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籼水稻品种产量与株型演进特征研究 被引量:130
1
作者 杨建昌 王朋 +2 位作者 刘立军 王志琴 朱庆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949-955,共7页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 以江苏省近60年生产上应用的16个代表性中籼品种(含杂交稻组合)为材料,依品种应用时期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供试品种分为早期高秆(ET)、改良高秆(IT)、矮秆(DC)、半矮秆常规品种(SDC)、半矮秆杂交稻(SDH)和超级稻(SR)6个类型,研究其产量、源库关系和株型变化特性。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改良,籽粒产量逐步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总颖花量的增加,其关键在于每穗粒数的增多;结实率以DC最高,SR最低,千粒重变化不大。由ET到DC,植株高度降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同步提高,收获指数的提高更为明显。由DC到SR,植株高度略有增加,生物产量明显提高,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显著,收获指数变化较小。品种改良明显减小了顶部3叶的着生角度,增加了抽穗期的叶面积,但颖花量的增加超过叶面积的增加,导致粒叶比(颖花数与叶面积之比)提高。随品种的演进,抽穗期根重以及根冠比提高,但根系伤流液量减少。抽穗至成熟根系伤流液和叶片中玉米素+玉米素核苷浓度下降的速度表现为SR>SDH>SDC。依据品种演进特征,对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水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源库关系
下载PDF
低镉累积水稻品种的筛选方法研究——品种与类型 被引量:73
2
作者 徐燕玲 陈能场 +3 位作者 徐胜光 周健民 谢志宜 李志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46-1352,共7页
选择6种水稻(Oryza sativa L.)(2种常规稻,2种两系杂交稻,2种三系杂交稻,其中均有1种为超级稻)以及上坝镉污染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淹水和水稻抽穗后排水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Cd水稻品种按品种和类型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选择6种水稻(Oryza sativa L.)(2种常规稻,2种两系杂交稻,2种三系杂交稻,其中均有1种为超级稻)以及上坝镉污染水稻土为材料,采用全生育期淹水和水稻抽穗后排水处理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低Cd水稻品种按品种和类型筛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稻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水稻对Cd的吸收及籽粒积累依水分管理和品种而变化,水分管理影响远远高于基因型影响。在两种水分管理中,水稻品种间精米Cd含量的排名顺序基本一致,从而表明在低污染水平土壤上,水稻对Cd的累积品种间存在一定的稳定性。而水稻类型间Cd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因此按照水稻类型来筛选是不可行的,应针对品种来筛选并对筛选出来的稳定的品种进行重点研究。抽穗后排水处理的水稻对Cd的吸收与籽粒积累十分强烈,就地消费人群的籽粒Cd暴露风险水平达到数倍于临界摄入剂量水平。因此,在Cd污染土壤中栽培必须考虑水分管理对水稻吸收Cd的影响与籽粒Cd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 品种 类型 水分管理
下载PDF
中国主要稻米的粒型及其品质特性 被引量:58
3
作者 罗玉坤 朱智伟 +2 位作者 陈能 段彬伍 章林平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5-139,共5页
利用近 3年全国各地的籼、粳稻稻谷样品 5 331份 (其中籼稻谷 3810份 ,粳稻谷 15 2 1份 )的米质数据 ,对我国目前稻米的粒型及其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的粒长主要有长粒和中粒两种 ,粒形则以中粒形为... 利用近 3年全国各地的籼、粳稻稻谷样品 5 331份 (其中籼稻谷 3810份 ,粳稻谷 15 2 1份 )的米质数据 ,对我国目前稻米的粒型及其相关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的粒长主要有长粒和中粒两种 ,粒形则以中粒形为主 ,细粒形为辅 ;绝大多数粳稻品种的米粒属短、粗类型。籼稻的粒长、粒形均与其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而与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粳稻的粒长、粒形与其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相对较弱 ,且其性质也与籼稻的不尽相同。不同粒长组的平均整精米率也不同 ,其高低顺序是极短、短、中、长、极长 ,其中粳稻的极短粒与短粒两个类型间的整精米率无明显差别 ,但两者的整精米率与中粒的差异极显著 ;籼稻米各粒长组间整精米率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对各类稻米的品质进行评价的结果显示 ,粳稻米总体的品质优于籼稻米 ,有近半数粳稻品种的米质达到了优质米标准 ,而籼稻仅有 1/ 4达到优质米标准 ;籼稻米中 ,极长粒形及长粒形品种中达优质米标准的比率高于中粒形及短粒形的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稻米 粒型 品质 相关性 整精米率 粳稻 籼稻 品种
下载PDF
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研究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强 李自超 +2 位作者 傅秀林 吴长明 金京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98-1206,共9页
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的研究表明(1)株、穗型较好的半直立穗型品种上、中、下三部籽粒收获重量相差无几,分布均匀,灌浆速率高,灌浆物质充足,弱势粒得到了较好的充实;直立穗型品种,中部籽粒重... 对不同株、穗型水稻超高产品种叶绿素含量变化规律及籽粒灌浆动态的研究表明(1)株、穗型较好的半直立穗型品种上、中、下三部籽粒收获重量相差无几,分布均匀,灌浆速率高,灌浆物质充足,弱势粒得到了较好的充实;直立穗型品种,中部籽粒重量较小,弱势粒灌浆不足;大散穗型超高产品种为明显的异步灌浆,上、中、下部籽粒灌浆速率罪大值的时间相差较大,下部籽粒收获时籽粒重量不到上部的一半,灌浆动态最不合理。(2)半直立穗型品种倒三叶、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在抽穗至穗后20d内始终高于剑叶,其他类型品种的剑叶叶绿素含量在穗后10d高于其他叶片;同时半直立穗型品种不同叶龄剑叶叶绿素含量变化为理想的“升快降慢”型,直立穗型品种为“升快下降较慢”型;对照小穗多蘖形品种为“升慢降慢”类型,大散穗型品种为“升快降快”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稻 籽粒灌浆 株形 穗型 叶绿素
