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谷粒外观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 被引量:79
1
作者 邢永忠 谈移芳 +2 位作者 徐才国 华金平 孙新立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1年第8期840-845,共6页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 ,对水稻 (OryzasativaL .)珍汕 97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4水平上 (近似于α =0... 用区间作图和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两种方法 ,对水稻 (OryzasativaL .)珍汕 97和明恢 6 3组合的重组自交系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用区间作图法在LOD≥ 2 .4水平上 (近似于α =0 .0 0 5) ,1 998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 6、2和 2个QTLs ;1 999年对以上 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 3、2和 2个QTLs。其中 7个QTLs在两年均检测到。位于第 3染色体RG393-C1 0 87区间的QTL效应大 ,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形 ,两年贡献率分别为 57.5%、6 1 .4%和 2 6 .7%、2 9.9%。位于第 5染色体RG36 0 -C734B区间的QTL效应大 ,同时影响粒宽和粒形 ,两年贡献率分别为 44.2 %、53.2 %和 32 .1 %、36 .0 %。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在P =0 .0 0 5水平上 ,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 8、5和 5个QTLs ,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 58.81 %、44.75%和 57.47%。只检测到 1个QTL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群体 粒长 粒宽 粒形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下载PDF
水稻粒型和粒重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82
2
作者 林荔辉 吴为人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7-342,共6页
利用以两个籼稻品种H35 9和Acc85 5 8为亲本杂交建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相应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水稻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QTL定位分析。检测到 15个与粒长有关的QTL、 17个与粒宽有关的QTL及 16个与粒重有关的QTL ,它们可分别解释 7... 利用以两个籼稻品种H35 9和Acc85 5 8为亲本杂交建立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及相应的分子标记连锁图 ,对水稻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QTL定位分析。检测到 15个与粒长有关的QTL、 17个与粒宽有关的QTL及 16个与粒重有关的QTL ,它们可分别解释 75 91%、 76 2 0 %和 81 4 0 %的表型变异。其中在 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 1个控制粒宽的主效QTL ,可解释 2 6 6 5 %的表型变异。粒长和粒宽之间虽然相关显著 ,但相关系数很小 (r =0 180 )。而QTL分析结果也显示 ,两者的QTL位置很少相同。这说明粒长和粒宽有不同的遗传基础。粒长和粒宽与粒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81和 0 4 6 1,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 72 2 0和 0 32 99。QTL定位结果也显示 ,粒长与粒重的QTL位置相近或重叠的较多。因此 ,粒长对粒重的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粒长 粒重 QTL定位 数量性状位点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利用籼粳回交群体分析水稻粒形性状相关QTLs 被引量:26
3
作者 严长杰 梁国华 +6 位作者 陈峰 李欣 汤述翥 裔传灯 田舜 陆驹飞 顾铭洪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11-716,共6页
水稻谷粒的外观性状对稻米外观品质存在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利用SSR标记 ,以回交群体Balilla/NTH∥Balilla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水稻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 ,该遗传图谱包括 10 8个分子标记 ,平均图距为 11 9cM。以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 ,采... 水稻谷粒的外观性状对稻米外观品质存在重要的影响。该研究利用SSR标记 ,以回交群体Balilla/NTH∥Balilla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水稻 12条染色体的连锁图 ,该遗传图谱包括 10 8个分子标记 ,平均图距为 11 9cM。以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 ,采用区间作图法对谷粒外观性状 ,包括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 (QTL)定位。结果表明 ,粒长、粒宽和粒形在回交群体中均呈近似的正态分布 ,表现出典型的数量性状特征。QTL定位结果表明 ,第 12染色体上RM10 1 RM2 70区间内存在一个与粒长性状相关的QTL ,(qGL 12 ) ,加性效应约为 0 2 6mm ,贡献率为 16 7%。在第 2和第 3染色体上RM15 4 RM2 11和RM2 5 7 RM175区间内 ,分别检测到qGW 2和qGW 3两个位点与粒宽性状有关 ,加性效应为分别为 - 0 10mm和 - 0 12mm ,贡献率分别为 11 5 %和 16 6 %。对于粒形性状 ,共检测到 3个QTLs,qLW 2 ,qLW 6和qLW 7,分别位于第 2、6和 7染色体上。其中qLW 2和qLW 7的加性效应分别约为0 0 9和 0 10 ,两个QTLs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 12 7%和 18 3% ;而qLW 6的加性效应约为 - 0 13,可解释粒形变异的 11 5 %。文中还讨论了粒形和稻米外观品质同时改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形 QTL定位
