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市场监管:逻辑起点、理论观点和研究重点 被引量:75
1
作者 胡颖廉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28,共7页
发达国家监管体系构建在相对成熟的市场和社会基础上,监管是市场机制的补充。与此不同,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监管的反向制度演进,因此塑造了行政吸纳市场、剩余监管权和非自主性社会共治的独特格局。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中... 发达国家监管体系构建在相对成熟的市场和社会基础上,监管是市场机制的补充。与此不同,中国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监管的反向制度演进,因此塑造了行政吸纳市场、剩余监管权和非自主性社会共治的独特格局。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中国式"市场监管的内在机理,并形成若干基本理论观点。监管能力约束下的"政府背书式"审批导致产业基础系统性薄弱,过度管控的事中事后监管扭曲了正常市场竞争,监管事权下沉和运动整治未能构建起风险化解的长效机制。针对上述挑战,本土化市场监管研究应致力于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回应亟待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具体包括科学监管和监管现代化、监管体系基本架构、监管机构和市场主体行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监管 政府和市场关系 科学监管 行政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现代化
原文传递
市场信用监管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46
2
作者 胡仙芝 马长俊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44,共5页
实践表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政府的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综合学理和实践视野,探讨了市场信用监管体系的构成特征,即市场信用监管是以信用信息为基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集合,是实现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监管、... 实践表明,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对政府的市场监管具有重要的基础意义。本文综合学理和实践视野,探讨了市场信用监管体系的构成特征,即市场信用监管是以信用信息为基石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的集合,是实现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监管、精准化监管的集合。其核心价值是完善市场资源有效配置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促进新型市场监管体系全面升级。采用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了政府在市场信用监管中的制度供给、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和制度创新四大政府责任,并用结构-过程的视角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了事前、事中、事后阶段以及全过程监管中可创新的一系列监管规则和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信用 政府监管 责任机制 制度创新
原文传递
政府规制下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博弈分析——基于初始意愿差异化视角 被引量:42
3
作者 曲薪池 侯贵生 孙向彦 《系统工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2,共12页
治理环境污染、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关键是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而政府扶持与绿色金融支持是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绿色金融机构、企业间时三方演化博弈模型,... 治理环境污染、满足消费者绿色消费需求,关键是推动企业绿色创新、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而政府扶持与绿色金融支持是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保障。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政府、绿色金融机构、企业间时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并借助MATLAB软件分析政府四类规制策略与三方参与主体初始意愿对系统演化的彩响。发现:(1)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餉不同发展阶段,政府规制策略对系统演化的衫响均存在显著差异。(2)对于推动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而言,政府对绿色金融机构扶持、对企业补贴、对企业非绿色创新行为进行惩罚、对绿色金融机构不投资行为进行惩罚,效果依次降低。(3)三方参与主体初始意愿显著彩响系统演化,当企业绿色创新初始意愿、绿色金融机构初始投资意愿、政府积极规制初始意愿较高时,政府以较低的规制力度即可构建行之有效的企业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创新生态系统 绿色金融 政府规制 系统演化 初始意愿
原文传递
统一市场监管与食品安全保障——基于“协调力-专业化”框架的分类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胡颖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15,共8页
地方政府应单独设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还是实行统一市场监管,这是当前机构改革的重大争议。一般市场秩序与食品安全属性不同,西方国家普遍将两个部门分立。我国一些地方正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等机构。研究的核... 地方政府应单独设置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还是实行统一市场监管,这是当前机构改革的重大争议。一般市场秩序与食品安全属性不同,西方国家普遍将两个部门分立。我国一些地方正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委),整合工商、质监、食药等机构。研究的核心命题是,统一市场监管体制是否有利于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基于监管机构能力理论,以监管覆盖面和风险治理水平为维度,构建"协调力—专业化"分析框架,归纳出传统型、单一型、综合型和兼顾型四类监管机构设置模式。然后实证分析各地食品安全风险类型,并将其与机构模式相配对。理想的监管体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当针对本区域食品安全特征权衡协调力和专业化,使机构设置嵌入产业发展并与风险类型相兼容。换言之,统一市场监管并不必然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监督管理局 食品安全 政府监管 行政体制改革 机构能力
下载PDF