下载PDF
辽宁省水稻品质兼及品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Ⅲ.不同穗型强势粒与弱势粒稻米品质差异 被引量:23
5
作者 吕文彦 邵国军 +5 位作者 曹萍 刘炳晨 侯秀英 和萍 韩勇 邱福林 《辽宁农业科学》 2001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不同穗型强势粒与弱势粒米质差异比较 ,研究了稻米品质生理。结果表明 ,强势粒较弱势粒有较大的精米长度、精米宽度、垩白粒率、AC、GC ,和较小的长 /宽、垩白面积、GT ,直立穗型品种强势粒与弱势粒米质差异较大。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粒位 穗型 水稻 产量 米质
下载PDF
冬小麦不同粒型品种茎叶组织结构与籽粒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远彤 郭天财 +1 位作者 罗毅 孙金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876-883,共8页
本研究观察了冬小麦不同粒型4个品种茎秆、旗叶结构以及籽粒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穗下节的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同化组织随粒型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大粒型兰考86-79维管组织最发达,而中大粒型豫麦25茎壁及其内同化组织最大;旗叶则... 本研究观察了冬小麦不同粒型4个品种茎秆、旗叶结构以及籽粒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穗下节的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同化组织随粒型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大粒型兰考86-79维管组织最发达,而中大粒型豫麦25茎壁及其内同化组织最大;旗叶则随粒型增大其叶肉厚度增加,维管束数目增多及主脉结构发达。不同粒型品种灌浆强度的差异在籽粒进入灌浆盛期最为明显;而维管束数目、截面积与灌浆强度、粒长、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可将维管束数目、大小等参数作为小麦超高产栽培和品种选育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型 茎叶结构 籽粒形成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7
作者 邓礼正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0-272,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为砂岩储层 ,属低孔、低渗致密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差。根据岩石薄片鉴定资料分析 ,影响物性参数的因素有 :岩石类型、粒度大小、孔隙类型、泥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粒度的石英砂岩的物性好于岩屑砂...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储层为砂岩储层 ,属低孔、低渗致密储层 ,孔隙度、渗透率关系较差。根据岩石薄片鉴定资料分析 ,影响物性参数的因素有 :岩石类型、粒度大小、孔隙类型、泥质含量。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粒度的石英砂岩的物性好于岩屑砂岩 ,岩石类型由砾岩 -粗粒 -中粒 -细粒砂岩变化时 ,物性参数相应变小。岩石的孔隙类型为粒间孔、晶间孔时 ,物性参数较高 ,其次为溶蚀孔 ,以微孔为主的岩石物性最差。岩石中泥质含量低于 1 5 %时 ,岩石物性参数较好 ,泥质含量大于 1 5 %时岩石物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砂岩储集层 物性参数 岩石类型 粒度 孔隙类型 泥质含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土壤条件对优质食用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戴平安 周坤炉 +4 位作者 黎用朝 刘进明 张玉烛 马国辉 易国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51-57,共7页
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不同厚度耕作层,不同泥、水温度情况,以分析4种土壤中所种植的优质食用稻品质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薄耕层使米质变劣,产量锐减。降低泥、水温度有利于优质早稻米质的改善,但产量降低,并对晚稻多项米质产生负... 在同等条件下,模拟不同厚度耕作层,不同泥、水温度情况,以分析4种土壤中所种植的优质食用稻品质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薄耕层使米质变劣,产量锐减。降低泥、水温度有利于优质早稻米质的改善,但产量降低,并对晚稻多项米质产生负效应。不同土壤的矿质养分含量增加可降低稻米垩白;有效磷、钾、硅含量的提高还可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食用稻优质、高产的最佳土壤条件是耕层较深厚且无低温冷浸的紫潮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稻 耕作层 泥温 土壤类型 米质 产量
下载PDF
超级杂交水稻谷粒产量与叶光合速率的关系(英文) 被引量:24
9
作者 陈悦 袁隆平 +5 位作者 王学华 张道允 陈娟 邓启云 赵炳然 许大全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5-243,共9页
在2000~2005年期间,通过测定几种超级杂交水稻与普通杂交水稻‘汕优63’的产量构成和叶片光合作用探讨了谷粒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超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P88S/O293’、‘金23A/611’和‘GD-lS/ RB207’的... 在2000~2005年期间,通过测定几种超级杂交水稻与普通杂交水稻‘汕优63’的产量构成和叶片光合作用探讨了谷粒产量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4种超级杂交水稻‘培矮64S/E32’、‘P88S/O293’、‘金23A/611’和‘GD-lS/ RB207’的产量水平显著高于‘汕优63’,是对照的108%~120%。(2)与‘汕优63’相比,这些超级杂交水稻的株型好,上层叶片直立,穗大即每穗粒数多,是对照的125%~177%。(3)与‘汕优63’相比,这些组合第二叶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但第一叶即剑叶的未必都较高。(4)去半叶处理降低了‘GD-1S/RB207’的结实率,而去半穗处理显著提高了结实率。因此,这些超级杂交水稻的高产原因在于穗大、株型好以及群体光能利用效率高。增加单叶特别是剑叶的光合能力是克服谷粒产量的光合产物源限制和在未来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中实现产量潜力新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立叶 谷粒产量 净光合速率 株型 超级杂交水稻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机制砂粒型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琨健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20,共4页
