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的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8
1
作者 王素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29-31,共3页
“非常”的语法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非常”作为词组,意为“非同寻常”,其语义特征使其具备了演变为副词的基本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则是其最终形成的决定性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说明语用因素也... “非常”的语法化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条件:“非常”作为词组,意为“非同寻常”,其语义特征使其具备了演变为副词的基本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的句法位置则是其最终形成的决定性条件;“非常+谓词性成分”使用频率的增多说明语用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程度副词“非常”的最终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 程度副词 语法化 语义基础 句法位置 语用因素
下载PDF
“到”的语法化过程 被引量:13
2
作者 仝国斌 《殷都学刊》 2006年第2期89-94,共6页
“到”在现代汉语里兼动词和介词两类。作介词时是为动作提供处所或时间位置,而“到”虚化为介词前这是介词“于”的功能之一,“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实际上是“到”后“于”的消失过程。一般认为“到”单独用作结果补语时是动词,事实... “到”在现代汉语里兼动词和介词两类。作介词时是为动作提供处所或时间位置,而“到”虚化为介词前这是介词“于”的功能之一,“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实际上是“到”后“于”的消失过程。一般认为“到”单独用作结果补语时是动词,事实上也经过了一个重新分析的过程,成为了表示动作结果的一种常见的附着形式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过程
下载PDF
国外语法化理论探究——语法化的过程、本质特征和机制 被引量:10
3
作者 赵学德 王晴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1-5,共5页
近二十年来随着类型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作为功能语法和历史语法对抗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有力武器,语法化在国内外语言学界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它的理论体系也初见端倪。本文基于Bybee etal.,Lehmann,Croft,Heine ... 近二十年来随着类型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作为功能语法和历史语法对抗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有力武器,语法化在国内外语言学界都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它的理论体系也初见端倪。本文基于Bybee etal.,Lehmann,Croft,Heine et al.,Hopper&Traugott等国外学者的语法化理论,主要考察和探讨了语法化的过程、本质特征和机制。这些国外理论可为国内学者的语法化研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尤其在汉语语法化研究方面能有所启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过程 本质特征 机制
下载PDF
程度副词“贼”的语法化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陶玲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3-115,共3页
"贼"一词在汉语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动词演变为名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贼"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 "贼"一词在汉语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由动词演变为名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贼"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阈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过程 路径 机制
下载PDF
汉语“给”与维吾尔语中bεr-的语法化对比 被引量:4
5
作者 彭嬿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14年第4期32-37,53,共7页
文章借助语法化理论,结合对比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以现代汉语中的"给"的语法化现象为例,对比现代维吾尔语中"bεr-"的用法和意义,从语义结构和句法环境角度全新阐述了二者语法化路径的异同:"给予"义是二... 文章借助语法化理论,结合对比语言学和语义学理论,以现代汉语中的"给"的语法化现象为例,对比现代维吾尔语中"bεr-"的用法和意义,从语义结构和句法环境角度全新阐述了二者语法化路径的异同:"给予"义是二者语法化的基础;特定的构式语境,使得二者凸显的语义焦点不同:在汉语普通话中"给"字语法化为介词凸现目标义,维语中则凸现"bεr-"的终点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给” 维吾尔语bεr- 语法化 对比
下载PDF
古汉语“则”的语法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饶贵平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7-99,共3页
古汉语中,"则"是一个词性和用法都颇为复杂的词,也是一个具有典型语法化过程的词。它最初是动词,后来逐渐发展出名词、副词、连词和助词。"则"的语法化过程是语义、语法、认知和语用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则” 语法化 过程 合力
