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粗骨料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36
1
作者 王雨利 管学茂 +1 位作者 潘启东 廖建国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213-215,共3页
分析了粗骨料的最大粒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表面特征和颗粒形状、强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经分析得知,粗集料各方面的性能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最为显... 分析了粗骨料的最大粒径、颗粒级配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并从理论上分析了其表面特征和颗粒形状、强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经分析得知,粗集料各方面的性能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以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高性能混凝土对粗集料的各方面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骨料 连续级配 间断级配 混凝土强度
下载PDF
一种沥青混合料间断级配新型数学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龙 朱建勇 +2 位作者 何兆益 王旭东 张蕾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9,41,共6页
基于沥青混合料级配间断性评价指标当量粒径比,分别结合代表级配偏粗、居中和偏细的3种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4.75 mm通过率和2.36 mm粒径含量双因素与当量粒径比的关系,改进原有当量粒径比与4.75 m... 基于沥青混合料级配间断性评价指标当量粒径比,分别结合代表级配偏粗、居中和偏细的3种函数模型——指数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和对数函数模型,分析4.75 mm通过率和2.36 mm粒径含量双因素与当量粒径比的关系,改进原有当量粒径比与4.75 mm通过率单因素非线性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当量粒径比与2.36 mm粒径含量符合幂函数模型;4.75 mm通过率与2.36 mm粒径含量对当量粒径比的权重比为60%∶40%;将4.75 mm通过率和2.36 mm粒径含量分别与当量粒径比进行回归,两者回归系数的统计关系式有所不同。以16 mm公称最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为例,验证了该新型级配间断性模型不仅符合评价指标的定义,而且计算结果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函数模型 当量粒径比 级配间断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