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疆玛因鄂博断裂带中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 SHRIMP和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意义 |
周刚
张招崇
王新昆
王祥
罗世宾
何斌
张小林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55
|
|
2
|
滇西高黎贡剪切带内花岗质糜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李再会
王立全
林仕良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24
|
|
3
|
嫩江-黑河构造带中花岗质糜棱岩的确定及地质意义 |
汪岩
杨晓平
那福超
张广宇
康庄
刘英才
张文龙
毛朝霞
|
《地质与资源》
CAS
|
2013 |
22
|
|
4
|
小兴安岭西北部花岗质糜棱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
赵院冬
莫宣学
李士超
车继英
许逢明
吴大天
张乾峰
赵君
王奎良
|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7
|
|
5
|
藏南冈底斯岩浆带中段曲水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及其年代学约束 |
孟元库
许志琴
马士委
杨斐斐
马绪宣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14
|
|
6
|
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糜棱岩黑云母^(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
丁仨平
裴先治
李勇
李瑞保
李佐臣
冯建赟
孙雨
张亚峰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2
|
|
7
|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 |
唐渊
王鹏
邓红
刘宇平
唐文清
|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10
|
|
8
|
祁漫塔格韧性剪切带中绢云母40Ar-39Ar定年及地质意义 |
郭通珍
谈生祥
常革红
丁玉进
张志青
|
《西北地质》
CAS
CSCD
|
2012 |
6
|
|
9
|
滇西三江地区西盟群的再认识——来自构造变形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的证据 |
唐渊
王冬兵
廖世勇
尹福光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6
|
|
10
|
松辽盆地西缘断裂带中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SHRIMP和云母氩-氩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
郑常青
李娟
金巍
周建波
施璐
崔芳华
韩晓萌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5
|
|
11
|
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南部花岗质糜棱岩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
李冬雪
郑常青
梁琛岳
周枭
杨岩
宋志伟
陈龙
耿志忠
赵英利
|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2 |
2
|
|
12
|
糜棱岩化过程中锆石的稳定性--以西南三江高黎贡、西盟地区花岗质糜棱岩为例 |
王冬兵
唐渊
王保弟
罗亮
廖世勇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13
|
江西湖溪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U-Th-Pb年龄及地质意义 |
李娜
王国芝
王东
张永清
耿建真
付小文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吉林辽源西保安群花岗质糜棱岩SHRIMPU-Pb定年 |
姜正龙
彭玉鲸
张为民
梁爽
曹元婷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5
|
云南省凤庆花岗质糜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锆石U-Pb年代学 |
王宏
丛峰
李再会
王海林
|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16
|
加格达奇大黑山地区早石炭世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年龄测定及其地质意义 |
代宇
王国琦
赵琪瑜
史占培
|
《世界有色金属》
|
2017 |
0 |
|
17
|
海南岛西部戈枕含金剪切带花岗质糜棱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
李宝龙
王丹丹
张建
毛景文
马波
|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8
|
大王山花岗岩动力变质时体积和组分变化 |
朱余德
何绍勋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3 |
2
|
|
19
|
吉林白城岭下地区花岗质糜棱岩锆石U-Pb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对松辽盆地西缘晚古生代以来的俯冲背景的制约 |
汪岩
钱程
马永非
庞雪娇
付俊彧
秦涛
杨晓平
杨雅军
钟辉
刘桂香
|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7
|
|
20
|
连云山西缘糜棱岩显微构造及古应力计算 |
李先福
李建威
傅昭仁
|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
2000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