下载PDF
敬辞“请”的语法化历程、特点及成因 被引量:3
7
作者 丁松 《宜宾学院学报》 2010年第9期64-67,共4页
敬辞"请1"和"请2"均从西周晚期由行为动词"请q"虚化为修饰句子的语气副词,在《左传》时代正式确立。中古时期二者并行但"请2"渐趋衰减,自元代以后"请2"退化为粘着语素。"请1&qu... 敬辞"请1"和"请2"均从西周晚期由行为动词"请q"虚化为修饰句子的语气副词,在《左传》时代正式确立。中古时期二者并行但"请2"渐趋衰减,自元代以后"请2"退化为粘着语素。"请1"却从上古一直沿用到当代,并逐渐由"恭敬义"泛化出"礼貌义",有了话语标记功能。"请1"、"请2"经历的语法化并不十分典型,"请1"在句法位置和语音特征上至今与源词"请q"很相近。敬辞"请"语法化的成因主要是认知上的隐喻投射、语用上的高频仪式化引发和推动词义的主观化、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辞“请” 语法化历程 语气副词 特点和成因
下载PDF
日语形式名词「もの」的语法化现象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洪洁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5年第3期40-45,共6页
本文以「もの」为例,从语法化的观点出发,考察了形式名词的语法化现象。形式名词「もの」发生语法化的最大动因是其意义的淡化,与「だ」结合用于句尾时往往语法化为助动词。助动词「ものだ」可以表达"本质属性""命令&quo... 本文以「もの」为例,从语法化的观点出发,考察了形式名词的语法化现象。形式名词「もの」发生语法化的最大动因是其意义的淡化,与「だ」结合用于句尾时往往语法化为助动词。助动词「ものだ」可以表达"本质属性""命令""回想"和"感叹"的意义。这四个意义并非同时产生,而是经历了一定的演变过程。四种意义用法中的「ものだ」按照"本质属性→命令、回想→感叹"的顺序,语法化程度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名词 「もの」 语法化 动因 过程
下载PDF
“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研究
9
作者 彭懿 张雪莹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53-57,94,共6页
基于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理论,分析汉语“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过程、机制和动因,可知“V不起”构式经历了语义和句法的历时演变。其中,语义演变路径为“不站立、不起来”的原始义>对动作实现主体(包括自己)实现动作的客观条件与客观能... 基于构式语法和语法化理论,分析汉语“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过程、机制和动因,可知“V不起”构式经历了语义和句法的历时演变。其中,语义演变路径为“不站立、不起来”的原始义>对动作实现主体(包括自己)实现动作的客观条件与客观能力的否定>动作实现主体(包括自己)的主观感受,句法演变过程为:N宾语+[V述语+(不+起)补语]谓语>(N主语)+[V述语+(不起)补语]谓语+(N宾语)>(N主语)+V述语+N宾语+[不起]补语>(N主语)+(V不起)+(N宾语)。此外,“V不起”构式的语法化机制包括重新分析和类推、隐喻和转喻、主观性和主观化,其语法化动因主要是创新用法和语用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不起”构式 语法化过程 语法化机制 语法化动因
下载PDF
湖南溆浦方言“箇”的语法化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荆书绵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8-24,共7页
湖南溆浦方言“箇”同时具有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话题标记、名物化标记和句末语气词的语法功能。湖南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路径完整且多样。在结合前人研究和对比其他方言的基础上,描写分析湖南溆浦方言“箇”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分... 湖南溆浦方言“箇”同时具有量词、指示代词、结构助词、话题标记、名物化标记和句末语气词的语法功能。湖南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路径完整且多样。在结合前人研究和对比其他方言的基础上,描写分析湖南溆浦方言“箇”的语法功能和句法分布,并试图解释和论证湖南溆浦话“箇”的语法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溆浦方言 语法化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曾经”的词汇化微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志乐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2-45,共4页
从历时角度探讨“曾经”一词的词汇化历程,尝试对该现象做出解释。选取时代确定的作品中“曾经”用例进行搜集考察,呈现“曾经”的历时使用频率概貌,从而可了解“曾经”一词的历时使用情况。在“曾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历程中,线性句法... 从历时角度探讨“曾经”一词的词汇化历程,尝试对该现象做出解释。选取时代确定的作品中“曾经”用例进行搜集考察,呈现“曾经”的历时使用频率概貌,从而可了解“曾经”一词的历时使用情况。在“曾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历程中,线性句法位置、双音节韵律特征、组块的认知心理以及语境影响等机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经 词汇化 语法化 演化过程 动因
下载PDF
河南安阳方言的助词“动”
12
作者 李鲜鲜 王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9-94,共6页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其中的表时助词“动”用法独特,从句法位置看,“动”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名词之后,还可以与“唠”共现加强虚拟意义;从表时能力看,“动”句可体现先时、同时、后时的时间关系;从语法化角度看,“动”经历了作动... 安阳方言属晋语邯新片,其中的表时助词“动”用法独特,从句法位置看,“动”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名词之后,还可以与“唠”共现加强虚拟意义;从表时能力看,“动”句可体现先时、同时、后时的时间关系;从语法化角度看,“动”经历了作动词、作可能补语、表时点义、表假设义、作话题标记的历程;从语法化动因机制看,其语法化与句法位置、使用频率、隐喻、重新分析和类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方言 表时助词“动” 句法功能 语法化历程 动因机制