下载PDF
利用BC2F2高代回交群体定位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QTL 被引量:34
4
作者 陈冰嬬 石英尧 +7 位作者 崔金腾 钱益亮 刘海燕 张力科 王辉 高用明 朱苓华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299-1307,共9页
以我国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527为轮回亲本,以来自菲律宾的Milagrosa为供体亲本,培育了样本容量为199株的BC2F2高代回交群体。选取85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种性状进... 以我国优良籼稻恢复系蜀恢527为轮回亲本,以来自菲律宾的Milagrosa为供体亲本,培育了样本容量为199株的BC2F2高代回交群体。选取85个均匀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SSR标记进行基因型分析,同时对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4种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采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和双向方差分析对上述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单向方差分析(P<0.01)共检测到了10个控制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的QTL,其中有3个具有多效性。由于粒长和长宽比的高度相关性,控制长宽比的2个QTL均能在粒长QTL中检测到。位于第3染色体着丝粒区域的qgl3b是一个控制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的主效QTL,它可以分别解释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29.37%、26.15%和17.15%。该QTL对于粒长、长宽比和千粒重均表现较大的加性效应(来自蜀恢527的等位基因为增效)和负向超显性。位于第8染色体的qgw8位点是一个控制粒宽的主效QTL,同时也是控制千粒重的微效QTL,能解释粒宽表型变异的21.47%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5.16%。该QTL对粒宽和千粒重均具有较大的加性效应(来自蜀恢527的等位基因为增效)和正向部分显性。双向方差分析(P<0.005)共检测到61对显著的上位性互作,涉及54个QTL,其中23个是能同时影响2~4个性状的多效位点,且有8个位点与单向方差分析检测到的相同。控制长宽比的13对上位性互作位点中,与控制粒长的上位性互作位点完全相同的有8对。以上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有利基因的精细定位、克隆和分子设计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长宽比 千粒重 QTL定位
下载PDF
水稻粒形遗传与长粒型优质粳稻育种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黄海祥 钱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72,共8页
水稻粒形遗传机制和粒形育种一直是水稻品质和产量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粳稻品种选育中,对长粒形遗传种质的选择,已经成为近年来一种新的育种趋势。我们在总结粒长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和已知粒长相关基因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 水稻粒形遗传机制和粒形育种一直是水稻品质和产量研究的重要领域。在粳稻品种选育中,对长粒形遗传种质的选择,已经成为近年来一种新的育种趋势。我们在总结粒长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和已知粒长相关基因功能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南方稻区长粒粳稻的育种历程及其选育策略。同时,对以品种嘉禾218为代表的南方长粒晚粳稻系列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特性进行了比较,在阐明长粒粳稻优质、高产的品种特点的同时,提出长粒晚粳育种中选择粒形、兼顾株型、保产提质的选育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粒长 基因 育种
下载PDF
不同生态环境下冬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瑞霞 张秀英 +5 位作者 伍玲 王瑞 海林 游光霞 闫长生 肖世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8-407,共10页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 【目的】鉴定影响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并估计QTL的表型效应;分析不同环境下QTL的稳定性。【方法】以冬小麦小粒地方品种和尚麦为母本,大粒育成品种豫8679为父本及其F7:8重组自交系的142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在北京(2006、2007)、合肥(2007)和成都(2007)4个不同环境下的性状表现,并利用已构建的含有170个SSR标记和2个EST标记的遗传图谱,对这5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3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及千粒重的QTL,这些QTL分布在除1D和6A之外的所有小麦染色体上。在检测到的QTL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体积和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为17、16、18、21和21个。另外,本研究还在1A、1B、2A、2D、3A、3B、5A、5B、5D、6A、6D、7B和7D染色体上共发现了18个QTL富集区。【结论】获得93个影响小麦籽粒大小相关性状的QTL,这些QTL可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途径进行小麦遗传改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QTL 重组自交系 粒长 粒宽 粒厚 籽粒体积 千粒重
下载PDF
利用DH群体定位水稻谷粒外观性状的QTL 被引量:22
7