网络购物维度下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易玲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1-187,共7页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网络经济表现出巨大的活力,网络购物已成为当前人们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与以往的购物方式相比,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隐私权等更容易受到侵害,而我国由于现有的立法比较...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网络经济表现出巨大的活力,网络购物已成为当前人们主要的购物方式之一。与以往的购物方式相比,网络购物中消费者的知情权、安全权、隐私权等更容易受到侵害,而我国由于现有的立法比较滞后、政府监管不到位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对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还不尽如人意,而网络购物纠纷发生后,消费者维权障碍颇多。针对目前我国网络购物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分析在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易受侵害的几种表现,指出目前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一些比较具体的完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购物 政府监管 信用体系 权益保护
原文传递
国内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焦志伦 陈志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59-65,共7页
首先提出一个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即从原则依据、实施主体、保障体系、监管制度四个层面构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依照这个框架内容,在四个监管层面系统比较了发达国家与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方面的差异,总结了我国食品... 首先提出一个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的整体框架,即从原则依据、实施主体、保障体系、监管制度四个层面构成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依照这个框架内容,在四个监管层面系统比较了发达国家与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方面的差异,总结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问题和改进方向,并提出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监管 监管体系 食品安全
下载PDF
我国地方政府消费券的财政法规制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季洁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37,共12页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刺激餐饮、旅游等市场复苏,地方政府通过消费券形式向公众转移购买力,以期在短期内提升公众的边际消费倾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消费券的财政法规制存在一些问题:在发放的外部环节,责任部门分散、电商平台招标过程...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为刺激餐饮、旅游等市场复苏,地方政府通过消费券形式向公众转移购买力,以期在短期内提升公众的边际消费倾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消费券的财政法规制存在一些问题:在发放的外部环节,责任部门分散、电商平台招标过程不可溯、合约商户审核标准非透明问题逐步凸显;在内部程序环节,"决策-审核-执行-监督"未置于有效规范性文件的约束之下,并存在预算约束软化、决策权与预算权分离、欠缺回收清算程序的问题。为了实现对外部环节中各主体的约束以及内部程序下的合理安排,应构建起以地方为基础、中央为支撑的消费券规制体系,并辩证看待电商平台的技术参与,利用技术红利不忘严防技术暗箱。在预算设置方面,实现以公共风险为导向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支出政策决定权与预算权融合,最终通过消费券的统计清理实现对于财政资金的回收清算,形成发放终端的财政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消费券 财政法规制 地方财政 预算管理
原文传递
医疗市场失灵与政府医疗规制制度的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丙毅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10,共3页
政府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中国医疗行业的种种问题是由于面对医疗市场失灵而缺乏科学有效的政府规制制度体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规制失灵。因此,中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在推进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同时... 政府规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中国医疗行业的种种问题是由于面对医疗市场失灵而缺乏科学有效的政府规制制度体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政府规制失灵。因此,中国未来医疗体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在推进医疗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改进和优化政府规制制度,实现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机制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市场 政府规制 制度体系
下载PDF
美国基金会发展现状及管理制度的考察与借鉴 被引量:17
9
作者 王劲颖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2,共5页
社会发展与建设有其客观规律,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也有其客观规律。本文以美国基金会为侧重点,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和管理制度,以及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的案例,并在发挥社会组织主体作用、强化财税政策引导、加强公信力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 社会发展与建设有其客观规律,社会组织发展与建设也有其客观规律。本文以美国基金会为侧重点,介绍了其发展现状和管理制度,以及放松管制和加强监管的案例,并在发挥社会组织主体作用、强化财税政策引导、加强公信力建设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对我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金会 政府监管 管理制度 美国
原文传递
共享电单车的政府监管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聂帅钧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77,共16页
