴琪 陈国兴 +1 位作者 周正龙 黄博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8-1047,共10页
从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含砾量、制样方法、相对密度和固结比等因素对饱和砂砾土动强度CRR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细粒含量FC对砂砾土CRR的影响。通过一系列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FC对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CRR的影响。基... 从现有文献可以发现,含砾量、制样方法、相对密度和固结比等因素对饱和砂砾土动强度CRR的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细粒含量FC对砂砾土CRR的影响。通过一系列不排水循环三轴试验,研究了FC对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CRR的影响。基于颗粒接触状态理论,将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分为类粗粒土、类细粒土和中间性态土;引入"循环流动"和"循环液化"描述类粗粒土和类细粒土的循环破坏过程,提出了适用于混合料的循环破坏标准。试验结果表明:随着FC的增大,混合料的CRR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特征,当FC=30%时,混合料的CRR最低。通过分析发现,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的CRR随骨架孔隙比e_k的增大而降低,且当FC<25%或FC>35%时,两者有较好的指数关系,说明e_k是合理地表征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CRR的一个物理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砂粒-砾粒混合料 细粒含量 动强度 颗粒接触状态 骨架孔隙比
下载PDF
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入湖河流治理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2
6
作者 葛俊 黄天寅 +3 位作者 胡小贞 王涌涛 庞燕 滕庆晓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4期12225-12228,共4页
通过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及影响净化效益的主要因子,为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砾间接触氧化技术根据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小可分为砾间接触氧化法和砾间接触曝气氧化法。根据设施设... 通过介绍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及影响净化效益的主要因子,为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一定技术参考。砾间接触氧化技术根据水体中溶解氧浓度大小可分为砾间接触氧化法和砾间接触曝气氧化法。根据设施设置的位置又可分为直接方式和分离方式。工程应用中,砾间接触氧化工艺一般包括预处理设施、取水设施、净化设施和放流设施。影响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理化因子、砾石床设计因子和水力因子。理化因子主要涉及温度和溶解氧,砾石床设计方面需要考虑填料、填料填充率、污泥储存与排除。水力因子主要是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强化技术 砾间接触氧化 低污染水 生物膜
下载PDF
砾间接触氧化法对白鹤溪低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11
7
作者 葛俊 胡小贞 +2 位作者 庞燕 黄天寅 腾庆晓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16-822,共7页
为研究生物膜技术在低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进水和分区曝气方式强化砾间接触氧化工艺的脱氮性能,探讨HRT(水力停留时间)、OA(曝气区和非曝气区容积比)对低污染水体中CODMn、NH4+-N... 为研究生物膜技术在低污染水体净化中的应用前景,以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段进水和分区曝气方式强化砾间接触氧化工艺的脱氮性能,探讨HRT(水力停留时间)、OA(曝气区和非曝气区容积比)对低污染水体中CODMn、NH4+-N、TN去除的影响.结果显示:1HRT对有机物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在HRT为0.8、1.5、2.5、3.5 h下,CODM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14.7%、28.6%、42.7%、48.8%;而当HRT为2.5 h时为较佳运行工况,CODMn、NH4+-N、T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42.7%、83.6%、31.6%.2OA对NH4+-N的去除影响不大,在OA为1∶1、1∶2、1∶3下,NH4+-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86.7%、83.1%、80.5%;而当OA为1∶3时具有较佳的脱氮除碳效果,CODMn、NH4+-N、TN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42.2%、80.5%、40.2%.3在HRT为2.5 h、OA为1∶3下稳定运行15 d后,对生物膜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在装置后段有脱氮微生物的富集,其优势菌为Pseudomonas、Pantoe、Synechococcus、Chloroflexi bacterium.研究表明,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污染水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 低污染水 脱氮 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高效旋流分离—生态砾间接触氧化联合装置处理初期雨水径流应用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刘楠楠 迟杰 +3 位作者 褚一威 马同宇 陶君 马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43-1049,共7页