作者 谭耀鹏 李兰芝 +2 位作者 李平 王玲霞 胡中立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14-322,共9页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 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水稻“圭630”和“02428”组合的DH群体的谷粒外观性状——粒长、粒宽和粒形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定位,同时对定位的主效应和上位性进行了环境效应分析。2002年对粒长、粒宽和粒形分别检测到5、4和2个QTLs;2003年对以上3个性状分别检测到3、4和4个QTLs。其中4个QTLs在2年均检测到,且其贡献率较大。位于第4染色体C22-RG449d区间的QTL效应大,同时影响粒长和粒宽,2年内均被检测到。联合2年数据分析分别检测到6个粒长QTLs、6个粒宽QTLs和3个粒形QTLs,共解释各自性状变异的67.71%、50.08%和29.17%,且影响粒形的3个QTLs同时影响粒长或粒宽。对粒形和粒宽分别检测到4个QTLs与环境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本实验中检测到主效应和上位性对谷粒外观性状均具有重要作用,但上位性贡献率相对主效应较小,环境互作效应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性状 DH群体 谷粒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定位 QTLs 混合线性模型 环境互作效应 2002年 2003年 QTL效应 上位性 主效应 作图方法 效应分析 数据分析 性状变异 贡献率 检测 粒宽 粒长 粒形 染色体 区间
下载PDF
Mapping of qGL7-2, a grain length QTL on chromosome 7 of rice 被引量:29
8
作者 Gaoneng Shao Shaoqing Tang Ju Luo Guiai Jiao Xiangjin Wei Ao Tang Jianli Wu Jieyun Zhuang Peisong Hu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8期523-531,共9页
A 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 (RHL) carrying a heterozygous segment between two S SR loci RM 11 and RM134 on the rice chromo- some 7 was selected from a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from the cross D50 (javanica)... A 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 (RHL) carrying a heterozygous segment between two S SR loci RM 11 and RM134 on the rice chromo- some 7 was selected from a set of recombinant inbred lines from the cross D50 (javanica)/HB277 (indica). The former parent produces much longer grains than the latter. Selfed progenies of this selection were analyzed genotypically (SSRs) and phenotypically (grain length). Grain length was discontinuously variable in the mapping populations, allowing for the placement of this QTL qGL7-2 within a -4.8 cM interval defined by RM351 and RM234. A set of new markers within this region were developed, which narrowed the QTL to a 278 kb region defined by the markers Indell and RM21945. This region contains 49 predicted gene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novel allele for grain length will be use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grain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in length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residual heterozygous line RICE
原文传递
杂交水稻稻米外观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雷东阳 谢放鸣 陈立云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用IR75589-31S、IR60、IR70和90个籼粳成分不同的株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以获得的27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稻米外观品质遗传及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垩白度、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 用IR75589-31S、IR60、IR70和90个籼粳成分不同的株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以获得的27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对杂交稻米外观品质遗传及性状间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垩白度、粒长、粒宽及粒长宽比间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粒长、粒长宽比与垩白度呈显著负相关,粒宽与垩白度显著正相关;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对垩白度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9409、2.1738和2.7805。杂交稻外观品质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且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以种子加性效应为主,母体效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垩白度主要受到种子效应和母体效应控制,同时还受到细胞质的影响。粒长、粒宽和粒长宽比三性状的狭义遗传率都在80%以上,其中以粒宽为最高,达89.90%,垩白度的遗传率相对较低,为72.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外观品质性状 遗传 垩白度 粒长 粒宽
下载PDF
