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好生活的核心是劳动的幸福 被引量:44
1
作者 陈学明 毛勒堂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7,53,共7页
在今天的中国,"美好生活"是一个影响日增的高频词汇,并成为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从而对"美好生活"及其核心的揭示便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的本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 在今天的中国,"美好生活"是一个影响日增的高频词汇,并成为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理论热点,从而对"美好生活"及其核心的揭示便成为一个亟待探讨的理论任务。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的本性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好生活的核心就在于劳动的幸福。然而,劳动幸福的实现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也需要相应的前提条件。具体而言,劳动幸福有赖于:劳动必须是目的,而不能仅仅是手段;劳动必须是自愿的,而不能是被迫和强制的;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而不是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劳动者之间形成合作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劳动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人的本性 劳动 幸福
下载PDF
高校科技期刊改革的若干研究方向刍议 被引量:27
2
作者 李若溪 颜帅 +1 位作者 赵大良 陈浩元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基于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重构行业经济结构要旨,就高校科技期刊所应有的经济定位作了初步分析,指出应该从高校科技期刊的公益与私益性、文化与商品属性、事业与企业性质以及高校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基于中国新闻出版业改革的重构行业经济结构要旨,就高校科技期刊所应有的经济定位作了初步分析,指出应该从高校科技期刊的公益与私益性、文化与商品属性、事业与企业性质以及高校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才能确定这一类学术期刊应该选择怎样的改革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期刊 改革 公益性 文化属性 事业单位 效益
原文传递
以习近平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走好共同富裕之路 被引量:14
3
作者 崔友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38,共9页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从经济学视角厘清共同富裕含义及其外延扩展,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设想;阐明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接并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 共同富裕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从经济学视角厘清共同富裕含义及其外延扩展,梳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共同富裕的设想;阐明邓小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想与现实的对接并提出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重点阐述习近平新时代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与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经典作家以及邓小平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共同富裕理论的基础上,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创新性地先行示范实践,按照已绘就的宏伟蓝图,带领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 新发展理念
下载PDF
善乎?恶乎?——论孔子人性论所蕴涵的两极趋向 被引量:9
4
作者 王琦 李生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孔子以“仁”与“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使其人性论蕴涵着“性善”与“性恶”的两极趋向,孟子与荀子分别将其拓展为性善论与性恶论,体现了人性论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始儒学演进的内在逻辑线索。
关键词 孔子 人性论 性善论 性恶论
下载PDF
我为什么不接受“性朴说”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泽波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破除传统观念,将荀子之“性恶”重新界定为“性朴”,业已成为近年来荀子研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这种做法在材料是不是足够、向善是不是可能、孟子是不是擅作等方面,都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此外,它还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人性究竟是不... 破除传统观念,将荀子之“性恶”重新界定为“性朴”,业已成为近年来荀子研究中的一股重要力量。但这种做法在材料是不是足够、向善是不是可能、孟子是不是擅作等方面,都有诸多可商榷之处。此外,它还涉及一个根本性问题,即人性究竟是不是为朴?孟子认为仁义礼智来自天生,固然有不严格之处,但“固有”这一说法包含着道德根据是先在的意思,有重要理论意义,而孟子论性善必讲善之“才”和善之“端”,其学理价值更不容低估。荀子则认为人生下来只是一张白纸,不了解道德根据的先在性和逆觉性,在学理上有重大缺失。我敬佩相关学者的探索精神,尊重他们的努力,但仍坚持传统的“性恶论”,不接受“性朴”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孟子 性善 性恶 性朴
