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被引量:130
1
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3 位作者 严六零 彭永欣 朱新开 宗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制约。说明小麦开花后库对源有反馈调节作用、而源又影响库的充实,源库关系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协调取得平衡。栽培措施应使源库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动态平衡,才能获得高产。粒叶比既反映了库容的相对大小,又代表源的质量水平和库对源的调运能力,可作为群体条件下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关系 粒叶比
下载PDF
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源库关系及碳氮代谢 被引量:82
2
作者 戴明宏 赵久然 +2 位作者 杨国航 王荣焕 陈国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85-1595,共11页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 【目的】阐明不同生态区及品种条件下玉米源库协调性、碳氮代谢的差异表现及其与产量的关系。【方法】在东北(吉林省农安)、京津唐(北京昌平)和黄淮海(河南省浚县)3个生态区各设一个试验点,以6个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稀植条件下(密度45 000株/hm2)比较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叶面积指数(LAI)和粒叶比、干物质和氮素分配转运、可溶性糖和C/N等指标。【结果】3个试验点的产量表现为农安>浚县>昌平;6个品种中产量最高的是先玉335,最低的是京单28,其它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不同生态区和品种条件下,玉米产量与穗粒数的相关性明显大于千粒重;吐丝期最大LAI与产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而粒叶比则与产量成正相关;吐丝后干物质生产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低产生态条件下,茎鞘内富集了大量的可溶性糖,反映了源-库-流的不协调。在不同生态条件下,C/N与产量呈负相关。根据籽粒氮素的来源可将不同品种归为3类:(1)对后期吸氮(61.0%—68.4%)的依赖高于器官转运氮(39.7%—46.0%);(2)后期吸氮量与器官转运氮量相当;(3)后期吸氮(42.5%—45.3%)低于器官转运氮(57.2%—61.7%)。【结论】适宜生态条件下,玉米源库关系更加协调,表现在粒叶比高、收获指数(包括氮素收获指数)大、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茎鞘可溶性糖含量适宜、C/N值相对较低。而粒叶比高、籽粒灌浆期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大也是高产品种的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碳氮比 干物质转运 氮素转运 可溶性糖 粒叶比
下载PDF
关于小麦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振东 宋建民 +4 位作者 刘建军 刘爱峰 李豪圣 崔建民 吴祥云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4期7-11,共5页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生产成本。丰产性的实现要依赖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可以通过繁茂性和粒叶比的选择来实现。目前我... 回顾了近年来小麦育种工作的进展,并提出了今后小麦育种的目标和途径。小麦育种目标的制定应该包含4个方面:丰产性,稳产性,品质和生产成本。丰产性的实现要依赖生物学产量和经济系数的提高,可以通过繁茂性和粒叶比的选择来实现。目前我国品质改良的工作重点仍是提高面筋强度,应加强高分子量谷蛋白优质亚基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的选择,耐热性也是黄淮麦区品质改良的重要内容。稳产性的提高应增强品种的抗旱和耐热性能,水旱轮选是选育抗旱品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细胞膜稳定性和气-冠温差在组织和群体水平上较好地反映了植物耐热性的差异,可用于耐热品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育种目标 丰产性 稳产性 品质 生产成本 选择育种
下载PDF
节水高产栽培小麦品种光合性状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7-54,共8页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节水高产栽培 光合性状 穗粒重 粒叶比 产量
下载PDF
小麦粒叶比与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于经川 刘兆晔 +2 位作者 赵倩 丁晓义 邵锡珍 《莱阳农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对10个小麦品系的粒叶比、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因素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但与产量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不显著;粒叶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大的相对遗传进度,穗重与旗叶面积、穗重与上... 对10个小麦品系的粒叶比、产量及产量性状的遗传参数和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因素具有较高的遗传力,但与产量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不显著;粒叶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大的相对遗传进度,穗重与旗叶面积、穗重与上二叶面积和的比值和产量的相关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和显著水平,可作为高产育种的重要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叶比 产量 产量性状
下载PDF
施氮量对滴灌冬小麦冠层垂直结构特征、粒叶比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张娜 徐文修 +3 位作者 李兰海 仵妮平 吴培杰 程雪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491-2498,共8页
