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1
作者 曾伟伟 王庆 +4 位作者 王英英 张乐生 刘宝芹 石存斌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9-426,共8页
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各类型毒株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3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为530 bp、297 bp和196 bp的DNA片段。进一步分析表明,该... 针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各类型毒株的保守区域分别设计3对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和体系,建立了草鱼呼肠孤病毒三重RT-PCR检测方法,通过PCR扩增分别获得大小约为530 bp、297 bp和196 bp的DNA片段。进一步分析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可以检测Ⅰ、Ⅱ、Ⅲ型核酸最低量分别约为260、190与230拷贝的病毒量,且某一类型的引物只能检测到同一类型的GCRV。用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对2008—2011年采集自江西、广东、湖北、浙江、重庆、四川、福建等地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主养区的86份草鱼出血病样品进行检测和初步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表明,Ⅰ型阳性率为9.3%,Ⅱ型阳性率为45.3%,Ⅲ型阳性率为2.3%,Ⅰ型和Ⅱ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5.8%,Ⅱ和Ⅲ型混合感染阳性率为2.3%,其他类型的混合感染未检测到。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本研究建立的GCRV三重PCR检测方法可以特异性的检测各种类型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利用该方法进行草鱼出血病初步的流行病学分析表明,目前主要流行的草鱼呼肠孤病毒为Ⅱ型,不同毒株类型混合感染的现象也普遍存在。本方法的建立旨在对草鱼出血病的快速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实用的可操作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草鱼出血病 三重PCR 基因型 流行病学调查 快速诊断
下载PDF
草鱼呼肠孤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永刚 曾伟伟 +4 位作者 王庆 殷亮 王英英 石存斌 吴淑勤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7-103,共7页
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尤其是草鱼养殖业最为重要的疫病,论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草鱼呼肠孤病毒一般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征、蛋白及其功能、细胞培养特性、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各方面的研究... 由草鱼呼肠孤病毒引起的草鱼出血病是危害我国淡水养殖业,尤其是草鱼养殖业最为重要的疫病,论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草鱼呼肠孤病毒一般生物学特性、基因组特征、蛋白及其功能、细胞培养特性、致病机理、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等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草鱼呼肠孤病毒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草鱼出血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草鱼出血病 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草鱼出血病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德崇 黄琪琰 +1 位作者 赵立勤 周孝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17-321,共5页
草鱼出血房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病鱼小血管受损引起全身性出血,并造成内脏器官和体壁肌肉组织局灶性病变。电镜观察表明病变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较正常细胞显著减少,形态结构也遭损坏。质膜的三层结构模糊不清,... 草鱼出血房是由呼肠孤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由于病鱼小血管受损引起全身性出血,并造成内脏器官和体壁肌肉组织局灶性病变。电镜观察表明病变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数量较正常细胞显著减少,形态结构也遭损坏。质膜的三层结构模糊不清,及至解体消失。与机体代谢密切相关的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线粒体和高尔基复合体的数量减少及结构受损,使蛋白质、糖类和脂质合成及分解等一系列细胞代谢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加速了病鱼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观察 内质网 局灶性 全身性 正常 细胞内 血管 草鱼出血病 病变 呼肠孤病毒
全文增补中
草鱼出血病分子流行病学及GCRV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毅昌 雷燕 +3 位作者 杨玉滔 闫秀英 简纪常 吴灶和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20-125,153,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GCRV分离株与患草鱼出血病草鱼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患病草鱼,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型内和基因型间不同分离株间的差异。[结果]对近3年来草鱼出血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患草鱼出血病病鱼多为... [目的]分析不同基因型GCRV分离株与患草鱼出血病草鱼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检测患病草鱼,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基因型内和基因型间不同分离株间的差异。[结果]对近3年来草鱼出血病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发现,患草鱼出血病病鱼多为"肠炎型"症状,且检测发现其病原多属于GCRV基因型Ⅲ型。对GCRV的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的同源率高达93%以上,却被给予完全不同的名称,给GCRV多样性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同一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间的变异位点较少,且功能位点发生变异的更少;不同基因型不同分离株同源蛋白间的保守位点较少,且这些保守位点中只有极少数位点为功能位点;不同基因型分离株同源结构蛋白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同源非结构蛋白间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草鱼出血病不同临床症状可能与其病原基因型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呼肠孤病毒 草鱼出血病 分子流行病学 多样性
下载PDF
影响草鱼出血病疫苗免疫效果因素风险评估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宁求 米彦飞 +4 位作者 付小哲 林强 石存斌 邓国成 吴淑勤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6-792,共7页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 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荟萃分析和德尔菲法,构建了由评估指标体系、风险因素权重、评分标准、综合评价函数等组成的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风险评估模型,其中,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疫苗品质(B1)、免疫程序(B2)、鱼体(B3)、池塘环境(B4)和饲养管理(B5)共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和疫苗品种(C1)、保存温度与有效期(C2)、运输存储条件(C3)、免疫时疫苗的存放(C4)、免疫时鱼体健康状态(C5)、免疫技术(C6)、免疫剂量(C7)、漏免的鱼数(C8)、鱼种来源(C9)、健康状态(C10)、鱼体规格(C11)、水温(C12)、溶氧(C13)、氨氮(C14)、亚硝酸盐(C15)、pH值(C16)、透明度(C17)、水色(C18)、底泥厚度(C19)、载鱼量(C20)、搭配模式(C21)、药物的使用(C22)、饲料(C23)、青草投喂(C24)等24个指标层风险因素;5个准则层风险因素权重值集合为W={0.267;0.102;0.131;0.263;0.237},24个指标层风险因素绝对权重集合为W={0.138;0.059;0.046;0.024;0.035;0.018;0.027;0.022;0.040;0.054;0.037;0.076;0.037;0.032;0.030;0.027;0.018;0.019;0.024;0.104;0.024;0.027;0.062;0.020};分别建立了定性和定量评估指标的评分标准,并以综合评价函数1i疫池塘发病风险,结果显示,3个发病池塘风险值分别为0.572、0.638、0.617,处于高度风险级别,与未发病塘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评估结果较准确,表明该模型可应用于草鱼出血病免疫预防管理和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疫苗 免疫效果 风险评估模型 模糊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草鱼♀×鳡♂杂交F_1代的养殖性状分析
6
作者 余来宁 夏小平 +3 位作者 杨东 姚雁鸿 刘红艳 张繁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42-144,共3页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方法]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消化器官与草鱼相似,但肠管较短,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F1代的生长比草鱼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养殖性状。[方法]对草鳡杂交F1代的食性、生长和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草鳡杂交F1代的消化器官与草鱼相似,但肠管较短,是以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杂交F1代的生长比草鱼快,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0.015 2L2.946 7,呈匀速生长。杂交F1代对草鱼出血病有较强的抗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鳡杂交F1代 食性 生长 草鱼出血病
下载PDF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明林 李海洋 +4 位作者 崔凯 蒋阳阳 周蓓蓓 汪翔 李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0期196-198,共3页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由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引起,是对草鱼养殖危害最严重的疾病。本文从典型症状、组织病理学特征、基因型、病因等方面对草鱼病毒性出血病的流行情况进行剖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期为草鱼健康养殖提供借鉴。
关键词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草鱼呼肠孤病毒 流行情况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