共享电单车是传统电动自行车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创新事物,但却在各地推广时处处受阻。在宏观调控层面,当前政府实行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的产业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受到公共安全、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监管理念四... 共享电单车是传统电动自行车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创新事物,但却在各地推广时处处受阻。在宏观调控层面,当前政府实行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的产业政策,这一政策的形成受到公共安全、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监管理念四重因素的影响。然而,基于保障公民出行权、履行生存照顾责任、发展分享经济,以及包容审慎监管的要求,政府应当实施鼓励发展的产业政策。在微观规制层面,政府监管共享电单车的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均面临合法性不足的问题:不鼓励规范与《立法法》相悖、执法措施违背了公法原理、放任不管涉嫌行政不作为。毫无疑问,共享电单车的运营需要有效的政府监管,为促进共享电单车的健康发展,应从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原则、监管措施等四个方面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监管 共享电单车 公民出行权 分享经济 制度设计
下载PDF
金融机构的政府救助与监管声誉:一个理论框架和现实解释 被引量:10
11
作者 巴曙松 陈华良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5-19,共5页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对于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监管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 在金融市场上,政府监管的声誉反映了对金融机构的威慑力,对于金融机构的违规破产,政府不合理的救助行为会极大损害其监管声誉,降低监管威慑力,同时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产生和违规概率加大会造成政府救助成本的进一步增加和社会总财富的持续减少。而且,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中国金融市场秩序和法律秩序深层次的矛盾冲突,应当积极建立承诺可信的规范的监管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机构 政府救助 监管 声誉 法制
下载PDF
加强政府事中、事后监管的方法、手段和对策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课题组 沈杰 赵宇刚 《科学发展》 CAS 2014年第12期43-53,共11页
近年来,上海注重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试验田"的作用,开始启动重点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金融领域形成事中、事后监管基本框架,海关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上海口岸启动"... 近年来,上海注重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试验田"的作用,开始启动重点领域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金融领域形成事中、事后监管基本框架,海关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制度,上海口岸启动"单一窗口"管理制度。政府职能转变已有重大突破,政府管理由事前审批逐步转为事中、事后监管。未来在全市范围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必须注重顶层设计、强化统筹协调、下沉监管重心、完善监督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管理 事中事后监管 行政制度改革
下载PDF
试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管制体制改革 被引量:3
13
作者 魏军 《兰州铁道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63-66,共4页
本文从微观管制经济学入手 ,探讨了我国现行城市公共交通管制体制存在的问题 ,并就管制体制改革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城市 中国 公共交通管制体制 体制改革
下载PDF
关于中小学减负政策实施的反思与改进——基于“剧场效应”的视角 被引量:12
14
作者 涂毅 王牧华 《教师教育学报》 2020年第1期70-77,共8页
减负政策的实施一直无法走出没能给学生减负反而增负的“迷阵”。这一问题也成为多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剧场效应”揭示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现象本质。依据诺斯对于制度的划分,从减负政策执行的角度来分... 减负政策的实施一直无法走出没能给学生减负反而增负的“迷阵”。这一问题也成为多年来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剧场效应”揭示个人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集体利益受损的现象本质。依据诺斯对于制度的划分,从减负政策执行的角度来分析政策实施乏力的原因在于:正式制度层面减负政策的执行导致学生在校时间的减少和学生校外自由时间的增多;非正式制度层面社会认可的行为准则与自我实施的行为标准促进补习“剧场效应”的生成。由此,补习“剧场效应”削弱学校发展“全人教育”功能,维持社会不平等代际传递,增加家庭经济压力。鉴于此,破解补习“剧场效应”的重点在于加大政府作为“剧场管理员”的监管力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评价体系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外补习 剧场效应 减负政策 政府监管 教育评价体系
下载PDF
基于政府规制的我国煤电企业收益协调机制设计 被引量:11
15
作者 桂良军 谷增军 乔英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59-168,共10页
煤电企业是典型的供应链企业,煤电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表现为电煤价格之争,本质是煤电利益之争。本文分析认为现有的煤电冲突治理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煤电各方会采取各种策略应对以获取利润;同时,我国煤电企业供应链市场结构... 煤电企业是典型的供应链企业,煤电关系紧张、冲突不断,表现为电煤价格之争,本质是煤电利益之争。本文分析认为现有的煤电冲突治理模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煤电各方会采取各种策略应对以获取利润;同时,我国煤电企业供应链市场结构导致煤电价格传导机制失效。要从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需要加快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在电力销售侧有必要政府规制销售电价;在供应链合作收益分配基础上,设计了政府规制下的收益协调机制总体框架及政府补贴协调机制,最后给出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规制 收益协调机制 煤电矛盾 市场化
下载PDF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制体制的理想类型、变革趋势与启示 被引量:9
16