为进一步优化新疆滴灌小麦施肥技术,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0(N_0)、104(N_1)、173(N_2)、242 kg·hm^(-2)(N_3)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花期叶、茎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冠层温湿度、粒叶比、... 为进一步优化新疆滴灌小麦施肥技术,在大田滴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0(N_0)、104(N_1)、173(N_2)、242 kg·hm^(-2)(N_3)4个施氮水平,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花期叶、茎垂直分布及形态特征、冠层温湿度、粒叶比、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较未施氮处理冬小麦各叶位叶长、叶宽均显著增加,株高变幅为65.57~81.58 cm;随施氮水平的提高,叶面积指数、各茎节粗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在N_2处理达到峰值,分别为5.48和0.49 cm;冠层温、湿度日变化分别呈"凸"、"凹"型变化,温度表现为N_0>N_1>N_2>N_3,湿度变化趋势相反,≥35℃高温日持续时数随施氮量增大而缩短(缩短1~3.5 h不等);各施氮处理间粒叶比仅N_1、N_3间差异显著;产量及经济效益均以N_2处理最高,较N_0、N_1、N_3处理分别高32.8%、12.6%、5.2%和77.7%、5.4%、4.2%.本试验条件下,滴灌冬小麦施氮量控制在173 kg·hm^(-2)左右,冬小麦叶型、株型特征良好,冠层温湿度适宜,产量、经济效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滴灌 冬小麦 冠层 粒叶比
原文传递
高粒叶比小麦新品种济麦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Ⅰ.发展动态与干物质积累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爱峰 时传娥 +4 位作者 宋建民 吴祥云 刘建军 李豪圣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3期3-5,共3页
对不同粒叶比的济麦19和鲁麦14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粒叶比的济麦19无效分蘖少,茎蘖动态变化平缓,茎蘖成穗率高;绿叶面积持续期长,旗叶功能期长;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籽粒灌浆速率高、时间长,粒重增... 对不同粒叶比的济麦19和鲁麦14群体发展动态和干物质积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粒叶比的济麦19无效分蘖少,茎蘖动态变化平缓,茎蘖成穗率高;绿叶面积持续期长,旗叶功能期长;光合速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大,籽粒灌浆速率高、时间长,粒重增长快,从而体现了源库流的协调一致。在株型育种中应注重高粒叶比品种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麦19品种 高产生理 粒叶比 群体发展动态 干物质积累 株型育种
下载PDF
春小麦群体库源比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6
8
作者 翟利剑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对春小麦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 (粒叶比 )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合理的栽培措施下 ,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 /叶 )与叶片... 对春小麦两个品种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群体库源比值 (粒叶比 )在产量形成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结果表明 :在合理的栽培措施下 ,实现源、库的协调是小麦获得高产的生理基础。叶片单位面积负荷量(粒数 /叶 )与叶片单位面积有效生产量 (粒重 /叶 )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适宜的群体叶面积指数范围内 ,采取优化栽培措施 ,争取形成较多的结实粒数 (库容 ) ,并提高粒重 (库的充实度 ) ,是实现高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粒叶比 群体结构 库源比 产量 经济系数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和施氮对冬小麦光合面积及粒叶比的影响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育彬 沈玉芳 李世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9-1056,共8页
利用开顶式气室和盆栽方法,以冬小麦品种"小偃6号"和"小偃22"为供试材料,在2种CO2浓度(375μL.L 1和750μL.L 1)和3个施氮水平[0、0.15 g(N).kg 1(土)和0.30 g(N).kg 1(土)]下分析了小麦抽穗期绿色叶片、非叶光合器官(... 利用开顶式气室和盆栽方法,以冬小麦品种"小偃6号"和"小偃22"为供试材料,在2种CO2浓度(375μL.L 1和750μL.L 1)和3个施氮水平[0、0.15 g(N).kg 1(土)和0.30 g(N).kg 1(土)]下分析了小麦抽穗期绿色叶片、非叶光合器官(茎鞘、穗、芒)的形态和光合面积以及粒叶比对CO2浓度升高和施氮的反应。结果表明,施氮有助于小麦叶和非叶光合器官伸长和增宽(粗),增加其光合面积、穗粒数、穗粒重、粒数叶比和粒重叶比。与背景CO2浓度(375μL.L 1)相比,CO2浓度升高对叶片和茎节长度、茎叶和芒光合面积具有明显的正向效应(P〈0.05),但对叶宽、茎节直径、穗面积影响不明显(P〉0.05),使"小偃6号"和"小偃22"单茎光合面积分别增加8.1%~15.1%和2.8%~13.2%,且均以0.30 g(N).kg 1(土)施氮水平下增幅最大。CO2浓度升高后,穗粒数和粒数叶比在3个施氮水平下均不同程度增加,其中2个品种粒数叶比分别在0.30 g(N).kg 1(土)和0.15g(N).kg 1(土)施氮水平下增加最明显,增幅分别为44.2%和41.4%;穗粒重和粒重叶比在不施氮时下降,在施氮时显著增加,其中2个品种粒重叶比平均增幅分别为43.6%和20.7%。由于芒面积远小于其他源器官面积,在单茎光合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小(3%左右),因此认为CO2浓度升高主要通过促进小麦茎叶伸长生长来增加光合面积,同时提高单位叶面积库承载力和物质调运能力,改善源库关系,增加氮素供应有利于小麦源库生长对CO2浓度升高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CO2浓度 施氮 光合面积 粒叶比 库源关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花生群体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正锋 王才斌 +2 位作者 刘俊华 万书波 江荣风 《花生学报》 2013年第4期7-13,共7页