四倍体小麦产量相关性状QTL的定位与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严俊 张玲玲 +4 位作者 王兴梅 薛文韬 杨荣志 T.Fahima 程剑平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四倍体栽培小麦Langdon(Ld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种植于黔中,进行了主穗重、主穗籽粒重、千粒重、籽粒长、宽和厚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共检... 利用来自以色列Gitit的野生二粒小麦(编号:G18-16)与来自欧洲的四倍体栽培小麦Langdon(Ldn)杂交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6代152个家系,种植于黔中,进行了主穗重、主穗籽粒重、千粒重、籽粒长、宽和厚等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分析,共检测到16个与产量性状相关的QTL,LOD值为2.1~4.4,贡献率为7.4~39.4%。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分别为:1B染色体上有两个与主穗重有关;5A和7B上各有一个与主穗籽粒重有关;1A和4B上各有一个与千粒重有关;2A、3A、4B和5A上共有五个与籽粒长有关;5A和7A上三个与籽粒宽有关;5A上两个与籽粒厚有关。获得的QTL可用于分子辅助育种改良现代栽培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主穗重 主穗籽粒重 千粒重 籽粒长、宽、厚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
下载PDF
一个控制水稻籽粒长度主效基因——Lk-4(t)的BC_2F_2群体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英文) 被引量:10
11
作者 周良强 王玉平 李仕贵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2-79,共8页
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控制这些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有助于弄清 籽粒大小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相应的代谢系统,最终实现该性状的自由调控。运用SSR和CAPs标记对来源于蜀恢527//蜀 恢527/小粒回交组... 水稻籽粒大小和形状是影响稻米外观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对控制这些性状基因的定位和克隆有助于弄清 籽粒大小基因的表达模式和相应的代谢系统,最终实现该性状的自由调控。运用SSR和CAPs标记对来源于蜀恢527//蜀 恢527/小粒回交组合BC2F2群体800隐性长粒单株进行分析,定位了一个控制水稻籽粒长短的基因,Lk-4(t)。对F2和BC2F2 群体籽粒大小形状和千粒重的遗传分析表明,回交能将大部分对目的基因效应具有干扰修饰作用的微效基因多态性除去, 从而有利于对目的基因型的准确鉴定;在F2和BC2F2群体中只发现两类籽粒长短表现型,即短粒和长粒,并且二者分离比 例符合3:1的典型一对等位基因分离比例。这说明群体中籽粒长短变异是受一对基因控制。通过对BC2F2群体中隐性(长 粒)单株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将这个控制籽粒长短的主效基因定位在3个CAPs标记,P1-EcoRV,P2-Sac I和P3-Mbo I 附近。连锁分析表明,Lk-4(t)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着丝粒附近,离标记P1-EcoRV和P2-Sac I分别有0.90 cM和0.50 cM 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Lk-4(t) 籽粒长度 CAPS标记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谷粒外观性状和粒重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刘金波 胡文德 +4 位作者 王宝祥 杨波 方兆伟 秦德荣 徐大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3-548,共6页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 谷粒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阐明其遗传规律,对水稻品种改良有重要意义。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直立穗水稻品种3012与弯曲穗品种万特大粒杂交组合的P1、P2、F1和F2的粒长、粒宽和粒重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粒长和粒宽的遗传均受1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重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共同控制。粒长和粒宽以多基因遗传为主,粒重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控制这3个性状的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在育种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重 遗传
下载PDF
二棱大麦与六棱大麦籽粒性状的差异性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新忠 李英哲 +3 位作者 郭宝健 苗凌峰 吕超 许如根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74-1481,共8页
为了解不同棱型大麦籽粒性状的差异性及其千粒重与粒型性状的相关性,对98份二棱大麦和89份六棱大麦品种(系)在不同试点的千粒重、粒长、粒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二棱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普遍高于六棱大麦,不同棱型大麦千粒重... 为了解不同棱型大麦籽粒性状的差异性及其千粒重与粒型性状的相关性,对98份二棱大麦和89份六棱大麦品种(系)在不同试点的千粒重、粒长、粒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二棱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普遍高于六棱大麦,不同棱型大麦千粒重、粒长和粒宽在基因型间及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经过聚类分析,依据千粒重将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聚为高、中、低粒重3类。随着千粒重的减小,二棱大麦千粒重与粒长之间由显著正相关变为不显著负相关,六棱大麦则由不显著正相关变为显著正相关。二棱大麦和六棱大麦各类品种(系)的平均千粒重与粒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且相关系数均高于千粒重与粒长的相关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棱型 千粒重 粒长 粒宽
下载PDF
水稻谷粒粒长显性主效QTL的遗传分析与定位 被引量:9
14
作者 赵明富 黄招德 +5 位作者 吴春珠 车容会 施碧红 方珊如 孙永建 赵志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057-1060,共4页