从研究机制砂粒型的表征方式入手,介绍了机制砂粒型系数的建模及计算方法,测试了不同粒型机制砂颗粒的粒型系数,研究了不同粒型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粒型系数来表征的机制砂粒型特征与肉眼观察到的机制砂粒型特... 从研究机制砂粒型的表征方式入手,介绍了机制砂粒型系数的建模及计算方法,测试了不同粒型机制砂颗粒的粒型系数,研究了不同粒型机制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利用粒型系数来表征的机制砂粒型特征与肉眼观察到的机制砂粒型特征相一致;随着机制砂粒型系数的增大,机制砂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降低,电通量和早期开裂面积增大。通过控制机制砂的粒型系数可以指导机制砂厂家改进生产工艺,生产出粒型较好的机制砂,同时也可以指导混凝土生产企业选用粒型较好的机制砂产品,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粒型 粒型系数 混凝土
下载PDF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被引量:18
11
作者 王杰 邓华凤 +2 位作者 张武汉 孙平勇 何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3期5682-5683,5686,共3页
介绍国内外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的研究现状,概述实现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几种途径及其不足之处,探讨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的对策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 粒形 机械授粉
下载PDF
杂交水稻亲本混播机械化制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刘延斌 杨远柱 +3 位作者 刘建丰 符辰建 秦鹏 胡小淳 《作物研究》 2012年第1期85-87,102,共4页
混播制种是指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种子混合播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收获的种子区分杂交种和父本种的制种方式,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综述了杂交水稻父母本混播制种的研究动态,提出选育大、小粒型亲本,实行父母本机械混播... 混播制种是指将杂交水稻的父母本种子混合播种,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收获的种子区分杂交种和父本种的制种方式,是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综述了杂交水稻父母本混播制种的研究动态,提出选育大、小粒型亲本,实行父母本机械混播混收全程机械化制种,通过物理方法筛选分离杂交种子与父本种子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亲本混播 粒型 机械化
下载PDF
直立与弯曲穗型水稻穗上不同部位籽粒碾磨品质的比较 被引量:17
13
作者 金峰 陈书强 +2 位作者 徐正进 袁莹 李培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材料为对象,研究了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在碾米品质上的差异。弯曲穗型材料整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以及粒重均高于直立穗型材料,其中整精米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而言,在稻穗的同一部位,... 以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材料为对象,研究了穗上不同部位和不同粒位籽粒在碾米品质上的差异。弯曲穗型材料整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以及粒重均高于直立穗型材料,其中整精米率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总体而言,在稻穗的同一部位,两穗型材料一次枝梗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粒重均高于二次枝梗的籽粒;一次枝梗上以第2或第3粒位籽粒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较高,第1粒位籽粒的较低;穗上同一部位二次枝梗籽粒的碾米品质在两穗型材料间的差异大于一次枝梗,而穗型与其排序并无直接关系;两穗型材料籽粒粒重在穗上的分布与排序基本一致。因此,可以通过育种选择来改良直立穗型材料的碾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位 穗型 碾磨品质 粒重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退耕还林措施的土壤碳汇效应 被引量:16
14
作者 黎鹏 张勇 +3 位作者 李夏浩祺 孙彩丽 段奥华 刘国彬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33,共5页
为分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选取不同土层深度(0—20 cm,0—30 cm,0—50 cm和0—100 cm)和不同恢复年限的刺槐林(5,10,20,56 a)、沙棘林(5,10,20,30 a)、柠条林(10,20,36,47 a)及草地(5,10,15,20,25,30 a)土... 为分析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特征,选取不同土层深度(0—20 cm,0—30 cm,0—50 cm和0—100 cm)和不同恢复年限的刺槐林(5,10,20,56 a)、沙棘林(5,10,20,30 a)、柠条林(10,20,36,47 a)及草地(5,10,15,20,25,30 a)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分析了植被恢复后土壤有机碳储量变化规律,并探讨了0—20 cm和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4种退耕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和0—100 cm土壤有机碳加权平均含量随恢复年限整体呈增加趋势;同时,通过对比0—2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随恢复年限变化速率发现,沙棘[0.048 g/(kg·a)]>刺槐[0.023 g/(kg·a)]>撂荒[0.020 g/(kg·a)]>柠条[0.012 g/(kg·a)]。此外,线性回归表明0—20 cm土层与0—10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F=169.6,R 2=0.755,p<0.001)。综上,退耕还林(草)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储量,从土壤有机碳蓄积的角度考虑沙棘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同时可以用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来估算退耕还林的固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草) 有机碳储量 恢复类型 恢复年限 土层深度