设计高效旋流分离—生态砾间接触氧化联合装置处理初期雨水径流。确定高效旋流分离器的最优进水压力为0.03 MPa,生态砾间接触氧化装置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模拟初期雨水SS、COD、TN、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00%、91.00%、... 设计高效旋流分离—生态砾间接触氧化联合装置处理初期雨水径流。确定高效旋流分离器的最优进水压力为0.03 MPa,生态砾间接触氧化装置的最优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 h,模拟初期雨水SS、COD、TN、氨氮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3.00%、91.00%、74.00%、95.00%和83.00%。该联合装置主要通过离心力作用,填料层吸附和过滤作用,微生物的同化和异化作用,植物根系的吸收、截留和降解作用将污染物去除。构建中试系统应用至实际初期雨水径流的处理,中试系统运行稳定,出水SS、COD、TN、氨氮和TP平均分别为89.00、42.00、3.97、1.84、0.42 mg/L,有效削减初期雨水径流污染物的排放量,从而缓解天津市滨海新区的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期雨水 旋流分离 砾间接触氧化 植物修复
下载PDF
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微污染河道水 被引量:8
9
作者 蒋宇豪 李敏 +1 位作者 唐明哲 滕泽栋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65,共9页
以微污染河道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复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经过26 d改变进水配比、曝气方式等的调控运行,成功启动复合工艺模拟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简称砾石区)的COD、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左右... 以微污染河道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砾间接触氧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复合工艺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经过26 d改变进水配比、曝气方式等的调控运行,成功启动复合工艺模拟装置,砾间接触氧化区(简称砾石区)的COD、NH4^(+)-N去除率均稳定在75%左右,TN去除率在45%~60%。为进一步强化净化效果,探讨了砾石区水力停留时间(HRT)和砾石曝气区与非曝气区(O/A)分段进水配比对砾石区及后置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水质的影响。当砾石区HRT为5 h时,砾石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较好,COD、NH4^(+)-N、T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2%左右、75.28%、67.79%,人工湿地对三者的去除率分别为31%、43%、28%;当O/A区分段进水配比为1∶1时,对COD、NH4^(+)-N的平均去除率较高,分别为77.39%和84.91%,分段进水配比为1∶2时,对TN的去除率最高,达到68.5%,人工湿地对TN的去除率为24.47%。因此,砾石区HRT为5 h为较佳参数,分段进水配比可根据进水污染状况灵活选择,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 潜流人工湿地 微污染 水力停留时间 分段进水配比
原文传递
序批式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及其功能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山杉 付丽丽 +1 位作者 金玉花 全成实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9,共9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 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通过构建16S rDNA基因文库,对新型剩余污泥减量化处理系统——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中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并讨论了多种细菌共存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贡献.共有72个克隆子用于细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填料表面附着细菌与孔隙内细菌由变型菌属、噬纤维菌-屈挠杆菌-拟杆菌组(CFB)、硝化杆菌科、低G+C革兰氏阳性细菌、高G+C革兰氏阳性细菌、疣微菌科和绿菌科等七大类细菌组成.其中,优势菌群分别是以兼具呼吸/发酵代谢方式的β变形菌纲(分别占生物膜和内泥中克隆子总量的18%和35%)和δ变形菌纲,以及以呼吸/发酵为主要代谢方式的CFB(分别占克隆子总量的24%和23%).多种细菌对剩余污泥减量化的主要功能可归纳为能量解偶联、共代谢作用、生物溶胞作用和慢性生长种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批式生物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 细菌多样性 16SrDNA基因文库 剩余污泥减量
下载PDF
影响砂砾土堆积角形成的离散元关键参数
11
作者 刘佳 连峰 +5 位作者 刘治 孔令岑 候召 鲁嘉祺 杨臻 张炯 《中国粉体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98-109,共12页
【目的】明确影响砂砾土堆积角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Johnson-Kendall-Roberts(JKR)表面能、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滚动摩擦系数等因素对砂砾土堆积角的影响,实现对砂砾土堆积角的精确预测。【方法】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案... 【目的】明确影响砂砾土堆积角形成的关键因素,分析Johnson-Kendall-Roberts(JKR)表面能、碰撞恢复系数、静摩擦、滚动摩擦系数等因素对砂砾土堆积角的影响,实现对砂砾土堆积角的精确预测。【方法】使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方案,采用Generic EDEM material model database(GEMM)数据库获取仿真试验关键参数;基于Hertz-Mindlin with JKR接触模型对砂砾土进行堆积角仿真试验;利用MATLAB函数曲线读取堆积形态轮廓线的边界颗粒坐标,拟合堆积斜面轮廓线。【结果】实际最优因素参数组合为砂砾土颗粒间JKR表面能、滚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和恢复系数,分别为0.05 J/m2、0.1、0.39、0.45;EDEM仿真试验所得砂砾土堆积角为35.41°,与堆积角测量值(35.11°)误差为0.854%,且颗粒堆积形态无明显差异。【结论】砂砾土颗粒的JKR表面能和滚动摩擦系数是影响堆积角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砂砾土颗粒 颗粒重构 接触模型 数值模拟