以小粒亲本博白B为轮回亲本与大粒亲本WFC杂交、连续回交,构建长粒近等基因系,发现了一个长粒对短粒显性的主效QTL。在BC2F1和BC3F2回交分离群体,粒长表现为长粒和短粒差异明显的两个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的遗传比率,表明了在BC... 以小粒亲本博白B为轮回亲本与大粒亲本WFC杂交、连续回交,构建长粒近等基因系,发现了一个长粒对短粒显性的主效QTL。在BC2F1和BC3F2回交分离群体,粒长表现为长粒和短粒差异明显的两个组,分离比例分别符合1:1和3:1的遗传比率,表明了在BC3F2粒长主要由一个长粒显性主效QTL控制的。利用SSR标记技术,通过集团分离法和隐性个体分析法,对BC3F2进行QTL定位,结果发现控制粒长QTL(暂定名GL2(t))位于第2染色体,与RM530连锁,遗传距离为4.1cM,是个尚未报道的粒长显性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谷粒粒长 显性主效QTL 遗传分析 定位
下载PDF
Fine-Mapping of qTGW1.2a,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1000-Grain Weight in Rice 被引量:4
15
作者 WANG Wenhui WANG Linlin +2 位作者 ZHU Yujun FAN Yeyang ZHUANG Jieyun 《Rice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4期220-228,I0002-I0004,I0010,I0015,共14页
Thousand-grain weight (TGW) is a key component of grain yield in ri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and fine-map qTGW1.2a,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grain weight and grain size previously located in a 933... Thousand-grain weight (TGW) is a key component of grain yield in rice.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validate and fine-map qTGW1.2a, a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for grain weight and grain size previously located in a 933.6-kb region on the long arm of rice chromosome 1. Firstly, three residual heterozygotes (RHs) were selected from a BC2F11 population of the indica rice cross Zhenshan 97 (ZS97)///ZS97//ZS97/Milyang 46. The heterozygous segments in these RHs were arranged successively in physical positions, forming one set of sequential residual heterozygotes (SeqRHs). In each of the populations derived, non-recombinant homozygotes were identified to produce near isogenic lines (NILs) comprising the two homozygous genotypes. The NILs were tested for grain weight, grain length and grain width. QTL analyses for the three traits were performed. Then, the updated QTL location was followed for a new run of SeqRHs identification-NIL development-QTL mapping. Altogether, 11 NIL populations derived from four sets of SeqRHs were developed and used. qTGW1.2a was finally delimitated into a 77.5-kb region containing 13 annotated genes. In the six populations segregating this QTL, which were in four generations and were tested across four years, the allelic direction of qTGW1.2a remained consistent and the genetic effects were stable. For TGW, the additive effects ranged from 0.23 to 0.38 g and the proportions of phenotypic variance explained ranged from 26.15% to 41.65%. These results provid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cloning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qTGW1.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 mapping grain weight MINOR effect quantitative TRAIT LOCUS RICE grain length grain width
下载PDF
环境条件对水稻籼型软米品种粒形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义富 卢义宣 +4 位作者 辜琼瑶 郭咏梅 奎丽梅 涂建 刘晓利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23-626,共4页
将毫木西等15个软米品种和11个对照品种分别种植于德宏和水富两地,研究软米的粒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软米粒形受环境的影响与粘米和糯米不同。软米的粒长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变化未达显著水平;粒宽和长宽比都达到了极显... 将毫木西等15个软米品种和11个对照品种分别种植于德宏和水富两地,研究软米的粒形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变化。结果表明,软米粒形受环境的影响与粘米和糯米不同。软米的粒长在不同的环境下的变化未达显著水平;粒宽和长宽比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不同的软米品种粒形受环境影响的程度不一,从而可选出粒形变化较小的品种。本试验选出了粒形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变化较小的毫木占、毫磨牙、八宝米3个软米品种,可作为软米杂交稻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米 粒形 长宽比 粒长 粒宽
下载PDF
日本晴/R1126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粒形性状QTL定位 被引量:6
17
作者 叶乃忠 曾盖 +1 位作者 唐伟 肖应辉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5,共6页