下载PDF
保水剂不同粒型及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光合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丽华 边少锋 +6 位作者 孙宁 闫伟平 赵洪祥 谭国波 方向前 孟祥盟 冯艳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3-156,共4页
利用PVC筒进行保水剂不同粒型和施用量试验,设置细粒型保水剂和颗粒型保水剂,每种粒型设3个施用剂量,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探讨保水剂不同粒型、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光合性状的影响及对淡黑钙土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 利用PVC筒进行保水剂不同粒型和施用量试验,设置细粒型保水剂和颗粒型保水剂,每种粒型设3个施用剂量,以不施保水剂为对照,探讨保水剂不同粒型、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光合性状的影响及对淡黑钙土蓄水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保水剂可极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光合性状,极显著提高土壤含水率及水分利用效率。综合表现能力,细粒型优于颗粒型,细粒型最佳施用量为45 kg/hm2,颗粒型最佳施用剂量为6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保水剂 粒型 施用量 光合性状
原文传递
江苏省不同年代典型粳稻品种的产量及株型差异 被引量:13
16
作者 熊洁 陈功磊 +1 位作者 王绍华 丁艳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共6页
以江苏省近50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10个代表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和株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结实率... 以江苏省近50年来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10个代表性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年代水稻产量形成、干物质生产、源库关系和株型的差异。结果表明: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水稻单产显著提高,之后提高的幅度趋于平缓。在品种演进过程中,结实率、千粒重的遗传改良效果不显著,但每穗粒数显著增加,这是产量提高的关键。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水稻的干物质量和收获指数同时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收获指数略有下降,但干物质生产能力继续增加。品种演进使株型得到改良,顶3叶的叶长、叶角明显减小,穗部着粒密度、二次枝梗数增加,粒叶比也得到提高。从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的品种株高明显增加,基部节间长度逐渐减小,直径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演进 产量 株型
下载PDF
粳稻粒型与稻米品质相关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潘国庆 陈新红 +1 位作者 张安存 周风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957-3959,共3页
[目的]研究粳稻粒型与水稻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目前江苏省粳稻主推新品种(系)和现有亲本圃等30个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粳稻粒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稻米粒长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糙米... [目的]研究粳稻粒型与水稻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方法]选用目前江苏省粳稻主推新品种(系)和现有亲本圃等30个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粳稻粒型与稻米品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稻米粒长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显著负相关。糙米率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显著正相关和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与粒宽、粒厚呈0.05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粒长呈0.01水平显著负相关。蛋白质含量与粒宽、粒厚分别呈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和0.01水平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呈0.01水平显著正相关。[结论]水稻粒型与稻米品质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型 品质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类型与地域格局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杰 杨青山 +1 位作者 江孝君 刘鉴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8,57,共11页