下载PDF
儒耶对话的新范式——评田薇《基督教与儒家——宗教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
6
作者 赵法生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78-182,190,共6页
田薇教授借鉴现代西方宗教学理论,以突出信仰内在层面的宗教性概念作为儒耶比较研究的思想前提,将儒教和基督教作为宗教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不但摆脱了以往儒耶对话中的护教立场,而且基于宗教性概念对于儒耶的超越精神和天人关系进行了... 田薇教授借鉴现代西方宗教学理论,以突出信仰内在层面的宗教性概念作为儒耶比较研究的思想前提,将儒教和基督教作为宗教生存伦理的两种范型,不但摆脱了以往儒耶对话中的护教立场,而且基于宗教性概念对于儒耶的超越精神和天人关系进行了客观、深入和系统比较,建构了儒耶对话新的思想范式,是对该领域研究的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薇 基督教 儒家 宗教生存伦理 超越 罪性 性善 仁爱
原文传递
善由何而来——约翰·菲尼斯的解释
7
作者 唐东哲 《理论界》 2024年第2期36-41,共6页
菲尼斯的伦理学的基本立场是,我们不能够从一个事实命题前进到一个道德命题。这也表明了,在善由何而来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从一个自然的事实出发推出一个道德上的善。善来自实践理性的构建,这样一个构建的起点不是一个事实的知识,而是... 菲尼斯的伦理学的基本立场是,我们不能够从一个事实命题前进到一个道德命题。这也表明了,在善由何而来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够从一个自然的事实出发推出一个道德上的善。善来自实践理性的构建,这样一个构建的起点不是一个事实的知识,而是一个实践的、生活的世界,一个能够给我们提供各种机遇和可能性的世界。进而,通过实践性理解的方式,我们在实践的世界中将留意到的某种“倾向”把握为一种能在未来提升我们完满的可能性或是机遇,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即是善。虽然实践理性的这一把握最终预设了某种“人性”的因素,但是这样一种人性的学说在菲尼斯那里并不是一种“事实的”人性学说,而是被善所规定了的人性学说,也即是菲尼斯所称的“实践的”人性学说,这样一种处理人性的方式也构成了菲尼斯在回答善由何而来这一问题上的核心线索。当展现了这一线索,我们会发现菲尼斯在处理善由何而来这一问题上采用的完全是一种辩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尼斯 实践理性 人性
原文传递
孟荀交互主体性思想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周宏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9-33,共5页
孟子和荀子在继承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状况,提出了方向相异的哲学伦理学说。孟子认为仁爱是处理人与人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谐具有决定性意义,并把仁爱与人的本性相结合,提出了性善... 孟子和荀子在继承孔子儒家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所处的时代状况,提出了方向相异的哲学伦理学说。孟子认为仁爱是处理人与人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基本原则,对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谐具有决定性意义,并把仁爱与人的本性相结合,提出了性善论。而荀子则强调礼作为规范对界定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对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存在的重要性。他将礼和人的本性联系起来,提出了性恶论。孟子和荀子的不同思想,表现了先秦儒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交互主体性问题的深入探索,从而形成中国传统交互主体性思想的基本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主体性 主体共同体 性善 性恶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美是生命的运动──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汤大民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3-14,共12页
中国先民对美的观照从对自身生命运动的自我体验开始,升华为“美是生命运动”的核心理念,泛化出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因而都是美的“天人合一”审美观。本文抓住这个命题,论述了由命题展开和延伸出来的中国古代审美活动(创造与接受)相... 中国先民对美的观照从对自身生命运动的自我体验开始,升华为“美是生命运动”的核心理念,泛化出宇宙万物都有生命因而都是美的“天人合一”审美观。本文抓住这个命题,论述了由命题展开和延伸出来的中国古代审美活动(创造与接受)相关的缘情。逍遥、虚无、传神、自然诸范畴的内涵与实质,从而揭示出中国古代审美精神现象的基本特征。其中对于逍遥美范畴的提出,强调了审美本质即逍遥也即自由,具有原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精神 “羊大为美” 逍遥 虚无 自然 无意
下载PDF
厘清水资源公益性和市场性推进水价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秦长海 赵勇 +1 位作者 李海红 周普 《中国水利》 2020年第9期14-17,共4页