为探讨花生增产途径,本文以"日花2号"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一般产量(FY)、区域高产(RHY)和试验高产(EHY)三个不同产量水平下的花生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与两高产水平相比,一般产量水平(FY)花生群体的叶面积系数(L... 为探讨花生增产途径,本文以"日花2号"花生品种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比较了一般产量(FY)、区域高产(RHY)和试验高产(EHY)三个不同产量水平下的花生群体特征,结果表明,与两高产水平相比,一般产量水平(FY)花生群体的叶面积系数(LAI)、叶片氮浓度和粒叶比均较低,结荚后干物质累积比例小;生育后期营养体干重降低快,荚果增重慢,成熟期的单位面积果数和双仁果数低,因此群体源库数量不足是低产花生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增大源强度是由一般产量水平提升到区域高产的主要途径;而两高产田花生群体特征相比,区域高产田(RHY)的最大LAI和试验高产田花生相当,但区域高产田LAI高值持续期短,饱果期氮累积和荚果增长速率慢,成熟期双仁果率低,加强生育中后期的营养调控,延长LAI高值持续期是区域高产变试验高产的主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产量水平 群体特征 粒叶比
下载PDF
水稻粒叶比与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升谋 张宏波 余海忠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80,共5页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在抽穗期剪去1/3枝梗,形成不同的粒叶比,研究其对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粒叶比较大,抽穗后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较快,MDA含量上升较缓。同一品种剪去1/... 以汕优63和两优培九为材料,在抽穗期剪去1/3枝梗,形成不同的粒叶比,研究其对叶片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粒叶比较大,抽穗后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较快,MDA含量上升较缓。同一品种剪去1/3枝梗,降低粒叶比,能减缓其叶片SOD下降以及MDA含量升高,加速POD、CAT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叶比 SOD POD CAT MDA
原文传递
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兆晔 于经川 +2 位作者 姜鸿明 辛庆国 李林志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6-150,共5页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粒叶比的概念、遗传特性、与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粒叶比不仅是衡量小麦群体库源流协调和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指标,而且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能在高水平上实现产量... 为提高育种预见性和选择效率,对小麦粒叶比的概念、遗传特性、与产量因素及产量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粒叶比不仅是衡量小麦群体库源流协调和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指标,而且与群体产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能在高水平上实现产量因素的协调增长。粒叶比遗传力高,测定方法简单,是一个较好的有实用价值的选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叶比 小麦 育种
下载PDF
施氮量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曾贤恩 魏中伟 马国辉 《作物研究》 2017年第4期377-383,共7页
在湖南桂东生态点,以五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超优1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210、300、390 kg/hm^2)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900的理论产量最高,超优1000的实际产... 在湖南桂东生态点,以五期超级杂交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及超优100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施氮量(210、300、390 kg/hm^2)对超级杂交稻粒叶比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Y两优900的理论产量最高,超优1000的实际产量最高。Y两优2号在210 kg/hm^2施氮量下的最大叶面积指数显著低于300 kg/hm^2和390 kg/hm^2处理,其他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品种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最大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各品种的粒叶比在210 kg/hm^2以上施氮量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以Y两优900和超优1000优势明显。五期超级杂交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逐渐降低,但每穗粒数显著提高,且各品种在施氮量处理间的产量及产量结构无显著差异。超级杂交稻叶源、库容充足,提高结实率和灌浆充实度是其进一步实现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杂交稻 栽培 施氮量 粒叶比 产量
下载PDF