为阐明大穗型籼稻品系R1126稻谷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其与粳稻日本晴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10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种植并测定各株系的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表型性状,结合利用SSR和SFP等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对控制该群体的稻谷粒... 为阐明大穗型籼稻品系R1126稻谷籽粒性状的遗传机制,以其与粳稻日本晴构建的重组自交系F10为材料,通过连续2年田间种植并测定各株系的籽粒粒长、粒宽和粒厚等表型性状,结合利用SSR和SFP等分子标记构建的遗传图谱,对控制该群体的稻谷粒形性状进行了QTL分析。2年试验共检测到10个控制粒长、粒宽和粒厚性状的QTL,其中q GL3-1、q GL3-2和q GL9这3个粒长QTL,以及q GW2和q GW5这2个粒宽QTL在2年试验中能被重复检测;而粒厚性状在2年试验中检测到5个QTL,但均只在1年试验中出现。根据连锁的分子标记信息,q GL3-2、q GW2和q GW5可能分别与已报道的主要粒形基因GS3、GW2和GW5等位;而q GL3-1和q GL9可能为新的粒长QTL,且在2年试验中具有很好的重演性和稳定性,两者的加性效应均能使粒长增加0.2 mm以上,对于改善稻谷外观品质性状具有较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粒宽 粒厚 QTL定位
下载PDF
基于55K芯片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18
作者 张津津 赵晓雪 +7 位作者 刘萍 万家乐 陈心怡 陈璨 司红起 李亮 马传喜 卢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4,共7页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 为了进一步挖掘小麦籽粒相关性状的主效QTL位点,探索籽粒性状之间的遗传关系,利用籽粒性状差异较大的小麦品种安农859和武农988构建的124份DH群体为研究材料,分别测定2 a 7个环境下的粒长、粒宽及千粒质量表型值,开展籽粒性状多元回归分析,并基于DH群体的55K芯片数据进行籽粒相关性状QTL检测。结果表明,多元回归分析中,粒宽对千粒质量的贡献最大。通过完备区间作图对籽粒性状进行QTL定位,除6D和7B染色体外,其他19条染色体上共检测到69个有关籽粒性状的QTL,包括24个千粒质量QTL、28个粒长QTL、17个粒宽QTL,单个QTL的表型解释率为6.87%~27.74%。其中,7A染色体上粒长相关的Qgl.ahau-7A.1在7个环境及BLUP下均被检测到,表型解释率为9.48%~22.26%,加性效应为0.11~0.21 mm,物理区间4.91 Mb(AX-110430243~AX-110442528),可能为新的主效QTL。因此,Qgl.ahau-7A.1位点可作为后续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重点关注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性状 千粒质量 粒长 粒宽 QTL
下载PDF
水稻粒长QTL定位与主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郑跃滨 李智 +4 位作者 赵海燕 朱光枫 廖芷依 竺正航 王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8-604,共7页
该研究利用短粒普通野生稻矮杆突变体和长粒栽培稻品种KJ01组配杂交组合F1,构建分离群体F2;并对该群体粒长进行性状遗传分析,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的132对多态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QTL定位及主效QTLs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克隆... 该研究利用短粒普通野生稻矮杆突变体和长粒栽培稻品种KJ01组配杂交组合F1,构建分离群体F2;并对该群体粒长进行性状遗传分析,利用平均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的132对多态分子标记对该群体进行QTL定位及主效QTLs遗传分析,为进一步克隆新的主效粒长基因奠定基础,并为水稻粒形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所构建的水稻杂交组合分离群体F2的粒长性状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2)对543株F2分离群体进行QTL连锁分析,构建了控制水稻粒长的连锁遗传图谱,总长为1713.94 cM,共检测出24个QTLs,只有3个表现为加性遗传效应,其余位点均表现为遗传负效应。(3)检测到的3个主效QTLs分别位于3号染色体的分子标记PSM379~RID24455、RID24455~RM15689和RM571~RM16238之间,且三者对表型的贡献率分别为54.85%、31.02%和7.62%。(4)在标记PSM379~RID24455之间已克隆到的粒长基因为该研究新发现的主效QTL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长 QTL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缺失OSR结构域功能的GS3蛋白正向调控水稻籽粒大小 被引量:2
20
作者 谷玉娟 梁大安 +2 位作者 郝天琪 高倩 刘磊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3-1140,共8页
水稻种子粒型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GS3基因是水稻第一个被克隆的粒型基因,主要调控籽粒的粒长和粒重。GS3蛋白包含N端的OSR(Organ size regulation)和C端的Cys-rich功能结构域。GS3基因主要存在4种自然变异类型,分别为GS3-1至GS3-4。... 水稻种子粒型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GS3基因是水稻第一个被克隆的粒型基因,主要调控籽粒的粒长和粒重。GS3蛋白包含N端的OSR(Organ size regulation)和C端的Cys-rich功能结构域。GS3基因主要存在4种自然变异类型,分别为GS3-1至GS3-4。其中,GS3-1编码全长GS3蛋白;GS3-2编码的蛋白质插入1个氨基酸;GS3-3导致GS3完整蛋白缺失,表现为籽粒变长;GS3-4编码N端的OSR结构域,表现为籽粒明显变短。截至目前,在水稻自然变异中仍未发现仅编码C端的Cysrich结构域的GS3变异类型,其对籽粒大小的调控也不清楚。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DNA序列两侧设计靶点删除大片段序列,创制出仅编码C端Cys-rich功能结构域的突变类型gs3-5,并获得纯合突变株系。与受体背景中花11相比,gs3-5纯合突变株系表现为粒长和千粒重增加。上述结果表明OSR结构域是GS3蛋白作为籽粒大小的负调控因子所必需的,为进一步解析OSR结构域对籽粒大小的调控以及探索新的育种改良方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GS3 粒长 粒重 水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