基于我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水价改革需求,结合生活、农业灌溉、工商业以及环境用水特点,分析了各类用水户各阶梯用水量的效用,明确了各阶梯水量的公益性和市场性特征,梳理了各类水源和各类用水户的水价构成,辨析了各水价组成部分的定价主体... 基于我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水价改革需求,结合生活、农业灌溉、工商业以及环境用水特点,分析了各类用水户各阶梯用水量的效用,明确了各阶梯水量的公益性和市场性特征,梳理了各类水源和各类用水户的水价构成,辨析了各水价组成部分的定价主体,对市场定价和政府调控的范围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非完全市场条件下的定价模式,即通过影子价格和工程水价及环境水价来测算水资源费(税),最后提出将水资源费(税)作为优化水资源配置和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调控手段,结合精细化定额管理,保障生产、生活基本用水需求,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服务于我国水价改革技术推进和决策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价 公益性 市场性 水资源税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刑法的人性基础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洪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90,共12页
中国古代刑法从理性存在的人性出发,既张扬人的向善能力而肯定刑罚教育主义,又坚持理智败坏人性的"反智主义"而主张刑罚工具主义的惩罚观念;从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性出发,深入探讨了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了犯罪预防和控制的... 中国古代刑法从理性存在的人性出发,既张扬人的向善能力而肯定刑罚教育主义,又坚持理智败坏人性的"反智主义"而主张刑罚工具主义的惩罚观念;从作为社会存在的人性出发,深入探讨了犯罪产生的社会根源,提出了犯罪预防和控制的综合治理理论;从作为历史存在的人性出发,既树立刑罚的历史权威,又强调刑罚的现实运用。此外,基于"性恶"与"性善"的长期论争,中国古代刑法也深深陷入教化的道德理想主义与刑罚的工具主义的矛盾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刑法 人性基础 性善 性恶
下载PDF
“阳气仁”:董仲舒思想中的“善”与“仁”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振宇 《衡水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3-20,共8页
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中,"气"是最高范畴。他在孟子以心性论善的基础上,继而以气论善,从阴阳气论高度论证善之缘起与仁观念存在之正当性,儒家仁学由此又跃上了一座新的形而上"山峰"。董仲舒从气学高度证明善与仁之源... 在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中,"气"是最高范畴。他在孟子以心性论善的基础上,继而以气论善,从阴阳气论高度论证善之缘起与仁观念存在之正当性,儒家仁学由此又跃上了一座新的形而上"山峰"。董仲舒从气学高度证明善与仁之源起和正当性,其论证方式和观点别具一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性善 阳气仁
下载PDF
梭罗的美好生活探索及其当代价值——缓解自然、个体与社会张力的生活实践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树生 李松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1-60,共10页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梭罗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及实践在当代语境下具有启发意义。必须突破以无止境物质消费为核心的加法式生活方式对个体的奴役,推行简约化生活,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美好生活需要反思人的自然存在进而完成精神重塑,更离不... 美国超验主义思想家梭罗对美好生活的思考及实践在当代语境下具有启发意义。必须突破以无止境物质消费为核心的加法式生活方式对个体的奴役,推行简约化生活,走出人与自然的对立。美好生活需要反思人的自然存在进而完成精神重塑,更离不开以生活技能为依托的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此外,使美好生活得以可能的社会安排必须以自然秩序为参照。梭罗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与实践也存在不足。他的思想带有美化自然的价值判断色彩,其自然中心主义意涵未能充分重视人类发展的可完善性及欲求合理性,他对美好生活的思考与实践具有个人精英主义色彩,他倡导的消极抵抗策略在推动政治与社会变革方面效力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美好生活 自然 个体 社会
下载PDF
论董仲舒人性论的逻辑结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延庆 冯希华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9-11,共3页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 董仲舒是中国哲学史上继荀子之后的又一位论述人性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继承了先秦时期人性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为汉唐人性论确立了基本框架。要正确评价董仲舒的人性论,需依其理论的逻辑结构,揭示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从而抓住其理论核心与重点,解决学术界对其人性论的分歧与疑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论 哲学基础 界限范围 逻辑结构