作者 姚荣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1-84,共14页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有赖于学术自治与自律机制的建立,受同行评议机制与声誉机制的控制。然而,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这种传统的学术自我规制体系能否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始受到广泛的质疑。以学...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有赖于学术自治与自律机制的建立,受同行评议机制与声誉机制的控制。然而,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这种传统的学术自我规制体系能否保障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开始受到广泛的质疑。以学术界利益为旨归的私人规制体制、风险与标准导向的市场型规制体制以及基于绩效责任逻辑的政府规制体制三种类型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制体制先后确立。三种规制体制在规制标准的制定、信息搜集以及行为矫正机制等规制要素方面具有迥异的规制逻辑与特征。规制实践的经验表明,倾向于自我规制与国家规制的规制体制均存在缺陷。基于学术自由与公共利益辩证统一的诉求,三种规制体制均开始强调自治与法治、自律与他律的有机整合,并呈现出合作规制的变革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规制体制的变革应立足于法治的原则、思维和方式,增强政府公权力的法治规约,以实现国家监督与大学自主之间的合作与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私人规制体制 市场型规制体制 政府规制体制 合作规制
下载PDF
中国规制政府的崛起:一个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过程 被引量:9
17
作者 沈宏亮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39,共8页
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 中国的规制政府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崛起的。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使得关于规制的公共利益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新比较经济学和制度移植论对其崛起逻辑的解释都值得商榷。事实上,中国的规制政府是中央政府考虑不同利益集团约束和外部竞争压力前提下,根据自己的信念和认知能力,对原有治理制度进行边际改进的一个供给主导型过程。该过程的路径依赖特征既是引发规制失灵的根本原因,也为提高规制效率提供了改革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制政府 规制制度变迁 供给主导 路径依赖
原文传递
论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若干基本问题 被引量:4
18
作者 崔运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3-77,共5页
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有三个必须注意的基本问题:一是社区形成的基本方式在于外力推动,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建设;二是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以公共管理社会化为取向、由群众自我管理与政府社会管理共同构成的新的城市治理体系;三是... 推进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有三个必须注意的基本问题:一是社区形成的基本方式在于外力推动,基本特点是政府主导建设;二是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于形成以公共管理社会化为取向、由群众自我管理与政府社会管理共同构成的新的城市治理体系;三是政府推动社区建设走向深入的关键在于全面理解社区建设的丰富内涵和阶段性,正确界定职能并形成推进建设的目标体系,进行职能的阶段性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主导 城市治理体系 政府职能配置
下载PDF
基于SD演化博弈的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监管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危浪 王翠霞 《系统科学与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4-1330,共17页
大规模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逐步退役,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成为社会难题.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NEV车企是承担动力电池回收责任的主体,政府合理的监管与奖惩及消费者的参与将影响动力电池回收的效果.建立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车企-消费者-政府... 大规模新能源车动力电池逐步退役,如何有效回收利用成为社会难题.基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NEV车企是承担动力电池回收责任的主体,政府合理的监管与奖惩及消费者的参与将影响动力电池回收的效果.建立有限理性条件下的“车企-消费者-政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运用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SD)动态仿真与反馈结构分析方法,模拟各博弈主体策略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导致演化趋势的反馈结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系统三个演化稳定均衡策略分别对应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初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政府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回收初期,与补贴政策相比,政府对退役动力电池供需两侧的监管惩罚更为关键;随着回收技术成熟和公众环保意识提高,退役电池回收有利可图,车企将主动积极回收,此时政府将逐步减少干预,最终演变为宽松监管,从而实现由政府外生监管转变为盈利内生驱动的回收利用演化路径.研究为制定有效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监管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扩大了演化博弈理论稳定均衡分析与SD动态仿真方法交叉结合、进行政策制定研究的理论和现实应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回收 政府监管 演化博弈 系统动力学仿真
原文传递
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设计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卫红 米锋 张大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1-57,共7页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逐渐重视,政府在营造林项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营造林项目上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在使用时是否规范,使用后是否实现了建设目标、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是相关部门监管的重点。目前我国对营造林项目的监管存在一定问题,需...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的逐渐重视,政府在营造林项目上的投入逐年增加。营造林项目上大量的财政资金投入,在使用时是否规范,使用后是否实现了建设目标、发挥了应有的效益是相关部门监管的重点。目前我国对营造林项目的监管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加以改进。本文设计的政府投资营造林项目全过程监管体系表现为"三阶段、两角度"。三阶段是指项目的投资前期、投资期和投资后期,体现全过程的监管;两角度是指监管指标和监管模式,监管指标实现科学量化监管,监管模式明确监管具体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投资 营造林项目 监管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