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涛 石小峰 +3 位作者 胡天媛 解东 王旦一 王莹莹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7年第3期43-48,52,共7页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来自区域内分散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给流域环境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污染加剧,大量老旧城区基础设施给雨污分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适用于原...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来自区域内分散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给流域环境治理带来了重大挑战。排水系统的不完善导致污染加剧,大量老旧城区基础设施给雨污分流带来更大的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能适用于原位治理的技术措施来消减污染。与传统的人工湿地技术相比,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具有工艺效果稳定、占地小、不易堵塞、操作维护简便等优点,对CODCr、NH3-N、SS等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以用于河道水的处理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深度处理。更重要的是,由于其可以全地下建造,能够充分利用河滩地、景观、公共绿地等不同性质的地块,从而具有生态和土地多重利用的特点,可以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打造出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环境教育及体验自然水环境的公共服务设施,因此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生态工法,可以作为流域治理中一种重要的原位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技术 生态工法 原位处理 地下式建造 流域治理
下载PDF
基于颗粒接触状态理论的砂-砾混合料排水剪切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凯 李磊 +3 位作者 吴琪 周建军 申志福 陈国兴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1-360,共10页
为系统研究含砾量GC和孔隙比e对砂-砾混合料排水剪切强度S_(d)的影响,并建立有效评价方法,对砂-砾混合料开展了系列三轴排水试验.基于颗粒接触状态理论,引入表征混合料骨架力链颗粒接触状态指标等效骨架孔隙比e_(sk)^(*).此外,提出了基... 为系统研究含砾量GC和孔隙比e对砂-砾混合料排水剪切强度S_(d)的影响,并建立有效评价方法,对砂-砾混合料开展了系列三轴排水试验.基于颗粒接触状态理论,引入表征混合料骨架力链颗粒接触状态指标等效骨架孔隙比e_(sk)^(*).此外,提出了基于理论最小孔隙比的混合料接触状态临界条件确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料的应力-应变发展模式呈现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应力硬化型和应力软化型.当GC为定值时,S_(d)随e的增大而减小,当e为定值时,S_(d)随GC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当GC达到阈值含砾量时,S_(d)达到最小值.此外,分析表明:具有不同GC和D_(r)的砂-砾混合料的S_(d)随e_(sk)^(*)的增大而减小,二者有较好的负幂函数关系.基于已有文献数据,验证了e_(sk)^(*)表征混合料S_(d)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剪切强度 砂-砾混合料 应力-应变关系 含砾量 接触状态
原文传递
非规则泥沙颗粒流动堆积过程中接触模型参数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姜胜强 谭磁安 +1 位作者 陈睿 谭援强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69,共7页
采用离散元法研究颗粒的流动与堆积过程时,物性参数和接触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非规则颗粒而言,这些参数的选取尤为重要。以非规则泥沙颗粒为例,根据其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建立了四种颗粒模型。设计了一系... 采用离散元法研究颗粒的流动与堆积过程时,物性参数和接触参数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非规则颗粒而言,这些参数的选取尤为重要。以非规则泥沙颗粒为例,根据其形状和大小的不同建立了四种颗粒模型。设计了一系列试验来标定泥沙颗粒的密度、恢复系数、静摩擦系数、内摩擦系数,并通过试验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标定了颗粒间滚动摩擦系数。通过试验和离散元仿真的手段对比了顶层泥沙在V型箱和L型箱中的流动过程,结果表明试验与仿真得到的运动轨迹吻合,验证了所采用的测定物料参数和接触参数方法的可行性和参数选择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颗粒 流动堆积 接触模型 离散元法 数值仿真
下载PDF
砾间接触氧化+河道人工湿地工艺在中小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天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5期75-77,共3页
根据农村地区中小河流的水质状况,结合当地地形、土壤、气候、植物等因素,充分利用生物生态方法,采用砾间接触氧化+河道人工湿地工艺直接对污染河流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工艺适应性强,建设周期短,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还美化了... 根据农村地区中小河流的水质状况,结合当地地形、土壤、气候、植物等因素,充分利用生物生态方法,采用砾间接触氧化+河道人工湿地工艺直接对污染河流水质进行净化,处理工艺适应性强,建设周期短,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管理简便,还美化了环境。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对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的去除率均达到60%~70%,出水再经河道人工湿地处理,对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均达到70%~80%,水质达到Ⅳ类水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 河道人工湿地 河流治理 应用
