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62
1
作者 王一杰 邸菲 辛岭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7-47,共11页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 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约75%的粮食产量和80%左右的商品粮,其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粮食整体产能,在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2006—2016年1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对比分析研究的方法,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单产、主产区省际差异等多个角度对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并对其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挖掘。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中"粮食大省、经济弱省、财政穷省"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粮食生产中仍存在产销区利益分配失衡,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低,科技贡献不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粮食主产区北移加剧了资源约束和灾害风险,化肥和农药过度使用造成主产区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以及粮食主产区省际间粮食生产水平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提出加速向粮食功能区转变,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土地流转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落实农业发展新理念,加大利益补偿力度增强主产区种粮的积极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利益分配 粮食功能区 资源约束
原文传递
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及障碍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罗海平 王佳铖 +1 位作者 胡学英 李卓雅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34,共12页
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获取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综合加权法、泰尔指数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主产区与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主... 从粮食生产安全、粮食供给安全和粮食获取安全三个子系统出发,运用综合加权法、泰尔指数法、障碍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0~2018年我国粮食功能区粮食安全水平的时空差异与障碍因子。研究表明,主产区与平衡区的粮食安全水平逐年提升,但主销区不升反降;三大粮食功能区之间粮食安全水平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区域不平衡加剧了主产区的粮食生产压力;主产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要素投入与生产能力不匹配;主销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自给率过低;平衡区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粮食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基于此,未来应充分重视粮食功能区建设,加强粮食安全保障分工:主产区应推动节水工程建设;平衡区应加大生产资金投入;主销区应持续发展现代化都市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粮食安全 时空差异 泰尔指数 障碍因子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区域差异比较——基于粮食功能区视角 被引量:8
3
作者 王芳 刘亚甫 《科技和产业》 2022年第1期153-161,共9页
基于不同的粮食功能区,分别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9年3个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粮食功能区之间... 基于不同的粮食功能区,分别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法对2001—2019年中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及其变化进行测度和比较。结果表明:2001—2019年3个区域的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各粮食功能区之间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差异明显,由低到高依次为主产区、产销平衡区和主销区;粮食主产区规模效率优势明显,主销区技术进步优势较强,而产销平衡区各分解因素的波动幅度最大。最后,从宏观统筹和优化各粮食功能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合理推进各粮食功能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的视角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超效率DEA模型 MALMQUIST指数法 区域差异
下载PDF
粮食功能区视角下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辉 张竹 习凯杰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主销区、主产区、平衡区”。(2)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3)主销区内部差异波动与产业升级指标相关,主产区内部差异波动主要受产出高效和产业升级指标影响,平衡区内部差异波动源于产业升级指标中的追赶效应。(4)区域间差异主要源自产业升级指标,成果共享指标也起到部分影响作用,三大区域各具发展短板。因此,为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均衡性,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水平最低的平衡区为发力点,以产业升级指标为抓手,以各区域发展短板为突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农业高质量 区域差异 改进后的熵值法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评价及影响
5
作者 王兆峰 张先甜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9-799,共21页
人—地—粮适配性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亦是反映区域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议题。本文对2004—2020年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进行评价,运用空间变差函数、马尔科夫链、GTWR模型等揭示其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 人—地—粮适配性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亦是反映区域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议题。本文对2004—2020年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性进行评价,运用空间变差函数、马尔科夫链、GTWR模型等揭示其时空动态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2004—2020年中国人—地—粮复合系统适配水平在波动变化中总体呈缓慢增长态势;2004—2014年适配水平具有“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产销平衡区”的特征,2014年后主销区连年下降,跌至第3。(2)适配水平空间差异逐渐变大,空间相关性因素成为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东北—西南方向上的空间变异程度持续强化且具有明显的迁移特征。(3)动态演化特征下,系统适配类型具有“路径依赖”与“自身锁定”效应,邻域背景在其动态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即越与适配水平较高的区域邻接,其向上级类型区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4)适配性受农户资本状况、产业结构、种植结构、政府支农力度及国际贸易水平的共同作用,且各因素的影响效果存在显著时空异质性,其中,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促进粮食主产区适配发展,种植结构调整、国际贸易水平的正向效应主要表现在粮食主销区,而财政支农的正向作用力随时间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人—地—粮 适配性 影响因素 粮食功能区 中国