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探究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类型与地域格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面板回归模型、改进的象限图法等,探究东北地区粮... 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探究其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类型与地域格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7年县级面板数据,采用区位熵、面板回归模型、改进的象限图法等,探究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以及地域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落后现象共存,粮食生产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2)依据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东北地区可划分为7种类型,其中以粮食生产较强制约和粮食生产较强免疫2种类型为主,反映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非一致性显著;(3)空间分布上呈现显著省际差异,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受到粮食生产的制约程度最高,其次为吉林省、辽宁省,尤为显著的是粮食生产制约型逐渐过渡为以黑龙江为主的团状布局,北移态势明显;(4)影响因素方面,在宏观层面上受国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微观层面上,粮食生产通过弱化物质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和社会消费,从而间接抑制经济社会发展。应当加大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增强省域间粮食政策联动性,充分发挥市场对粮食的产销配置;东北地区应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围绕粮食生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动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经济发展 类型划分 地域格局 粮食主产区 粮食安全
原文传递
白令海与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春娟 刘焱光 +6 位作者 董林森 刘大海 王国槐 李传顺 闫仕娟 Anatolii Astakhov 王汝建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共9页
基于中国第2次至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提供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研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白令海与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类型比较丰富,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基于中国第2次至第5次北极科学考察以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海洋研究所提供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开展粒度分析,研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白令海与北冰洋表层沉积物类型比较丰富,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搬运方式以河流、海岸侵蚀、冰筏为主,辅以洋流。沉积物类型主要因为沉积物搬运方式及距离的远近产生差异,白令海北部及楚科奇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随着离陆地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高纬地区的沉积物因冰筏沉积作用而分选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特征 沉积物类型 环境意义 白令海 西北冰洋
下载PDF
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 被引量:9
20
作者 叶全宝 张洪程 +6 位作者 夏科 魏海燕 汪本福 张瑛 霍中洋 戴其根 许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21-1028,共8页
以国内外114个水稻基因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0、低、中、高4种氮素水平条件下粒重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早、中、晚稻在4种氮素水平下粒重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不施氮条件下,... 以国内外114个水稻基因型的大田试验,研究了0、低、中、高4种氮素水平条件下粒重的变化规律,探讨了水稻粒重对氮素反应的基因型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早、中、晚稻在4种氮素水平下粒重均存在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在不施氮条件下,早、中、晚稻平均粒重分别为23.95g、25.34g和25.37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57、13.75和8.99。在150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粒重分别为23.47g、24.28g和23.42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54%、13.24%和9.96%。在225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3.24g、23.44g和23.05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31%、13.04%和10.55%。在300kg/hm2施氮水平下,早、中、晚稻平均千粒重分别为23.21g、23.20g和22.75g,基因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29%、13.67%和9.82%。(2)粒重对氮素的反应存在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同一水稻基因型在4种氮素水平下千粒重的极差最大可达6.67g,最小仅为0.16g;变异系数最大可达12.74%,最小仅为0.35%。(3)可将粒重随氮素水平的变化趋势分为开口向下抛物线型、开口向上抛物线型、直线下降型和跳跃型4种;根据粒重在不同氮素水平下的极差和变异系数,可将水稻粒重对氮素的反应分为极钝感型、钝感型、中间型、敏感型和极敏感型5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氮素 基因型差异 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