下载PDF
结构主义语言学思想与语法化理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宣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结构主义思想同语法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前者主张语言(语法)系统的自主性和共时性,后者则强调语法系统受制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正是因为这些原则分歧,结构主义流派同语法化研究在时期分布上几乎是相互排斥... 结构主义思想同语法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原则分歧:前者主张语言(语法)系统的自主性和共时性,后者则强调语法系统受制于人类的认知过程、并且经过历史演变而形成;正是因为这些原则分歧,结构主义流派同语法化研究在时期分布上几乎是相互排斥的;但是,在结构主义经典著作中是存在着一些语法化思想的萌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 语法化 自主性 认知过程
下载PDF
“渐”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机制
14
作者 张静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99-103,108,共6页
"渐"上古用作名词专指水名,后在引申义素基础上从动词虚化为副词"逐渐",其句法位置也由单一充当主谓句的谓语向连动句第一个动词转化,东汉至魏晋又向简单状中结构发展,至宋"渐"语法化历程完成,完全具备... "渐"上古用作名词专指水名,后在引申义素基础上从动词虚化为副词"逐渐",其句法位置也由单一充当主谓句的谓语向连动句第一个动词转化,东汉至魏晋又向简单状中结构发展,至宋"渐"语法化历程完成,完全具备副词意义。"渐渐"为"渐"之衍生和强调形式,为"渐"异体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历程 句法机制 字形替代
下载PDF
“稍微”类副词的历时来源和发展演变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谊生 潘晓军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55-60,共6页
“稍微”类副词内部复杂,文章通过历时视角对其展开细致观察。运用语法化的规则去解释了这类副词内部单双音节词语的历时演变过程,并观察了它们与其他词语连用共现时的历时表现。从而对它们进行一次系统的历时梳理工作。
关键词 语法化 隐喻机制 双音词汇化
下载PDF
程度副词“精”的来源和发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39-43,共5页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语法化 过程 路径 机制
下载PDF
布依语xaш^53的语法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陈娥 《民族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6,F0003,共7页
本文认为布依语xaш^(53)的演变过程有两条路径:(1)"给予"义(动)>"致使"义(动词)>"朝、向、对"(介词)。(2)"给予"义(动)>"致使"义(动词)>"被"动义(介词)。
关键词 布依语 xaw^53 语法化
原文传递
语法模因现象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映雪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7-81,共5页
在总结其它学者研究语言模因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将模因论用作语法层面的研究,是对语言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创新。语言随人类大脑的进化而进化,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思维来学习语法,这一哲学观点可有效指导语法理论和应... 在总结其它学者研究语言模因论状况的基础上,尝试将模因论用作语法层面的研究,是对语言学理论思维方法的拓展和创新。语言随人类大脑的进化而进化,随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用发展的思维来学习语法,这一哲学观点可有效指导语法理论和应用。采用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的辨证方法来分析语法规则和语法变体中的模因现象,可以充分阐明这一哲学语言观对二语习得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因论 普遍语法 语法变体 模因 二语习得过程
下载PDF
基于语料库的极性程度副词“极”语法化新探
19
作者 司卫国 董典 赵永峰 《英语研究》 2016年第2期105-113,共9页
国内学者对极性程度副词“极”的语法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因层面,鲜有涉及具体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研究专家Traugott曾提出关于语法化方向的假设,本文以此假设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汉语语料库,从历时视角系统研究“极”的语法化过程和... 国内学者对极性程度副词“极”的语法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动因层面,鲜有涉及具体的语法化过程。语法化研究专家Traugott曾提出关于语法化方向的假设,本文以此假设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汉语语料库,从历时视角系统研究“极”的语法化过程和演变机制,发现“极”的语法化过程经历了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阶段,但是其语法化等级有悖于Traugott的理论假设,并且主观化贯穿于整个“极”的语法化历程,泛化、隐喻、重新分析和类推只是其演变过程某个特定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 语法化 语法化过程和等级 动因机制和演变方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