密闭系统中光强和光照时间对小麦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韫赜 郭双生 +1 位作者 艾为党 唐永康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80-285,共6页
目的研究密闭系统中光强和光照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交互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小麦培养的光照策略。方法实验采用双因素正交设计,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各设置4个水平,比较各处理小麦的生理指标及生... 目的研究密闭系统中光强和光照时间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交互作用,并以此为依据优化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中小麦培养的光照策略。方法实验采用双因素正交设计,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各设置4个水平,比较各处理小麦的生理指标及生产效率差异。结果小麦生育期随着光照强度增强或光照时间延长而缩短。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均能通过改变光能输入量而对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产生显著影响,小麦光合速率和产量均随着光能输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在相同的光能输入量下,低光照强度+长光照时间的处理收获指数(HI)、粒叶比(GLR)和产量均显著高于高光照强度+短光照时间的处理。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小麦的收获指数和粒叶比显著降低;而随着光照时间延长,收获指数和粒叶比显著提高。能量利用效率方面,无论光照强度增强还是光照时间延长,都会导致能效比降低,但光照强度增强时能效比降低更明显。结论光照强度增强和光照时间延长均可增产,但高光照强度对营养体生长促进作用更强,而长光照时间对籽粒积累促进作用更强,因此长光照时间下小麦生产更为高效,源库协调性更好。在能源匮乏的载人航天环境下,利用长光照时间提高小麦产量能源利用率更高,系统的经济性和节能性更好。经推算,该环境下,23 m2小麦可满足1名航天员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生态系统 光强 光照时间 小麦 粒叶比 能效比
下载PDF
小麦粒叶比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阎新甫 赵献林 任明全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3-108,共6页
粒叶比是衡量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综合性状。5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小麦粒叶比与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在品种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明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双列杂交F_1和F_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粒... 粒叶比是衡量单位叶面积光合生产力的综合性状。5年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小麦粒叶比与单株产量和群体产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在品种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不明显,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双列杂交F_1和F_2代的遗传分析表明,粒叶比符合简单的加显—显性模型,且为部分显性,其高值与隐性基因相联系,遗传方差中加性分量占主要优势,广义遗传力(>90%)和狭义遗传力(>80%)均较高,因此,在早代选择应是有效的。最后对粒叶比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叶比 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粒叶比对优质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宇 邢志鹏 +8 位作者 陶钰 黄志成 王坤庭 霍中洋 胡雅杰 郭保卫 魏海燕 高辉 张洪程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65-874,共10页
为阐明不同粒叶比水稻群体的稻米品质特征与差异,以大面积生产上代表性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淮稻5号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穗肥施氮量和齐穗期花叶疏剪处理,在灌浆结实期形成不同粒叶比差异的水稻群体,以研究粒叶比对优质粳稻稻米品质... 为阐明不同粒叶比水稻群体的稻米品质特征与差异,以大面积生产上代表性迟熟中粳水稻品种淮稻5号和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穗肥施氮量和齐穗期花叶疏剪处理,在灌浆结实期形成不同粒叶比差异的水稻群体,以研究粒叶比对优质粳稻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粒叶比的提高,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变差。高粒叶比处理的米粒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高,外观品质较差;稻米蛋白质含量随粒叶比的升高而降低,水稻粒叶比低,则营养品质优。增加水稻粒叶比能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黏度和平衡度,降低硬度,提高米饭食味值。穗肥用氮量减少,稻米外观品质变优,米饭食味值提高,水稻淀粉黏滞性改善。在穗肥施氮量和齐穗期花叶疏剪处理下,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均与食味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关性更大。因此,减施穗肥施氮量和提高粒叶比均利于米饭食味值增加,且蛋白质含量改变对米饭食味值的调节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花叶疏剪 粒叶比 穗肥施氮量 稻米品质
下载PDF
杂交水稻粒叶比的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戎 何光华 +2 位作者 左永树 杨正林 吴丽君 《绵阳农专学报》 1995年第3期12-17,29,共7页