下载PDF
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在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俊 张超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7年第4期54-56,共3页
应用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处理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砾间接触氧化能对尾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吸附降解,出水中CODCr、氨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0.8、0.21 mg/L,氨氮和总磷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CODCr优于Ⅳ类水标准... 应用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处理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工程运行结果表明:砾间接触氧化能对尾水中的污染物进一步吸附降解,出水中CODCr、氨氮、总磷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6、0.8、0.21 mg/L,氨氮和总磷达到地表水Ⅳ类水标准,CODCr优于Ⅳ类水标准。砾间接触氧化技术可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厂尾水水质,实现污水处理厂尾水的高标准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 乡镇污水处理厂尾水 吸附降解 深度处理
下载PDF
水平裸眼井砾石充填防砂控水技术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曲鹏飞 《石化技术》 CAS 2019年第9期49-50,共2页
伴随水平裸眼井的开发生产,出砂和水锥问题严重影响油井的产能和寿命。裸眼井砾石充填结合油藏控水技术,利用遇油遇水膨胀封隔器分段,配合自适应控水流量阀(AICD),有效实现延缓底水锥进、提高油藏采收率。
关键词 水平井 砾石充填 控水 自适应控水流量阀 遇油膨胀封隔器
下载PDF
两级A/O型砾间接触氧化工艺处理高污染黑臭河水的运行效能及菌群结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佘健 周金艳 +5 位作者 黄聪 任晓玲 彭聃 夏凯 江雨晴 李柏林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7-52,共6页
针对传统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启动慢、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构建处理高污染黑臭河水的两级A/O型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通过多参数调控研究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性能优化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接种挂膜方式,在COD_(Cr)、NH_(4)^(+)-N平均浓度... 针对传统砾间接触氧化系统启动慢、去除效果不佳等问题,构建处理高污染黑臭河水的两级A/O型砾间接触氧化反应器,通过多参数调控研究反应器的快速启动、性能优化及菌群结构。结果表明:采用接种挂膜方式,在COD_(Cr)、NH_(4)^(+)-N平均浓度为140 mg/L和20 mg/L条件下运行21 d后实现反应器快速启动。随后,通过缩短HRT、增加内回流、多点进水进行调控。内回流强化了缺氧区1(A1)反硝化作用,使得调控过程中COD_(Cr)去除主要贡献区由好氧区1(01)变为A1区,而运行过程中NH_(4)^(+)-N、TN去除主要贡献区均为O1区和缺氧区2(A2),最终稳定运行时反应器对COD_(Cr)、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0%、90%和40%。反应器性能提升过程中A2区优势反硝化菌属由Malikia(6.07%)变为Azospira(1.91%),O1区中优势硝化菌属由Pseudomonas(38.29%)变为Nitrosomonas(14.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间接触氧化 高污染黑臭河水 接种挂膜 内回流 菌群结构
原文传递
基于离散元的砂砾石填料压实特性研究
19
作者 梁立峰 赖仁桂 刘顺凯 《路基工程》 2023年第6期37-45,共9页
为探究砂砾石填料在振动过程中的宏观压实特性和细观压实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对振动压实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碾压遍数和摊铺厚度对填料宏观压实特性的影响,基于颗粒速度、位移量的分布和接触关系来揭示细观压实机理。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较... 为探究砂砾石填料在振动过程中的宏观压实特性和细观压实机理,采用离散元法对振动压实试验进行模拟,分析碾压遍数和摊铺厚度对填料宏观压实特性的影响,基于颗粒速度、位移量的分布和接触关系来揭示细观压实机理。结果表明:数值模型能较好模拟现场路基的压实过程,弱振对砂砾石填料的有效压实深度在252 mm左右;在砂砾石填料的振动压实中,粗颗粒和细颗粒往往具有不同的分工,粗颗粒作为稳定骨架结构,能够有效地传导力,细颗粒则主要以游离颗粒的形式填充骨架结构,促使填料进一步密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石填料 离散元法 压实特性 有效深度 颗粒运动 颗粒接触
下载PDF
都市河川复元——以台湾桃园老街溪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宏斌 《中国防汛抗旱》 2018年第10期40-45,共6页
在都市快速发展、人口大量移入,以及不当构造物兴建的影响下,都市河川经常会产生洪水泛滥、水质恶化、生态和景观破坏的现象。为了改善都市生活质量,河川复元计划总是相关计划的核心工作。都市河川复元计划不是只有传统的防洪工程,还包... 在都市快速发展、人口大量移入,以及不当构造物兴建的影响下,都市河川经常会产生洪水泛滥、水质恶化、生态和景观破坏的现象。为了改善都市生活质量,河川复元计划总是相关计划的核心工作。都市河川复元计划不是只有传统的防洪工程,还包括水质改善、绿地扩张、生态保护、都市更新、景观营造、文化传承、环境教育等工作。受到既有都市计划和建筑物的限制,以及为了降低施工期间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冲击,河川复元计划的执行必须考虑比过去更完整、圆满。虽然经过无数次协调和说明会,抗争活动仍然避免不了。本研究藉由桃园老街溪复元计划,探讨河川复元的内容、广度及其决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老街溪 都市河川 整体治理 砾间处理 清溪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