下载PDF
存养扩充:孟子道德教化思想之理路 被引量:3
15
作者 郭燕华 詹世友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2-48,共7页
孟子在礼乐文明的教化作用已经式微的战国中期,为道德教化开启了一条新的、即涵养本心的理路。他主张性善,就是鼓励人们的道德自信;其四端之说,是说我们的本性只有善的端芽。以此为基础,存养扩充,才能成善,因为人心本有“向善”的倾向,... 孟子在礼乐文明的教化作用已经式微的战国中期,为道德教化开启了一条新的、即涵养本心的理路。他主张性善,就是鼓励人们的道德自信;其四端之说,是说我们的本性只有善的端芽。以此为基础,存养扩充,才能成善,因为人心本有“向善”的倾向,所以孟子的道德教化是一种类似于自然生长的过程,教育只不过是遵循人心向善的方向,培育一种自然而然、不待勉强的德性的过程。所以,我们要做的教化工夫就是对四端进行推扩而至于无尽,培养人的大丈夫气概,使人具有一股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道德教化 性善 扩充工夫
下载PDF
从孟子对“四心”的论述看性善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世平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90-95,共6页
孟子对"四心"有两种论述:一方面孟子指出"‘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另一方面孟子又认为"‘四心’是仁义礼智"。孟子的这两种论述揭示了"四心"具有双重内涵:"‘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 孟子对"四心"有两种论述:一方面孟子指出"‘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另一方面孟子又认为"‘四心’是仁义礼智"。孟子的这两种论述揭示了"四心"具有双重内涵:"‘四心’是仁义礼智之端","端"作"端源"解,"四心"即是仁义礼智的根基;而"‘四心’是仁义礼智"则是落实、显现的"是","四心"需要经过后天的扩充、存养才是仁义礼智。孟子以心言性,"四心"的双重内涵表明性善也具有双重内涵:"四心"是仁义礼智的根基表明人具有成就道德的根基,这是性善立本论;"四心"需要扩充、存养落实为仁义礼智,这是性善存养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四心” 仁义礼智 性善
下载PDF
见义勇为者利益保护的民法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芝雯 黄本莲 《行政与法》 2010年第7期81-83,共3页
"见义勇为"现象在当今社会频繁发生,见义勇为者的精神也广为人们所传颂。然而,见义勇为者维护他人利益的同时,却常常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见义勇为者的利益应该由谁来保护,如何保护?本文从见义勇为行为的概念、法律性质... "见义勇为"现象在当今社会频繁发生,见义勇为者的精神也广为人们所传颂。然而,见义勇为者维护他人利益的同时,却常常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见义勇为者的利益应该由谁来保护,如何保护?本文从见义勇为行为的概念、法律性质以及法律适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民法层面探究有效保护见义勇为者利益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见义勇为 法律性质 法律适用 利益保护
下载PDF
善之二维:德性与幸福——功利主义和道义论辨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亚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4,共6页
对"善"的追求是任何一种理论的目的之所在,而对"善"所包涵的具体内容,不同的思想流派则有着各异的解读。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幸福和快乐是一切学说和理论的终极目的;而在义务论者眼中,德性构成了"善"的主... 对"善"的追求是任何一种理论的目的之所在,而对"善"所包涵的具体内容,不同的思想流派则有着各异的解读。在功利主义者看来,幸福和快乐是一切学说和理论的终极目的;而在义务论者眼中,德性构成了"善"的主导内容。功利主义者和义务论者的分歧体现了对"善"之具体内涵的不同侧重,也展现了对人之自然属性或道德属性的不同逻辑推演。无论如何,人作为自然属性与道德属性的结合体,幸福与德性也成为任何一种理论与学说都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福 德性 人性
下载PDF
孔、老性论新探:以“生之谓性”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史怀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28-33,共6页
"生之谓性"是商周时期人性论的基本论断,人性实指人之本能天性,所以要"节性""度性";而人之生理欲求又是人之生存的必然表现,所以又需"厚生""厚性"。儒道人性论的展开皆是以此为思考... "生之谓性"是商周时期人性论的基本论断,人性实指人之本能天性,所以要"节性""度性";而人之生理欲求又是人之生存的必然表现,所以又需"厚生""厚性"。儒道人性论的展开皆是以此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孔子主张以德节欲,以礼约行,孟子与荀子在此基础上讨论人性善的应然性及现实性。老子则以道诠欲,防止欲望的无限膨胀。《庄子》及《淮南子》强调性以顺道,以道性为人性之本真状态,提倡去伪存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性 德性 道性 性善
下载PDF
汉代思想家关于教育对人发展作用的认识
20
作者 郝建平 《阴山学刊》 2005年第3期56-61,共6页
汉代思想家承袭先秦儒家思想,从人性的善与恶角度出发,对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达成了这样的共识:绝大多数人有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就为统治者重视教育、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关键词 汉代 思想家 教育 性善 性恶 儒家思想 人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