原文传递
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评价与改良对策 被引量:3
6
作者 王飞 周志峰 秦方锦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3-547,共5页
文章就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功能区地力水平总体良好,一、二等田分别占总调查面积的86%和14%;但也存在着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均衡、部分田块土壤偏酸或水溶性盐总量较高或质地偏粘等现象。据此,提出针... 文章就宁波市辖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地力现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功能区地力水平总体良好,一、二等田分别占总调查面积的86%和14%;但也存在着土壤有效磷含量不均衡、部分田块土壤偏酸或水溶性盐总量较高或质地偏粘等现象。据此,提出针对性的培肥改良建议,为保障当地粮食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力 粮食生产功能区 宁波市辖区
下载PDF
粮食生产功能区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及工程管理
7
作者 沈建民 陈新明 沈万春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32-33,54,共3页
主要介绍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现状,针对项目区排灌系统不分系,排灌泵站机电老化、泵房破损、田间道路系统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等问题,提出了水利、农业、道路、科技等措施,并介绍了工程技术管理... 主要介绍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现状,针对项目区排灌系统不分系,排灌泵站机电老化、泵房破损、田间道路系统无法适应农业机械化作业要求等问题,提出了水利、农业、道路、科技等措施,并介绍了工程技术管理及项目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保证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圆满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功能区 农田 排灌 道路 科技 管理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2012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海平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3-30,共8页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 基于偏离-份额法对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2012年间粮食产量在稻谷、玉米、小麦和其他作物的结构、区位、竞争力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认为:中国粮食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得到持续增强,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能竞争格局和粮食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和变局,口粮安全保障变得脆弱,粮食主产区竞争潜能和实际竞争力存在严重偏离,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效益、竞争力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为此,必须正视粮食主产区间的粮食结构和竞争力的非均衡性问题,重塑和确立传统稻谷主产区的潜在产能优势,增强口粮结构效益和竞争力效益,确保持续的口粮安全,形成稳定的多元化粮食格局,巩固和增强新兴产粮大区地位,对高效作物建立“粮食特区”,以特殊政策支持农民增粮增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体功能区 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粮食特区
下载PDF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结构与增长效益研究:1980年~2012年 被引量:1
9
作者 罗海平 宋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9-34,共6页
笔者基于偏离-份额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年~2012年间农业产值结构、区位、增长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值实现能力相对较弱,其农业产值地位与粮食产量地位严重不符;种植业在我国粮食主产... 笔者基于偏离-份额法,对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1980年~2012年间农业产值结构、区位、增长优势及效益等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粮食主产区粮食产值实现能力相对较弱,其农业产值地位与粮食产量地位严重不符;种植业在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其地位呈现较为显著的下降趋势;粮食主产区的农业产值增长潜能和实际增长存在偏差;各粮食主产区之间农业产值的结构效益、增长效益和综合效益差距显著,非均衡性问题突出。为确保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的主体功能,必须重视粮食产量及价值的提升;鼓励和扶持第二大农业产业类型,逐步形成稳定的多元化大农业格局;在高效产粮区建立"农业特区",增强粮食主产区农民增粮增产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体功能区 偏离-份额法 粮食安全 粮食特区
下载PDF
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农户粮食生产激励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卫星 姜和忠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为鼓励农户从事粮食生产,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非粮化"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缺乏法律支撑的浙江粮食生产"硬约束"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福利非均衡,农户缺... 为鼓励农户从事粮食生产,基于实地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了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内耕地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及"非粮化"现象的原因。结果表明:缺乏法律支撑的浙江粮食生产"硬约束"导致了不同利益群体的福利非均衡,农户缺乏粮食生产激励。提出了激励相容的浙江粮食功能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发展权 福利均衡 农户补偿 农业现代化 浙江粮食生产功能区
下载PDF
“两区”划定信息管理平台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子杰 孟源思 +3 位作者 蒋浩永 郭国平 祖娟 马友华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75-80,共6页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以主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区,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确定粮食和口粮的绝对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和...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两区”)以主要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生产区,实现基本自给自足。确定粮食和口粮的绝对安全,确保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和提高自给自足保证水平。在大数据背景下和“两区”数据库的支持下,设计与实现“两区”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直观化地展示和合理化应用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以“两区”划定的数据为基础设计开发的信息管理平台,综合运用GIS技术,JAVA和XML相结合技术,SuperMap SDX+技术以及ESRI最新的矢量切片技术等,采用J2EE框架对“两区”划定的数据进行上图入库。构建了“两区”划定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可视、可查、可统计分析和导入导出功能。使“两区”数据合理运用,能以更直观、便捷的方法了解“两区”划定的成果。该平台设计与实现对于“两区”管理和运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功能区 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GIS 耕地 明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