杂交水稻粒叶比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其中颖花叶比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控制,而实粒叶比、粒重叶比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三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颖花叶比与单株颖花数、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与单株实粒、... 杂交水稻粒叶比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其中颖花叶比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控制,而实粒叶比、粒重叶比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三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颖花叶比与单株颖花数、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与单株实粒、结实率及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可能由同一基因系统控制。1103s、培矮64s和J413是改良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的优良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叶比 遗传 杂交水稻 水稻
下载PDF
高粒叶比小麦新品种济麦19高产生理基础研究 Ⅱ.叶绿素及活性氧清除系统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爱峰 时传娥 +4 位作者 宋建民 李豪圣 刘建军 吴祥云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03年第5期3-5,共3页
对粒叶比不同的济麦19和鲁麦14的衰老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衰老过程中,粒叶比高的济麦19的旗叶叶绿素降解较慢,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E)、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相对较高,旗叶细胞受伤害程度较选,... 对粒叶比不同的济麦19和鲁麦14的衰老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衰老过程中,粒叶比高的济麦19的旗叶叶绿素降解较慢,活性氧清除系统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E)、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等酶活性相对较高,旗叶细胞受伤害程度较选,丙二醛(MDA)含量较低,旗叶衰老较慢,从而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济麦19品种 生理研究 粒叶比 叶绿素 活性氧清除系统 酶活性
下载PDF
扬农啤5号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
19
作者 张鸿新 吴建中 +2 位作者 商兆堂 朱傅祥 张大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636-12637,12640,共3页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株/hm^2)下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结果]扬农啤5号粒叶... [目的]研究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方法]以大麦品种扬农啤5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期(10月15、22、29日和11月5、12日)和不同种植密度(120万、180万、240万、300万和360万株/hm^2)下大麦苗情对粒叶比的影响。[结果]扬农啤5号粒叶比与基本苗数呈抛物线关系,当基本苗为250万株/hm^2时,粒叶比最小。粒叶比与各生育阶段总苗数呈周期性振荡关系,且随着冬前期、越冬期和拔节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减小,随着返青期总苗数的增加而增大,当冬前期总苗数在270万-320万株/hm^2、返青期总苗数在640万-820万株/hm^2时,粒叶比较高。[结论]大麦总苗数对其粒叶比有一定影响,冬后做好促个体、控群体工作有利于提高其粒叶比,从而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苗情 粒叶比 影响
下载PDF
载人航天环境下开花前后光照强度对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影响
20
作者 沈韫赜 郭双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92-797,共6页
为了提高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的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了在受控环境下开花前后光照强度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开花前光照强度(IBF)可显著缩短春小麦生育期;开花后光照强度(IAF)对小麦生育进程影响不显著。IB... 为了提高受控生态生保系统(CELSS)的能量利用效率,研究了在受控环境下开花前后光照强度对春小麦生长发育及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开花前光照强度(IBF)可显著缩短春小麦生育期;开花后光照强度(IAF)对小麦生育进程影响不显著。IBF的增强有利于春小麦营养体的构建,小麦籽粒产量有所提高,但小麦收获指数、粒叶比和能效比显著降低。IAF增强使小麦叶片光合速率、籽粒产量、收获指数、粒叶比和能效比均显著提高。高IBF下小麦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提高了每株穗数和穗粒数,而高IAF下小麦籽粒产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提高了粒重。IBF和IAF提高均使得春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增加,蛋白质含量减少。高IBF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有限,而低IBF+高IAF的光照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源库协调性和能量利用效率,可作为载人航天CELSS小麦培养的光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照强度 开花 粒叶比 收获指数 能效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